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平叛与绥远之战
推荐阅读:网游之开局献祭了雷霆主神 快穿:娇软万人迷每天都在修罗场 末日:赛博,带着魅魔抢空不夜城 我靠扮演文娱成圣 四合院:幸福生活开始 我的冰山女神老婆 江小太爷的纯情白月光 当女剑修开始快穿 末世重生:和闺蜜的种田囤粮日常 快穿之我是你们的奶妈
火车一路向着天津行去。
朱靖垵也是亲自登车,体验起了火车的乘坐感。
总得来说不是很舒服,很吵,也很晃,对于晕车人士相当的不友好。
但坐在车箱内,听着车外铁轨和车轮摩擦的嘈杂,朱靖垵反而是感觉非常悦耳。
因为,这就是工业的力量!
也是工业之美!
明军浩浩荡荡的南下,在有了火车的辅助之后,仅仅只花费了一天不到,明军便从京城抵达了天津。
然后,稍作修整,明军便由天津转运河继续南下!
直扑北直隶和山东交界的临清!
大明宣武六年六月初三,明军抵达临清,临阵三轮炮击,叛军直接溃散,明军大胜。
朱靖垵当机立断,派出骑兵四处追击敌人!
很快,便取得了杀敌二千,俘虏五万余,己方伤亡十余人的夸张战绩。
一战彻底击垮了临清一带叛乱的漕工。
继而,明军继续南下。
六月十九日,明军前锋抵达东昌。
前锋骑兵对东昌之叛军发起突袭,一战尽破之,再次歼敌有生力量数万。
东昌收复,东昌段运河旋即被成功打通。
七月初五,明军前锋进抵济宁城下,济宁叛军攻占济宁,企图据城而守。
明军先是以炮击压制,然后在济宁士绅百姓的配合献城之下,成功收复济宁。
济宁城内的士绅百姓不傻,他们也都是能看得懂天下大势的。
又怎么会站在失败者的那一边呢?
此战中,朱靖垵一骑兵封锁济宁四周,将叛军主力围歼于济宁城内。
济宁段运河遂通!
随后明军继续南下,直扑淮安,漕运总督高淮屿派人同明军商讨归降事宜,企图投降保命。
明军一边同其假意和谈,一边趁机绕后突袭高邮。
高邮城陷落,淮安叛军陷入重围之中。
与此同时,南京守军也是发兵北上,成功歼灭扬州的叛军,收复扬州。
至此,叛变的漕工大部分被歼灭,只余一部便被明军给团团包围在淮安的一座孤城之后。
陷入绝境之后,一众漕运官员只得联手诛杀了高淮屿,并主动请降。
随即,淮安收复,漕工叛乱被彻底平息。
而此时,不过是大明宣武六年的九月中旬。
浩浩荡荡,震动天下的百万漕工暴动,仅仅过去了三四个月,便在明军的兵锋前灰飞烟灭。
此役,极大的震慑了天下间的狼子野心之徒。
原本动荡天下的局势,也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彻底平静了下来。
朱靖垵用实际战绩,向所有人证明了一点。
大明依旧是那个大明!
明军依旧是那个明军!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明军。
不该有的心思,千万别有!
而在战后,大明对于漕运系统的清算也是开始了。
那些个参与到此次暴动中的漕运官员,无论官职大小,地位高低,投降与否,全部都被抄家,九族一起押送往了京城。
准备交由三法司会审,然后再行处决。
极大的震慑了一下天下人心。
而那些叛乱的漕工,则是一部分被朱靖垵扔去修缮黄河大堤,另一部分被丢去了铁路修建工地,充当劳动力来劳改赎罪。
……
就在这大明热火朝天的同叛军作战,平定内部叛乱之时。
就在这秋高马肥的时候,草原上的战争也是一触即发。
绥远城上空,一颗热气球高高飘扬。
观测气球上的瞭望手不断的将他所看到的敌军动向汇报,绥远城内,战争的气氛愈发浓重。
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战争,一触即发!
