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91章 你是什么人

第391章 你是什么人


第391章  你是什么人

辽东肇州县南山,一支军队踩着厚厚的积雪,悄悄的包围了某处山坳。

徐允恭站在高处,用望远镜看着下方的一个寨子。

“是海东青的寨子,告诉兄弟们把守好所有路口,绝不能放跑一个人。”

副将秦伯真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脸,说道:

“娘的,这群东夷人真能跑,这次终于被我逮住了。”

听到东夷二字,旁边一个穿着厚厚皮毛大衣的壮汉,露出不满之色。

徐允恭眉头一皱,呵斥道:“闭嘴,大明没有东夷只有明人。”

“若再让我听到谁说东夷,军法伺候。”

秦伯真连忙检讨道:“是卑职口误,请将军恕罪。”

徐允恭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思政课讲的很清楚了,天下明人皆兄弟。”

“我不希望我的兄弟因为口误被送进军法处。”

“更不希望咱们兄弟因为一句口误,心生间隙。”

“卑职知罪。”秦伯真羞愧不已,然后朝旁边的皮衣壮汉说道:

“格尔盖兄弟,方才实在是被这群女真人给气到了,以至于口误。”

“不是有心羞辱大家,还请你不要和我一般见识。”

格尔盖心中的不快顿时消散,大笑道:

“哈哈,秦将军哪里的话,兄弟我心里对这群女真人也恨的牙痒痒。”

“要不是身份不合适,我都想骂几句东夷蛮子了。”

大明国内只有明人,不允许用蔑称来称呼其他族群。

但是也不允许其他族群强调自己的身份,必须统一自称明人。

东夷是对女真、通古斯等辽东部族的蔑称,自然是不被允许的。

格尔盖是通古斯人,也属于东夷的范畴。

刚才秦伯真说东夷如何如何,虽然都知道他骂的是女真人,可听在格尔盖耳朵里,还是很不舒服。

不过大家都是老战友了,几句话一场小矛盾就此化解。

徐允恭心中也松了口气,族群融合真的难啊。

不过做好了收益是真的大。

眼前这群通古斯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为大明对他们一视同仁,就主动靠拢朝廷,处处以明人自居。

主动维护大明的统治。

甚至组建了军队,帮大明征讨不臣。

他们所求也不多,只是一些生活必需的物资养活一家老小。

这些人还不是混子,作战是真的勇猛,往往能以一当十。

最精锐的明军和他们打,也就是个五五开的局面。

如果是在山林作战,明军根本就不是对手。

以前明军对那些躲在山林里的部落毫无办法,自从通古斯人加入,情况就扭转了过来。

精锐的明军加熟悉山林的通古斯兵,薄纱不臣的部落。

比如今天,他们要攻打的就是一支不愿意臣服的女真部落。

这支名为海东青的部落,拥有四千余人,在当地算是实力极强的大部落了。

他们的首领多哈是当年金国高层后裔,还掌握着女真文字。

之前跟随纳哈出,日子过的相当滋润。

大明收复辽东,要推广新政策给百姓上户籍,这些部落首领自然不愿意。

你这不是抢我们的权利吗?

于是多哈就带人躲进了山里,时常下山劫掠百姓,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稳定。

明军和通古斯兵几次围剿,都被他们给逃掉了。

几次之后徐允恭就知道,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否则不可能每次都能逃掉。

但他对此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海西(大庆)这一块儿诸部混杂,也是女真人传统地盘之一,有人通风报信实在太正常了。

很难查到是谁干的。

于是,徐允恭决定来一次狠的。

年前侦查到海东青部的动向之后,他没有着急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一直让人监视。

等过了年,大家休息了几个月人都松懈了,他终于决定出兵。

辽东的冬天,了解过的都知道。

滴水成冰,没人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出兵。

他之所以选在这时候出兵,更多的还是因为积雪。

普遍一两尺厚,有些地方甚至能淹没人,就算有人想报信也没办法。

果不其然,经过一番辛苦行军,顺利的把目标堵住。

之后徐允恭开始布置战术。

格尔盖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再看了看地上两尺厚的积雪,突然开口说道:

“徐将军,不如这样,这场仗交给我的人。”

“军功算你们的,赏赐下来的财物都给我们,如何?”

