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九锡 > 第572章 570【人间忽作倾盆雨】

第572章 570【人间忽作倾盆雨】


第572章  570【人间忽作倾盆雨】

        观云台位于文和殿东南边,距离不算远。

        这里是皇宫内最高的建筑,共有两层,高六丈有余,李端会在闲暇时登台纵览京城风光,算是他为数不多的消遣之一。

        只不过自从去年冬天病倒,李端便再也没有来过此处。

        四名身强力壮的黄门抬着步辇,极其稳当地来到二层,太子和先前在内殿的数位重臣也跟了上来,那些在外殿等候的朝臣则停留在一层。

        四月下旬的天气还算温和,天空万里无云,阳光不算猛烈。

        太子让人取来华盖,立于步辇后方。

        李端抬眼看向头顶,摇摇头道:“拿走吧。”

        “是,父皇。”

        太子不敢违逆,吕师周和几名黄门便退下,观云台二层只有君臣数人。

        李端面朝北方,有些贪恋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片刻后说道:“李相。”

        “臣在。”

        李道彦垂首。

        李端轻声道:“经界法推行得如何?”

        李道彦微微一怔。

        他已经年过花甲,几十年来见过无数次生离死别,自然能分辨得出天子的真实情况。

        其实在约莫一刻钟之前,太医院正桂秋良便隐晦地表示回天乏术,那时候天子数度昏迷,已近弥留之际,因此皇城内外才会戒严,京城各门由校尉亲自把守,满朝重臣齐聚文和殿。

        没人愿意听到那个山河震颤的噩耗,但是他们身为大齐朝廷的中流砥柱,必须面对这个悲痛的事实。

        等到雍丘大捷的消息送到宫中,回光返照也好,强行支撑也罢,天子终于不复之前几日始终昏沉的状态,但他并未太在意生死之事,对许皇后和柳淑妃也没有过多的交流。

        唯一算作有些任性的要求,仅仅是让人将他送来观云台。

        纵如此,他关心的依旧是大齐的黎民苍生。

        一念及此,宦海沉浮数十年的李道彦竟然无言,只觉悲从中来,又有难以言表的敬畏。

        一旁的薛南亭心中喟然,代替李道彦说道:“陛下,目前经界法已经在江州和贺州各府推行开来,中书做过推算,这两州之地今年的赋税会增加三成左右。”

        李端想了想,又问道:“当地官民对经界法有何看法?”

        薛南亭如实回道:“陛下,经界法对于乡绅望族而言,乃是强行逼迫他们割让利益的恶法,只不过大势所趋,无人能够阻拦。即便如此,依然有一些人在坊间蛊惑人心串联生事,臣及朝中诸位同僚对此绝不姑息。无论是谁想阻拦朝廷大计,轻则收监入狱,重则秋后问斩。”

        李端眺望着北方的天空,缓缓道:“话虽如此,他们也是大齐的子民,逼迫过甚难免动摇根本。朕知道,这样的要求有些不合理,只能辛苦你一些,以菩萨心肠行雷霆手段,把握好其中分寸。”

        薛南亭信服地说道:“臣遵旨。”

        李端道:“太子,你明白了吗?”

        太子垂首道:“儿臣明白。”

        “经界法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所谓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李端不紧不慢地说着,转头看了一眼认真倾听的太子,继而道:“这是朝廷接下来十年里的国策,保证百姓有田产,保证朝廷能收上来赋税,你的皇位才能更稳固,大齐才能应对景国休养生息之后更加凶猛的攻伐。这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杀人不可避免,然而你要记住,杀人只是手段而非大道。”

        太子愈发恭敬地说道:“是,父皇。”

        李端稍稍停了一会,又道:“朕之所以能够延续大齐国祚,并非是朕如何了得,根源在于江南望族当年不遗余力的支持。当然,朕和他们算是各取所需,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难免会被利益侵蚀,继而走上不同的道路。去年京城叛乱,算是这种矛盾激化之后的具现,朕已经杀了很多人,将来若他们不越过底线,你就不要再杀了。”

        太子心中凛然。

        他和江南望族历来没有过深的交际,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父皇如何看待那些门阀,这注定他无法信任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再加上他知道江南门阀和老三走得很近,从以前很多事都能看出他们对三皇子的支持,虽然他不能违逆天子的心意对一直幽禁在秋山巷的三皇子下手,但是他未尝不能釜底抽薪,彻底断绝三皇子可能存在的念想,那便是不急不缓铲除江南门阀的势力。

        此刻听到天子所言,太子猛然惊醒。

        在如今大齐朝堂的格局里,边军已经成长为一股极其强大的势力,中枢如果继续争斗不休,多半会形成外强中干的局面。

        所以天子才会提醒他,在经界法必须推行的前提下,只要江南门阀不越过底线,很多时候他要学会如何周旋其中。

        想到这儿,太子不禁愧疚又崇敬地说道:“儿臣必定谨记父皇教诲。”

        李端平静地说道:“你还年轻,若有不懂之处,多向李相和薛相请教,切勿闭目塞听妄自尊大。”

        “是,父皇。”

        太子应下,又向两位宰相垂首致意,李道彦和薛南亭连忙行礼。

        李端抬眼看向韩忠杰和沈玉来,话锋一转道:“雍丘大捷之后,景军只能退守以河洛一带,定州北部他们也守不住。如此一来,我朝便可实占靖、淮、定三地。景军这次折损五万兵马,算得上伤了元气,但是远远没到一蹶不振的地步,边疆纵有几年安稳日子,却也不会永远承平。关于边疆军务,卿等有何看法?”

