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永生!大唐帝师,替太宗永镇山河 > 第484章 兵发洛阳

第484章 兵发洛阳


第484章  兵发洛阳

“全力围杀叛军,勿使一人漏网。”

战场上,李嗣业手提陌刀,胯动战马率领唐军将士们飞速向叛军追击,经历八个小时的战斗,唐军终于击溃了强大的叛军。

这场由安西唐军对阵河东唐军的战斗,已然分出了胜负。

帅台上,郭子仪望着尸横遍野的香积寺,面色沉重,正如邓宏所说,在这里每消耗一人,大唐便少了一分开疆拓土的实力!

“唉,大唐的盛世,就这样结束了吗?”

郭子仪不甘地望向远方的长安城。

战场上,邓宏手持秦王剑,遇人便杀,一路上,不知道多少叛军死在他的手上。

面对这样的杀神,叛军彻底怕了,丝毫生不起反抗之心,只顾逃命。

很快,残存的叛军主力不是被俘便是被消灭,只有少部分人逃了出去。

长安城墙上,望着满盘皆输的大燕军队,安守忠又气又怒,他怎么也想不到,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曾经高歌猛进的燕军便被朝廷大军追着打,长安也要丢失!

“撤吧!撤吧!”

安守忠自知长安已经守不住,于是准备退往潼关以东。

次日郭子仪与李豫便率领唐军官兵入了城。

听闻唐军大胜,长安城内及周边的大唐百姓纷纷前来夹道欢迎,不少人更是为此流泪,敲锣打鼓欢迎王师回京。

大军入了城,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邓宏戴着面具,踏入了太极宫。

这座宏伟的宫殿,在叛军撤走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看着这熟悉的宫殿,邓宏不禁脸上浮现了一抹忧伤。

他已然是天下第一的高人了,但在这个世界,却仍然有许多东西无法保护。

所幸,叛军撤得仓促,长安城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帝国的辉煌印记仍然尚在。

只不过,尽管如此,京都被叛军攻陷,天子西逃的阴影却将永远烙印在世人心中。

离宫后,邓宏又去了邓国公府。

邓国公府作为公卿之首,在叛军攻陷长安后,率先遭到了叛军的抢掠。

如今,房屋倒塌,府内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付之一炬,就连房梁都被人拆了下来!

邓宏走进府内,地上一片狼藉,四处都是残垣断壁,唯有那棵存在了一百多年的银杏树,遭受了颇多磨难,仍然默默地屹立在那里。

微风吹过,仅剩的树枝和树叶缓缓飘响,好似在跟邓宏,这个曾经的主人打招呼。

邓宏捡起一片瓦砾,看了看,随即走出了废墟,百年国公府,终究是没落了!

次日,郭子仪找到邓宏,将香积寺之战的结果告诉了他。

“师父,这一战,我们斩杀了叛军六万人,俘虏两万人,可谓是大胜。”郭子仪提起香积寺的大胜,但面色却一点也不高兴,紧接着,他说道:

“可这一战,安西军和朔方军的损失太大了,整整四万名将士殒命沙场啊!”

郭子仪一脸痛心地看着邓宏,闻言,邓宏也大为震惊。

四万唐军,再加上六万叛军,这可是整整十万精锐的边军啊!

就一战,十万精锐殒命在内耗中,要知道,无论是河东军还是安西军,以及朔方军,那可都是对外征战的主力啊!

尤其是安西军,自叛乱爆发以来,安西都护府的主力便内调平叛。

可叛乱尚未平定,安西军便在长安元气大伤,可想而知,接下来安西的局面将会何等的动荡!

“唉,这天下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啊?”

郭子仪有些茫然。

先是大唐最精锐,最能战的中央禁军玄甲军全军覆没于渭水,如今,就连边军也损失惨重,这对于大唐的军事力量来说,可谓是史无前例的打击。

要知道,如今叛乱尚未平定,回纥等胡族日渐强大,若无再战之力,大唐将何以自保,更别提压制北方的胡族了!

郭子仪的担心,同样是邓宏忧虑所在。

曾几何时,大唐的军威是何其强盛,军不出,敌军便未战先逃。

可如今,军力凋零,如若再不重建,大唐就真要步入晚唐藩镇割据,万里河山只剩长安的悲剧了!

但邓宏并不愿意坐以待毙,若是放任不管,这就不是他了!

他对郭子仪说道:  “军力虽损,但尚能再建,你也不要太过担心,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尽快平定叛乱,叛乱平定后,只要君臣齐心,何愁不能中兴啊!”

邓宏对如今的局势并没有持悲观,因为叛乱才爆发不到一年,受损严重的也只有关中和关东地区。

只要尽快平定,这天下还有得救,要知道,历史上,安史之乱可是持续了八年之久,而这,邓宏决不允许。

“我来便是为了跟师父说这件事。”郭子仪道,“如今,长安已经收复,陛下不日便会回到京师,而安禄山仍然盘踞在洛阳,陛下有旨,让我们即刻挥师东进,迅速平定叛乱,以安天下。”

“嗯,大军何时启程?”

对于李亨的做法,邓宏倒也没有异议,如今,唐军大胜,安禄山困守洛阳,此时携大胜之威进兵洛阳,正是时机。

“半月后。”郭子仪道。

顿了顿,他又说道:  “对了,我已经将师父引荐给广平王殿下,师父如今身份特殊,若不能以合适的身份在军中,唯恐行动不便。”

“就依你吧!”

对此,邓宏也无异议,当今天下,除了郭子仪还认识自己,早已无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就这样,邓宏被郭子仪引荐给了身为大元帅的李豫,并因为香积寺之战的功劳封为前军先锋。

半月后,皇帝李亨也在大军的护送下返回了长安,并移至大明宫听政。

而上一任天子李隆基听政的兴庆宫,则因李亨的不喜,而失去了政治地位,沦为了后宫妃嫔的居住之地。

朝廷迁回长安后,李亨便携手百官,准备东征事宜。

不久后,李亨便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河东节度使,二人奉旨率领十五万唐军,分两路攻击叛军。

长安一路军,由前军将领李嗣业与先锋邓宏率三万唐军先行兵出潼关。

成都,太上皇别宫。

自从来到蜀地后,李隆基整日忧心不已,虽然有高力士、陈玄礼等心腹旧臣为伴,但他仍对现状有所不满。

人啊,总是得了千钱想万钱,当了皇帝想成仙。

此时的李隆基,终日都在思念他的杨玉环,甚至对皇位仍然抱有一丝想法。

“唉,要是玉环还在,该多好啊!”李隆基借酒消愁,看着殿内婀娜多姿的舞姬,却无一点兴趣。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杨玉环,也在思念着李隆基,

自从马嵬驿后,杨玉环便被邓宏安置了下来,邓宏告诉她,等时机一到,便将她送到李隆基身边,可这都过去快半年了,却仍不见邓宏的承诺,这不禁让杨玉环有些心急。

于是,她决定不再继续等下去,而是准备只身一人动身前往蜀地。


  (https://www.kenwen.cc/book/468996/18274981.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