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38章 南京加衔

第38章 南京加衔


看着黄立极不情不愿地拟旨,却又没法说《三朝要典》是他们根据魏忠贤传来的上谕编纂的,朱由检心中一阵痛快。这些大臣平日里喜欢糊弄皇帝,自己就装作不知,给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加上一把火,看他们如何应对。

    然后,朱由检看着吏部侍郎杨景辰,想到了另一位经常和卢象升并称的人物,问道:

    “孙传庭当过吏部稽勋郎吧?”

    “现在是什么职位?”

    杨景辰想了一下,吏部似乎有这么个官员,回答道:

    “孙传庭早已不在朝中,听说是告假回乡了。”

    朱由检闻言眉头一皱,斥责道:

    “胡闹!怎么能随意告假呢?”

    “他是山西人吧?我记得他在商丘当知县时防备白莲教做得不错,给他加个官,去陕西调查流贼情况。”

    “记住,让他秘密调查,不要惊动地方。”

    杨景辰听到这些,当然明白皇帝不是在斥责孙传庭告假,而是不知从哪里知道这么个人物,想要重用此人。所以让自己给孙传庭升官,去陕西调查情况。

    这让杨景辰把孙传庭这个名字记在心里,同时更明白皇帝对陕西的关心,觉得如果自己想被重用,一定要多留意陕西。

    现在给孙传庭加官,加个什么官呢?

    孙传庭怎么说也做过正五品稽勋司郎中,转为地方正五品按察佥事对他来说太低,正四品按察副使比较适合。

    但是皇帝又说不要惊动地方,这样任命为陕西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员就又不合适了。都察院监察御史又只有正七品,同样不适合他转迁。

    『难道说,陛下要让孙传庭直接担任佥都御史?』

    被这个猜测吓了一跳,杨景辰终于明白,什么是简在帝心。正四品佥都御史看着和按察副使品级一样,却已经有资格担任巡抚,这对孙传庭来说,无疑是一步登天——

    从一个告假回乡的郎中,跃升为巡抚候选。

    这种擢迁,让杨景辰心中羡慕,同时觉得为难:

    这下可难办了,除了本朝初年督抚制度不明确的时候,没有这样的例子啊!

    郎中升为从三品参政也是正常,正四品佥都御史虽然品级更低,却不能这样提啊!

    皇帝的意思又不能装作不知道,难道皇帝交待自己的第一件事情,自己就要顶回去?

    想到皇帝可能是在试探自己能不能用,杨景辰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办法:

    “陛下,臣以为按孙传庭的资历和功绩,可以给他加从三品参政衔。”

    “再因为调查的事情,让他担任监察御史秘密巡按陕西。如果调查有功,再升为佥都御史。”

    这样一个转变,就把孙传庭提拔佥都御史的事情,分拆为先从正五品郎中提拔为从三品参政、再提拔为正四品佥都御史。用一个从三品加衔做过渡,减少可能引起的非议。

    如此做法,得到了朱由检的赞赏。杨景辰这样做能够减少非议、对孙传庭是一种保护,而且把自己刚刚定下的通政司加衔用了出来,显示出对自己的支持。

    这样一位有心思、有手段的官员,值得自己任用。朱由检当即夸赞道:

    “杨卿考虑周到,可以就这样办。”

    “让孙传庭好生做事,不要随便告假。”

    又询问道:

    “现任文选司郎中是谁?”

    “已经任职多久?风评又怎么样?”

    杨景辰回道:

    “文选司郎中周家椿,今年三月的时候由稽勋司郎中转任。”

    “风评嘛,臣上月才到吏部任职,对此还不清楚。”

    微微点头,朱由检表示明白。杨景辰没有在这个时候乘机夸赞,说明周家椿的风评不是很好,或者他和周家椿的关系不怎么样。

    无论哪一点,都让朱由检有些不放心。想到阉党倒台后官员会有大变动,朱由检下令道:

    “文选司事务繁多,现在还需要给朝中官员加衔、确定常朝官人选。”

    “朕以为当派一位侍郎亲掌,杨卿就先管着吧!”

    “尤其是官员没有考满需要推升时,名单一定要由你这个管文选司的侍郎确认,常参会议决断。”

    杨景辰闻言一喜,对自己一个侍郎亲自去管文选司没有丝毫不满。别看文选司郎中的官位不大,但是全国官吏升调、推升廷推名单,都由文选司郎中确定,堪称位卑权重。

    皇帝让他亲掌文选司,这是给了他插手文选司的权力,不用顾忌吏部尚书和其他侍郎的非议,就能名正言顺地干预文选司事务。这让他在吏部,无疑是有了基本盘。

    接过任务之后,杨景辰想到皇帝说的加衔,请示道:

    “陛下,通政司加衔是什么章程,应该如何确定?”

    朱由检想了一下,说道:

    “如果九年考满,那就立刻升降。”

    “如果六年考满,那就以登极恩在原官品级上加三级,正五品可授从三品加衔。”

    “如果三年考满,就加两级。三年以下加一级。”

    “如果还有殊勋、曾受旨意表彰,那就再酌情增加一到两级,列为推升候选。”

    “先把六部郎中、员外郎的加衔拟定,确定常朝官人选。”

    杨景辰领旨听命,揽下了这个任务。加衔的事情不但涉及负责官员升降的文选司,还涉及负责官员考课的考功司,给官员勋位的稽勋司,给官员加散官、命妇封号、按品级荫子的验封司,可以说整个吏部都被牵扯进来。

    杨景辰领下这个任务后,就有了插手吏部各司的理由,他这个到吏部没多久的侍郎,会树立起威权。

    同时,想到自己那位担任通政使的同乡,杨景辰询问道:

    “陛下,加通政司职衔的官员,是否需要去通政司挂名?”

    “参议、通政、参政,是否区分左右?”

    朱由检想了一下,觉得挂名通政司会让通政使影响力太大,而且可能和真正在通政司办事的官员混淆。想到朝中的几个工部尚书、地方上的兵部尚书侍郎和各种御史,朱由检觉得加衔名称要规范一下,遂道:

    “不用去通政司挂名,在吏部存档即可。”

    “也不用区分左右,直接加参议、通政、参政二字,前面再加上南京,和实际通政司官员区分。”

    “三个加衔的全称是:从四品南京通政司参议、正四品南京通政司通政、从三品南京通政司参政,以后照此办理。”

    “地方督抚的加衔以后也要规范,加上南京二字,称南京兵部尚书、南京兵部侍郎、南京副都御史、南京佥都御史。不用区分左右,单纯作为加衔。”

    “所有不是本职的加衔,都加南京二字,不再区分左右。这些有加衔的人吏部要单独造册,随时统计数量。”

    给这些加衔都加上了南京二字,朱由检虽然没给南京衙门增加实权,却提高了南京在官员心中的影响。这样万一北京朝廷出问题,他们就能按身上的加衔在南京出任实职、补充南京朝廷机构。地方上有南京加衔的官员,也会从心里上接受南京朝廷号令,不致出现混乱。

    这种用意,朱由检不会明说,他自己也觉得很可能根本用不到。但是考虑到南京朝廷在自己登极过程中无形中发挥的作用,他还是决定加深南京二字在人们心中的印象,防备可能出现的变乱。

    (本章完)


  (https://www.kenwen.cc/book/468596/18275427.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