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义不容辞(1/2)
安排战略部做规划之后,齐政开始想办法联系政府高层。
能源行业就是如此,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生物柴油。要将生物柴油纳入现有成品油销售体系,或者鼓励公交、环卫等政府管理的车辆优先使用生物柴油调合燃料,又或者削减淘汰传统柴油产能,都离不开政府的产业政策。
起码,如果中国的柴油行业标准以生物柴油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未来拥有中国最大规模能源林基地的晋省轻松就能消化产能;如果中国的柴油标准不鼓励生物柴油推广,这凭空多出的数百万吨生物柴油就要另寻销路了。
齐政手捏着电话,想了一会儿,打给了发改委副主任胡其远。
因其出色的表现,胡其远今年的担子更重了,除了分管固定资产投资司、农村经济司、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还增加分管地区司(含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工作)、西部司、振兴司……嘉谷的大多数战略投资计划,都与他的分管工作攸关。
正因为此,齐政等嘉谷高层平时不会和他做太多牵扯——虽然胡其远是国家部委中的“嘉谷支持者”,但倾向是一回事,联系密切又是另一回事。
当然,嘉谷喜欢和官方保持一定距离是没错,但与高层保持沟通也并不违反原则。
电话很快接通,对于齐政面谈的请求,胡其远果然答应得很痛快。
齐政紧急飞往首都。
走进发改委办公室,没有寒暄的时间,胡主任笑道:“齐董来了,坐下吧,把你的意见说说看。”
齐政坐了下来,道:“就是我在电话里说的,主要是晋省的能源林计划。我是想推广‘合作社制’种植模式,由政府或有实力的企业出资大面积种植,我们嘉谷提供生产资料和种植管理技术,生长维护、果实采摘等环节则外包给农民合作社,同时也享受分红……”
胡主任默默地听着。
国内的煤炭产业化解产能过剩起码涉及130多万人的分流安置。作为煤炭大省,晋省必然是减员分流的重点区域。去产能过程中的就业与职工安置问题,是政府和企业今后一个时期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一个问题。
政府对于提供就业的投资安排,总体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但企业,特别是能源企业,不见得会上心。
如果把能源林看作是一个矿藏,纵观能源企业,那就是一个个只进不出的饕餮,让个体参与油田分成?想屁吃呢。
人手他们有的是。大型能源国企,本身的规模就大得吓人,员工总数动辄十几万乃至上百万人,增加一个万人或者数万人的“工厂”,根本感觉不到人力资源上的压力。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用重新招聘,光是闲置下来的,白得工资的职工和管理人员就足以运行一个大型能源林基地了。
采用合作社体制,等于是要国企转变管理模式,对一个官僚机构来说,哪怕是半官僚机构来说,也不会有比这更困难的东西了。
胡主任正是知道这一点,抬头问道:“如果你是担心转型的能源企业不够专业或效率低下,为什么不将能源林养护人员直接纳入嘉谷职工体系呢?”
齐政果断摇头:“嘉谷现在着力控制正式员工规模以轻装上阵,而不是让人力资源膨胀……”
诚然,将能源林养护人员纳入嘉谷职工体系,确实是最直接的做法。
以嘉谷体系旗下产业的收益率,投资生产每年至少可以赚到20%的利润,而且它的容量非常大,容纳几十万人都不会遇到瓶颈。
然而,恰恰是考虑到人的因素,齐政还是拒绝了扩大员工规模。
现在的国内的人工成本已经不能说便宜了,而随着人口出生率逐年走低,再过十年二十年,人工成本进一步上升后,扩张成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嘉谷集团又该面临多大的压力?
还有管理的难题。都说“人一过万,无边无际”,上百万人的管理,或者说高效管理,难度是呈指数增加的。
纵观国内员工人数最多的两家企业——中石油和富士康,都有上百万人的规模。前者靠着政策和垄断,支撑起对员工的保障;后者靠着高压,但那名声,啧啧啧……
嘉谷没有前者的条件,也没有后者的心狠;齐政也没有自信带领几十万上百万人,闯过以后的层层狙击,开挂也不行。
因为作为人,就不会像是机器那样,具有稳定的逻辑需求曲线,无论是工人还是公司职员,永远都会要求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在经济上升期,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到了经济下降期,要满足众多人的需求就困难了。尤其是员工开始大批量的退休之后,再好的垄断企业也支撑不住这种纯粹的消耗。
这种无法预知而且不断膨胀的人工风险,即使是一个国家都无法承受,以齐政为首的嘉谷管理层自然非常谨慎——若是遭遇生产缩减,大规模的裁员带来的不止是企业的不安,还有无数家庭的破裂。
既然如此,聘用更少的职工,聘用更优秀的职工,并且不断的培训自己的职工,就成了嘉谷避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至少,哪怕是到了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较少而优秀的员工也不至于变成巨大的负担。相比之下,那些人多而技术水平弱的国企,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想翻身就太不容易了。
“坦白来说,我是有私心的。但对于想投资能源林的矿企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负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齐政说到此处,停顿片刻,让胡主任略作消化,才道:“而且,让合作社参与分红,也能调动社员积极性,植物这玩意,粗放管理的话……”
“粗放管理的话,大概会吞噬掉技术创新带来的一切优势。”胡主任不用齐政说完,就明白了。
但明白归明白,他仍不免有些犹豫。
虽然国家部委能对国企做指导工作,但国企会不会服从,服从到什么程度,还真不好说。
他更多的是担心嘉谷,道:“你们现在是各方的香饽饽,但按你说的分蛋糕,压力估计不会小啊。”
“压力总是会有的。”
“但是,在晋省矿企将能源林当作救命稻草的关头分蛋糕,这种压力,恐怕是不同寻常的。”胡主任说得非常实诚,他确实是从嘉谷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嘉谷的意见,将很大程度上左右晋省能源林计划的发展,但如果遵从齐政的要求,不免有得寸进尺之嫌,反而不美。
哪怕迫于压力,最后答应了,长久来看,也很可能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不比嘉谷自己投资的农业项目,这样的风险,嘉谷原本是不必冒的。
但有人觉得义不容辞。
站在晋省的角度看,过去是为了一个黑色产业,牺牲其他绿色产业。
有意思的是,晋省的历史和未来、挑战与出路、症结和良药,在每一年的《晋省省情报告》里,都用官方文体写得明明白白的。
厉害的人还是在庙堂,只是最后多变成“打官腔”。
现在,嘉谷有能力,帮助晋省用一个健康的黑色产业,扶养其他绿色产业。而齐政不希望这份能力,最后还是沦为“官腔”。
——没有民众参与的振兴,不是真正的振兴。
齐政笑笑,道:“我知道您的意思,稳定最重要。不过,如果我能让投资者心甘情愿同意我的方案呢?”
……
(https://www.kenwen.cc/book/462898/577427908.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