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54章 太空武器?星际渔船!

第1254章 太空武器?星际渔船!


尽管对于常浩南提出的思路本身还有很多疑惑,但周平建还是根据习惯,首先回答了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问题: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也就是双向合作的航天器交会对接,比如飞船和空间站之间,那么精度实际上可以控制到几厘米甚至更高,这也是我们载人航天工程即将准备进行验证的关键技术之一。”

“但在进入对接走廊之后的接近段和平移靠拢段依赖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光学敏感器,尤其最后150米左右几乎完全依赖光学设备,而这需要在目标航天器上事先安装并标定测量点,这是非合作对接中无法实现的……实际在我们的方案里,如果连光学敏感器都出了问题,那就要考虑地面干预或者航天员手操对接了。”

由于资源投入加大,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成果爆发,在神舟五号和六号两次任务圆满完成后,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快车道。

天宫一号和神舟七号现在几乎处在同步研发阶段,而全相位的自主交会对接方案也已经被基本确定下来。

因此周平建尽管事先没准备过这方面的材料,却仍然可以应对自如:

“像这次的太空垃圾是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几乎没有特别明确的光学特征,那就只能依靠卫星导航设备和两部交会雷达,精度……”

他沉吟片刻,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手头技术的具体情况:

“初步估计能维持在米级以内……”

在轨对接给航天器留出的反应和控制时间毕竟更长,地面设备也能给出时效性稍差但精度更高的测控数据,所以相比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来说,会更容易实现相同的瞄准精度。

周平建说话的这几分钟功夫,已经有不少人回过味来,大概想明白了常浩南的意思——

反正这个40396号空间碎片的轨道短时间内也不会变,那完全没必要追求极限效率,而是可以打一个航天器上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轨道调整之后,再把它给撞下来。

而前者口中“米级以内”的精度判断,好像也直接印证了这个思路的可行性。

一些航天科技集团那边的同志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是在考虑该用哪种火箭和平台来执行这样的任务。

但周平建本人,以及一部分经验更丰富的老工程师却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虽然米级别的精度足够保证让在轨航天器和目标碎片碰上,但这个过程本质上和今天早上美国人的反卫星拦截一样,必须要精确命中特定位置,才能保证二者在碰撞之后同时离开轨道坠入大气层。”

来自京城控制工程研究所、负责规划神舟/天宫船站对接方案的谢永春副总师马上说明了具体的问题:

“另外,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主要是靠铝框、玻璃和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背板来维持,因为在太空中基本无需对抗重力,所以这个结构的强度一般不会特别高,很可能在碰撞过程中发生断裂,产生新的、更有威胁的空间碎片。”

刚喝了口水的周平建则补充了另外一种需要考虑的情况:

“这个4500mm*1500mm*25mm的尺寸数据是根据UARS卫星的设计图给出的,实际考虑到此前已经经历过一次非常剧烈的碰撞,这块电池板现在很有可能已经处在弯折状态了,未必是一个标准的形状。”

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此前只是目视观测到碎片掠过而已,尽管人眼在太空中的可视距离会比大气层内更远,但在事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仍然很难判断具体形状。

会议室内,原本稍微变得乐观了一些的气氛,也随着后面连续几个操作层面的难题被抛出,重新回到了有些沉闷的状态。

刚刚卸去职务的上一任载人航天总设计师王志永院士此时也在现场,只是刚才并没有表过态。

尤其在听到常浩南的想法之后,就一直低头在思考着什么。

而这会儿终于抬起头来:

“如果把窗口时间延长一些的话,我认为可以用机械臂来完成常院士的设想,我们空间站二期工程的规划中就包括组合式机械臂的部分,包括国外也有类似的成熟技术,只是现阶段的定位和控制精度还不是很乐观,更适合用于释放而不是抓取航天器……”

这显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方案,而且结论也比刚才要乐观很多。

于是很快有人接上了话:

“如果按照俄航天局通报,以及我们自己观测到的情况来看,时间倒不算非常紧急,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预计一两年之内都不会和国际空间站有碰撞风险……”

“……”

