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我在秋斩刑场当缝尸人那些年 > 第16章 民生之道

第16章 民生之道


  大景没有正宗的民间报纸,只有官面上的邸报和从中选取部分流入民间的京报,那也不叫报纸,说是告示还差不多,不是没有人想做,是朝廷管控的严格。

  驭民五术,封建制度下的荼毒之一就是愚民,印刷技术上来了但对出版物的管控却越发严格,书局都难混,更遑论刊报了,尤其乾皇时候大行文字狱,你想做报纸那简直扯淡,出首诗都能给你咬文嚼字断章取义泼点脏水都能被杀头,也就是如今换了皇帝,稍微放宽了,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做。

  和殷德现在境遇挺惨,但到底是驸马,人家老婆是皇亲国戚,是嘉皇亲妹妹,是又到养心殿砸了一回桌子,才搞下来的开业许可,大臣们现在上朝看着那烂桌子千疮百孔还舍不得换,都心说太磕碜了。

  和殷德拿到皇上许可,开起了报社。

  一边搞着打皇家脸的事,一边让皇家给自己背书当靠山,这么骚的事,也就林寿想得出来,当然了,不可能真在报纸上搞什么社论,那在这年代是被归于造反反动的,顶多是允许发一些小说演义,或者无关紧要不带评论的实事报道,比如报道一下谁家丢了几只鸡,谁家大姑娘出嫁,谁家商铺开张,林寿给和殷德提点了一下,定了个基调,天气预报,寻人启事,京城实事,小说演义,招工告示,以及广告位招租,这比起林寿概念中的报纸已经简陋太多了,但是时代局限,一方面规避朝廷打压,一方面尽量扎根这个年代的民生,一方面还要赚钱。

  林寿除了让黄老五把造纸坊和印刷坊的渠道给报社分享了一下,报社运营上的其他东西他不会指导太多,真金白银自负盈亏,这是和殷德自己的生意,他不会插手,当然,和殷德可以跟九记外卖商定配送服务,这属于两家的生意往来。

  秋月报社,名字其实没啥含义,这就是原来国子监他们办的那个秋月诗社,如今和殷德出来做点读书写字人能做的行当,国子监原来诗社里的朋友以刘環之为首鼎力支持,这帮太学生会写也爱写,听明白这报社是个怎么回事,能把他们写的东西卖出去给人看,还能赚稿费,这个爱写小说那个爱作诗还有对那个实事报道有兴趣的,国子监的秋月诗社就是如今报社的班底。

  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心气儿挺高挺积极,像极了抱着一腔热血创业的大学生,颇有愿意大展拳脚的热忱,不再是漫无目的地上着太学读圣贤书,到了日子去参加科举,然后入朝为官,麻木被动的走在一条既定而不知所求的路上,而是开始主动想做点什么,林寿看着这些积极的太学生竟然升起了熟悉和怀念的感觉,这些太学生如今的状态,与这个死气沉沉冰冷陈旧的大景,渐渐开始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开始摆脱冷气。

  林寿随手播下种子,默默看着它萌芽。

  秋月报社。只是林寿帮和殷德出了个主意,往后如何发展,全凭这些国子监的青年人自己,与他无关。

  他只会静静坐在缝尸铺里看着,看这萌芽是会半路夭折,还是长成参天大树。

  ……

  埠口旁边,两个卯子工正在说话。

  “最近有啥活儿没,附近找不着活儿干,快没钱糊口了。”

  “找活儿?你买张秋月报看看呀,上边天天有活儿招工。”

  “啊?《秋月报》是什么玩意儿?”

  “用九记外卖就能买,你试试。”

  卯子工点上香试着花个铜板买了,一张叠着的铅版印字灰纸,展开看还挺大,上面排版样式也新鲜,一个个的板块,他认几个字,大概看出来有什么将来几天的天气阴晴卦测,有什么演义小故事,还有些京城近日发生的家长里短,还有一块招聘广告,登记着最近哪块工地盖房子招工,哪个埠口来了大船招脚行,哪家招长工短工,哪家缺厨子…哎呀!这可太方便了!

  “每三天出一期,那上面叫…招聘广告,我也不认字,我听人家给我念的是这个,会换新的,多瞧着点,这找活儿可比无头苍蝇到处乱逛好使多了。”

  卯子工点头赞同,惊喜的翻看着《秋月报》,这上边儿的东西可太有意思了,啥都有,也不贵,虽然有的字不认识,但找人给念念就知道了,论实用能通过它找活儿,论消遣这上面还不少小故事咧。

  《秋月报》一经推出,短短几天之内,风靡京城。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小民,嘉皇案头每期都有,万岁爷本来觉得这事儿会不会闹太大了,后来看了几期也确实挑不出毛病,都是便民利民的东西,那一个“招聘广告”就给了京城多少底层老百姓方便,其他一些民间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故事诗词,看一乐呵,都是太学生写的,也没有什么反动之言,最后也就许了下来,嘉皇也没功夫管这个,他现在忙着贪官消消乐呢。

  秋月报社里,如今也渐渐热闹起来,里边是书案,方便太学生们写稿,外边儿是收集新闻和商谈广告的窗口,如今《秋月报》发行量大那么多人看,在上面宣传一下自己的酒楼铺子那曝光量可不小,这也是秋月报社一个盈利大项,专门留了广告位,开始一期收银多少,后来竞拍的价格逐渐离谱,大酒楼们争抢,这是后话。

  另外就是真金白银的收新闻,多是妇女儿童来说一些听闻见闻,不会写字可以口述,报社里有人给写,当然了,报社也说了,要是会写下来交纸稿,咱双倍价钱收,有些妇女儿童一听,回去闲着也是闲着,开始学着认字儿写字儿,以前不学那是不考功名认字儿又没用,但现在这是个门道儿能赚钱呀。

  京城之内,竟然掀起了一小股读书认字儿的风潮,尤其在原来没有很强生产能力的妇女儿童中,反正是在家待着,还能通过这赚点钱呢,家里男人也不反对,毕竟有钱赚,还乐得如此夫妻俩一起分担养家的担子,晚上回家能听认得几个字儿了的媳妇给自己念念报。

  润物细无声,京城的一潭死水,开始缓缓流动,没有轰轰烈烈的倾泻,《秋月报》只是在满足最朴素的民生需求。

  ……


  (https://www.kenwen.cc/book/483110/649303428.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