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火炮上舰?鸣梁海战是个啥?
推荐阅读:玩家们的NPC大爹 圣杯战争?龙珠战争! 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 我的超时空酒馆 我终将肝成神明 闪婚后,发现老公是亿万富豪 冥狱大帝 从生产队赶大车开始 让你复读战高四,你捡漏上军校? 混在墨西哥当警察
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争议最大的就在这迭图纸里的几个点上。
第一,是这个图纸里的舰船,压根就没有水密隔舱。
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水密隔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舱室,这就使船舱成为独立的个体,一旦有船体破损,海水涌入船体,就可以把不同区域的舱门给封闭住,这样船只就不会沉没.这种技术是从宋朝时期开始使用在海船建造上的,在上百年的实践中已经充分验证了其可靠性,而没有水密隔舱在工匠们的眼中,是非常不专业也不安全的设计。
第二,是图纸里的舰船,龙骨上有密密麻麻的肋骨结构,就像是一条多刺的鱼一样,这在福船的设计建造中,是根本见不到的。
第三,则是图纸设计的舰船是分很多层的,而且每层基本上都是全通甲板,这也非常有悖于造船常理。
第四,就是U型船身,而且这个U型的口是往内收缩的,这就使得水线处的宽度大于上甲板宽度纵剖面看着就跟一个挺着大肚子的人一样。
这四点让工匠们极度疑惑,而看到工匠们围着图纸陷入了激烈的讨论,朱元璋虽然不懂舰船设计,但也知道应该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了。
于是,朱元璋走到这些在圣孙坛边缘讨论的工匠们身旁问道:“可是这图纸有什么疑问?”
俞通源是懂水师也懂舰船的,刚才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讨论的东西,他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他怕这些匠户不会说话触怒了皇帝,因此小心翼翼地解释道:“陛下,这图纸的设计跟咱们造船的习惯不太一样.”
而经过俞通源的挨个解释,朱元璋就知道了,俞通源说的委婉了,这图纸根本就不是“不太一样”的问题,而是根本理念就是背道而驰。
朱元璋耐心地听完了以后,微微颔首道:“行,咱都知道了,当年咱也是打过水战的人,知道你们的这些顾虑都是有道理的,咱问问大孙究竟是怎么回事。”
见皇帝如此通情达理,龙江造船厂的工匠们也都松了口气.若是皇帝不管不顾,非得让他们这些人按照这迭图纸来造船,造出来的船不能用来海战也就罢了,就怕皇帝不止让造一艘,而是造一批,那可就真就白费力气了。
不过,俞通源却总觉得,这里面应该是有哪里没搞清楚,因为这迭图纸的设计逻辑是非常完善的,没道理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甲板为什么要全通?侧面造这么多肋骨结构用来干嘛的?为何水线宽度要比甲板高?好好的水密隔舱为什么要舍弃?
他的直觉隐约觉得,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了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俞通源感觉自己就差一层窗户纸就要弄明白了,可翻遍了四十多页的图纸,他还是没有搞清楚这个关键问题。
直到朱元璋在等待了一个时辰后,从朱雄英口中得知了答案。
——因为甲板要放火炮而且是以数十乃至上百门来计的火炮!
一下子,俞通源豁然开朗!
他的双眼炯炯有神:“我知道了!圣孙殿下送来的这迭战舰图纸,造出来的战舰,就是用来对抗同样装载着火炮的战舰!”
而听到俞通源的这句话,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也醒悟了过来。
是了,之所以要放弃水密隔舱结构,是因为如果要抗炮击,那就必须加强两侧的船体厚度和船身防护,而两侧若是没有这种肋骨结构,两侧的船体就会变得非常薄,一炮下去就干碎了,若是多来几炮,什么水密隔舱都不管用,船沉定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用水密隔舱结构,就无法铺设多层全通甲板,这样就没法携带足够数量的火炮,只能在最上层甲板上摆火炮。
所以,水密隔舱结构在设计上,跟肋骨结构和多层全通甲板这两点是有着根本性冲突的,而水线宽度比甲板宽度高的问题,就也能解释得通了这样船体的横移会更小。
实际上,这种战舰设计,在船舶设计历史上有着鼎鼎大名,被叫做“盖伦船”,在风帆战列舰时代,所有海军强国的主力舰清一色均为这种的低舷、横帆、两舷装备多层加农火炮的“盖伦船”,而这些战舰排成一条线以发挥两舷的火力优势,就是著名的“战列线战术”了。
但另一个问题随之接踵而来——真的有必要为了适应火炮上舰,专门去造这种各方面都符合火炮上舰需求的舰船吗?