朱靖垵亲自任命的绥远总兵官黄惟站在一座临时搭建的瞭望台上,手持望远镜瞭望远方。
在他的视野中,地平线尽头出现了一道黑压压的灰潮。
那是无数的战马在驱策奔驰。
滚滚黑烟在灰潮背后不断的扬起。
一面面旗帜高高飘扬。
黄惟深吸一口气,开口下令道。
“传令下去,全军备战,做好迎敌的准备!”
“立即向大同方面派出快马,通报大同守军,就说,狼来了!”
黄惟身边的几名副官闻言,纷纷抱拳领命。
绥远城内的明军开始一边备战,一边向大同派去快马。
黄惟深吸一口气,转头对身边众人说道。
“诸位将士,不妨告诉大家,现在的绥远城就是一座孤城。”
“最近的援兵尚在大同,距离我们足足四百里。”
“说句不好听的,绥远的重要性远比不得大同,大同的守军是不可能跨过四百里的草原,冒着与优势兵力的敌军骑兵进行野战的来增援绥远城的。”
“我们想要得到增援,最起码也得在来年的开春以后,甚至是入夏,太子殿下才会带兵北上。”
“也就是说,我们最少也要在绥远坚持半年的时间。”
“半年的苦战煎熬,半年的风雪磋磨,我们的任务很艰巨,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并且这半年时间,绥远会不会沦陷,谁也不好说。”
“诸位若有谁想离去的,趁着现在绥远还没被围城,对着所有人大喊一声我是懦夫孬种,然后你就可以走了。”
“太子殿下哪里自有我去分说,责任我来担。”
“但也莫怪我将丑话说在前头,现在想走可以,可若接下来绥远之战开始,如果有谁想要临阵脱逃,做那被人唾弃戳脊梁骨的逃兵懦夫,却是别怪本官手下不留情。”
“将尔明正典刑,军法从事。”
众将闻言,齐齐抱拳说道。
“报效国家,万死不辞!”
“报效国家,万死不辞!”
“我等也都是血里来火里去拼杀出来的英雄好汉,又岂是那临阵脱逃的懦夫?师长何必如此刻薄我等?”
“不就是一群洋鬼子和鞑子吗?谁怕?大丈夫生于天地间,自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又岂能贪生怕死,做那令祖宗蒙羞之事?”
“就是就是,鞑虏贼寇敢犯我大明,吾等军人必将担负起保家卫国之责任,无非也就一死,绝不会做那临阵脱逃的事情。”
“……”
朱靖垵对明军的军队建设可不光是整肃武备,更新战法,调整编制,严肃军纪……
更重要的是,他在建设军队的同时,也没忘记狠抓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
现在的明军虽然依旧属于封建军队,但却是那种有信仰有理念的封建军队。
忠君爱国,振兴华夏,团结奉献,勇于牺牲……
这些口号基本上是天天喊,日日喊,吃饭喊,睡觉喊,训练喊。
喊多了,大家自然也就都当真了。
受到影响的可不光是底层士兵,就连这些军官也是如此。
黄惟见此,知道自己的激将法见了成效,满意的颔首道。
“很好,诸将都是我大明的好儿郎。”
“先受本官一拜!”
语罢,他便对着诸将深深一揖,态度相当的诚恳。
诸将见此,也是纷纷作揖回礼道。
“报效国家,万死不辞!”
“报效国家,万死不辞!”
“……”
……
就在绥远城的明军全力备战之时,远处的抗明联军中,彼得罗耶夫看着眼前的那座绥远城,也是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因为,出现在他面前的压根不是一座传统的东方式城池。
而是一座西式棱堡型的防御要塞。
在这座要塞四周,密密麻麻的挖掘着壕沟,陷阱,地堡,炮台等防御工事。
光是棱堡外围就足足有三道防线。
明军自从三月中旬攻克绥远城之后,便开始对绥远城进行要塞化改造,以尽可能的增强绥远城的防御。
半年过去了,绥远城成功的被明军改造成了一座棱堡式的防御要塞。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军费自然也是花钱如流水。
之所以这样,原因很简单。
因为明军修建绥远城的建筑材料和人工,几乎全部都是由大同那边跨越二百公里的草原送来的。
费用自然是低不了!
