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艰难的朱允炆
推荐阅读:开局玛丽乔亚召唤佐助 读我心后,文武百官都绷不住了 重生成高冷师叔的小尾巴 冰封末世:校花?我家真塞不下了 斗罗:剑宗小师妹在武魂殿当圣女 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 盗笔:我生了小哥他们的崽 末世重生,我从暗影中崛起 真相到此为止 穿成炮灰后每天都在苟活
朱元璋老年时空。
当朱元璋看到大明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的时候,内心之中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波动。
毕竟太子朱标已经死了这么多年,朱允炆是他现在最大的指望,即便这个孙子有些差强人意,但他现在已经没得选了。
曾经的太子朱标是汇聚了朱元璋一生心血的接班人,然而这个最完美的接班人却英年早逝。
至于朱允炆,其实朱元璋从一开始就看不上自己的这个孙子,因为他比朱标差的太远了,从小就不怎么聪明,如果朱雄英还在的话,也不至于是这个结局。
所以朱元璋望着天幕叹息一声,随后吩咐掌印太监准备一个大铁箱子,在里面放入僧衣、僧帽、牒文和银子,这算是给朱允炆安排最后一个退路吧。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给朱允炆留下一道密诏,让他今后不可削藩,重用贤臣,尤其是耿炳文这位善于防守的名将一定要重用!这样才能防住燕王朱棣的进攻!
……
朱允炆在位时空。
朱允炆早就知道燕王朱棣要造反,他不相信自己手握百万雄兵还会输给朱棣!
所以他准备先下手为强,让耿炳文带兵讨伐朱棣,并且让黄子澄等人撰写讨贼檄文,罗列燕王朱棣的罪状,这样就可以出师有名了!
……
此刻的朱棣急的团团转,因为他手里根本没什么兵马,怎么应对朱允炆的大军?
即便他还像以前那样装疯卖傻,估计他的这个大侄子也不会放过他啊!
所以思来想去,朱棣最终决定起兵造反,因为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
此时天幕已经开始介绍大明的第三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
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明惠宗朱允炆继帝位,与朝臣密谋,欲铲除诸王,危及朱棣燕王位 。
遂于北平起兵,自诩“靖难”之师,起兵攻打朱允炆,朱允炆逃而不知所踪 。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迁都北京。
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 ,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曾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乌第河、库页岛等地,扞卫了领土的完整。
西北设置哈密卫 ,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
文化上,修《永乐大典》 。
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日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北征返师途中病死,享年六十五岁 。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册封诸皇子为王,封朱棣为燕王,又设立大宗正院,即后来的宗人府,掌皇族内部事宜。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
因此,分封诸王便是要让藩王拱卫皇帝,以维护朱家皇朝的统治。
洪武六年(1373年)三月,朱元璋颁布《昭鉴录》,四月,颁布《祖训录》给朱棣等藩王,令他们抄写在王宫正殿和内宫的东壁 ,书中搜集了古代藩王的优劣事迹,以对皇子们进行宗法教育。
朱棣在宫廷中要遵守繁琐的礼仪制度 ,经常要参加各种朝见和祭仪。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与魏国公徐达长女徐氏(即明成祖仁孝皇后)成婚。
朱元璋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即将前往封地,便派遣朱棣和秦、晋二王前往“中都”凤阳,观摩祖宗肇基之地 ,使他们了解明朝的基业由何而兴。
自此之后,朱棣先后三次被派往凤阳常驻,在练兵演武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 ,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史载朱棣在凤阳时“民间细事,无不究知”,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朱棣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
每位亲王拥有被称作“护卫”的少量军队,少的三千人,多的一万五千人。
名义上,亲王不得干预地方事务。
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亲王可调遣王国所在地的镇守兵。
每有军事行动,诸王都要带领护卫随军出征,那些在疆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帅,虽身为大将军,有时也要受到亲王的节制。
诸王初封时,明太祖都要为他们选一名僧人加以辅佐。
有一位僧人法名道衍(朱棣赐名姚广孝 ),是一位颇有谋略与学识的人,洪武十五年(1382年),道衍随朱棣北上燕邸,后来与他交往密切,十分投缘 ,还向朱棣推荐了一位术士,名叫袁珙。
这两人都成了朱棣的谋士。朱棣还设法结纳地方文武官员,以培植自己的力量。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正月,朱元璋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命朱棣担任右宗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大将军,率列侯赵庸、曹兴、王弼、孙恪等赴北平,训练军马,听燕王节制,以出征漠北。山西的军队归晋王节制。
燕王率傅友德等出古北口,侦知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等驻牧迤都,遂挥师前进。