        沈玉来虽然位列军务大臣,又统率禁军四部,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替天子管好禁军守好京城便是他唯一的职责。

        以前军事院每次军议,他都只带着一双眼睛两只耳朵,替天子记下所有细节,不发表任何看法。

        韩忠杰知道这个问题必须自己回答。

        身为荆国公韩灵符的长子,他当然不能做一個应声虫,因为天子提拔他除了嘉赏韩灵符对大齐的贡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平衡京军和边军的实力。

        他冷静地回道:“禀陛下,臣认为或可裁撤淮州都督府,以定州都督府和靖州都督府守卫边疆。”

        李端道:“爱卿可有举荐大都督的人选?”

        <div  class="contentadv">        太子静静地听着,他忽然想起父皇曾经谈过这个话题。

        韩忠杰不疾不徐地说道:“臣斗胆举荐山阳侯陆沉为定州大都督,兼理淮州盘龙关之防务。靖州大都督一职,臣请陛下圣裁。”

        李端凝望着他的双眼,缓缓道:“可。”

        韩忠杰不再多言,恭敬地低下头。

        李端沉默片刻,轻声道:“淮州都督府裁撤之后,萧望之回京署理军事院。陆沉接任定州大都督,李景达此番表现不错,可回京入军事院任职。”

        太子垂首应下。

        李端又道:“厉天润身体抱恙,饱受疾病折磨,让他回江南休养身体。这些年他劳苦功高,为大齐奉献一切,等他返回江南之时,太子嘉赏其国公之爵。至于靖州大都督,便让刘守光接任。李相。”

        “臣在。”

        “朕方才所言,你需拟入遗诏之中。”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怔住。

        遗诏二字,委实太过沉重。

        李道彦躬身一礼,一字字道:“老臣遵旨。”

        一般来说,天子正常驾崩之前都会指定一名或数名重臣草拟遗诏,这个任命的分量不言而喻。

        纵然李道彦垂垂老矣,天子对其依然无比信任,也只有他才能统领百官,扶保新君登基,皇权平稳交替。

        清风徐来,阳光明媚。

        人间一片安好。

        熙熙攘攘的京城,欢呼雀跃的众生。

        李端缩在步辇之中,不复当年的帝王威仪。

        他眺望着远方的河山,缓缓道:“二十七年前,朕被先皇封为亲王,朕依然记得那一日旧都大雨倾盆。先皇对朕说,身为天家皇子,理当作为万民之表率。不瞒诸位爱卿,朕当时很不以为然,因为先皇做得并不好,大齐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

        “朕暗中对自己说,如果朕是太子,如果朕能承继大宝,一定会比先皇做得更好。”

        “这番话,朕从来不敢对人说,直到将死之时,朕才敢放纵一回。”

        “二十年前,河洛失陷,天塌地陷,朕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险些便归于山林之中,从此不问世事。”

        “因为,朕其实也怕死。”

        他停顿下来。

        太子和数位重臣望着他瘦削的面庞,神情无比肃穆。

        一层数十位大臣都抬着头,虽然他们听不见天子的自语,但是他们能感受到那种凝重的氛围。

        李端脸色惨白,语调愈发低沉。

        “十五年前,朕登基即位,心中便只有一个愿望。”

        “收复江北故土山河,重现大齐盛世之景。”

        “朕没有做到。”

        “回首这短短四十余年,有太多的遗憾,但是——”

        他迸发出最后的力量,缓缓坐直了身体,面朝北方。

        “朕无愧大齐列祖列宗,无愧亿万黎民苍生。”

        太子跪在步辇之旁,颤声道:“父皇……”

        李端转头看着他,抬起不断颤抖的手,轻轻落在他的脸上,然后身体缓缓朝后靠去,断断续续道:“朕不能再扶着你走下去了,朕的那些遗憾,只能托付给伱了……”

        “朕……真的累了……”

        那只手无力地垂下。

        “父皇!”

        太子死死握着他枯瘦的手掌,放声痛哭起来。

        “陛下!”

        李道彦双膝跪地,老泪纵横。

        “陛下!”

        薛南亭、楚怀仲、秦正、韩忠杰、沈玉来以及下层的数十位朝臣,跪倒在地,凄声痛呼。

        那位大齐天子双眼闭上,脸上带着一抹释然的神情。

        永久地凝固。

        永久地离开这人世。


  (https://www.kenwen.cc/book/477368/118616057.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