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外科教父 > 543章 取针,没那么容易!

543章 取针,没那么容易!


  婴儿敏敏被收入病房住院,即使有李国栋的帮忙,两位老人还是忙得有点晕乎。

  现在不管做什么,很多操作用到手机微信之类的东西,老人家是老人机,不方便,所以耽误一些时间。

  到了病房,  两老人终于可以喘口气。

  但是婴儿又开始哭闹,老爷爷慌忙调奶粉,老奶奶抱着婴儿来回走动哄她。

  蔡护士长看到这情形,立刻将小孩抱过来,在她手里哄了几分钟,婴儿慢慢安静下来。

  平时病区很少有婴儿,  蔡护士长吩咐护士到儿科去借婴儿床,并安排一个已经结婚生子,  有育儿经验的护士负责敏敏。

  主管医生李国栋问完病史,  老爷爷开始整理缴费清单,清点包里的现金,在笔记本上记录开支的细目,然后用计算器将开支按了两遍。

  好在两口子有退休金,发生这种事情不至于孤立无援,但是退休金被儿子也榨得没剩几个钱。

  想起这事,老人就心痛,活了一辈子,被自己儿子气得死去活来。

  两夫妻四十多岁才生下儿子,所以小时候特别溺爱,那是衣来张口,饭来张嘴。

  儿子高中毕业成绩惨不忍睹,老人花钱让儿子上了個民办大学,  可毕业后这小子眼高手低,挑三拣四,  根本没上几天班,  大部分时间在家待业打游戏,  全靠两个老人的存款过日子。

  老两口是工薪阶层,  有点存款,还有退休金,就这么一个独生子,所以还能挺过去,想着儿子可能还没长大,总有一天会懂事。

  好不容易,儿子娶个老婆,两老人也是东拼西凑给儿子买套房子。

  买完房子,手头很紧张,没有买车子。

  为了这事,儿子一把菜刀架自己脖子上,做出一副自杀的样子,跪下逼着老两口说,别人都有车,单单他没车,这日子过不下去,不如一了百了。

  哎,  没办法!

  省吃俭用一辈子,  不就是为了儿子,  老人咬咬牙,最后一点棺材本拿出来给儿子买车。

  儿子买车一点也不含糊,奔驰宝马以外的,一概不看。

  最后老两口的棺材本也全部花光。

  这儿子从小到大就这样,要什么给什么,达不到目的,便要死要活。

  凡是有果便有因,老两口承认自己教子无方,可是如今这地步,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叫自食其果。

  终于将开支计算明白,记录清楚,老头子才停下来,检查带来的奶粉还有多少。

  检查完奶粉,又检查老两口自己带的药够不够,都是长期吃的药,降血压的、降血糖的,每人都好几种。

  老奶奶说纸尿布怕不够,让老爷子去医院的商店买点回来。

  老爷子花了几分钟,才站起来,拄着带来的拐杖去楼下买纸尿裤。

  正好又被蔡护士长看见,她心软,实在看不下去,叫来一个实习护士,帮忙跑腿去买点纸尿裤,顺便看看其它缺什么,一并带回来。

  蔡护士长很少看到高龄老人单独带小孩来住院,而且这两个老人看起来身体也不怎么好,经不起折腾。

  所以她还是多费了点心,又安排一个还算灵活的实习护士,帮帮老人。

  老人也看在心里,十分感激。

  ---

  医生办公室,大家还没有下班,也没有打算按时下班。

  小敏敏的X片挂在阅片灯屏上,大家半圆形散开,围在阅片灯平前。

  对每根针逐一分析,它在什么位置,毗邻的解剖结构有哪些,从哪里开口,沿着什么路径取出来,需要避开什么危险结构。

  颈椎4/5椎间隙有一根细针,这根针是怎么扎进去,怎么会出现在椎间隙,已经没有追究的价值。

  现在要想办法如何取出这根针。

  切开取出细针是首选的操作,如果从颈椎前路进入椎间隙,需要绕开很多重要血管神经。

  运用颈椎后侧入路,可以绕开前方的血管和神经,通过颈椎椎板之间的狭小间隙,进入椎间隙取出细针。

  这个操作可行,但是需要用到X线透视,而针取出的路径需经过椎管,狭小的椎管,细针很难在狭窄空间完成方向调整,很容易别在里面。

  开放手术也是难度非常高,但是杨平说用彩超定位下微创手术取针。

  张教授很想听听杨平的具体操作细节,当然,其他人也想听听。

  “小杨,你谈谈彩超定位下如何微创取针?”张教授问道。

  脊柱手术,特别颈椎手术,还没人使用这种做法,这是一种创新。

  杨平的手指按在X片颈椎那根细针上,说:“取前侧入路,彩超定位下进行穿刺,将工作鞘管送到颈4/5椎间隙的前侧,并且与细针的方向一致,然后置入镜头,在镜头监视下,切开前纵韧带及椎间盘,取出细针。”

