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盛唐诗人韦应物
推荐阅读:犬夜叉的长生之旅 直播:觉醒怪盗基德,震惊全世界 完美世界之魔帝 我在神秘复苏开饭店 不良人之我就是道 斗罗:武魂血海,开局小舞妈献祭 四合院:改正归邪的许大茂 斗罗:百年传奇之我是尘心二叔 灵魂摆渡:我师傅是九叔 三国:胜天半子,你管他叫燕雀?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韦应物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山水田园的意境和超然脱俗的人生态度,被誉为山水田园诗人。
然而,韦应物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历经波折,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敬仰的诗人。
“每次读到韦应物所写的唐诗,诗词里面所透露着的那份云淡风轻。”
“所描绘出来的田园画卷,总想着有一日能够逃离这俗世,去过一场隐逸的生活。”
“人们熟读他的诗词,却不知写出这样温婉恬淡诗词的韦应物。”
“在少年时代,还是长安城里有名的恶少。”
“不仅不喜好读书,还仗着自己皇家侍卫,韦家儿郎的身份喝酒赌博。”
“虽然没有犯下什么大恶,但也是横行乡里的富家少爷。”
“只是一场灾难的来临,却也让这个浪子醒悟了过来,最终成为了唐朝诗人中一个异数。”
“曾经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句说的就是当时的韦家与杜家。”
“虽然说到了韦应物这一辈,韦家的光芒已经开始比不上杜家。”
“但是韦应物他的祖辈从当朝宰相,再到朝廷命官,无一不受皇帝重用。”
“含着如此高贵的金汤匙出生的韦应物,自然是长安城里极为金贵的少爷。”
“少年的时候不喜欢读书,更喜欢约上其他的富家子弟,在声色中纵情萧洒。”
“到他15岁的时候,时常在宫闱出入,便做了唐玄宗的贴身侍卫。”
“那个时候的他,因为有了双重身份,更是嚣张跋扈到了极致。”
“他曾写过一首《逢杨开府》,这首所作的回忆诗就可以看到他过往的荒唐事。”
“年少的他,又怎能知道人间愁苦。”
“他总以为这破天的富贵足够让他逍遥一生,所以他看不到那一场将要来临的山河破碎的灾难。”
“公元755年一场安史之乱的爆发,将整个唐朝醉生梦死的假象给戳破。”
“一个看似强盛的帝国,就在一朝一夕之间发生巨大转变,又让多少人成为了这场战乱中的悲剧。”
“皇帝在这时候也一路逃往蜀地,韦应物也终于失去了他的靠山。”
“他不再是天子近臣,也不是再是长安城里肆无忌惮的少爷。”
“突然之间,好像命运就让他抛弃了。”
“这时候的韦应物才20岁,弱冠之年本应是干一番事业的少年郎。”
“可是他等来的,是人间的黑暗与疾苦。”
“这段日子,让他过往人生都黯淡了下来。”
“可是命运也并没有全然亏待他,为他的身边送来了一位女子,那是他16岁的妻子元苹。”
辛弃疾: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唐代诗人韦应物悲欢离合的传奇人生。
说起唐代诗人韦应物,小时候那妥妥的一个京城恶少,标准的纨绔子弟。
韦应物的家族在唐朝盛世间那是绝对的风光无两。
仅唐朝韦氏一族出了17位丞相,个个都是贤能之士。
他放纵不羁,横行乡里,人们见到他都躲着走,送他外号韦见愁。
长辈见他如此放纵,觉得再不能放任。
于是在他15岁的那年,以三卫郎的身份安排他成为玄宗皇帝的近身侍卫。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杨贵妃仓皇出逃,韦应物流落失职。
至此后,韦应物性格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究其原因,应该有两个方面。
一是,时代变迁,家道中落。
韦应物出生时,家道就已经不再辉煌,特别是安史之乱后。
那时他才刚到20岁,身份、地位、生活条件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他心理落差更大,迫使他不得不考虑将来的出路。
这是他改变自己性格乖张,开始立志读书的社会原因之一。
二是,妻子元苹对他的影响,可以说这是韦应物性格转变的主要因素。
妻子元苹出身名门望族,其祖上是北魏昭成皇帝,其父是吏部员外郞元挹。
她自幼学习女训,知情达理,容德兼备。
