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27章 涿鹿兵工城

第627章 涿鹿兵工城


王文政离开之后,朱由检又唤来王承恩,安排他接收这笔钱。

百万现金现银,按以前的做法那就只能是百万。

但是在铸造银币发行辅币券后,它就能变成一百三十万——

顺天银行需要把三成金银作为存款准备金存入金储会,金储会能把这三十万打造成银元,印制三十万辅币券。

银元作为储备暂时不动用,但在需要的时候,却能随时用出去。

这就是金融的神奇之处,它能让动用的钱财数成、数倍提高。

也因为这种钱来得太容易,朱由检担心朝廷官员像印制宝钞一样印制辅币券,所以严格规定了纸币的印刷数量,制定《货币法案》。

否则按照后世的经验,纸币发行数量,可以是金银储备的两三倍,远比现在的一比一要多。

在辅币券刚刚开始发行的时候,他需要谨慎再谨慎,杜绝一切危险。

以后,纸币的印刷数量也会受国会监督和控制,不能再像宝钞一般。

具体到现在,朱由检仍旧是按百万银元做预算,存在金储会的三十万银元,轻易不会动用。

他向王承恩道:

“楚藩送来的金银,留五十万作为修建钟塔之用。”

“其余五十万,用于扩张武器集团。”

“新工厂的地址,兵仗局选好没有?”

这是通州兵工厂之外,武器集团的又一座兵工厂,而且是完全由内廷出资,不让外人参与。

御营和锦衣卫的武器,还有朱由检向宗室许诺的武器份额,以后多半会出自这座兵工厂。

王承恩对这座兵工厂也很重视,远比只是参股的通州兵工厂上心得多,他向皇帝回道:

“臣和兵仗局的工程师商议之后,觉得京西棱堡地方不够,只能安置一些研究人员。”

“上万人的兵工厂,需要有座城池安置。”

“距离京城最近、城池又坚固的地方,非涿鹿区莫属。”

“而且涿鹿三卫已经完成改制,可以调一卫负责守护。”

这是他和兵仗局的工程师在京城周边考察后,选择的最佳地点。

涿鹿区年前刚整修了城池,甚至打算修通往京城的道路,和京城的交通非常方便。

尤其是涿鹿区议会设立后,涿鹿区的民众对当今皇帝很忠心,主政的官员也是皇帝派出去的,不用担心遇到刁难。

涿鹿三卫更是被清理了不稳定因素,可以调一个卫,专门负责守卫工作。

卫所的军匠、余丁,更是能招入兵工厂做工人。

他们在兵工厂接受预备役训练后,甚至能拿起兵工厂的武器,作为士兵上战场。

这也是朱由检命令神武中卫守卫通州兵工厂的目的,利用兵工厂护卫队准备一支军队。

所以,在听到涿鹿区这个地点后,他初是有些惊讶,又看着地图缓缓点了点头,认为涿鹿区确实是个好地方:

“涿鹿区在京城西南,北方的敌人轻易到不了这里去。”

“西边是太行山,而且有易州守紫荆关,也不用过多担心。”

“南面是保定,是京城的南大门。”

“内廷兵工厂放在这,不用担心安全。”

有周围各地防备敌人,涿鹿区位于后方,确实是个建立兵工厂的好地点。而且它距离京城很近,还能支援保定、紫荆关等地。

惟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兵工厂需要的铜铁铅等资源涿鹿区基本没有,完全需要外运。

它又处于内陆,交通不如有运河的通州方便,生产成本会更高,对外售卖也不方便。

对于这个问题,王承恩道:

“臣以为涿鹿兵工厂应该主要生产火铳和弹药,重型火炮等等,应该让通州产。”

“这样涿鹿兵工厂就不需要耗费多少原料,更多地需要工人。”

“涿鹿区的刘区长还向臣许诺了,兵工厂的铳托等等,他可以组织人制作。”

“那里颇有一些擅长制作鸟笼的人,在木工上有些根底。”