相关话题的讨论如火如荼,但最先提出这个思路的常浩南却始终没有再次开口。

一方面,他本人的习惯就是在抛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先听一遍其他人的顾虑和质疑,然后针对性解决。

另一方面,之前“抓下来”的表述也确实不太准确。

所以在刚才这段时间里,用自己不太熟练的绘画技巧在本子上绘制了一张示意图。

然后,趁着一个其余人都没说话的当口说道:

“机械臂确实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技术,但正如王院士刚才说的那样,还需要一段相对长的时间进行准备,而清理40396号太空垃圾这件事情最好还是趁热打铁……毕竟以美国方面在舆论上的优势,如果中间拖上个几年时间,那到时恐怕很难再有产生足够的国际影响。”

说完,从手中的本子上扯下一张纸交给旁边的工作人员,示意对方放到投影仪的载物台上。

尽管工作人员受过专门的训练,但在接到手里之后,还是差点没憋住笑。

趁着对方操作设备的功夫,常浩南则面不改色地继续介绍道:

“严格来说,我刚才想表达的意思是,用一张柔性的绳网,把这个空间碎片给网下来!”

不出意外地,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网下来?”

周平建手里端着杯子,胳膊僵在半空,一时间甚至忘了继续做喝水的动作。

其余众人也是一阵窃窃自语:

“意思是像球拍那样么?”

“我觉得……或许更像是渔网?”

“那如果配合一个类似鱼叉的机构是不是更好?”

“……”

常浩南没有急着深入进行解释。

直到大约半分钟后,幕布上出现了他画在那张纸上的内容。

画功确实有些抽象,好在并不难理解。

在脑海中渲染一下之后,简约线条就可以变成极致色彩。

(常总画出来的↑)

(观众们自带滤镜渲染出来的↑)

这时候,他才继续道:

“绳网捕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是柔性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捕获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通过对拦截器本体的控制,可以让其在距捕获目标百米,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实施捕获,安全非常高,即便一次捕获失败,也不至于产生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其次,绳网属于一种稀疏结构,使用很少的材料就可覆盖相当大的空间范围。质量十几千克的飞网,捕获面积可达几百上千平方米,对太空垃圾的识别与测量、太空拖船制导控制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非常适合面对这种体积巨大且处在自旋状态的太空废弃物。”

“得益于以上两条,拦截器可以采用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小型卫星平台,只需要具备基本的轨道调整、定位和载荷供电能力即可,生产和发射成本都相对比较可控……”

“……”

随着他的介绍愈发深入,上百名参会人员的眼神也逐渐变得透彻和清晰起来。

其中一部分业务与此有关的,则已经掏出纸笔,开始盘算其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是自己或自己背后的项目组能够发挥作用的。

就连隔着网线通过视频观看会议现场的首长,眼中都明显闪过一丝兴趣。

这个方案不仅可行性很高,而且光是听上去就足够天马行空。

颇有一种太空歌剧的浪漫主义色彩。

即便是完全不懂技术的人,也很难不被吸引。

尽管这个方案也必定有着自己的困难和挑战,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现在决策层感兴趣,执行层很积极,所以大概率能够得到批准。

那么,就需要开始考虑更进一步的问题了。

“常院士,……还有一个非技术的风险需要考虑”

孙燕来局长的语气颇为谨慎。

他其实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煞风景,但这些属于他的本职工作,不得不站出来唱这个白脸:

“广义上讲,您这个方案属于共轨式拦截系统的一种,所以跟其它同类型航天器一样,很可能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舆论炒作为一种长期在轨运行的太空武器……”

“所以我刚刚才说,时效性很重要。”

常浩南对此早已经打好了腹稿:

“现在外界还没有获得关于40396号太空垃圾的确定信息,我们可以在消息被引爆后的第一时间就宣布,愿意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消除由美方一意孤行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并且公开我们的处理方案,直接把别人的嘴给堵住。”

“当然,绳网捕获这个名词确实太敏感了,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反卫星技术上面去,所以我们得换个称呼,比如太空拖船计划,或者星际渔船计划什么的……”

(本章完)


  (https://www.kenwen.cc/book/471404/18274207.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