妻子的贤良淑德,温柔敦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
令他放松身心享受着家庭的温暖,逐渐改变了他那冷峭乖戾的性格,洗心革面,潜心苦读。
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7岁那年考上科举,完成了人生蜕变。
韦应物虽然入仕为官,但仕途偃蹇。
所居官职不高,俸禄微薄,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窘。
数十年来起起落落,像浮萍一般地被生活磨砺得憔悴不已。
妻子元苹从天宝15年嫁入韦家,到大历十一年去逝,前后二十年的时光。
可以说她一生为韦应物操劳,难得有安闲享受的日子,没有享受过一天富贵的生活。
这是他心里的难以言及的痛,特别是安葬妻子时因生活困窘,不得不借地举办葬礼,更是他一生心怀对妻子的歉疚与负罪。
逝者已往,生者难息,韦应物那种对妻子永以为负的负罪感无法释怀。
妻子的去逝,让他心灰意冷,每每想起贤惠温柔的妻子,黑暗倾扎的官场,便产生了无心仕途的念头。
他安顿好元苹的后事并将元苹的一缕秀发贴身放于锦囊中,开始了他带着妻子的游历之路。
游历的过程中,事事都与妻子分享,吃饭的时候总是摆上两个碗,就像元苹还在的时候一样。
同时,他还写下了十九首悼亡诗,来悼念他思念的妻子。
从这首诗作中,感受到了韦应物对痛失爱妻的无奈,对爱妻的追忆、歉疚与思念。
同时表达了自己失去爱妻后的孤独、惨淡、飘零、无依的内心世界。
韦应物前半生,豪霸不羁,乖张放纵,被乡人憎恨,后半生却对爱情忠贞不渝。
爱妻香消玉殒时,他时年39岁,正值壮年。
但他再没续弦,怀着对爱妻深深的思念,直到终老。
自爱妻去逝后,他寄情山水,在追念妻子的同时,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作。
“在那样的乱世之中,他们二人的婚礼办得极为低调。”
“或许人们会觉得浪子回头有时候是一件难事,大多只在画本子里出现。”
“可是这个女人,不仅让他回了头,还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元苹家中本也是世族贵家,能够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嫁给这个曾经荒唐过的少年。”
“不提及他的过往,也不顾及他未来的人生路,只是给予他更多的扶持。”
“这样一个温柔又贤惠的妻子,也终于唤醒了韦应物。”
“过了一年之后,郭子仪率兵将长安夺了回来,韦应物也要开始考虑,他接下来的人生路到底要怎么走。”
“回首过往的潇洒荒唐,他必须把那些东西全部丢弃。”
“他要了解这个时代的黑暗,也要正视整个帝国正在遭遇的巨大转变。”
“所以他想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为了破碎飘摇家国,为了这万千受苦的百姓。”
“更为了早已没落的韦家,去干点正经事。”
“文人在那个年代里,最佳的选择依然是走科举之路。”
“相比于那些早已年少成名的人,他在这个年纪里才开始苦读诗书,确实太晚了。”
“但是这一切也不算晚,出生于韦家的他,自然天赋要优于常人。”
“更何况经历了如此一场巨大的变故,他更能沉得下心来学习读书,他要靠着这一条路去逆转人生。”
“即便你是浪子回头,上天也并不会一直照顾着你。”
“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自己努力争取而来的,韦应物的人生也是如此。”
“他在科举考试并没有一次就进士及第,毕竟寒窗苦读10年也不是说着玩儿的。”
“所以当他迈出这第一步的时候,现实又给他提了个醒,人生哪有那么多的捷径可走。”
“一朝一夕的努力,也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才能看出到底值不值得。”
“虽然出自仕途之路没有成功,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
“他依然用功的读书学习,所写的诗词文章也逐渐在长安城有了名气。”
“等到27岁的时候,命运也没有亏待他,韦应物终于迎来了这艰苦岁月中的第一次蜕变。”
“朝廷也注意到了这个有才的人,所以在别人的举荐下,他终于能够入朝为仕。”
“在焚香读书的这几年里,岁月也将她的个性打磨得更为坚韧。”
李清照:韦应物半生是浪子,半生是诗人,在动乱年代完成自我蜕变。
