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大明话事人 > 第527章 九元东巡(求月票!)

第527章 九元东巡(求月票!)


万历十七年的文坛大会终于胜利闭幕,这在大明文学史上必将是是浓墨重彩的一幕!

    但新文盟的盟主法定接班人、第一副盟主林泰来却无法躺平,因为江南地区的秋收也结束了。

    以这时代的惯例,官方工程大都是在秋收后农闲时间启动,以便于征发和募集人力。

    所以在松江府境内,疏浚吴淞江下游故道工程已经在若干地段正式开工。

    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后续相关事务,林大官人有必要东巡,对松江府进行以睦邻友好为目的的访问。

    所以在文坛大会结束后,林大官人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准备出访。

    新文盟秘书长兼复古派研究会会长冯时可作为林大官人和松江府之间友谊的中间人,肯定要全程陪同,并负责具体行程安排。

    另外林大官人还会带上门客顾秉谦,帮着分担应酬压力。

    毕竟顾秉谦是昆山人,邻近松江府,对松江府情况比较熟悉。其本人又是举人功名,门面上也撑得起来。

    收到九元真仙东巡风声的文元发立刻把文震孟送到林府,说“让犬子侍奉九元君左右,早晚听候老师教诲”。

    文元发很清楚,此次林九元出访隔壁松江府,会见的肯定都是顶级乡宦,而且必定会深入结交。

    让儿子在旁边侍奉见证,对培养儿子的人脉绝对大有好处。

    老文家虽然代代科举不中用,三代人坚守出五十次乡试扑街,但仍能维持苏州文坛半壁江山的架子,靠的就是在社交领域的敏锐性和判断力!

    林大官人不由得感慨,用鸡汤文片汤话来说,这就叫眼界决定上限。

    相比之下,冯梦龙同为十六岁“天才少年”,他爹冯医生就没这种意识。

    为什么在原本历史上,冯梦龙和文震孟后来发展道路差别那么大,由此可见一斑了。

    一切准备妥当,冯时可与松江府沟通完毕后,林大官人就坐上神威烈水号出发了。

    如今松江府有三个县,传统强县华亭县、上海县,以及嘉靖年间新设万历初年复设的青浦县。

    虽然工程大部分在上海县境内,但林泰来还是准备主要在华亭县访问。

    一是华亭县是松江府的府城,也是松江府主要县区;二是松江府华亭县望族的势力最大,影响力足以覆盖整个松江府。

    一切有冯时可安排,林大官人也不怎么操心。

    只是路过青浦县的时候,林大官人莫名其妙的说了句:“以后横塘学院可以在青浦县开个分院,就叫青浦班。”

    说完之后,林大官人自得其乐的笑了几声,但左右随从完全不明笑点,只能陪着表面傻笑。

    进入华亭县境内后,冯时可便像是一个秘书长似的,向林大官人汇报最后敲定的行程方案。

    “进了松江府府城后,去府学明伦堂”

    “等等!”林泰来抬手打断了,“我这次出访松江府,乃是务实之旅,工作重点是望族乡官们。

    虽说府学对地方很重要,但我去府学能有什么实际意义么?”

    冯时可解释说:“学校本意是为明伦教化的场所,但我朝特别之处在于学校制度与科举制度彻底绑定。

    故而产生了士人借学校以集结的现象,近几十年来学校的意义也逐渐发生改变。

    毕竟现在读书人不断增多,但上升渠道依然有限,故而士人只能把更多精力和热情投到地方事务上面。

    在我们松江府,府学明伦堂就是本地士人积极参与地方事务的场所,更是地方事务舆情的中心。”

    林大官人听了冯时可的解释后,问道:“为什么我们苏州不是这样?

    我真没见什么读书人在苏州府学参与和处理地方事务啊。”

    冯时可:“.”

    关于苏州府学没有地方事务处理功能的原因,你林泰来为什么不照照镜子?

    苏州城地方事务都被你们林氏集团全方位的牢牢把持了,别人还参与個几把!

    “关于去松江府学,我没有疑问了,你继续往下说吧!”林泰来催促道。

    冯时可便接着汇报:“对于松江府乡官人家,首先要接触的肯定是徐太师家。”

    徐太师家就是原首辅徐阶那个徐家,徐阶六年前去世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师。

    所以此时松江府民间便以徐太师称呼徐阶,徐府在口头上也被尊称为太师府。

    当今徐家在排面上,仍然是松江府第一大家族,没有之一。

    冯时可说:“你和徐家的交情也是有底子的,毕竟你在京师时,为徐太师曾孙报过仇。”

    这里说的是徐阶嫡长曾孙徐有庆在京师恩荫做小官时,被东厂提督张鲸的管家邢尚智欺负过。

    当时徐阶已经去世,徐阶嫡长子、嫡长孙都已经致仕在老家,而徐有庆这个曾孙只是刚恩荫的年轻小官,人脉一时间也奈何不了东厂提督张鲸。

    然后林泰来今年上半年在“鸣镝之夜”直接杀了邢尚智,为徐有庆报仇雪恨,也算是帮徐家找回了脸面。

    虽说林泰来当时是为了让徐有庆帮忙联系兵部尚书王一鹗,但交情不就是在互相帮忙里才能结下么?

