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78章 顾雍还乡

第678章 顾雍还乡


  李素既然打定了主意,不希望他的全部大军在建业城下被长久拖住。以他的雷厉风行,自然是第二天就召开军议,做出了安排。

  八月十二这天,建业城东南,李素的攻城大营里,他召集了全部将领和幕僚,商议此事。

  这座营地位于秦淮河北岸,主营占地十余里,把秦淮河北岸到钟山南麓之间,全部修筑了临时的木栅寨墙围困。

  李素还让人在钟山高处修建木楼,给心腹侍卫配上望远镜,可以俯瞰全城敌情。

  至于建业城的其他几面,李素当然也派人围困了。

  西北两侧虽然不方便攻城,但长江江面上巡逻的战船极多,曹操要是敢派水军来,绝对来多少送多少。尤其现在于禁都完蛋了,曹操要重整水军这种技术型兵种,没一两年时间根本做不到。

  军议到齐后,李素开门见山吩咐同样是刚来前线不久的顾雍:

  “元叹,建业围城恐怕要数月。如今南边还有曾经被周瑜勾引来的林邑国在袭扰交州,我不希望南方三州的大军都被长期拖在吴越之地,要分出一些士卒提前转入休整、南下。

  所以,对于建业城,还是要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即日起,我派你劝降吴军、会稽等处,召集当地望族、原镇守文武臣僚,派代表来建业城外宣示顺逆。

  让守将意识到外绝援军、内无民心,才会自行瓦解。只要吴郡、会稽归顺,我便向陛下表奏,实授你扬州布政使。”

  之前,周瑜勾结林邑国、希望分散李素的兵力去回救,李素因为江东决战在即,没有搭理。现在江东大局已定,确实得想得长远一点。

  李素当时的等待,也不是不把朝廷的土地当回事,而是他想等到冬天解决,更能事半功倍。

  这次如果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不仅要收复失地,还要攻入林邑国本土,争取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就算一个冬天灭不掉,至少也要重创林邑的根本国力,下一个冬天一定要彻底、永久性解决林邑问题。

  现在已经八月中旬了,再攻两个多月城的话,就是十月底。到时候部队再略作休整、往交州机动,出发都十一月份了。

  海陆遥远,还要担心部队晕船,中间难免要上岸休整,说不定就会错过冬天一两个月最关键的交战时间。

  对交州南部和林邑用兵,冬季的时间是很宝贵的。那儿的炎热和疾病,注定了相对北方一些的士兵一年里只有四五个月能在那边打仗,春天二月份就必须准备撤军了。

  “属下谨遵司空钧命。”顾雍慨然应诺,又想了想,“不知司空要留多少兵马攻打建业?又要抽调多少兵马休整、南下?

  吴县乃属下祖籍所在,就算不带兵马去威慑,问题也不大。至于会稽,我顾氏虽是会稽郡望,毕竟还有周瑜的残部,若能带点兵马,恩威并施。把握会更大一些。”

  顾雍本人是吴郡吴县人,不过顾氏这个家族却是会稽第一郡望,在吴郡原先的势力反而还略微不如陆氏。

  只不过现在陆氏几年前就被孙策灭门了,顾家才算是绝对优势兼了吴郡和会稽郡第一大族。

  会稽的顾氏也是有来头的,历史很悠久。早在战国初期,勾践夫差争霸后,越灭吴,就占据了相当于后世江东三郡的全部地盘。

  但战国后期越被楚所灭,越王后裔进一步往东南迁逃,先后在东瓯(温州)和侯官(福州)等地建国,这两个时期分别叫瓯越和闽越。

  瓯越和闽越加起来存在了七代,到战国和秦结束时,遇上楚汉争霸,当时的闽越王是勾践的七世孙无余,因为跟楚有仇,也就跟着汉对付楚。汉统一后改封闽越王无余为顾余侯,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就是会稽顾氏的源头。

  所以顾雍家的祖宗其实从战国勾践时候就是江东三郡的土皇帝了,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后200年,整整七百年都是江东第一大族,势力当然庞大。

  现在有李素的武力扶持扮演还乡团,劝降两个郡还是很有希望的。

  李素想了想,用算账的口吻很随和地跟大家一起算:“我军之前有十二万余人,跟周瑜的决战中,伤亡和大风翻船溺死也不少,就算战兵减损一万,还有十一万人,还要分出提防曹操渡江。

  我觉得,留下六万人攻城加防御曹操,分五万人稍作休整、下个月启程远航去交州。去交州的部队,在后续二十天里,应该跟元叹是同路的,你要借用威慑随时都行,应该不至于打硬仗。”

  李素此言一出,后续要负责建业攻坚战的黄忠顿时有些担忧,他劝谏道:“司空,江防和围堵建业以北江面的任务,按之前的部署至少要分三万人。

  毕竟这些人不仅要防曹军渡江救援,也要封死建业守军突围投曹,再少的话,难免有漏洞。如此一来,总共只留六万人,岂不是只有三万人用于攻城?

