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0706章 风波起

第0706章 风波起


  看着旁边的人都看过来,冯永把密函递给公孙徵,脸色有些阴沉:“陇山东面的曹贼有异动。”

  准确地说,是月氏城那边的魏军有调动的迹象。

  公孙徵接过去,扫了一眼后,吃惊道:“怎么可能?曹贼的消息,怎会如此灵通?”

  虽然大汉扼守了陇关和萧关这两个最重要的关隘,但并不代表着就可以高枕无忧。

  至少萧关那边,需要特别注意。

  因为地处在陇山的东面,同时还是处于陇右的最北边。

  大汉想要支援萧关,路途遥远不说,而且还要翻过陇山。

  而月氏城的丢失,让萧关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预警和掎角之地。

  “把陇右地图挂起来。”

  冯永按捺住略有烦躁的心情,吩咐了一声。

  参谋很快找来整个陇右的地图,挂到墙壁上。

  冯永走到地图跟前,先是找到了萧关的位置,然后又点了点狄道的位置,最后目光又落到榆中和金城这两个支撑点上。

  “不可能有这么灵通的消息。”冯永肯定地说道,“凉州的曹贼现在有什么动静?”

  “从句将军传过来的消息看,曹贼果真如我们先前所料的那样,只管紧守大河与金城,根本无意南下。”

  公孙徵连忙回答道。

  “那么这次关中曹贼的异动十有八九就是一个巧合。”

  这么默契的配合,除非能隔空即时联络。

  老子都没办法搞出无线电,你们难不成得了什么黑科技?

  冯永紧紧地看着地图,手里把玩着小旗子,突然把它扔了出去,正中标注枹罕的地方。

  看得出,他对秃发部很是恼火。

  不管关中魏军目的是什么,赵云肯定是要回师向东。

  陇西战役若是不能及早收官,没了压力的凉州魏军一旦反应过来,那就会轮到自己承受北边的压力。

  若是秃发部能争气一点,这个时候,陇西应该已经可以准备打扫战场了。

  “我要亲自去一趟大夏县。”

  冯永下定决心地说道。

  大夏县是此次战役计划里汉军到达的最终点。

  冯永去那里,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见到秃发阗立,问清楚秃发部究竟是什么情况。

  更重要的是,他还要视具体情况,看看如何尽快结束这场战役,巩固成果。

  公孙徵没有反对。

  目前凉州的魏军没有反应过来,陇西的羌胡又对汉军造不成威胁,所以君侯此行,没有多大的危险。

  只是他仍是提醒冯永一声:“狄道初定,君侯最好带上人马。”

  “三百部曲足矣。”冯永点头,“放心,我不会让自己处于险地。”

  远在安定郡的魏军的异动经过陇右都督府,同样也以极快的速度传到汉中丞相府。

  已经是随军长史的杨仪步伐匆匆地拿着刚送到的加急公文,走进丞相办理政务的厅房。

  “丞相,陇右急信,说是安定那边的曹贼有异动。”

  正在处理政务的诸葛亮一听,神色一凝,急忙把急件接过来。

  看完后,再走到挂着的巨幅地图面前,深思片刻,终于感叹一声:“这曹真,也算是个有本事的,果然不能小看。”

  杨仪跟着走到诸葛亮身后,却是不明白为何丞相会发出这个感叹:“丞相为何突发此言?”

  “关中与凉州为陇右所隔,难通音讯。”

  诸葛亮解释道,“去年陇右之战后,大汉暂时无力进取凉州。如今双方已经休养半年,又正值开春,乃是用兵之时。”

  “曹真这一举动,正好可以牵制陇右,再加上月氏城之失,我们不得不重兵戒备东边,无法全力西进。”

  杨仪有些疑惑地问道:“丞相的意思是,曹真已经料到大汉会在这个时候对西边用兵?”

  诸葛亮点头,“有可能,但即便是冯永没有用兵陇西,曹真恐怕也会有这一举动。”

  “这又是为何?”

  杨仪更加迷惑不解。

  “试探。”诸葛亮看着地图上的月氏城,眼中不断地闪过精光,显示出他正在快速地思索。

  “曹真很有可能是在从月氏城那边做试探,同时也是为了拖延我们进军凉州的时间。”

  失去了月氏城,大汉在陇山东面就只剩下一个萧关。

  所以说,曹真不惜在冬日里用兵,其实就是为了能对萧关形成压力,进而方便声援凉州。

  “因为拖得越久,对曹贼就越是有利。因为陇右在关中和凉州的中间,有两面受敌的危险。”

  诸葛亮想通了这一点,走回到位置上坐下,沉吟了一下,问道:“威公,斜谷的栈道,修得怎么样了?”

