第一百八十三章 去港
羊城那边发生了一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蒋腾飞还特地打电话回来,用兴奋的语气,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
“东哥,你是不知道啊,动静闹得可大了,警察封了好几条路,连部队都出动了,我们原本还想去机场瞅瞅,可被挡了回来,不然真想去见见那哥们儿,实在是太牛了!”
“确实牛。”连李亚东都不得不由衷的感慨一句。
原本刚接到电话时,他还有点懵逼,后来听着听着,就想起来了,这不正是震惊世界“华航事件”吗?
1986年5月3号,一架机号为B-198、由曼谷飞往宝岛的“中华航空公司”的波音货机,突然降临在羊城白云机场。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大陆和宝岛之间,可谓老死不相往来,别说一架飞机,就是一件包裹,都不一定能顺利邮寄,这件事情不仅震惊了两岸政府,更是震惊了整个世界。
当飞机在白云机场宽阔的跑道上停稳,机门打开,机长王锡爵从舷梯上走下,见到得知消息赶来的当地负责人时,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和家人团聚,我要求到祖国大陆定居!”
随后在见到粤省领导同志的时候,更是激动万分的表示,“我很想念大陆的山河和亲人,见到你们很高兴。宝岛同胞都盼望两岸能够通商、通邮、通航。”
他的这两句话,可谓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与王锡爵一同到达的,还有他的副驾驶员和一名机械师,以及22万磅的货物。
这些货物以及飞机,虽然后面被交还给了宝岛政府,但王锡爵三人,无疑都是功臣,华航事件也成为了一个导火索。
当年跟随老蒋退守宝岛的国民党老兵,渐入垂暮之年,他们的思乡情绪日积月累,急切地盼望着能回大陆与亲人团聚,落叶归根,而正是王锡爵一手导演的“华航事件”,点燃了这批老兵们一波又一波的回归故土的激情。
于是在第二年,数万老兵在宝岛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向宝岛当局要求准许老兵回大陆探亲。在当年的母亲节,上万老兵走上街头,以“母亲节遥祝母亲”的名义,在孙中山纪念馆举行集会。
老兵们身穿白色衬衣,正面印有鲜红色的“想家”,后面是“妈妈我好想你”,一起合唱歌曲《母亲你在何方》:“雁阵儿飞来飞去,白云里;经过那万里可能看仔细。雁儿呀,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在哪里……”
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
经过长达数月的抗争,1987年10月15日,宝岛当局宣布,开放探亲。
也就是在10月15日当天,《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就宝岛当局开放宝岛同胞到大陆探亲一事,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谈话说:“热情欢迎宝岛同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保证来去自由,我们将尽力提供方便,给予照顾……”
所以,王锡爵是当之无愧的“打破两岸坚冰第一人”。
别说是蒋腾飞,就算是李亚东如果此时身在羊城,都想跑到白云机场,去见证一下这历史性的时刻。
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虽然早就知道,但再经历一次,依然令李亚东激动了一整天。宝岛,永远是祖国母亲无法割舍的一个孩子。
而且,好消息还远不止此。
当天晚上,李亚东的BB机响了,晚上九点多,火急火燎的赶到一帆贸易公司,原本想回过去,结果却接到了林鹤鸣的来电。
他在电话那头,用略带歉意的语气说道:“东哥,系在对不住啦,我已经联系了全香港最好的医院、最好的脑科医生,可系……通过你提供的内地医院确诊的病历基料,医生保守估计,也几有四成把握。”
“四成?”