徐允恭心中一动,说道:“你的部族缺粮食了?”

格尔盖点头道:“自从跟随将军作战,部落就没缺过粮食,大家吃饭也都敞开了肚皮。”

“往常足够两个冬天吃的粮食,才两三个月就快吃光了……”

“如果节约着吃,倒是也能撑过冬天。”

“只是……先贤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闻言,徐允恭很爽快的说道:“好,那就交给你们了,我让人帮你们警戒。”

格尔盖脸色一喜,感激的道:“谢将军。”

然后开始召集部下发起进攻。

他们也没有采用什么战术,五百人直接就冲了进去。

事实上也不需要什么战术。

海东青部女真人躲在房子里猫冬,毫无防备的被人摸到家门口,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一个时辰后战斗结束。

通古斯人以阵亡二十七人,伤一百四十四人的代价,拿下了拥有四千余人的海东青部落。

多哈也被活捉。

徐允恭当场审讯,是谁给他们通风报信。

多哈一开始还嘴硬不肯招,当徐允恭下令,将他的家人衣服扒光扔在屋外的时候,他终于招了。

总共供出了二十三人,其中一大半都是表面投靠大明的女真部族首领。

而且他们还有个共同点,都是当年金国高层后裔。

拿到名单,徐允恭一点都不意外。

这些人自认为血统高贵,看不起普通女真人,结婚也都是相互联姻。

一两百年下来,相互之间的关系真是千丝万缕。

给他通风报信是很正常的。

拿到口供之后,徐允恭又做了一件事情,将所有女真人都集中在一起,挨个问了一个问题。

“你是什么人?”

◆  ttkд  n◆  c〇

一开始被问到的人战战兢兢的回道:“女……女真人。”

徐允恭摇摇头,说道:“回答错误。”

然后秦伯真就把他全家都拖出来,当场斩杀。

后面的女真人吓坏了,瑟瑟发抖不敢回答,或者是不停磕头求饶。

徐允恭就说道:“自己是什么人都不知道,留之何用。”

然后他们的全家也都被杀了。

就这样一直问了二十几个,终于有机灵鬼大喊道:

“明人,我是大明人。”

徐允恭满意的道:“很好,记住你的身份,以后不要忘了。”

后面的人自然也学会了如何回答,被问到之后,就高喊:

“我是明人。”

很快整个部落剩下的所有人,都回答自己是明人。

徐允恭最后对他们说道:“既然是明人,就要服从朝廷的管理。”

“开春之后全部去衙门登记户籍,衙门会给伱们分配土地。”

“如果不去,或者有人逃走,族诛。”

在血淋淋的屠刀面前,这话的威慑性十足。

而失去了高层领导的海东青部女真百姓,自然不敢不答应。

之后徐允恭也没有大肆杀戮,更没有抢劫对方的财富口粮。

休整一晚,第二天就带人撤走了。

格尔盖见他真的放过这群人,敬佩的道:

“将军仁慈。”

徐允恭认真的说道:“都是大明子民,岂能自相残杀。”

“况且这些百姓并不反对朝廷,只不过是被他们的首领裹挟了而已。”

这还是陈景恪告诉他的,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身份概念。

真正有身份概念的,是那些高层。

阻挠族群融合的,也是部落高层,因为这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大明要完成族群融合,就必须将两者区分开来。

