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敛财人生之重启 > 这代人呀(16)一更(这代人呀(16)林雨桐觉...)

这代人呀(16)一更(这代人呀(16)林雨桐觉...)


这代人呀(16)

        林雨桐觉得,    四爷当初选这个小区,真真是选对了。

        好处不只是地段、社区成熟、人文环境,重点学区这个,    还有无形的好处,    那就是人脉。

        早上起来,林雨桐习惯于跑步。大学的操场跟那些大学生一起,    跑跑步嘛。甚至还能碰到原主之前认识的同学,    她们专升本后还在学校念书。平时碰不到,    偶尔去食堂,人多也未必注意的到。但有早起晨跑习惯的,大概率就碰上了。

        顺便打个招呼,相互留个联系方式。没出学校的孩子,    只有碰见老同学的欢喜,别的一点心思都没有。就是说一些找到工作了,    啥时候请客这一类的话。

        林雨桐应承着,    这都是无所谓的事。一顿自主火锅就全有了。

        四爷呢,    他不跑步。人家打太极去了,他始终不是很习惯林雨桐那一套呼吸法。觉得太极打着,对健康养生好处都大。这种小区里还玩太极的,基本都是学校的退休人员。不是换不起新房子,他们留下来就两原因:第一,    熟悉了。出了门就是老同事,    大家能一起玩。第二,带孙子。孩子在门口就学,接送孩子方便。

        退休的老头儿里面,    有职工退休的,但大多数都是带着职称的。

        一群老头中间,    冒出来个年轻人。小伙子打的有模有样的,就比较扎眼了。开始就是打完了各自回家,谁也不认识谁呀。四爷也不凑过去主动搭话。秋里了,几场雨一过去,老小区有些地板砖凹下进去的地方,就积水了。人一踩上去,‘噗叽’一下污水就溅出来了。四爷从电脑城某个正装修的铺子里要了点材料,早上拎着过去。早早的就开始干活了,把那几块地板砖给固定了固定。

        来的早的一瞧,就围过来看,“给物业说了多少回了,现在下了雨了,你们才想起来。”

        结果四爷一抬头,一白头发老头就道:“还不是物业的。这就是住了老张房子那个小年轻嘛,站在后面打电话。”

        “邱老。”四爷跟对方搭了一句话,“刚好家里有剩下的料,也不费事,顺手给补起来。”

        邱教授一听,这还认识我呢?他就过去瞧,“老张的房子你们买了?”“对!主要是我媳妇是咱们学校毕业的,舍不得咱们这环境。”

        这关系又近了一层。

        “咱们学校毕业的?如今在哪个学校?”

        “没去学校,现在在市里的电视台,新闻栏目组里。”

        跨行业的很多,这个工作听了这还不错。

        然后这么一来二去的,搭上话了这就行了。天一冷,大中午的都喜欢在外面晒晒太阳喝喝茶,在地上摆上棋盘下个象棋。四爷回来的早了,就过去下棋去。这下棋是最容易交朋友的了,尤其是下棋下的好的人,哎呀,特别受欢迎。

        而四爷呢,又比较贼。

        昨儿,邱老约他今天晚上有空去活动中心去,今儿学校给退休教职工办的象棋比赛就在老年活动中心举行,叫他一块去呢。刚好是周末,四爷也没啥事。晚上七点的比赛,六点半走都算早的了。然后五点半四爷嚷着要开饭。饿了吗?那下点饺子吧?

        上次家里来带了那么些韭菜,林雨桐都给包成饺子冻在冰箱里了。

        四爷无所谓,“成!快点就好。”

        转眼饺子就好了,他特别利索的塞了一碗,然后跑书房去了。

        书房在阳面,因为在一楼,平时都有一层薄纱的窗帘隔着,阻拦外人的视线。结果四爷把帘子拉开了,还早早的把灯打开。人家跑到阳台上写字去了。

        挥毫泼墨,写好了墨迹没干不行呀。他又把写好的字对着窗口挂起来晾着。

        夜里,灯光亮闪闪的。外面把里面能看的一清二楚。邱老路过自家楼下,先是喊楼上的人,“周主任!周主任!老周主任!”上面就传来拉开窗户的声音,“来了!等一下。”

        然后四爷就主动去阳台上,拉开窗户跟邱老说话,“您老带杯子了吗?新得的龙井,给您沏一壶?”

        邱老赶紧的把杯子递过去,“茉莉花的都倒了,来一壶新的。”说着话,就瞧见挂着的字了。

        四爷假装没发现,沏茶去了。

        老周主任下来的时候被邱老拉住了,“是我老眼昏花了吗?你看那字!”

