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光复大汉全境
“陛下且慢!”
就在刘和绝望要下旨投降的时候,旁边终究是有一个重臣站了出来,还想搞清楚最后的关键疑点,再决定不迟。
刘和都不用看,听声音就知道是新任尚书令程昱在发话。
“卿有何疑惑?速速与荀……来使问明便是。”刘和也懒得计较了,直接摆手示意程昱和荀彧自己谈。
程昱转向荀彧,说出了他最担心的问题:“荀公,看在曾同僚多年的份上,你归顺刘备,我无话可说。但昱有一个疑惑,请你如实相告!”
荀彧也正色拱手:“但问无妨,彧自当坦诚。”
程昱:“事到如今,咱也不说那些文绉绉的掩饰了。刘备知人善任,李素深谙治道,更兼创出‘殿兴有福’神论,引导天道运行。他们不可能不知,平治之道,在于让野心者不敢蠢蠢欲动。
所以‘殿兴有福’背后最龌龊的本意,无非就是吓住天下人,让怀有反意之人不敢先出头。而且只要前面一轮谋反之人,没有把天下搅得分崩离析,后面的人还是不敢轻动。
李素有如此见识,他会不知道把谋反和谋自立者斩尽杀绝有多么重要?他能忍住不借此震慑、以为后世教训?区区一句‘刘备不会效法秦始皇、高祖皇帝末降者杀’的口号,就想骗住天下人?”
程昱这番话,说得理直气壮。因为他的三观,就是停留在“反贼斩尽杀绝,是为了震慑,为了维持恐怖的统治”这个认知层面。
这也不能说错,因为之前的历史规律就是这么运行的。
别说汉末的人了,哪怕是21世纪站在上帝视角看的,但凡对政治历史造诣低一点的,也会停留在“反贼唯有无差别斩尽杀绝,没有别的办法”的认知层面上。
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可惜,如果是一个月之前,程昱拿他的一贯三观来质问荀彧,荀彧虽然觉得不对,却也无法把道理说透彻。
但现在不一样了,荀彧经过了二十天的学习改造,忽然发现原本的自己,认知水平还是太浅薄了。李丞相的天道哲理掌握程度,根本不是凡人可以想象的。
荀彧悲悯地叹息了一声:“仲德,咱也算十年同僚了,我知道你本性禀赋如何,暂时理解不了,也不怪你。
陛下和李丞相,当然对这些早有深谋远虑。他们就是有把握既严守信义、宽恕降臣,但又兴利除弊,不至于让天下野心者从此失去畏惧、蠢蠢欲动。
所以,陛下许诺的,是投降后的条件,陛下要求的,是‘无条件投降’,换言之,他可以提前恩赐、明告天下,伪逆投降之后,如何处置。
但赏罚俱自上出,并非斡旋的结果,伪逆者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没有谈判,陛下的明发天下,只是通知你们。
陛下没有明示赦免之人,哪怕投降后依然会依法接受审判,有残害天下、为大汉子民公敌者,该明正典刑还是明正典刑,不是说投降了都免死。”
荀彧这番细节一剖析,刘和身边那些伪三公顿时紧张了。
刘备原来是压根儿没打算谈条件,只是单方面通知,表示他开恩赦免刘和之死,
至于旁边的逆臣,有没有勾结曹操袁绍、有没有当年谋划另立朝廷,有没有“反人类”,这些罪行都是要审判的。
程昱不由追问:“那刘备和李素,有说过哪些人不能赦免么?”
荀彧犹豫了一下:“每个人的功过,都需要慢慢查问,陛下没有具体说过。不过,陛下提过许司空的事儿——
许攸当年撮合袁、曹沆瀣,屡次在关东诸侯另立伪朝之事上煽风点火、串联奔走。更兼此人早有旧罪,在中平年间,便与冀州刺史王芬谋废先帝,只是嗣后天下板荡,诸侯藏污纳垢,没有追究。
这些都是必须清算的,许攸,你贼性不改,冥顽不灵,屡次劝主谋逆,屡次试图分裂大汉,罪在不赦。陛下已经说了,嗣燕王归顺后,会将你依法问罪,昭告天下!”
