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重生港岛之沈门崛起 > 第369章 香烟大亨(一)

第369章 香烟大亨(一)


印尼丁香烟业发韧于19世纪70年代,相传当时中爪哇古突士(kudus)镇有1位居民叫哈吉贾马哈利因患哮喘病,百药治疗都无多大效果。每次发作,呼吸几乎窒息,十分痛苦。有1次,哈吉贾马哈利试用丁香油擦抹颈、胸部,自感有所缓解。后来,他试嚼丁香叶,效果更为显著。因此,他试图用丁香香料来制造治疗哮喘病的香烟。即将丁香研碎与烟叶混拌在1起,卷成香烟,点火抽起来后,感到有1种舒适感。后来,他的哮喘病竟然痊愈了。消息传出之后,丁香烟从此就在社会上流传起来。这虽然是1个传说,丁香烟未必有此神奇功效,但它说明丁香烟的产生在印尼社会广大民众中有1定的历史及群众需求基础。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演变,今天丁香烟已成为印尼各地,特别是爪哇、马都拉、苏拉威西及苏门答腊等岛屿居住的印尼民众最嗜好抽吸的大众化香烟。原始的丁香烟是用玉米皮(kelobot))卷适当的丁香及烟叶配制而成的。由于点燃后,抽起来时发出“格列德”(kretek)响声,因此,印尼公众即把此种丁香烟称为“rokok  kretek”。20世纪后,逐步改用烟纸卷成,但直至21世纪仍存在少量用玉米皮卷制者。

直至20世纪末期,印尼丁香烟厂及企业大大小小有121家,总产量达到1371.8361亿支。这只是指已参加印尼香烟厂联合会(gabunganperserikatan  pabrik  rokok  indonesia)的厂家生产量而言。还有少数小型烟厂可能没有参加该会,没有计算在内。这些工厂分布在印尼13个城市,烟厂职工达134万人,其中规模最大的丁香烟厂企业有4家。即盐仓集团(gudang  garam),占全国销售量的35%,居第1位。针牌集团(djarum)占28%,居第2位。奔都尔集团(bentoel)占15居第3位。3布纳集团(sampoema)占5%,居第4位。这4家企业的丁香烟产量及销售量占全国总额的85%左右。

盐仓牌丁香烟及企业集团是印尼最负盛名的丁香烟企业。1994年全年销售额已达47200亿盾(约合21.2亿美元),占印尼全国丁香烟市场的44%,该厂职工达6万人,不仅成为印尼首屈1指的“丁香烟大王”,也是印尼社会及朝野影响最大的华人大企业集团之1。在全印尼最大的200家企业集团中,其营销额被排列在第5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印尼的政局、经济,华人的经济及企业集团都受到严重的冲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蔡道行家族及其盐仓集团也同样受到1定的影响和冲击,经历了1些风浪。但由于它始终掌握及集中精力致力于经营发展香烟为主轴的方向,对引发的1些矛盾、冲突及冲击,处理较快较好,因而很快恢复正常的营运及发展。2001年12月,盐仓集团的香烟生产总量仍居全印尼首位。资产总额增至13.45万亿盾。年营销总额17.97万亿盾,营业利润为4.45万亿盾,纯利达2.08万亿盾,居印尼香烟企业集团第1位。在不少华人金融银行、公司、企业集团严重亏损、破产倒闭及衰落的情况下,盐仓集团始终保持华人大企业集团的前列。

盐仓香烟集团的创始人蔡允辉,印尼姓名苏里亚·沃诺维佐约,1925年农历1月8日出生于华夏闽省福清县音西乡。4岁时,随母亲南渡到印尼马都拉岛的3邦镇与父亲团聚。当时,其父在当地经营1家小土产杂货店为生。1932年,其父返福清家乡探亲,不幸因病在家乡逝世。从此,母子相依为命,过着相当艰辛的生活。经常睡在房东家的走廊过道上或屋檐下。蔡允辉在童少年时期,在母亲及叔父蔡帼强的抚育下,曾在当地中华学校念过几年书。后因家贫辍学,当过学徒及小贩。30年代,随叔父蔡国强迁居东爪哇的谏义里市。扶桑占领时期,过了几年小商摊贩生涯。印尼独立后,曾1度与友人合作开办1家小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制造辣椒牌手卷玉米皮丁香烟。惨淡经营,勉强糊口。1949年,他参与了叔父蔡帼强创建的93牌丁香烟厂。曾担任采购员、推销员及管理员等工作,后升为部门的1名经理。在这期间,他不仅熟悉、钻研和掌握了丁香烟制作的1些配料密方、生产全过程、工厂的经营管理等知识;也使他与社会各界,丁香烟原材料及销售市场网络及公司,建立了1定的关系。结识了1些丁香业商贸界的商友,了解营销市场的动向等,积累了1定经验。为其后来自行创业及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在叔父的工厂中工作了6年多,虽没有股份,但勤俭节约,积累了1些资金。1956年,因和叔父在发展公司及股份制等方面意见不和,即计划自行创业,因而离开了“93”烟厂,自行谋生。他做了两年多的烟草经纪商,稍有积蓄后,于1958年6月26日,在3位好友及亲友的协助下,创办了1家丁香烟厂。他租用了谏义里市杉曼比尔街1家堆放盐的旧仓库作为厂房,最初职工只有50人,厂房面积为1000平方米,以手工制作生产用玉米皮包装的手卷丁香烟,并且命名为云辉牌不久,由于价格便宜,烟味香醇,甚得吸烟者的爱好,销售兴隆。他感到该厂是在1个旧盐仓中诞生的,这个厂址开始给他带来好运气,因此将其正式定名为盐仓牌(gudang  garam)并组建了盐仓丁香烟厂公司。