如果不顾一切,将对方整个部落都视为叛徒加以镇压。

那么就是逼迫对方的普通百姓产生族群认同感,然后站出来反对大明。

到那个时候,问题就麻烦了。

一开始徐允恭还不是很理解这番话。

在辽东待的时间长了,才明白这话是多么正确。

从那之后,他打击不臣服的部落,往往是想办法消灭对方的高层。

然后对普通百姓加以安抚。

一开始双方互不信任,进度非常缓慢。

等打开局面之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知道了大明的政策,情况就变了。

很多普通人主动逃出部落,向衙门投降。

部落首领再想裹挟部民对抗朝廷,就变得非常困难。

大明能这么快就稳定辽东,这条政策居功至伟。

回到肇州县之后,徐允恭马不停蹄,立即按照名单拿人。

将那些有异心的女真高层全部拿下。

等开春之后,召集海西(大庆)各部开了一次会盟,将这些女真高层全部拿来祭旗。

属实震慑了一次众人,为以后大明的治理奠定了基础。

至于海东青部的普通百姓,在开春不久也果然走出山林,向当地衙门投降。

早就得到通知的肇州县衙门,将这些百姓打散安置在各地,并给他们分配了土地农具种子。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登记汉人姓名的时候,这些人集体选择了‘徐’作为自己的姓氏。

而且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说过自己是女真人。

不论在何时何地,都以明人自称。

就在徐允恭雄心勃勃,准备再接再厉彻底扫平海西不臣部族的时候,一封奏疏送到。

调其回京担任神机营统领。

神机营是大明唯一的火器军种,也是拱卫京畿的禁军。

掌管这支军队,足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只不过徐允恭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因为随着圣旨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一封信。

里面详细介绍了京城的近况。

着重介绍了皇长孙出生后的局面。

虽然徐家的地位,不至于被一个婴孩动摇,可还是很尴尬的。

徐允恭立即就知道,皇帝调自己回去担任神机营统领,恐怕也是一种安抚。

同时也是一种表态,徐家地位不可动摇。

但……一想到京城那个泥潭,他就觉得心烦。

在辽东待的久了,他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并不想去京城勾心斗角。

这也是上次要调他回京,他拒绝的原因。

只是有些东西,不是他不想就能不做的。

作为徐家的长子,有些责任他必须要承担起来。

就如这一次,他必须要回去了。

然后他又想起了朱雄英和陈景恪,不知道他们如何了。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大家是否还能如当初那般亲密。

——

就在徐允恭接到调令的时候,远在漠南的朱棣也接到了调他回京述职的旨意。

当然,随同而来的也有一封私信。

里面讲了让他回京的真实原因,打天竺。

如果是别的事情,他肯定会回信拒绝。

述什么职,等我把草原大局稳定了再说。

随着水泥堡垒的修筑,大半个漠南都已经是大明的天下了,北元势力只能迁徙到漠北。

漠北的气候更加恶劣,很多生活不下去的部族,选择了南下归附大明。

搁在以前的朝代,肯定是将他们扔在草原,任他们自由生活。

这一次大明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

以水泥堡垒为中心,将漠南之地划分成了一个个的小方格。

所有归附的部落,都必须生活在这个小方格了。

随意迁徙者,族诛。

事实上,当这个政策执行开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大明来维护了。

当地部族会自发的维护自己的牧场,禁止别人家进入自己的草场。

你们部族敢来我部族放牧?拔刀吧。

除了军事,还有经济控制。

大明在每一个聚居区,都修建了集市。

统一收购羊毛、奶制品、牛羊牲畜,出售食盐、布料、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而在集市周围,就生活着大量汉人百姓。

平日里做生意,宣传汉人文化。

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双方的交流。

不过草原多季节性河流,想把人固定在一个地方,是很难的。

首先要解决用水问题。

朝廷派了很多工匠过来,在草原上到处挖井。

有了水,就有了把人固定住的条件。

最近几年,朱棣就干三件事情,挖井、修堡垒、打北元。

他也是事业狂,眼见真的有望彻底解决草原隐患,那真的是干劲十足。

直接把家搬到了草原上,方便就近管理。

就连今年过年,他都没回京。

不过这次他知道,自己不回去真的不行了。

天竺,那可是自己的封国。

朝廷要开展天竺战略,自己不回去是真说不过去了。

于是,他就安排好一切,带着老婆孩子南下踏上了返回洛阳的道路。


  (https://www.kenwen.cc/book/465544/18275073.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