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北宋小文豪 > 第八十八章 其乐融融

第八十八章 其乐融融


    苏辂腹诽归腹诽,也没想着泄露天机。他正要点击追随状态,跟着苏轼他们一并回家,又跟王雱一行人碰上了。

  这群江西的,凑一起浩浩荡荡一大群,声势十分浩大,弄得苏辂心有点慌。

  可恶,这次和江西佬的正面较量,他们人数上输了!

  苏辂在打量着王雱一行人,王雱一行人也齐齐看向苏辂几人。

  事情就是那么凑巧,考场那么大,曾巩和苏轼的号舍正巧分到了一起,他交完卷走出号舍,就看到这两天骚-扰自己考试的罪魁祸首。到了考场外再碰上,曾巩不由得多看了苏轼两眼,心想自己今科要是不中,一定得找苏轼算账!

  苏轼对曾巩的想法一无所察,见曾巩朝自己望过来,还觉得对方是想和自己交朋友,立刻回以友善的笑容。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苏轼释放出了善意,曾巩自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朝他和气一笑。

  回去的路上苏辂给苏轼他们提了个醒,说刚才那位小郎君是王安石之子王雱,这几人都是王安石的表亲。

  苏辂还小声嘀咕,这一行人之中四个姓曾的,三个姓王的,都是江西佬!

  苏洵有些扼腕:“刚才也没打个招呼。”

  曾巩其人,苏洵还是听说过的。

  曾巩的文章很得欧阳修喜爱,苏洵听闻之后也慕名去读过,结果发现曾巩写文章十分务实,和这些年风行的太学体全然不同。

  在屡试不第这个话题上,他和曾巩可能有很多话要聊。

  可惜今科结果还没出来,他不能找人聊这么不吉利的话题!

  苏轼和苏辙也知道曾巩。

  根据张方平透露的消息,今年欧阳修出任主考官,旨在革新科举文体。当时张方平给他们的范文里头就有曾巩的策论,说是欧阳修非常欣赏这个风格,对过分追求骈俪、毫无内涵可言的太学体深恶痛绝。

  苏轼两人这次的策论都是奔着这个类型写的。

  四个刚考完试的考生聊着聊着,自然奔着对答案去了。

  苏辂还挺关心他们成绩的,竖着耳朵听了一路,不时掏出他用处极大的金手指搜搜答案,赫然发现他三叔连墨义都错了好几处。

  看来半路发愤图强还是有风险的,基础比不上别人稳打稳扎走过来的!

  苏辂是个聪明人,聪明人从来不说扫兴的话,只默不作声地点击追随状态,背着小手跟着他叔回家。

  到了晚饭时,苏辂还格外殷勤地给他三叔夹菜,用美食抚慰一下已经是科举回锅肉的苏洵。

  苏洵不明所以,却很受用。

  别看他们带的伙食比别的考生要好一点,再好吃的东西连吃几天也是会腻的,更何况是方便面这种非常霸道的东西。

  多亏了他们还带了点小米,中间可以熬点小米粥换换口味,要不然真的撑不下来!

  现在,他们终于又可以吃好吃的了!

  与此同时,贡院那边开始封闭式改卷。

  首先忙碌起来的是誊抄考卷的官员们。

  他们必须第一时间把考生们的考卷挨个用朱笔誊录一遍,把这份“朱卷”送去给考官阅卷,避免考官通过字迹认出自己的熟人。

  真正的考卷则是被密封起来,等次评定出来之后才会拆封唱名。

  这就是有名的“糊名誊录制”!

  卷子没改好,考官们也出不了贡院,只能在阅卷处耐心等待卷子送来。

  欧阳修与梅尧臣坐在一起吃茶聊天,他俩交情不错,对此次科举也寄予厚望。

  官家是支持他们在科举上做点革新的,所以他们在卷子送来前讨论了一番,心里已经有了默契:今年省试但凡写太学体的考生,一个不留!

  除非有人能玩出花来。

  可惜太学体想要言之有物实在太难了,都是些雕词镂句的花架子。

  两人吃完一盏茶,头一批卷子也送来了,阅卷官们捋起袖子开始干活。

  他们迫不及待想为朝廷遴选人才了!

  早点改完,就能早点出去!

  就在考官们马不停蹄、疯狂阅卷的时候,张方平和苏涣两拨人顺利抵达开封。

  他们是在半路上会合的。

  两边都尽量轻装简从,赶着到开封赴任,许多家当都落在后头由信得过的老仆押送。

  由于两家都是拖家带口来的开封,所以到开封头一件事就是先找个落脚处。

  房子一时半会是买不着的,只能先去搞个公租房住住,他们这次的差遣都在三司,住房自然是就近解决。

  苏母与马氏忙碌半天,总算指挥着底下的人把他们的临时安身之所收拾停妥。

  接着就苏母就想儿子了。

  儿子大了,连见上一面都是奢望,像大儿子和二儿子她就许久没见着了。所以对于苏涣把小儿子送出去读书这件事,苏母挺难接受的。

  儿子才这么小,她想留在身边多看几年,等儿子再大些,可能就见不着了!

  苏母忙让人去大相国寺把苏辂喊回来。

  等领命而去的人走到门口,苏母才想起自己三儿子也在那边,又把人唤住了:“把你们三郎君也一并叫上。”

  三儿子虽然败家了点,但好歹也是她亲生的,她不能让三儿子发现她差点把他给忘了。

  父母不好当啊,时刻得照顾儿女的心情!

  苏辂正坐在菩提树下拿着本话本感悟人生,见到个面熟的老仆跑来传话,他一下子跳了起来:“爹娘他们到了吗?”

  老仆见苏辂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活泼讨喜,脸上也不由得带上了笑容,恭敬应道:“对的,今天刚到。三郎君不在?”

  苏辂赶忙去把他哥喊上,兄弟俩一起去见爹娘。

  省试结果还没出来,这几天苏轼他们受邀去参加各种聚会,聊聊天对对答案,苏辂一个人待在寺里都闲坏了。

  在成都府的时候有张方平在,苏辂可以无所顾忌地搞东搞西。到了开封他们客居大相国寺,苏辂做什么都畏手畏脚的,压根不敢到处撒野,可把他闷到不行!

  现在好了,他爹和张方平都到了,他又活过来了!

  难怪别人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有靠山的日子可真难熬!

  苏辂满心感慨,直奔他爹娘而去。

  一见到亲娘,苏辂立刻扑了上去,只差没两眼泪花翻涌。

  苏母见苏辂这般表现,眼泪也差点没忍住掉下来,心里自然忍不住把苏涣骂了一通。

  儿子才这么小,谁能放心让他到处跑?

  偏他爹就是狠心,非把人往外扔!

  就算有他三哥带着,那也是不行的,他三哥一个大老爷们,连亲都没成,哪里懂得照顾弟弟?

  哦对啊,他三哥呢?

  苏母抬起头,看见三儿子正端端正正地丈夫面前接受盘问。

  苏母侧耳一听,丈夫问的也是小儿子在开封都做了什么。

  那没事了。

  既然父母都一样,三儿子总会习惯的。

  苏母继续与苏辂说话。

  一家人久别重逢,气氛其乐融融。


  (https://www.kenwen.cc/book/462804/570110067.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