在古代,世家大族对当朝的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少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都出自大家族,当然靠着门荫制度。
大家族的子弟也有很多人不学无术,韦应物就曾是其中之一。
唐代长安城有这两个大家族,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意思就是韦杜两家的人牛,牛到离天只有一尺半的高度了。
在唐朝韦家先后有十七人拜相,杜家有十二人拜相。
更恐怖的是韦杜两家还是世代姻亲,这样的锋芒真的是无人敢对上。
能出现这样的超级豪门也就只有韦杜两家的人才确实足够优秀,并且清廉,才能让两家的姻亲关系维系多年。
不过在唐之后,就再也没能出现韦杜这样的豪门了。
韦应物正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即使韦应物从小不学无术,他也能在十五岁的年纪成为天子近侍。
这样的他自然也不会将身边人放在眼里,行事毫无畏惧。
休沐时混迹在狐朋狗友间,纵情声色,人生荒唐至极。
如果没有发生那场改变整个唐朝命运的大动荡,或许韦应物的一生就这样混下去了。
安史之乱发生后,整个长安城一夕之间,安稳富足的生活不再。
大唐摇摇欲坠,唐玄宗出逃,杨玉环魂断马嵬坡。
在那样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祖上的荫蔽和皇帝的恩宠又算得了什么,又有谁会在意呢?
但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以后的生活,就是他的妻子元苹。
元苹同样是豪门贵女,但在韦应物人生灰暗的时刻,元苹选择陪伴在韦应物身边,带给韦应物继续生活的希望。
韦应物也似乎经历挫折长大了,决定重返太学依靠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经历几年艰苦的学习生涯,他再次进入官场担任洛阳丞。
不过生活虽然磨平了他年少恣意的棱角,却没有折断他作为读书人的气节。
27岁入仕的韦应物到40岁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当官,辞职,当官之间徘徊。
命运没有优待韦应物多久,40岁时韦应物失去了他的精神支柱,他的妻子元苹离开人世。
韦应物悲痛不已,写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诗作。
韦应物为官数年,在政绩方面也很出色。
他关心民间疾苦,特别是任苏州刺史后为当地百姓做出的贡献,让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韦苏州。
韦应物体察民间疾苦,常常用自己的俸禄为百姓办实事,以至于最后告别官场时竟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只得寄宿在苏州城外的寺庙中,最终病逝在苏州。
纵观韦应物的一生,他的前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后半生也历尽了人间艰苦。
他与妻子的感情为人称颂,元苹的坚韧让浪子回头也令人钦佩。
荣华富贵终将是过眼云烟,无愧于心的人生历程才应该被铭记,这样的一生也值得后人啧啧称奇了。
“所以在入朝为官以后,他在自己的职位上勤勤恳恳。”
“他的妻子也与他一起携手,两个人从安史之乱,一起走过了将近20载的风雨人生。”
“在他为官的这十多年里,也经历过被贬官、罢免的磨难。”
“夫妻二人在这人时间东奔西走,本以为能熬过坎坷以后,再白首同归。”
“只可惜命数多变,命运给你设计的局,有时候是无解的。”
“大历十一年,这一年的韦应物40岁,他的妻子元苹36岁。”
“前半生的人生过得太过清苦艰难,再加之又常年在外奔走劳累,在这一年他的妻子因病逝世。”
“本以为能够与爱人携手终老的韦应物,现在却要独自一人承受着最为难捱的中年丧妻之痛。”
“他亲手为妻子写了墓志,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更有着十几首悼亡诗。”
“每字每句,全是对妻子的怀念之情,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心中最深的血与泪交织而成的诗词。”
“每句诗词并没有过于沉痛悲伤,但是却满是伤感。”