因为大明是缺铜的铜都拿来铸钱了,所以铸造火炮很少用铜,而大明也没有把铁水加热到1500度的工业能力,所有的钢材都是手工锻打出来的,不是冶炼出来的.因此用钢来铸炮也就甭想了,大部分的火炮铸造材料用的都是相对较脆的铁。
这就导致,为了让火炮不炸膛,铁质炮管就得造的足够的厚,而火炮炮管越厚,整体重量就越大,而由于此时火药的威力也不足,所以想要打的远,那就得适当加长炮管,得到的结果就是,想要获得一门合格的铁质火炮,整体重量基本上都是千斤起步。
想想看,现在大明水师的大船,也就是几百吨的排水量,而一门炮加上配套的火药、石弹,就得好几千斤,排除掉物资、人员、设备等必须上船的载重后,还能剩下多少冗余用来装载大炮呢?
撑死也就搭载几门或者十几门铁质火炮。
而且现在的水战主流战法还是以撞击或者接舷战为主,火炮基本都是陆师攻城打固定靶的时候才会跟砲车一起用,譬如江南最后一战,就是朱元璋带领二十万大军围攻张士诚的老巢苏州城。
这一战里,史料记载“徐达领四十八卫将士围城,每一卫制襄阳砲五座、七稍砲五十余座,大小将军筒五十余座,四十八卫营寨周列城围,张氏欲遁,不能飞度,铳炮之声昼夜不绝”.砲指的是砲车也就是投石机,襄阳砲就是俗称的“回回炮”,即蒙古人围攻襄阳时候用的配重式投石机,七稍砲则是有七个拉索需要数十人才能发动的人力杠杆式投石机,至于大小将军筒指的就是火炮了。
而火炮上舰用于水战,而且是一艘舰船装载这么多火炮进行作战,那就相当于彻底对水师战术进行了变革。
说实话,真没人尝试过,有什么效果没人清楚;是否要为了这种武器而专门改变船体设计,也没人知道。
所以,俞通源和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有着本能的疑虑。
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任何决定性战术武器导致的战争理念变革,都是如此.哪怕是到了二战时期,战列舰派排斥航母派,堑壕战主义者排斥装甲进攻主义者,都是如此。
而对于爷爷的这个疑问,朱雄英回答的也很干脆。
“火炮肯定要上舰啊,鸣梁海战的时候,李舜臣就是靠着龟船护甲加火炮上舰,以十当百,直接干碎了没有火炮还在用撞角加火铳的日本舰队。”
朱元璋听得一脸问号,龟船是啥?鸣梁海战又是啥?
不过,前面的这些都比不得最后一句重要,朱元璋没听错,那就是这个方法,好像能把日本舰队给干碎!
朱元璋造舰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打日本人的水师嘛!
要知道,根据派往日本的锦衣卫回报,日本各沿海守护大名所拥有的舰船数量都相当庞大。
在大明禁海的背景下,可以说在整个东方,目前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水师,能在数量和实战经验上跟集结到一起的日本水师对抗。
而如果历史线没有改变,那么日本倭寇的舰船也确实将在未来的上百年时间里,肆虐整个东方海域,直到戚继光抗倭与隆庆开关。
当然,如果大明决心造舰,那么以大明现在的实力,舰船下饺子以后肯定是能碾压日本水师的。
但归根结底,既然目标就是日本人的舰队,那关于“鸣梁海战火炮上舰”的这件事情,朱元璋就肯定要问清楚。
(本章完)
(https://www.kenwen.cc/book/469822/18275349.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