  城内守军也还有将近两万,这还是算的战兵,没算农兵辅兵。攻城方纵然器械犀利,能砸开城墙,可如果兵力人数比守方都不占优势,迫降怕是太难了。”

  李素智珠在握地提醒:“跟周瑜、于禁之战,我们还累计俘获敌军近三万人。这些战俘也是可以改造的。所以,我才让元叹加速去劝降吴郡和会稽。

  这些孙家士卒有很多是本地人,我们把他们的故乡都劝降了,父老族人都跟随了朝廷,就不怕他们再怀念一个已经注定灭亡的故主,到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士兵拿来攻城。

  只要剔除孙家军中那些淮泗官兵,其他都可以放心使用。到时候再加两万攻城兵,足够形成威慑了。”

  众将都觉得这个安排足够稳妥,黄忠也没有再提出异议。

  只要击垮了建业城内守军的信心,同时在正面保持虚张声势、封锁真相,让他们觉得“李素的十万大军始终驻扎在城下,或者在长江上逡巡隔绝曹操的支援,建业毫无希望”。

  那么,实际上城下有多少部队在攻城,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同时,众将从李素的安排中,也已经大致看出,他对麾下众将的安排,大致是如何分组的了。

  黄忠要负责建业城的攻城战,而甘宁被派去负责江防和隔绝曹军。带部队去林邑的水、陆将领也就呼之欲出。

  李素转向赵云、太史慈,吩咐道:“子龙,子义,你们一个曾经光复过交州,适应南方酷暑之地的征战,一个曾经剿灭过东海海寇,早在辽东糜府君那儿时就纵横东海,擅长航海作战。

  这次这五万人交给你们,我还是放心的。一个负责海运,一个负责陆战。子敬在交州造福船也有两年了,有足够多适合远海航行的战船给你们用。

  你们这几天略作休整后,就跟着元叹渐渐往吴县、山阴而去。九月初就坐海船南下,中间可以停几天、逐步重新适应南方气候,争取十月份一定要投入战斗。”

  按照汉末原本的造船技术,海船航行一个月的时间,中间还停靠、补给,那绝对是不可能从会稽开到林邑国的。

  不过,鲁肃已经建造海用福船两年了,从196年开始布局的,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第一年造的都拿来作为商船和补给运输船,第二年开始才造战船。

  加上这些福船在设计阶段就有诸葛亮的物理理论技术指导,稳心重心设计都很精确。

  水线面的航行阻力方面,虽然连李素都不会算“伯努利方程”,也不知道流体力学,但他好歹懂得实践检验真理,让诸葛亮安排各种水线面模型的水池试验。

  有了“水池试验”这种科学定量的对照组分析法,两三年的摸索就积累出封建时期工匠几百年的改良尺度,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鲁肃两年前造的那批福船,或许适航性和航速都只是跟宋朝的福船相仿,现在最新的已经接近明朝初年了。

  将来林邑国灭国战争等一打,多积累实战反馈实用数据,再磨合改良几年,估计一脚油门杀到郑成功时期的福船性能,都不是没可能。

  至于重心、稳心浮心这些自稳性指标,现在就已经比郑成功的船都强了。毕竟郑成功时期也只是靠千百年的经验积累,不会系统的物理知识。

  有了这样的战船加持,一个月从闽浙沿海开到中南半岛,才显得游刃有余。

  对于这个安排,所有将领都接受了,只是甘宁还有些不甘,想要争取一把。

  但李素提醒他,他那个一辈子去不了热带的体质,还是珍惜生命比较重要。以后如果有偏向北方、凉爽海域的海战任务,拓荒征服蛮夷那种,一定带上甘宁。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

  建业城下的围城工作,暂且不表。毕竟建业城墙坚固,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是准备期,能破坏外围工事就不错了,不指望快速取得重大进展。

  八月中旬,视线的重点便移到了吴郡和会稽。

  赵云和太史慈在丹阳休整数日、调理伤员,把伤兵都筛选留在丹阳养病,从其他部队里把战力状态完好的士兵搜选出来,填补到要南下的部队中。

  部队在句容和毗陵过完了八月十五的仲秋,才正式开拔,沿着太湖水路行军直逼吴县,在吴江登陆,随后顾雍就带了几万人去吴县还乡。

  吴越三郡毕竟都是江东的根基,所以当地的太守都是绝对铁杆的亲戚,不可能投降的——

  之前丹阳的太守是孙权的叔叔孙静,这儿吴郡的太守就是他娘舅吴景。甚至连孙权的母亲“吴国太”都是跟随弟弟吴景一起住在吴县,没跟儿子一起去江北。

  所以,顾雍也没指望把孙权的母亲和舅舅劝降。但只要把吴郡太守以下的文官,乃至本郡的都尉,外来领兵驻防的校尉等官员动摇投降了,光吴景一个光杆司令也掀不起浪来。


  (https://www.kenwen.cc/book/484650/668498089.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