  去年赵云被曹真发现疑兵,不得不从斜谷撤回汉中,同时为了防止曹真大军追击,烧掉了栈道。

  只是火放得有点大,这一场火烧了近百里的木头栈道。

  放火容易,想要修起来却是难。

  木头栈道不但要在危崖上楔入木头,还要在崖下面的水里打下柱梁,以便支撑。

  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量。

  “丞相,此事由诸葛参军亲自督促,只是冬日里本就不好劳作,虽然有南乡的工程队,但进度仍是很慢。”

  “更何况开春以后,就有春汛,水流湍急。我亲自去看过了,赤水暴涨,即便是再粗的原木,也没有办法固定入水中。”

  杨仪连忙回答道。

  由汉中直接进入关中,从东到西,共有四条道:子午谷,骆谷,斜谷,陈仓故道。

  子午谷难行,而且危险重重。

  陈仓故道尽头又有陈仓,地形险要,大军无法展开。

  斜谷最是平坦,可行大军,可惜的是栈道不通。

  “骆谷亦是难行,只能行偏师,不可走大军,难啊!”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

  杨仪闻言知其意,“丞相欲从汉中出兵?”

  诸葛亮点头,有些苦恼:“曹真在试探,我们亦可佯攻,以配合陇右。只是斜谷不通,奈何?”

  杨仪心头一动:“丞相何不派人从陈仓故道进军?”

  “如今唯有如此。”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毕竟如果从骆谷进军,难行大军,很容易会曹贼被猜到这是一支疑军,并非是真正的汉中大军。

  那样的话,就起不到牵制关中的作用。

  如今曹真只是试探,汉中大军自然不能轻易调动。

  再加上准备不足,仓促出战,只会徒费钱粮,劳累将士。

  唯有走陈仓故道,才能让曹贼相信大军有可能进军关中——打不打陈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至少要让曹真不能轻举妄动。

  看到丞相同意了自己的话,杨仪精神一振,继续建议道:“去年北伐,丞相不听魏延之言,彼在攻伐陇西时又少有功劳。”

  “如今魏延常在私下里口出怨言,说丞相当初既不用他的谋划,又不让他领兵出斜谷,故其志不得伸。”

  “不如此次就让他领军出陈仓道,以慑曹贼,也免得他老是嗟叹不已。”

  诸葛亮听到杨仪这番话,先是微一皱眉,看了一眼杨仪。

  杨仪感觉到诸葛亮的目光,心头一跳,连忙垂首。

  “威公,我知你与魏延不和。只是你们二人同为大汉效力,当以并力击贼为要,非是相互攻伐。”

  “威公你谋划有度,魏延勇力过人,皆是少有的英杰,若是相争,岂不成了仇快亲痛?”

  诸葛亮劝说了一句。

  杨仪不敢再多言,连忙应诺。

  诸葛亮知杨仪心性狷狭,且年纪也不算小了,倒也不好过于说教他。

  而且这一次,他虽是有私心,但说的确实是有些道理。

  如今汉中,唯有魏延最适合此次领军出征。

  只是他有些过于粗疏,且立功心切,却是得要好好叮嘱一番。

  诸葛亮心里这般想着,却是没有对杨仪说出心里的想法,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说起汉中各道,我倒是想起一事。”

  “子午谷与骆谷,虽是大军难行,但亦不得不防曹贼冒险进军汉中。故我欲在子午谷、骆谷和斜谷的道口,各筑一城。”

  “如此一来,大汉进可攻,退可守,你觉得如何?”

  若是大汉从汉中北伐关中,粮食运转,是个大难题。

  虽然有东风快递和新式军粮极大地缓解了这个问题,但仍要加以小心。

  在各个道口筑城,不但方便提前存下粮草,同时还可以屯兵。

  杨仪久随诸葛亮,听到这番话,自然是猜到了丞相的想法,当下点头赞同:“如此一来,北伐则可多一分准备。”

  “威公你善谋划,此事就交予你去办。只是要注意体恤民力,城不用太大,但须得坚固,且要寻易守难攻之地。”

  诸葛亮吩咐道。

  “仪领丞相命。”

  杨仪应下。

  只听得诸葛亮又说道:“你先下去吧,细细想好此事当如何办理,还有,帮我把诸葛乔叫来。”

  “诺。”

