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章 主观臆断和事实之辨(第一更)
推荐阅读:地府签到千年,投胎气哭女帝 风水神相 末世:开局先囤十亿物资 血之圣典 全能助理,满级穿书 权游之龙裔降临 八零之香江美人玩转豪门 疯了吧!你管这叫辅助? 当总裁太快乐了 人在漫威开店,刚成毁灭日
其实要说张载的气论完全错,也未必。
张载所说的气,不是通常情况下的气,它是一种物资。
它和分子的区别是叫法不同。
当然,气也的确是张载主观推断出来的,而分子则是能用显微镜看到的,是被证实的。
所以根本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已经不必多说。
但是古代的中国人一般讲究悟。
朱熹说道:“若按照阁下的说法,那道又如何证明存在呢?”
是啊!
道又如何证明存在呢?
小赵啊,你要是这么论道,咱就没办法论了!
赵淳说道:“太阳东升西落、物体在空中落下、火将水煮得沸腾、下雪的时候结冰,都是道在人间的痕迹,从尧舜之时,到现在,它们从未变过,它们不以人的想法为转移,它们一直存在,这就是道存在的证明。”
不待朱熹说,赵淳却继续问道:“高太尉。”
“殿下。”
“你觉得是一只成年羊的体型大,还是兔子的体型大?”
“自然是羊的体型大。”高俅立刻说道。
他是被这五皇子的古怪给折服了,五皇子几个简单的问题,问得朱熹都有些懵。
周围的大臣们也议论纷纷起来,五皇子问这个问题,又想干什么?
朱熹微微蹙眉,感觉赵淳问的这个问题,恐怕又不一般。
“王太尉呢?”
王宗濋说道:“当然是羊的体型大,这是众所周知的。”
赵淳又问道:“为什么?”
“这还用问为什么吗?”王宗濋笑道,“五哥儿,你这个问题让我很为难啊,这是千百年来的事实。”
赵淳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这是事实,就像我穿的是青色的长衣,大相公的官服是紫色的,它们不会因为高太尉今天喝多了酒,说是黑色的,就变成了黑色的。”
众人觉得五皇子的问题说的实在是……过于直白且无聊。
“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它不会随着我们的想法而改变。”
这下大殿内鸦雀无声了。
倒不是被赵淳震惊到,而是对赵淳有些无语。
这也太无聊了吧!
赵淳又说道:“高太尉,您觉得是羊肉好吃,还是兔肉好吃呢?”
“当然是兔肉!”高俅脱口而出,“兔肉比羊肉好吃多了!”
“那王太尉呢?”赵淳又问道。
如果眼前这少年不是五皇子,王宗濋是绝对不会回答如此幼稚的问题的。
王宗濋说道:“我觉得羊肉好吃。”
赵淳点了点头,又陆陆续续问了其他的人。
有人回答兔肉好吃,有人回答羊肉好吃。
最后赵淳问朱熹:“所以,到底是兔肉好吃还是羊肉好吃呢?”
朱熹一脸懵逼。
我跟你论道,你兔子来兔子去的就算了,怎么羊也参与进来了?
岂料赵淳说道:“所以没有唯一答案对吗?”
“确实没有唯一答案。”钱喻清说道。
赵淳又问道:“但为何太阳东升西落,却是唯一答案呢?”
这下把所有人都干沉默了。
人们也不觉得赵淳问的问题幼稚了,反而变得深刻。
这时,陈规站出来说道:“太阳东升西落,物体从上落下来,这是经历千百年实证的,是无数代人看到的,书上记载的,每一个人都认可的,这叫事实。”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高俅立刻跳出来说道,“羊肉和兔肉,哪一种肉更好吃,只是人的感知,却未必是事实。”
陈规继续说道:“没错,每一个人的感知都存在差异,如果拿自我感知去做事实,就会出现我觉得羊肉比兔肉好吃,所以天下人都应该觉得羊肉比兔肉好吃的错觉,这明显是不对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无疑是在说:朱熹啊,你的天理论和气论,都是没有经过验证的个人感知,是可能存在自我错觉的。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恍然了,无不用震撼的眼神看着五皇子。
其实在生活中,人们知道自己的感知可能存在错误,但没有人认真去分辨,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主观的观点。
或者更多人,一直都用一种感性的自我去面对这个世界,认为自己的主观认知就是事实。
例如今日他们心情不好,就感觉世界塌下来了,明日他们看到前面有人打架,就觉得这个世界极度不安全了。
后天,他们听到别人说一些事情,就说:这还不简单,我早就知道了。
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很多人知道的道理,只停留在印象层面。
人对事物的认知分为印象、认知、逻辑三层。
例如第一次看到兔子,白色的,就说:哦,原来兔子是白色的。
第一次谈恋爱,被渣男渣女伤害,就说:哦,原来男人或者女人,没一个好东西。
当进入到认知层面,才知道:哦,原来兔子有很多种颜色。
当进入逻辑层面,才知道:哦,原来我看到了白色的兔子,不代表兔子都是白色的。
逻辑逻辑,就是透过表层的印象,击穿日常的认知,分别出特殊性和普遍性,以及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
如果一个人永远停留在对事物的印象层面,他就会感觉自己懂得好多好多耶!
各种宏观叙事,拯救世界!
最后在面试的过程中结结巴巴地回答完了面试官的问题,深怕自己的工资要求太高把面试官吓到了。
到这里,朱熹已经完全听明白赵淳说的话了。
他感到很震惊,赵淳居然能用兔子和羊,把事物描述得如此透彻!
朱熹没有恼怒,也没有准备跟赵淳抬杠。
可能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导致他无法更具象化地思考,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逻辑辩证能力。
听到赵淳的话,朱熹不但没有准备马上反驳,反而觉得仿佛有一扇门被打开了。
尤其是赵淳所说的主观臆断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区别。
但还有一点朱熹想不清楚,他问道:“若是按照你的说法,善恶岂非也是主观臆断,那正义还存在吗?”
朱熹一下子问到了人类社会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这下大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善恶都是人在评价,既然人的评价与事实是有区别的,那善恶就有可能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如果这个结论是真的,要在场所有人的价值观都会崩塌。
(https://www.kenwen.cc/book/464100/17801701.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