这个便利条件,让朱由检点了点头。

尤其让他满意的,是刘理顺主动开出条件吸引兵工厂过去。

可以看出刘理顺是真的在做实事,把百姓放在心里。

涿鹿区的百姓愿意做工,也能作为兵工厂发展得助力。

所以他点头道:

“那就把武器集团的兵工厂放在涿鹿区,投入五十万银元扩大规模。”

“争取让涿鹿兵工厂能生产底火和子弹,朕会在条件成熟后把京西棱堡的底火制作转过去。”

雷汞被发现后,立即被朱由检列为绝密,控制住所有知道雷汞配方的人。

如今底火制作,仍旧被放在京西棱堡,在制成之后,才会送出来和弹壳组装成完整子弹。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朱由检打算在涿鹿兵工厂建成后,迁移一部分人员过去。

这个秘密他是打算能守多久守多久,最好其他国家一直都无法造出来——

在这个雷汞的原理、配方等等完全处于保密的状态下,其他国家想要摸索出雷汞,也只能一次次试验撞大运。

如果不专门安排资金和人员做试验,说不定需要很长时间,他们才能破解雷汞的秘密。

王承恩听到皇帝的这个安排后,感觉身上的责任又重了些。

雷汞的作用他完全知道有多大,万一外泄的话,他需要拿自己的性命担责任。

这让他决定要向锦衣卫保密司请教,进一步加强武器集团人员的保密。

对于新工厂的人员,更是要从头开始培训。而且要把工厂和涿鹿区人员隔离开。

他向皇帝建议道:

“涿鹿区城池地方不大,如果兵工厂扩展到上万人,臣以为完全可以造个城池出来。”

“这样还能让兵工厂的工程师一直生活在城内,和涿鹿区的民众减少往来。”

这让朱由检点头道:

“雷汞和火药生产危险,确实不应该放在城内。”

“可以在涿鹿城附近建个兵工城,初期不用特别大,能安排保密的工程师和家属居住即可。”

“以后再逐渐扩展,和原本的涿鹿城连为一体。”

“涿鹿区有人有材料,兵工厂提供些钱财,就能让他们造城墙。”

能用议会调动百姓、还有很多用砂石和草木灰水泥,这是涿鹿区现在的优势之处,可以轻易把一道城墙建起来。

对此,朱由检还让王承恩找韩云做规划,综合防御、生产、生活等需求,建造涿鹿兵工城。

王承恩接到任务后,很快就去找从大凌河堡归来的韩云,让他设计一座兵工城。

韩云在经过大凌河保卫战后,对棱堡又做了很多改进,让它更适合应对建虏。

不过王承恩找到他的时候,他却没有在设计城池,而是和兄弟韩霖一起,正在设计钟塔。

这座预计投资百万、高达上百米的建筑,吸引了所有土木工程师的注意。

韩云、韩霖作为以筑城受重用的官员,当然也不例外。

他们打算仿照西洋钟塔,设计一座西方样式的塔楼。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钟楼,就有上百米之高。”

“可以仿照这座塔,设计钟鼓楼天文台的新塔楼。”

韩云向兄弟韩霖说着自己的想法,韩霖却有些犹豫道:

“可是陛下说了,新钟塔采用宝塔的设计,如同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一般。”

“你这个西洋塔楼的设计,陛下能同意吗?”

韩云自信地向自己弟弟道:

“新钟塔必然使用砖石建造,完全用土木结构不行。”

“我问过钟表工匠了,他们说塔楼的时钟设计,将有两三万斤。”

“你想想什么样的木塔,能承载这个重量?”

“就算塔尖能承载,这样的木塔需要有多大的塔基,要消耗多少木料?”

木塔建得越高,塔基就需要越大。像是山西的佛宫寺释迦塔,塔高67米,底部直径就达到30米,总重量7400多吨,消耗了上万立方米木料。

皇帝要求新钟塔高达上百米,如果建成木塔的话,消耗的木料显然还要更多。以大明当前的现状,如何提供出来?