“韦应物的一生,可以被战乱划分为两个人生阶段,也可以因为妻子的出现,将他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人。”
“在战乱以前他是浪子,是不顾家与国的少年。”
“那一场战乱过后,他是韦家要担起责任的儿郎,也是要为天下百姓干一份实事的官吏。”
“他也开始在诗词中,将这一段黑暗的岁月忘记,去追寻文学世界里的诗与远方。”
“他的人生也因为妻子而从大梦中醒来,他要做天下有志之士,也要携手妻子走过这风雨坎坷之路。”
“所以在妻子的墓碑上,还有一句百世之后,同归其穴。”
“以前认识韦应物的时候,会以为他就是一个写着田园诗,有着平淡安逸心境的小官吏。”
“可是当真正将他的一生全部阅览一遍的时候,很难想象,这位诗人就是那个写出了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的韦应物。”
“竟然在弱冠之年的时候,还有过那样一段暗黑的人生。”
“他的青春浪荡过,也在政治最高处的时候跌倒过。”
“与其说那个时代没有抛弃他,倒不是说韦应物没有抛弃那个动乱的时代。”
“他在层层黑暗包裹中,最终化茧成蝶。”
“在盛唐诗歌的天空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辉光。”
文天祥:韦应物的传奇人生,从小流氓到大内高手,从大诗人到词的开拓者。
韦应物的诗,清朗疏淡萧散。
既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派的清淡闲远。
也有诗圣杜甫那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忧国忧民,和对黎民百姓深沉的爱。
同时,韦应物更是在词的创作上,有自己的探索。
韦应物的曾祖是唐朝右丞相韦待价,他的父亲韦鉴是个著名画家,做过宣州司法参军。
说起唐朝的韦姓,那可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高门大族。
长安城韦氏和杜氏家族,距离天也就是皇帝,才有五尺的距离。
言下之意,这两个家族世世代代出高官显贵。
在唐朝,杜氏家族出了十二个宰相,而韦氏家族则更牛,出了十四个宰相。
韦应物出身豪门,从小性格就很豪横,是个典型的五陵恶少。
他性格放荡不羁,横行乡里,乡里的人见到他就躲得远远的。
虽然后来韦应物成了著名诗人和帝国好官员,但早年的他,不知读书为何物,整天在江湖上打打杀杀。
韦应物年轻时候不爱学习,喜欢舞刀弄枪,这也是唐朝人特别是初唐盛唐时代年轻人的流行风尚。
他们崇尚武功,喜欢奔向边关大漠,在马上取得功名。
因此好多诗人年轻时候,都是些浮浪子弟,都追求做侠客剑客,过游侠的生活。
韦应物靠家族势力,或许还有高强的武功,做了唐玄宗的御前侍卫。
安史之乱打断了唐朝继续上升的势头,成为大唐盛世向中晚唐末世滑落的转折点,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而韦应物的命运也因安史之乱被改写,唐玄宗带着杨玉环逃往四川,竟然没有带御前侍卫韦应物一起跑。
韦应物就这样成了乱世之中的流浪者,被抛入了社会的大潮中载沉载浮。
至此,韦应物才明白,唯有读书考进士重新做官才是正途的硬道理,开始发愤图强。
最终于安史之乱之后考中进士,并相继做过滁州刺史,苏州刺史等。
虽然年轻时候是浮浪子弟,但为官之后的韦应物倒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员。
但韦应物的晚年凄凉悲惨,在苏州刺史届满之话,他仿佛被朝廷彻底遗忘,再也没有获得新任命。
韦应物居然连回长安找路子的路费都没有,只好寄居在苏州的一座寺庙之中,最终贫困潦倒而死。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上一首胡马,韦应物写的是英雄失路的悲凉,而这首词则写情人远隔河汉的相思与离恨。
天快要亮了,而那璀璨的银河正斜挂秋城,可见这个相思的人,一夜未睡遥望星河,可见相思离愁之深。
相思之人遥望星河,但所爱之人,江南塞北道途阻绝,更可见相思之苦、离别之恨。
两首调笑令,一首具有边塞苍凉的悲壮之美,一首又具缠绵悱恻的婉约之美。
韦应物的诗词功夫,已经到了收发自如的境界。
这两首词,在早期的文人词中,也算是精品了。(本章完)
(https://www.kenwen.cc/book/470462/18274993.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