  前侧入路需要面对很多血管神经,一旦损伤,后果严重。

  此时彩超定位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彩超对软组织的识别,尤其神经血管,识别度非常高。

  “如果真能这样取出,减少病人的创伤,但是难度很大呀,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建议尽量开放手术,不要冒险。”张教授提醒。

  宋子墨在一旁说:“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周跃教授曾说,微创是把困难和风险留给医生,把美好带给患者,如果可以微创,我支持尝试,有熟练的彩超定位,可以避开血管神经,但是要找到细针很困难,万一不成功再中转开放手术也行。”

  微创手术的困难和风险,在于从传统开放直视手术的操作方式,转变为在显微镜和内镜等环境下的手术。

  在一个十几毫米甚至只有几毫米的微小通道下进行复杂操作,这就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非常高。

  脊柱外科充满风险,里面含有脊髓和神经,毫米之差的失误,就会对病人造成终身影响。

  所以,微创就像在刀尖上跳舞,对医生的要求比开放手术更高。

  这种取细针的手术,没有极致的微创水平,绝对不敢尝试。

  开刀手术,你可以在术区翻腾几下,实在不行延长切口。

  微创手术,水平不到家,连翻腾的机会都没有。

  “彩超---适时引导,超声科---医生---可以配合吗?”徐志良提出疑问。

  杨平对徐志良说:“我自己来操作超声探头。”

  徐志良忘记了,杨平可是能够自己做彩超的,水平还很高。

  如果两个人配合,一个彩超引导,一个完成手术,这种分离,让复杂操作风险非常高。

  但是杨平自己操作彩超引导,这样风险又低一些。

  “如果有把握,我同意。”

  张教授对杨平这个创新的举动表示肯定,彩超结合内镜,用彩超定位,帮助内镜建立准确的通道,通道直达椎间隙的位置,再在彩超引导下,取出细针。

  “把握很大!”

  杨平很自信。

  既然杨平这么说,张教授心里也有数,说:“这根针,没有其他意见就定下来。”

  没有意见,就进行下一根针的讨论:在胸腔心包的这根针。

  “胸腔镜结合彩超,可行不?彩超定位,胸腔镜监视下,切开心包,取出这根针?”张教授还是推崇腔镜与彩超的结合。

  如果颈椎那根针可以彩超引导下微创取针,那么这根针也可以尝试。

  “X片上显示,这根针的轮廓不太光滑,意味着它已经生锈。”

  宋子墨将X片已经看了几遍,可以确认,这是一根生锈的针。

  如已经生锈,无疑增加了取针的难度,很可能一不小心将针弄断。

  “没错,这根针已经生锈,胸腔镜进入的方向非常严格,必须与针拟定取出的路径在一条直线上,否则容易断针。”

  杨平觉得宋子墨的阅片技术又有进步。

  从X片上针的轮廓判断生锈,这需要非常高的阅片技术。

  徐志良看看宋子墨,又看看X片,然后凑近一点,仔细观察那根针。

  “要不要请胸外科协助?”

  张教授说话很直爽。

  这些医生都是骨科医生,虽然医院给了他们整个外科的手术权限,但那是为了手术方便。

  杨平和宋子墨也展示过全身创伤手术的能力,但毕竟术业有专攻。

  “理论上需要,实际操作没必要。”宋子墨的回答很辩证。

  以杨平的水平,还用胸外科帮忙?胸腔镜和腹腔镜玩得炉火纯青。

  宋子墨的技术全是杨平手把手的教出来的,他最清楚杨平到底有多厉害,这个人就是这么豪强,技术上好像没有盲区,也没有天花板。

  反正到目前为止,宋子墨还没见过杨平说有把握的手术拿不下来的。

  张教授扶了扶眼镜:“嗯,既然这样,那就不需要多科室协同,你们单干吧。”

  其实请胸外科普外科协作,不仅是技术上的事,还可以分担风险,万一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承担责任。

  如果是其他人主刀,张教授还是会请其他科室协作,给年轻人分散风险。

  现在是杨平主刀,不请就不请,杨平几斤几两,张教授还是心里有谱。

  这两根最危险的针手术方案确定,剩下的并不是万事大吉。

  剩下的针所处的位置虽然没有这两根凶险,但是手术难度并不比这两根低。

  比如,腹腔里面的几根,腹腔镜进去,很难找到针在哪里,随着肠子的蠕动,针可能移位,X片上看到在腹腔,谁知道究竟插在哪个部位,说不定肠壁上,说不定在腹膜上。

  就算切开手术,打开腹腔,翻来覆去,也很难找到针究竟在哪?

  何况微创手术?

  别看小小的细针,取针,没那么容易!


  (https://www.kenwen.cc/book/483144/727808189.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