    冯时可又道:“还有,徐家准备迁移徐太师的重恩坊,想请你主持礼仪,并作诗词为纪。

    这可是把你当成顶级大名士对待了,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被徐太师家这样礼遇。”

    看着冯时可那极度羡慕以及对徐家敬仰的模样,林大官人很不满意。

    回了松江府后,这冯时可的立场有点不端正啊。

    想到这里,林大官人冷哼道:“追赠为太师有什么了不得,我也曾经被人称为过太师!

    再说了,以我九元真仙的身份给他们徐家站台,那是他们徐家的荣幸,而不是我的荣幸!”

    “啊对对,你说的都对!”冯时可饱经世故,非常体谅年轻人的小脾气。

    然后继续说:“第二个必须要接触的就是府城东郊车墩的顾家。”

    车墩顾家?上辈子酷爱阅片的林泰来只对前两个熟悉,对后两个字真不熟。

    江南最有名的顾家都在昆山,历史资料里真没见过车墩顾家。

    “这个顾家出过什么三品以上的大人物?竟能值得我第二个就去会见?”林泰来感觉遇到了知识盲区。

    冯时可答道:“上一代出过两个进士,官至南京刑部主事,当代家主只是监生。”

    林大官人感觉自己发现了真相:“所以顾家是伱亲戚?还是说,顾家是车墩影视大亨?”

    可惜后半句冷笑话实在超冷,在这个时代没人能听懂。

    冯时可连忙答道:“顾家当代家主顾正心当年曾经干过一件大事!

    他感慨松江府百姓赋税沉重,便捐资十万两,在松江府各县购买土地数万亩,然后充当义田!

    而义田所出,全部用来帮百姓抵为赋税,以减轻府内百姓负担!”

    卧槽!已经看尽尘世繁华的林大官人也震惊了,这事干的厉害。

    他林泰来当年只知道在社团打拼,都没想到过这种控制地方的办法!

    当然,知道了也没卵用,因为他没有十万两银子。

    这顾家也真踏马的有钱!他林泰来现在不靠借贷和挪用,都拿不出十万现银!

    冯时可感觉能震住林泰来一次不容易,笑嘻嘻的说:“所以车墩顾家非常重要,但顾家也对你有所求。

    他希望你能帮助他们顾家扬名,就是书香世家这样的文名。”

    林大官人微微蹙眉,有点不爽的说:“徐家让我站台,顾家欲借我扬名,我有一种自己被硬蹭声望的感觉!

    要知道,这数年来,从来都是我蹭别人刷声望!”

    冯时可宽慰说:“今时不同往日,习惯就好!至少你还有被蹭的价值。”

    “还有其他人吗?”林大官人没再继续纠结是不是被蹭,又问道。

    冯时可继续说:“第三个必须要接触的,就是林家的老太公林景旸。

    此人官至三品南京太仆寺卿,回乡后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影响力非常大。”

    林大官人秒懂,这就是退休后总想发挥余热的老干部呗。

    冯时可警告说:“你不可小看林太公,当年有任巡抚,欲在松江府每七十亩加征一两银子助役,就是在林太公领头反对下作罢。

    还有一次,朝廷考虑将松江府境内的金山卫改为金山州。

    林太公认为这会导致衙门和官吏增多,加重本府百姓负担,又进行了激烈反对,最后金山卫改州的事情也不了了之。

    我听说,这次林太公对吴淞江故道疏浚工程也是持反对意见。”

    永远反对的退休老干部?林泰来冷笑道:“反对不要紧,关键在于他到底是单纯的反对,还是想通过反对索要好处?”

    “外人哪能知道?”冯时可也不好说。

    林泰来扭头对左右护法张家兄弟吩咐道:“马上派人前往这位林太公住处,勘察他家附近地形和宅院格局!”

    冯时可大惊失色,连忙拦住道:“别!别!林太公与徐太师嫡长子徐璠乃是儿女亲家,也就是说,他的独子娶了徐太师的嫡孙女!”

    对于这种有过硬关系网的人,不能搞斩首行动、物理清除这套啊!

    林大官人稍加思索后,还是对手下吩咐说:“先去勘察吧,有备无患!”

    就算手里拿着胡萝卜,但另一只手也不能放下大棒。

    (本章完)


  (https://www.kenwen.cc/book/475884/18274944.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