之前三大殿的重修之所以花费数十年,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万历年间一直在储备木料。天启年间修建得那么顺利,也是材料被准备好的原因。

韩云想到这点,就认为认为新钟塔必然采用砖石结构,完全用木料根本不可能。

不过韩霖却说道:

“北方和南洋开拓后,发现了很多新木料。”

“这些木料用海船运过来,价格其实不高。”

“而且陛下还说了,美洲那边有巨木,可能高达上百米。”

“等这些木料运来了,能够建成木塔。”

韩云也考虑过这点,对此摇头道:

“北方、南洋的木料大明的工匠还不熟悉,不知道能用多久。”

“美洲木料更是没影的事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运过来。”

“新钟塔为了稳定,定然采用原本就有的木料,而且还是处理好的。”

“都用新木料的话,需要等多少年?”

这也是他认为新钟塔要采用砖石结构的原因,皇帝对新钟塔的建造自然是越快越好,不可能给那么多时间让木匠熟悉、处理木料。

而用现成木料的话,想找到足够多的能建造巨塔的木材,那可一点都不容易,价格也很高昂。

当年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耗时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248.5万两银子。

这其中花费巨大的可不止是琉璃、宝珠,需要消耗的木材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钟塔建成木塔的话,韩云认为一百万两银子的成本肯定打不住,成本会成倍往上翻。

而用砖石的话,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成本。

韩霖却仍旧唱反调,说道:

“砖石建筑,也不一定要用西方样式。”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开封铁塔,都是用琉璃砖建造。”

“你这改成西洋塔楼的设计,看着能像话吗?”

“再说了,大明以前没有建过这种塔,一上来就建造百米高的塔楼,万一它倒了怎么办?那会砸死多少人?”

两人激烈争辩,一个认为应该按皇帝的旨意仿照琉璃宝塔,设计出更高的钟塔。

一个认为仿照西洋钟塔样式就行,这是在西方非常成熟的设计。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倒,可以让西洋传教士参与进来。他们教堂的塔楼,也经常放置时钟。

王承恩来的时候,两人争得正激烈。他在听到之后,笑着道:

“你们要用砖石设计钟塔,为何不找张侍郎?”

“他才是最擅长砖石建筑的人,诸王府和大学城都是他设计的。”

指点两人去找张文郁,问问他的想法。

如果张文郁也加入的话,他们的设计被通过的几率,那就会大多了。

工部右侍郎的分量,显然非他们两个可比。

韩氏兄弟被王承恩提醒后,才想起朝堂上有这么一号人。

相比他们这两个筑城的来说,张文郁才是更擅长营建楼宇的。

三大殿的重修,张文郁就没少出力。皇帝也是因为这点,没怎么计较他附逆的事情,把他留用下来。

诸王府和大学城的修建,还有皇帝嘱咐的用水泥和混凝土营造新建筑,张文郁都没少出力。

如果说大明的官员谁最擅长营造的话,非张文郁莫属。

韩云想到这点之后,向王承恩道谢道:

“多谢王公公指点,我们隔日就拜访张侍郎。”

“不知王公公大驾光临,可有什么事情?”

王承恩说了一下在涿鹿区建造兵工城的事情,除了对防御的要求外,重点就是安全和保密。

而且还要有生产、生活功能,让工程师和工人能够一直待在里面。

这么艰巨的工程,显然不是韩氏兄弟两个人能完成的。他们是学了西洋筑城之法不错,但是营建一座这么多要求的新城池,却还力有未逮:

“若是只要求防御,我们自然没问题。”

“但是要生产武器、还要住得舒适,那就得找张侍郎了。”

“他设计的诸王府,可是让京城的达官贵人都流连忘返。”

认为在这方面,张文郁要胜过他们。

三人商议之后,也没另选其他时间,直接去张文郁府上拜访。(本章完)


  (https://www.kenwen.cc/book/468596/18274813.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