许攸、华歆、孔融等人心中都是一惊,好在孔融觉得自己问题不大,华歆也觉得自己罪不至死,这俩人挣扎了一下,也没打算逃跑。
程昱虽然没被提到,但他想了想自己最后阶段的所作所为,还有一贯的历史问题,不由担心起来。
可惜,他知道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阻止不了刘和决心崩溃、开城投降的。
毕竟现在不是李傕郭汜为董卓报仇的年代了。
董卓那时候王允靠的是刺杀,并没有稳固的武力。现在曹操可是在战场上被刘备正面歼灭了。
曹操拉壮丁最巅峰的时候都干不过,程昱指望离心离德的最后两个州,简直痴人说梦。
所以,哪怕明知“易容改服,弃军逃亡。遇一亭长可缚”,他也没得选择。
只能是利用谈判的这点时间突围,争取隐姓埋名了。要不就是扮演一下曹操最后的死忠,殉主而亡,好歹留个气节之名。
荀彧来的时候,刘备是答应了给刘和时间考虑的,所以荀彧也不要求对方马上回答,直接告辞了,让刘和好好想明白。
……
当天晚上,程昱带着守将张郃,这俩人都是觉得自己要么有罪,要么因为有过节,不会有好日子过。
所以他们只带了几个心腹精兵护卫,换了普通士卒的衣服,想偷偷开北侧城门、然后利用提前预备藏好的渡船,逃离包围圈,从此隐姓埋名。
许攸也是不约而同做了同样的选择,但因为“不约”,所以走的路线并不完全一致,时间点也不同,许攸跑得更晚一些。
因为汉军才第一天抵达鄄城,所以确实没来得及彻底合围,城北门外不远就是黄河了,汉军主要是围另外三面。这些人就看似顺利地出了城。
可惜,程昱张郃刚刚驾着小船试图渡过黄河河面,汉军的巡逻战船就出现了。一行人匆忙跳河躲避,却布防冬日寒冷,穿着皮甲坠江虽然不至于沉底,却也很快手足僵硬,难以持久。
最后程昱张郃还是被汉军水师用搜索渔网捞了上来,但已经溺水身亡。人死罪消,也不再审判了。
张郃本来也罪不至死,是他自己担心得罪过刘备阵营高层、会不得好死。至于程昱,判可以不判,但他的问题还是要在史书上写明白,有个定论。
许攸行动力比程昱还迟钝,因此当时他还没上船,就发现前面黑暗之中有船被截获、有汉军水师巡逻。
许攸这人终究怕死,不敢再下河,在岸边被赶来的巡逻队抓获,五花大绑。
严格来说,许攸这人也算是三次劝主造反,或者劝主“接过造反的接力棒”、另立朝廷,车裂俎醢示众也是没问题的。
到时候把许攸拉回洛阳处决,也好给关东伪朝的覆灭来点仪式感,就好比当初光复定都长安时砍了个贾诩,
现在迁都洛阳后还没审判处决过什么重量级人物祭天呢,就让许攸当贾诩第二好了。
天亮之后,潜逃者们的下场,也传回城内,刘和等人愈发人心惶惶,而且听说守城主将都逃命被堵在黄河上淹死了,那还守个屁?
