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明天子 > 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

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


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

外面的纷杂,不影响陈文与薛瑄的交锋。

两人在上面你来我往,但是朱祁镇的心思却有一小半不在场上,似乎任何学问从一开始出现,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从开始有用到没有用,从朴质到玄虚。

理学是这样的。

其实经学也是这样的。经学衰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经学在东汉都变成玄之又玄的东西。特别是那些著名的“代汉者,当涂高。”就是东汉经学的产物。

这种东西之所以被玄学与佛家打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如果没有新的思考的,将经学从故纸堆之中,重新翻出来,其实是没有原因的。

而且真正的大儒,并非不通经学,只是不将这些东西作为主要的研究范围之中。而薛瑄老而弥坚,在这上面,陈文比他差远了。

更何况,陈文本就是存心不良,心思不纯。他那些底子,对付别的人还可以,但是对付薛瑄就差远了。

当然了,陈文今日主动冒头,也没有想过能力占鳌头。更多是向朱祁镇的政治表态。

陈文没有办法,就将《古文尚书》作伪这一个议题砸了出来。却不想薛瑄早就知道,这一件事情,不可不能不面对。

早就准备好了。

薛瑄朗声说道:“而今古文尚书,乃是西晋所献本,传为孔安国所传,传承数百年,历代尊奉,遵行不违,真邪,假邪,此无须争论。”

“臣知道,古文尚书屡毁乱世之中,或许失脱错漏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然以此否定尚书,却未免太过了。”

“须知,太宗皇帝定《圣学心经》,就以‘允执厥中’之言。陈大人却要三思而后行之。”

陈文一顺便好像被塞住脖子的鸭子,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了。

朱祁镇心中也为之一叹。

这个话题,朱祁镇也不能说什么。

皇帝是永远是对的,如果皇帝有了错误,请参赞第一条。

朱祁镇的爵位的合法性,就是来源于太宗皇帝,朱祁镇从儒家道德之上,决计不能说太宗皇帝的错误。

这是在摧毁自己的统治基础。

薛瑄不愧是混过官场的,这一手让陈文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说什么?说太宗皇帝读了假书,被古人给蒙骗了。自古以来看出古文尚书不对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力辟其为伪书的却没有几个,却不是没有原因的。

薛瑄也知道,他这个手段,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薛瑄也要有自己的治本之道。

薛瑄始终知道,这一场伦经的目的,决计不是在逻辑上将对方打倒,而是说服最重要的旁观者。

所以薛瑄恭声向朱祁镇行礼说道:“陛下,太祖皇帝定圣学之正宗。太宗皇帝更是亲书《文华宝训》,《圣学心法》又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其意就是定圣学以立万世,教后嗣之君,保佑大明之天下。”

“一道德而同风俗。因之取天下之士”

“此乃本朝道统所在,万世之根基,不可轻动。”

“请陛下明鉴。”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这个时候,他不能不回应了。

太祖皇帝虽然崇尚理学,但是太祖皇帝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信的儒生,比如与理学家在孟子上面的争论,比如对天地左旋还是右旋的争论,太祖皇帝从来不是偏听偏信的皇帝。

太宗皇帝同样不是。

但是将理学与大明朝廷深度捆绑,却是在太宗十年前后确定的。

为什么?

一方面,理学对大明统治天下的确是有用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太宗皇帝再为自己的皇位合法性找根据。

众所周知的靖难之战,也让太宗皇帝一直有一个心病。

不是别的,如何洗掉靖难之战身上的鲜血,确定自己的合法性。

毕竟太宗皇位是怎么来的,天下皆知。

他一方面拼命遮掩事实,修改实录等事,否定建文,这些事情就不提了。另外一方面就是从其他方面确定自己的皇位的合法性。

太宗皇帝对理学的阐述,有《文华宝鉴》,《圣学心法》。还有大规模整顿修缮宋元理学的总成就。

这是皇帝由治统侵入道统的尝试。

也就是太宗皇帝要表明自己在圣学上的造诣,与上古三王连接。这是一种巩固自己皇位的方式。

同样,这《圣学心法》与李世民《帝范》,还有太祖皇帝的《大明祖训》是一样的,都是要约束后世子孙的东西。

甚至朱祁镇还学习过的。

可以说是一套皇帝的自我修养。

当然了,也不能说没有用的。

皇帝是站在全天下最顶端的人,严格的来说,是没有人可以约束皇帝的。一个明君是必须有很好的自制力,很好的自控能力。

只是单单觉得,皇帝当一个道德楷模,就能治平天下,实在是太过天真了。当然了,太宗皇帝也不觉得,这是对的。

有时候,这些正确的大道理,不过是一些点缀而已。

只是“一道德而同风俗,”这个效果,的确是朱祁镇不能放弃理学的原因。

理学数百年的流传,是大明思想的主流,让大多数人建立在同样一套价值观之上,这决计不能随意丢弃的。

这是要出大乱子的

朱祁镇咳嗽两声,说道:“圣学宽广,无所不容,朕以为唯有互相砥砺,才能明上古先贤之用意,朱子之学,未有不善之处,朕只是求尽善尽美而已。”

朱祁镇做出这个表态之后,很多大臣都松了一口气。

毕竟很多人都是读者《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科举做官的,而今如果真的全部否定了,他们也未必接受。、

虽为这一本书,修得并不是太好。

首先是有相当的滞后性,收集的是宋元儒家的思想。当代新思想根本不列入其中,严重禁锢与控制了思想界。

其次,更是从宋元儒家的之中编排出来的,是一种合集类的,并没有什么创见。

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多大臣并非都满意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保持沉默的时候。

而今朱祁镇这表态,已经确定了,未来很长时间,理学依旧是大明的官学。如此一来,他们就安心了。

可以说而今,薛瑄算是取得了一个大的胜利。

只是薛瑄并不满意,说道:“臣以为朱子之说,虽然有小瑕,却无足一提,太祖太宗之圣意,暗合圣人之心,当传万世。陛下不谙圣学,至于迷泽之中,乃是臣等之过。唯请陛下尊太祖太宗之心,思上古三王之意,重拾圣学,臣以为当重开经筵。”

朱祁镇心中冷笑。

薛瑄一句话,就是朱祁镇读书少,少见多怪,什么致大同之法,什么古文尚书作伪,这都是因为皇帝读书少,不明白古代圣皇治民之心,才有这样的问题出来。

解决这个事情该怎么办?请皇帝多读书即可。

朱祁镇少年时候经筵从来不却,在正统十四年之前,朱祁镇也常常御经筵,但是正统十四年之后,形式大变,大明与瓦刺的大战成为主旋律。

朱祁镇每天公务繁忙,而且他皇位已经很稳定了,不需要再伪装,渐渐也就取消了经筵。而今已经十几年了,朱祁镇也已经四十岁了。

这让朱祁镇如何忍受,朱祁镇虽然不想深入其中。毕竟朱祁镇明白自己的要扮演的是一个仲裁者的身份,太多介入,并不是一件好事。只是此刻,有一种忍不住的感觉。

还好,有人比朱祁镇更忍不住,看不管薛瑄在君前咄咄逼人的态度。


  (https://www.kenwen.cc/book/475166/64776540.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