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8章 只有元武帝能救梁国
勤政殿内成了菜市场,二十余人泾渭分明的分成三波,争吵不休,口水飞溅,眼看都快要到动手的边缘。
人数最多的一波有十二人,是以兵部尚书韩崇,户部尚书申泰,农部尚书张宜为首。
争吵早已开始,事实上在一个月前,站在这里的也只有韩崇一个人,虽是坚守汴京城,可并不知前路在哪,就这般守下去汴京城破,城中人必亡。
朱桢召集群臣议事,征纳良策。
当时,韩崇说出惊人之言……形势艰难眼下唯有求援,久经战事的两国军事衰败,根本无人勤王。
时至今日,梁国还能跟谁求援?
大宁!
也只有大宁能救梁国!
在邑安行省有大宁军队数万,兵力强大,补给充足,还有火炮那般大杀器,想来面对凶悍的西域异族军队,也有应战之力。
韩崇在劫难刚发生就提出这般谏言,不过被朱桢当即否决,他又提出,差点没被人喷死。
他得罪的人太多了,若不是朱桢觉得正是用人之际,韩崇怕是小命不保。
朱桢并非昏君,他知道什么更重要,要处置韩崇也得在危机解除之后,处置干事的人,他还没有这么愚蠢。
韩崇忠言直谏,每日跟朝臣们对喷争论,一个月下来,随着情势的变化,明眼人都能看出,汴京城根本守不住……不是被敌军攻破,而是不攻自破。
说的好听是坚守,说的难听就是等死!
他们被关在一个牢笼里,被围在围墙里,出不去逃不掉,求援似乎是最好的办法!
最开始是韩崇,他当然不是怕死,而是不想死的人更多,随后户部尚书申泰,农部尚书张谊,还有曾经不少抨击韩崇的人都站在他身后。
怕死的人有很多,而且越来越多。
另一波是以天顺军统帅敖突为首的几个军方将领,他们是主战派,主张出城迎战,不过朱桢第一个不答应……
出城迎战最好的时机是在敌军远行而来,而今敌军养精蓄锐,将城外城郭县尽数占据,围得水泄不通,怎么能打?
朱桢根本不敢放手,他有自知之明,就这点军队打光了,皇位怎么维持?
没有军队,在混乱之下,他的皇位也难以保住。
敖突等人的战意士气也逐渐被磨光,敌人根本按套路出牌,三个月间没发起过一次攻城战。
在敌军来之前,除了坚壁清野,还从城中流民选拔,组建了一支新军,这支新军的作用是送死,在敌军攻城时顶到最前消耗之用。
军需补给不足,粮食先供给正规军,新军根本没有拨付,在这三个月内,未经战事,又无法供养,陆续死亡……
原先来到汴京城的流民更惨,城内粮价飞涨,原住民都吃不上,怎么能轮到他们?
城西专门划出一片地方,专为焚尸之用,朱桢只有接纳之心,却无安置之策。
在饥寒交迫之下,很多人开始抢掠盗窃,外来流民跟本地城民百姓矛盾爆发,汴京城治安混乱,这种情况还会越来越严重,到完全失控的程度……
守城的军队也并未参战,他们就像是衙门里的衙差,整日巡街维稳,可就算如此,也难以抑制。
人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敖突低垂着头,他并没有兴趣参与争吵,只是心里有无尽窝囊。
他只想跟敌军痛痛快快的打一场,哪怕是战死……再这样下去,守城的军队或许也会跟那些刚征来的新军一样,城西的焚尸地才是最终归宿!
粮草供应已经不足。
他私下问过韩尚书,全城的储粮都没有多少了。
汴京城可是国都,原本就有不少人口,在接纳了大批流民,直到满溢的程度后,现在城里有多少人,只怕户部尚书申泰都不知道……
每天吃喝拉撒用度的消耗是一个巨额数字,储备怎么能顶的住?
可即使是在这种情势下,陛下依旧不愿出城迎战!
他在怕什么?
敖突看着距离他不远,一个大张着嘴巴,言语不停,口水飞溅的官员,因说的太快,看起来面目都有些狰狞。
只有三个人,却发出三十个人说话的声音。
他们是坚守派。
即坚守汴京,为国尽忠。
讽刺的是只有三个人,更讽刺的是他们也不是真的想坚守,是因为陛下想坚守,他们只是顺从圣意,想得到陛下看重而飞黄腾达。
这三人已经瞄定了位置。
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农部尚书……就是他们的目标,把现有的三人抨走,由他们顶替。
敖突冷笑不已,汴京城破,国将不国,皇帝都将成为西域人的俘虏……你们还想着飞黄腾达?
鼠目寸光!
梁国完了!
敖突心头蓦然间起了这么一句话。
他看到陛下坐在龙案后,目光略有些呆滞,神情麻木的听着看着。
就连他这个天顺军统帅都想站在韩崇身后……现在看来,只有大宁,只有元武帝能救梁国!
(https://www.kenwen.cc/book/481458/18273507.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