        好巧不巧的,邱老是搞历史教育的。什么字画啊,古董啊,这都是跟历史息息相关的东西,他有研究呀。刚才那一眼,他还以为他看到真迹了。

        于是马上朝里面喊:“小金,开下门。”

        林雨桐给开的门,“老师,您来了。”

        原主听过邱老的讲座。但邱老肯定不认得这个学生,这会子直接往阳台去,挂的一副快干了,桌上铺着的一副墨迹还是新的,撂笔最多五分钟。

        两人围着字看了又看,肯定不是新的,但特别像,神似度极高。

        四爷这才过来,把杯子递给邱老,“这就走吧,时间快到了。”

        恋恋不舍呀!

        “都是你写的?”

        “不全是!”四爷指了指边上的簪花小楷,“那是小林同学写的。”

        哟!刚才还没发现,这一手簪花小楷,颇有卫夫人之风。只是比之,更显筋骨。细看,还是有些不同。

        邱老这才看林雨桐,“我的学生?”

        “是!”林雨桐有点不好意思,“今年刚毕业的,大专班的。”

        “电视台对学历要求不低呀。”

        “我自考完了汉语言文学。”

        哦!那就难怪了。

        “不喜欢历史?”

        “不是!”我的历史知识是不怕考的,“主要是家境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在念书,先选择工作。书可以慢慢看,慢慢的提升自己也行。”

        那个年代的人对这种顾家的人很能理解,都点了点。抬眼一看,书架上的书分两部分,一部分全是法律书籍,一部分全是编剧类文学类包括播音和配音一类的书籍。

        因着赶时间,没多耽搁。四爷陪着俩老人走了,林雨桐这才拉上帘子,然后想着,明天得去那种工艺品市场,淘换一个青花瓷小卷缸,放在角落。还得再找个地方买个装裱的东西回来,四爷这字画最好是装裱起来卷成轴放起来,好歹像那么一码事。

        果然,家里的客人就多了起来。

        邱老不仅带小区里的老同事过来,应该是还喊了别人来看。竟然还有人要出钱买,四爷当然不卖,喜欢我给您写一副,装裱起来给您送过去。

        哎呀!写就行了,装裱可不用。这玩意装裱起来可不容易。正儿八经的手艺活!

        “这有什么难的!”四爷指了指,“都是自己装裱的。”

        还会装裱呢?

        会呀!有什么想装裱的您喊我呀,我给您装裱了再给您送家去。

        现在学这个的可不多了,怎么想着学这个?

        “家贫,家里哥哥读研,弟弟才大二,这里打工那里打工的,学的手艺多了!”

        那应该是挺多的。之前还以为这小林的家寒,找了小金这个家里还可以的,要不然不能刚毕业了就自己买房。闹了半天事家寒的碰上了个家更寒的,这得学多少东西,才能攒下这么些钱来。

        这样来来去去的,很快的,自家就融入到小区这个氛围里了。一个带着一个的认识,大家认识了他们,他们也逐渐的认识了更多人。

        这就是单位上的老小区和后来的新社区的差别了。

        认识这些人四爷的业余生活变忙了,这个叫下棋,那个叫一起去看书画展览。再加上四爷有车,别管啥样的车,出门好歹方便呀。或是去谁家看看谁的藏品,到哪里去看看古董,好家伙,一到周末,拉着老头们就窜了。

        林雨桐也不管,难得找到有话说,还能玩到一起的人。真的,叫四爷跟一群小毛孩子在一块该说啥呢?你说你女朋友,他说他前女友,没那个耐性的。

        可她怎么也想到,四爷的这种交际,先给她带来了一个机会。

        这天配音才出来,正跟组长商量下一周的时间安排。有个配音的有事请假了,这骤然间她的工作量就上来了。对方的意思是协调一下时间。两人就站在过道上说话呢,就听见一边电梯叮咚一响,人就不由自主的要朝那边瞟一眼,结果一瞧,这个人林雨桐还真认识。之前跟着邱老上家里去,看过两人的字画。

        “方馆长。”林雨桐赶紧迎过去,“您是要办什么事吗?”

        这位方馆长是博物馆的一位副馆长,一瞧是林雨桐,“小林呀!”他想起来了,“你在这里上班!上次说过,你瞧我这脑子。”

        方馆长是来找人的,跑错了楼。林雨桐带着过去了一趟,她转脸就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忙了一周之后,才说能歇两天了,结果组长又打电话,“小林呀,你明儿还得来一趟,有事。”

        也没说什么事。

        结果去了才知道:电视台新上一个栏目,叫《民间收藏》,是个鉴宝类节目。节目需要提前对一些藏品的情况介绍做录音。方馆长是节目组请的嘉宾,人家顺手推荐了她。


  (https://www.kenwen.cc/book/484538/5067350.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