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激活帝王系统,开局召唤典韦 > 第969章 军团命名之解!

第969章 军团命名之解!


第969章  军团命名之解!  

第969章  军团命名之解!

姬睢思索一番,岳飞短短的一年时间便展现出极高的指挥才能,而韩世忠曾经能够成为他的搭档,又是一位绝世帅才!

“殿下,吴起……”

姬睢的表情已经有些不太自然了,太子殿下麾下这么多的贤才将帅,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而且,明明涉及一国之军政,殿下却丝毫不担心这几位无名之辈难以驯服军中的骄兵悍将们。

这是何等的自信?

姬睢面无表情的退了回去,尚书令郑宣却是站了出来:“殿下,几位白衣之身,直接晋为我大禹主力军团的统帅,是否有些不妥?”

“我大禹的军功体系和晋升制度,都是有着标准的,若是……”

郑宣有些欲言又止,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宁凡的面色:“臣以为,不如先从几位统军将领中顶上几个?”

“呵呵!”

宁凡笑吟吟的看了郑宣一眼,玩味的道:“那不知郑大人以为,谁人担任五大军团的统帅较为合适?”

“呃……”

郑宣看着宁凡那玩味的神色,乖乖的闭上了嘴巴。

禹皇轻轻咳嗽一声,目光朝着宁凡看去:“太子素来有识人之明,想必他挑选的将帅,定是绝世奇才。”

“不过,这五大军团的命名,又有何说法?”

此言一出,禹皇也是替一众大臣们问出了自己的心声,宁凡缓缓露出一抹笑意:“秦之一字,源于锐士,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秦之一字,意为铮铮铁骨,故此,孤以大秦为名,立大秦军团!”

“汉之一字,有天河之意,我大禹男儿,皆为铁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寓意为汉!”

“唐,在一个古老的传闻中,寓意鼎盛之意,使我大禹繁荣鼎盛,故而为大唐!”

“宋,在远古传说中,为富足之意,称之为富宋!”

“以大宋军团为名,寓意我大禹国富民丰!”

“明,日月为明,凡日月所照,皆为吾之疆域,以大明命名,寓意我大禹疆土辽阔!”

“至于华夏……”

宁凡顿了顿,朗声道:“有礼仪之大,名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所谓华夏,乃礼仪之邦也!”

宁凡的话音一落,整个朝堂之上皆是传出一道道叫好之声,只是姬睢有些愣了一下:“殿下,不是设五大主力军团吗?”

“这大明军团……”

此言一出,群臣也是愣了一下,宁凡轻笑道:“大明军团,乃是我大禹的第六军团,由我禹人统御,设于大漓朝中。”

“什么?”

“这……我大禹的军团却设在大禹之外?”

“此大明军团该有何人供养,又为何人而战?”

“自然是由大漓供养为我大禹而战!”

宁凡一本正经的开口,群臣皆是面面相觑,哪里有这种说法?

人家大漓凭什么为你养军队?

禹皇也是忍不住嘴角一抽,这算是传说中的吃软饭吗?

软饭硬吃!

“罢了,军制改革之事,由太子牵头,雍王府主办,兵部协调!”

“儿臣领旨!”

宁凡说完之后,禹皇的目光环视一圈,轻声询问:“诸位爱卿,可还有本要奏?”

“陛下,林相回朝,如今正在殿外等候!”

“宣!”

群臣也是带着几分期待之色,如今林相胡奴一行,将带来了怎样的收获?

禹皇翘首以盼,宁凡却是在思索内阁之事。

“臣,林秋石,参见陛下!”

“林相免礼!”

“谢陛下!”

宁凡也是朝着林秋石望去,发现老头去了北边一圈后,整个人显得苍老了许多,不过精神头尚可。

“林相,此次胡奴一行,为我大禹立下大功,传朕之意,赐黄金千两,绸缎百匹!”

“加封为成国公!”

“遵旨!”

林秋石的脸上也是露出一抹意外之色,下意识的朝着宁凡看了一眼,眸子中也是带着感激之意:“老臣,叩谢陛下,谢太子殿下!”

“咳咳!”

禹皇的面色瞬间便沉了下去,朕给你加官进爵,你谢那逆子作甚?

林秋石似乎也是瞬间明白了禹皇的意思,索性将头偏到一旁,心中轻叹,陛下啊,老臣也无奈啊!

您加封我为国公,没有太子殿下点头,也加封不了啊!

莫怪老臣不忠心,实在是太子殿下他……

“林相,此次胡奴一行,可有其他收获?”

“嗯!”

看到郑宣为自己解了围,林秋石也是含笑点头,轻声道:“此次胡奴一行,也称得上收获颇丰!”

“胡奴,并没有老夫想象的那般贫瘠,相反,反倒是有几块富庶之地,足以种植作物!”

“胡奴的王城亦有盛世之象,当今胡奴大君,乃是一位野心勃勃的人物啊!”

“陛下,如今胡奴王庭上下一心,胡奴大军提提耶,在胡奴之中一言九鼎,如日中天,各部落无不臣服。”

“以老夫之见,胡奴迟早会成为我大禹的心腹之患。”

“嗯!”

宁凡也是点了点头,毕竟北边可是有一位天命之子的存在,自然是不简单。

只是,如今大禹和胡奴暂时还不会对上,除非胡奴能够长驱直入,一路南下,直捣大焱帝京紫荆城。

可这也不是那般简单,大焱如今已经开始在北境屯兵,显然是在提防胡奴。

“父皇!”

宁凡打断了众人的思考,而是拱了拱手:“儿臣还有一事要奏!”

“准奏!”

“父皇,儿臣观我大禹今之制度,中书省之令,难以通达,所行政令,不甚契合,然今我大禹人才济济,儿臣欲在中书省设一内阁,名为中书内阁!”

“内阁官员,选举我朝资历老,才略高,德行优的大臣,协助父皇,共商正事!”

“内阁之中设首辅一人,次辅两人,大学士四人。”

“首辅为正一品,次辅为从一品,大学士为正二品!”

“共同领朝政,如此一来,既能减轻父皇之负担,也能为我大禹集思广益,避免权力集中,政治腐败,朝政颠覆!”

听到宁凡的话,满朝文武无不惊讶,太子殿下简直是在憋大招啊!

倘若真让此等内阁设立,那么门下和中书省,六部之上岂不是又要多增几人?

……


  (https://www.kenwen.cc/book/463610/17442583.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