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转世热潮
这种事情一出现,立刻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流传开来。
乡民,士林,对这种神怪之事,向来是最热衷的。
一时间,类似“到西方去,找长生不老泉,转生来世……”的传闻立刻大热,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随着小贩和行商的脚步,四下传开。
长生不老泉已经开始正式贩卖,皇宫大内垄断,只准在宫门之外交易,其他地方没有得买。
一个小瓶,只够一口之用,就卖三千两银子。
有了看得见的实物和实例,这消息自然不是一般的热。
街头巷尾,说书先生,城市浪荡儿,富家公子,千金小姐,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类似的事。
比如谁谁家的老爷,今天死了,结果当天晚上,他家的下人生了个孩子,那孩子就说自己是这家老爷。
然而这个孩子,接着就被那家老爷的大儿子溺死了……
这事是被下人们传出来的。
有人唏嘘,有人幸灾乐祸,有人说这老爷太傻,万贯家财和小妾们已经是大儿子的,大儿子怎么可能再让出去?
又有人说,原来大儿子不是亲生的,是夫人生不出孩子,怕小妾要上位,抱养的一个。
人心隔肚皮啊……
那老爷就这样憋屈地死了。
这种事情一出,接下来神童突然骤减。
众人对此心知肚明,然而大家对这事更加是深信不疑。
“老爷们都是聪明人啊,第一次转世没有经验,出了篓子,后面的人绝对不会再暴露前世身份了。因为前世带来的不止是恩,还有仇啊……”说书人这样说道。
“是啊,是啊,想要知道谁家的孩子是转世,觉醒宿慧的,恐怕要等到15岁成家立业后,有了自保之力才能看得出来。”
“对了,我这里有一个传闻,说的就是顺天府有个官司,转世的张天德老爷,要和自己的孙子挣家产,张天德把家里的所有信息都说得头头是道,府尹大人没办法,最后判给他两处大宅院和两百亩水田,了结此案。”
“这张天德太傻了,他为啥不在死前将财产藏匿起来?”
“很简单,他买到不老泉时,已经太老了,没时间转移了。”
“以后的老爷们就精明了,会提前把财宝藏到山里,大家以后进山砍柴时,可以多注意些。”说书人笑道。
“哈哈哈……”
众人说笑间,一个探宝人的职业,悄然兴起。
后来越来越壮大,无他,因为藏宝的人越来越多,寻宝的自然会越来越多。
对老爷们而言,如何更好地藏宝贝,让转世后的自己能找到并且继续享用,是一大难题。
不可能搬走的土地,已经不再是他们后半生追求的目标,相反便于藏匿的黄金、白银、银票、古董……这些小而高价值的东西,被人追捧。
“如何藏宝”成为读书人们研究的重要话题,重要性甚至还超过科举。
因为科举只是个敲门砖,而藏宝要藏几辈子。
一系列理论由此而生。
“鸡蛋学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宝贝也不能藏在一个山洞里。
“信誉钱庄”,找一个钱庄保管财物,提取时约定只认账户和暗语,不认人。
这看起来是最稳妥的,然而钱庄会倒闭,会失窃,钱财会莫名其妙消失。
在很多人眼中,存钱庄一份,也要自己藏起来一份。
“山洞藏宝”又成了热门话题……
…………
只有被活计压得早已麻木的农夫们,才对此无动于衷。
然而他们很快就不麻木了。
谷</span> “孩子他娘,听说了吗,我从外面干活回来,刘扒皮的人在村口说,欠下的租子不用交了!往年欠下的钱,利息都不要了,还可以拖两年!”
一户穷困到连柴门破了都没有修的茅草院里,一个身穿单层麻衣的老汉喜悦的声音,闯进家中。
“我早听说了,刚刚刘管家还送来了一百斤米糠和十七斤高粱米让我们过冬,另外还有五件大厚棉衣……”
“老天开眼啊,刘扒皮变成了刘大善人啊!”
穷困之家,是绝对不可能想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只会本能地归于老天爷。
无论如何,他们又能熬过一冬,又能看到春天的希望。
地主们傻吗?
他们顽固,保守,守旧,落后……但绝对个个精明。
大斗进小斗出,利滚利,瞒报田产,转移税负……勾结衙役,玩得手段可以让后世之人叹为观止。
真真是要将螺蛳壳里挤出肉丝来。
这些穷苦人现在能得到好处,自然是因为老爷们发现,他们转世后的下一世,往往就在身边人所生的孩子里。
范围不会太远,最多不超过百里之地。
既然如此,让身边的穷鬼贱民,能够养活孩子,就成为很重要的事。
否则很可能刚刚生出来,就因为养不起而溺死了,这在封建王朝,再寻常不过。
有人要问,天竺那边也笃信转世,为啥大老爷们就不担心自己来世转生成穷人受苦吗?
如果担心的话,为什么从来不给穷人们好处?
很简单,没人亲眼见过转世的成功例子。
他们宁可把钱给僧侣们,让僧侣保佑自己来世继续做老爷,也不会把钱分给穷人们,让穷人们生活都好起来,从而保证无论转世到哪家,都能享受差不多的生活。
做到前者容易,做到后者太难。
而在这里,转世却成了真实不虚的事。
今天喝下不老泉,明天就能变柯南。
这种一次又一次真实案例的强化下,老爷们还能吝惜手中的钱财和土地吗?
还能畏惧做事的难度吗?
不可能的。
你如果吝惜了,喝下不老泉水也没用。
穷人家的孩子,因为穷困,夭折几率太高了。
生七八个,只活两三个比比皆是。
实际上,皇家的孩子夭折几率都很高。
这又引发一个热潮——对医生的需求,尤其是妇产科和婴幼儿的医生。
很多大富之家,都开始花钱培养公用医生,特别允许穷人为生病的孩子免费看病。
以前他们也对医生有很重要的需求,朝廷也建立了太医院,专门研究医术。
只是以前和现在不同,以前靠各种经验方子,中了就好,不中就死;现在老爷们要求正确,要求可靠,要求清楚明白,要求对症。
谁也不想自己辛苦转世后,却因为风寒,而死在庸医手中。
这意味着长生之路彻底断绝。
如果说原本对医生的需求指数是50,现在就是5万。
差别就是如此巨大。
(https://www.kenwen.cc/book/483816/677916824.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