蔡允辉从创建丁香烟厂之始,即十分注意香烟的质量。他亲自掌握配备丁香烟的各种香料、原料,每批产品出来后,都必须亲自抽吸品尝,加以比较,不断改进提高。从而制定了盐仓丁香烟特有的保密配方。具有特殊鲜美芳香的烟味,使吸烟者吸后感到1种享受,回味无穷。为此,蔡允辉制定了盐仓牌丁香烟质量的标准:“芳香、鲜美、享受。”并始终成为盐仓丁香烟企业集团生存发展的最主要和基本的口号。烟厂创办1年后,产销量即达到5100万支,工人也增加了10倍,达到521人。1962年,蔡允辉在原有丁香烟产品基础上,又推出黄盐仓丁香烟,甚受消费者的喜爱,销路大增。当年产量达23400万支,职工增至800人。

1963年产量再增至32,000万支,职工为1027人。60年代,在蔡云辉的精心刻苦经营下,是盐仓烟厂取得第1次重大发展时期。但是当时该厂的经营管理比较保守落后,仍属1般华人工商企业,由蔡允辉1人唱独脚戏,统管指挥1切,1人说了算,还没有组成现代化的专业人员负责的领导管理组织机构。不过,蔡允辉得到了托马斯,拉赫马特(thomas  d.rachmat)、苏约梭·诺多·库苏莫(suyoso  noto  kusumo)及尤迪奥诺·穆迪威佐约(yudiono  muktiwidjojo)3位好友的顶力协助,分别负责掌管该厂有关财务、生产、销售及后勤建设等部门,从而使该厂能顺利地不断得到扩展。1971年,随着业务的发展,该企业正式组建成盐仓香烟有限公司(pt  rokok  gudang  garam)。1973年,产销量增至6亿支,职工达16703人。与此同时,盐仓企业重新购置了土地,扩建厂房。建筑面积已由原来的1000平方米,不断扩展到20公顷、60公顷及100公顷。随着职工的增加及盐仓事业的发展,蔡允辉十分关心职工的福利,建立了工厂医院、职工宿舍、食堂等等。

这个时期,爪哇各地除了奔都尔牌、针牌及234牌后改名为3布纳牌3家老牌大丁香烟厂外,1大批大大小小的丁香烟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1977年,全印尼即有321家。仅在谏义里市即有40多家,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当时最大的丁香烟企业是奔都尔,它不仅推出了国际蓝奔都尔牌(bentoel  biru  international)而且是第1个引进欧美现代化机器自动卷烟机的烟厂。1976年其产量为56亿支,1977年增至71亿支。针牌列居第2,盐仓牌排在第3位,产销量尚在20--30亿支左右。接着,针牌及盐仓牌先后购置了自动化卷烟机,部分进行机器生产。由于蔡云辉始终保持丁香烟质量第1,采用特有的配方,坚持“芳香、鲜美、享受”的宗旨,加上积极刊登广告宣传,在印尼各地设立成百个销售店及代销点。盐仓公司还建立组织了有数百辆卡车的运输队,迅速及时地将产品日以继夜运送到各市、县的销售店等,因而产销量不断得到发展。1978年,印尼官府鉴于大量引进自动化卷烟机,生产制造丁香烟,尽管卷烟工业得到1定发展,但却造成1大批原有的手工卷烟业工人的失业(主要是妇女),形成了1批失业大军,造成社会及经济问题,给印尼官府带来1定的压力。为此,印尼官府正式制定颁布了有关香烟生产制作的决定。其中规定,凡使用卷烟机生产丁香烟者,机器生产产品只能占3分之1,手工生产的产品占3分之2。主要目的是保护成千上万卷烟工人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及经济的矛盾,也减轻了官府的负担和压力。这个规定对奔都尔烟厂打击较大,其产量迅速从1977年的71亿支降至43亿支(1978年)及29亿支(1979年)。而盐仓烟厂由于安排得当,加上上述质量及推销原因,产量却继续增加,1978年达到85亿支,远远超过奔都尔牌及针牌,跃居第1位。


  (https://www.kenwen.cc/book/466034/18275096.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