但事实证明,大明的这笔钱算是花到实处了。
这座在绥远城的原址上修建好的棱堡,拥有着不俗的防护能力。
最起码,现在彼得罗耶夫看着眼前的绥远城,他是有些头疼的。
而在他的身边,永璇则是一幅跃跃欲试的表情。
看着前方的绥远城,他干劲满满,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收复绥远,重新打出大清的威风。
“关内爆发了大规模起义,百万漕工暴动截断了运河,明贼太子亲率明军主力回关内救火去了,绥远城内的不过是明贼的一支偏师。”
“此战,我军必胜!”
永璇骑在马背上,意气风发的开口说道。
一旁的范伯永听闻此言,开口附和道。
“殿下英明!”
“一但我军收复绥远城,则大同唾手可得。”
“我军便可进大同而掠山西,以山西高屋建瓴之地势,发兵收复京师。”
“一但我大清成功收复京师,则北地的英雄豪杰必然争相投奔,到处都将爆发规模浩大的反明起义。”
“到时候,就是我大清社稷的光复之时了!”
一旁的车臣汗也是开口说道。
“我等必将重现当年先辈之壮举,让中原的花花江山,臣服于我等的铁蹄之下。”
几位蒙古大汗也是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彼得罗耶夫见此,深吸一口气,却是语气略显凝重的开口说道。
“明军竟然在草原上修了棱堡,此战我军即便能胜,只怕也不会轻松。”
不同于几乎没怎么领过兵的永璇和没见识的蒙古人,作为一名成熟的将领,没人比彼得罗耶夫更懂棱堡究竟有多难打。
沙俄之所以能够以少量的兵力,便控制住了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棱堡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的。
他们沙俄能凭借棱堡,在兵力是自己几十倍的敌人的进攻下坚守动辄以年为单位的时间。
那明军即便不如他们,可这座棱堡也绝非轻易就能被攻陷的。
彼得罗耶夫身边,一位身材高大的沙俄军官见此,开口说道。
“彼得罗耶夫阁下,我想您应该是多虑了,棱堡虽然难以攻克,但如果我们能够使用沃邦攻城法的话,想要攻克一座棱堡,无非也就是多费些力气罢了。”
“而现在,我们可是有着数以十万计的士兵的,完全不缺乏劳动力。”
这人叫做科耶维奇,是叶卡捷琳娜的近卫军的指挥官之一。
算是女皇心腹中的心腹。
虽然他这次被派遣率部前来东方作战是来刷功劳的,但他的能力却并不差。
他曾经受命与沙俄名将苏沃洛夫,在前几年第五次俄土战争崭露头角。
率部为帝国夺取黑海的入海口,立下了汗马功劳。
彼得罗耶夫转头看了一眼科耶维奇,但最终还是点头说道。
“此言有理。”
欧洲人既然发明了棱堡,自然对如何攻取棱堡也是有所心得的。
沃邦攻城法在这个时代的欧洲,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唯一的缺陷就是所需耗费的时间太长,且挖掘壕沟所需的劳动力太多,仅此而已。
但是,现在的抗明联军却是并不缺劳动力。
这个时代的蒙古人战斗力虽然不咋地,但挖壕沟总还是会的。
语罢,彼得罗耶夫开口说道。
“传令下去,让大军筹备对绥远城展开攻势。”
“准备挖掘壕沟,然后通过壕沟迫近绥远城……”
……
就在这绥远城的战事一触即发的时候。
朱靖垵正在率军回师的路上。
明军以几乎是武装游行的速度,迅速扫平了叛乱的百万漕工,然后便开始返回京师的路途。
只是,朱靖垵这边才行至半路,他便接到了蒙古和沙俄联军迫近绥远城,绥远之战爆发的紧急军报。
在接到军报之后,朱靖垵当即下令明军加快行军速度,尽快返回京师。
但是,朱靖垵急也没用。
如今已是九月深秋,气温即将变冷,关外草原上的气温甚至已经开始降至零下,清晨开始上霜。
胡天八月即飞雪可不是说说而已。
等明军返回京师,再出发前往关外,时间最少也得在十月,十一月。
已经入冬了!
这个气候条件下的作战,明军很难适应。
朱靖垵即便回到了京城,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尽快开始战争准备。
至于说立即出关?
这样的决定并不明智。(本章完)
(https://www.kenwen.cc/book/476584/119108878.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