而李亚东的语气,则与他正好相反,显得十分欣喜,要知道四成已经不低了,内地才两成,成功率直接翻了一倍。
如果说两成纯属是送死的话,那么四成把握,他笃定赵无衣肯定会同意医治,近乎一半的机会,她丈夫就算这样躺着,也剩下不了几年时间,没理由不搏一把。
“老林,感谢的话我就不说了,全记在心里,我会尽快给你回电,到时还要麻烦你安排一下。”
“东哥,我老林就钟意你这性格,你这个朋友我系交定了,其他的话我也不多讲了,就等你那边准备好后,知会一声,其他的系情我会安排。”
“好。”李亚东会心一笑,挂掉了电话。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确实没错,即便是利益驱使下诞生的朋友关系,有也总比没有好。
第二天一早,李亚东匆匆赶往燕园,在办公室里找到了赵无衣。
“四成把握?”赵无衣听完他的话后,激动得满脸通红,“香港的医疗技术,跟内地居然差这么多?”
“这也是正常的,赵老师,你想想,咱们对外开放才几年时间,世界一流的医疗设备,我估计内地医院没有一家是齐全的,而香港则不一样,毕竟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和科技虽比不上日、美那样的发达国家,但起码也属于第二纵队,目前的科技水平,肯定要比咱们领先不少。”
李亚东笑着说,“而且,这四成把握,还是人家根据你提供的同济医院的病历资料分析出来的,我估计还挺保守……”
“你的意思是说……”赵无衣情不自禁的眼前一亮,“成功率或许还要高一些?”
“是的,很有这种可能,毕竟病人还没见到,从实际情况出发,肯定会做出比较保守的判断。”
“那……”赵无衣直接合上了手中的笔记本,已经有点坐如针毡。
“放心吧,赵老师,你回家准备一下,多带两个人没事,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其实的事情我会安排好。”
“李亚东……”赵无衣站起身来,郑重其事的说道:“你虽然是我的学生,但如果这次我丈夫真能挺过来,我们全家都会念你一辈子。”
她这番话说得异常认真,弄得李亚东都有点不适应,挠了挠脑壳后,呵呵一笑,“赵老师,真不用这么客气,这事要是咱俩调换一个位置,我相信你也肯定会这么做……”
赵无衣笑了笑,用真诚的眼神望着他,眸子里失去了一些东西,同时又多出来一些东西,点头道:“那好,我现在就去跟学校请假,回家准备一下。”
“好。”
赵无衣这边其实没有什么好准备的,唯一麻烦一点的,就是她丈夫不能动,所以此行除了她之外,听从李亚东的建议,还多带了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是她家里的亲戚,就怕路上万一有个突发状况,她一个女人不好应对。
火车票是李亚东帮忙找人买的,从京城到羊城的特快直达。这种特快列车他八四年去海蓝的时候还没有,也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速度比普通的绿皮火车要快一些,但最主要的还是不用绕来绕去,而且车厢里有空调,他让小猛买了四张卧铺票,刚好在一个小包间里。
5月5号早晨,李亚东特地找了辆面包车,到蓟门里小区接人,赵无衣家的两个弟弟,弄了副担架,把她丈夫抬上车。
八六年京城里的身份证已经普及,火车站的安检也相对严格了一些,原本像这样的病人是不太好通过安检的,不过赵无衣手里有北大方面帮忙弄来的“准许搭乘火车”的文件,这玩意儿实际上也是一种批文,所向披靡。
检票口外。
李亚东将一个黑色帆布包交到她手上,“赵老师,我问过我的那位香港朋友,这些钱大概足够了,你带过去给他,他会帮忙兑换成等值的港币,如果实在不够的话,你就跟他讲,我跟他有生意来往,不用顾忌太多。”
事到如今,一切的感谢都放在心里,赵无衣也没推辞,郑重其事的接了过去,虽然没打开看,但以入手的重量分析,绝对是一笔她这辈子都没接触过的巨款,因此双手抱着帆布包,还下意识的往胸前拢了拢。
这可是丈夫的救命钱!
“李亚东,这些钱,我以后肯定会还你的,就是……可能时间会长点。”
李亚东倒也没有故作大方的说不用,因为说了也等于白说,笑着摆手,“赵老师,没关系的,治病要紧,你什么时候有了,再给我也不迟,反正我是不急的。”
“好。”
赵无衣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后,掏出通关批文,一行人顺利通过安检。
(https://www.kenwen.cc/book/461018/426886076.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