  不一会儿,诸葛乔进来,对着诸葛亮恭敬地行礼:“见过丞相。”

  诸葛亮点头:“此事叫你来,是有一事欲交给你去办。”

  “丞相请吩咐。”

  明明是两父子,但两人却是用上下级的口气。

  “去年北伐时,赵将军退回汉中时,曾在赤崖那里封存了一批军资,现在你且去清点一番。”

  “魏将军不日将要领军出征,到时需用到这批军资,不得延误。到时你再领五百军士,随魏将军出征,管军粮之事。”

  诸葛乔听到丞相这番话,脸上现出有些惊讶的神色,似乎是对魏延的出征有些意外。

  不过他生性厚实,倒也没有多问。

  “是,乔明白了。”

  说完了正事,诸葛亮这才拿出一封信。

  对着诸葛乔说道:“前些日子,东边派人送了消息过来,说是元逊(诸葛恪)得了吴国太子的推荐,得守节度一职,掌管钱粮。”

  诸葛乔一听,脸上出现欢喜的神色:“这倒是一桩好事。”

  诸葛亮闻言,看向诸葛乔,却是有些叹息。

  诸葛乔看到诸葛亮这个神色,当下就有些不安:“大人,孩儿可是说错了什么?”

  诸葛亮招了招手,让他坐下来。

  这才开口道:“虽然你才不及元逊,但性子却比他好得多。”

  “督运粮草,本就是个往来之间繁琐无比的事情。可你却完成得很好,这是好事。

  “但元逊和你不一样,他性子矜骄疏漏,静不下心来,只怕是不喜欢这种繁琐之事。”

  “而粮谷又是军中最要紧的东西,稍有出错,便是大事。强行让一个人去做他不适合,又不喜欢的事情,迟早是要出事的。”

  诸葛乔听到自家大人这般提点自己,这才醒悟过来:“大人,我明白了。”

  然后略有着急地问道:“那阿兄那边……”

  “放心,我自会写信给陆逊,让他与吴王说清楚。家兄(诸葛瑾)已经年老,在我看来,元逊最好是在家兄身边侍奉就好。”

  “只是元逊未必甘心,而且吴王也颇是喜欢元逊,再加上吴太子的推荐,只怕元逊以后定然是要被重用的。”

  “我与你说这事,就是想让你也写一封信,叙一下兄弟情谊,顺便也劝说一下,让他平日里注意一番。”

  诸葛乔连忙点头:“孩儿知道了。”

  提起东吴,诸葛亮又想起一事,心里更是有些烦乱。

  他平日里不在外人面前露出异样,但此时面前只有诸葛乔,却是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

  诸葛乔看到大人脸上现出少有的烦躁之色,便大着胆子问了一句:“大人可是还有什么心事?”

  诸葛亮摆摆手:“说与你听亦是无用。”

  “孩儿自知愚钝,平日里不能为大人分忧。但父忧则子劳,若是孩儿当面知大人有烦心之事却不闻不问,则是不孝。”

  “若此事非是孩儿不能问的国家大事,便请大人说出来让孩儿听听,又有何妨?至少大人心里也会舒坦一些。”

  诸葛乔恭谨地说道。

  “若非国家大事,我又何至于这般烦心?”诸葛亮摇头,“只是此事事关东吴,说与你听倒也无妨。”

  他沉吟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这才继续说下去:“陆逊给我的来信中,提及前年的一桩往事。”

  “那时吕岱平定交州后,曾上书吴王,说是梧州曾出现凤凰。今年元旦时,武昌王宫井中,又现黄龙。”

  说到这里,诸葛亮止住不语。

  诸葛乔一时没反应过来:“国现祥瑞,这不是好事么?”

  诸葛亮看了诸葛乔一眼:“当年先帝未登大宝前,李严也曾上书先帝,说武阳现黄龙,盘旋九日乃去。”

  “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先帝得了天应祥瑞,这才登上大宝,以延汉祚。”

  诸葛乔听到这里,终于明白过来,脸上现出震惊之色:“吴王欲登帝位耶?”

  “这是必然之事。”诸葛亮脸色越发地阴沉下来,“孙权岂会甘心屈居人下?”

  孙权称帝,不但孙权的野心,同时也是东吴世家的需求。

  陆逊在信中提起祥瑞之事,几乎就相当是在明示这个事情。

  只是这么一来,大汉朝堂必然会大为震动。

  更重要的是,很有可能会有人提出,断绝汉吴联盟,乃至刀兵相向。


  (https://www.kenwen.cc/book/483704/503654351.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