这时适逢大雪,诸将欲待雪止再进军。朱棣却认为天降大雪,敌军必然意料不到明军将至,应当乘雪速进。
大军进抵迤都,与元军仅隔一沙碛,竟未被发觉。虽以重兵压境,朱棣仍欲智取。派部将观童前往敌营劝降。
观童与乃儿不花是旧识,正在劝降时,明军已大败元军,乃儿不花想乘马逃走,观童告诉他这是燕王的军队,不必害怕,邀请乃儿不花一同到明军营帐中请降,果然被设酒款待,乃儿不花深受感动,便带领部落和马驼牛羊,一起归降了明军。
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高兴地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自后,朱棣威名大振,更受倚重,屡次被朱元璋授命参与北方军事,节制士马
诸王之中,以晋王、燕王最被倚重,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命朱棣率颍国公傅友德出征,收捕番将阿失里等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月,朱元璋命晋王节制山西、燕王节制北平各卫将士,凡军中事务,都要启奏朝廷和晋王、燕王。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三月,朱棣率军北征至彻彻儿山,擒敌将孛林帖木儿等数十人,又追击至兀良哈秃城,遇敌哈剌兀,打败敌军凯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晋王死后,朱元璋命朱棣节制北平都司、行都司、辽东都司及辽府护卫兵马,令他总率诸王防备边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棣招降乃儿不花后,晋王忌惮朱棣的功劳,到太子朱标处发告朱棣不听自己的约束“劳师冒险”,使朱标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
朱棣入朝,晋王又言语冒犯朱棣,还派人在燕王府内监视,搜求朱棣的“国中细故”, 燕王每入朝,太子“数以语见侵”等等,其间剑拔弩张之势十分明显。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接受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王去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前夕,晋王去世,朱棣成为了诸王中最年长者。这时朱棣的羽翼已经丰满,不但有久征惯战的护卫军,权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临民”的规定。
晋王死后一个多月,朱元璋曾给朱棣一道敕谕:“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无疑,这时朱元璋已把朱棣看作维护朱家皇朝的一个支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然而,朱元璋毕竟精明过人,他也虑及燕王及诸王权势过大,对继任皇帝构成威胁,所以,朱元璋临死时下遗诏:“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正显示出他的这一忧虑。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遗诏诸王在封国,不得到京师奔丧。燕王朱棣自北平去南京,因朱允炆诏令而停止。
朱允炆用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
朱棣则在加紧活动。他挑选壮士充实自己的护卫军,以勾逃军为名,收罗异人术士。表面上,朱棣藏起锋芒,假称有病, 暗中则加紧练兵。他还利用燕府崇深之便,赶制军器。
接着,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市),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朱棣的佯狂只不过是缓兵之计,为了在大军到来之前做好准备,他命令亲信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将士八百人入卫王城。
这时,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已经接到朝廷的命令,带领在城的七卫军队和屯田军士包围了王城,并用本栅截断了端礼门等的通道。朝廷削夺朱棣王号和逮捕燕府官属的诏书也在这时到达北平。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
七月,朱棣以计(以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
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革除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
他谕令将士,同时上书朝廷,声称根据《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
从此便开始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先后下居庸关、怀来,捕获南军将领宋忠,趁势攻下遵化,永平投降。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大军到达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9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又大败。
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
九月,江阴侯吴高带领辽东兵马围困永平。
李景隆合兵五十万,进军至河间扎营。
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
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村坝大破李景隆军。
李景隆退军德州,朱棣趁机攻打蔚州、大同,引李景隆派兵救援、劳师无功。
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https://www.kenwen.cc/book/474170/18275247.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