刘和肉袒自缚负荆,亲自按老规矩出城请降,旁边跟着华歆孔融。
刘备也是按老规矩,亲去其缚,但义正词严当面数落其害父逆父罪行、玷污了故燕王的美名和遗志。
同时,刘备找了刘和的庶出弟弟刘平,宣布让他继承刘虞的燕王爵位。改回广阳郡为燕国,以蓟县周边为封地。
华歆被削职为民,孔融降级为鲁郡太守,回去当个地方官。
李素对刘备定的这些处理意见,也没有任何谏言。
因为他知道,华歆的罪行没有《演义》里说的那么夸张,正史上华歆、王朗虽然都支持了曹丕篡汉,但也勉强算是拨一拨动一动的性质。
跟那些誓死不屈的汉臣相比,他们确实是有愧的,但也不是主动撺掇劝进的人。
更多是一种“我一个文人,改变不了什么,魏王逼着我干,我就算一死了之,还会有别人愿意来干的,所以也没必要无谓牺牲了”。
所以,不肯为汉牺牲,也不能算什么罪过,如今担任了伪职,褫夺官职就行了,这种腐儒也没什么威胁。
相比之下,在“劝进”问题上,华歆王朗的罪过甚至还不如陈群来得重。
陈群不但建议了九品中正制,在原本历史上,他还一再劝曹操称帝、劝曹丕称帝。后来跟司马懿一起辅政期间,也各种帮司马懿沆瀣一气。
所以鄄城伪朝官员中,陈群就算有才干,也必须先稍加改造,洗心革面才能任用。
另外,一直没被曹操找到机会杀害的袁谭,居然也熬到了有机会投降。当然他投降时并没有实权。
曹操在掌握关东朝廷后,一度把袁谭明升暗降、褫夺了其对地方的控制权,改为卫将军。
袁谭本人罪孽不大,但他是袁绍的儿子,袁绍另立伪朝的罪行,刘备肯定要重新清算、盖棺定论。袁谭被株连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具体审判了,或许能保住性命。
……
刘备把刘和这个最大的问题解决后,在鄄城驻留数日,忙于清理甄别伪官。同时派了一小队骑兵护送荀彧继续东进,配合赵云招降剩余州郡。
不久之后,二月初八,东边传来赵云的快马捷报,原本刘和所封的青州牧曹昂,率青州归降。
大汉原本的固有领土,至此算是彻底统一。
曹昂一并交出海图、籍册,表示愿意献出关东伪朝前些年占领的耽罗和三韩领土,听从朝廷发落。
不过这里面的交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因为听说曹操死了之后,被曹操遥控的三韩公孙度,似乎起了自立之心。
而且自从去年曹操的海船船队在易水之战里覆灭后,曹操的人事实上已经一年半没能跟公孙度联络,也没法威慑公孙度了。公孙度成为化外土皇帝,也不可避免。
又十余日后,赵云亲自带着两万骑兵回返,用马车押送了曹昂和青州一行官员——当然,用的是普通马车,不是囚车。
刘备听取了赵云的全部汇报后,着有司讨论曹昂的处理意见。
考虑到曹昂让最后十几万曹军和平放下武器,而且是以刘和册封他的官职的身份投降,而不是继承曹操的地盘投降,最后给曹昂留下了一个侯爵。
但曹操抵抗了,也死了,所以之前曹操活着时提过的其他和谈条件,当然没戏了。
赵云提了公孙度暂时不肯投降、太史慈派去传令的哨船被对方驱逐,刘备表示这事儿知道了,但大汉故土刚刚一统,中原过于残破凋敝,暂时不是跨海用兵的时候。
毕竟公孙度只是海外自立,没有另立大汉,可以先不急。东部沿海地区打烂成这样,百姓急需恢复。
先整合一下内部,收拾好了再讨伐不迟。
李素对此也没有意见,因为他读过史书,印象里公孙度的寿命也没几年好活了——历史上,207年曹操远征乌桓、逼得袁尚袁熙投辽东时,那时候的辽东之主已经是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了。可见公孙度最晚在207年之前早就死了。
(注:事实上公孙度死于204年,但这些小人物的生卒年月李素前世没刻意记,所以他只知道公孙度没活到北方统一的时候)
如今是章武六年,202年,先休养生息、整理内部吧。
其他肯乖乖归顺、可以传檄而定的海外领地,倒是可以考虑先兵不血刃整合一波。
比如,孙权已经归降了有半年,之前刘备和李素都还没想到孙权有什么更多的剩余利用价值,就一直处于放任状态。
现在,被曹昂劝公孙度同降未果这事儿所提醒,李素想起当年扬州平定时,周瑜还带了一两万人,誓死不降、南逃出走海外呢。
既如此,现在可以以孙权的名义,让他好好写信劝降,再让太史慈带着海军去探路巡视,寻找周瑜的确切踪迹。
相信只要把中原大地已经彻底重归一统这个好消息通知到周瑜、让周瑜确认,再加上孙权的亲笔书信劝降,周瑜也会识时务的。
毕竟,周瑜跟公孙度不同,公孙度是很有野心,一直想域外称雄的,周瑜一开始就想跟着孙策干,跟着孙家干,没有唯我独尊的野心。
之前周瑜跟孙策一起进犯时,有点儿战争罪行,但考虑到他开拓了外部蛮夷之地,说不定这些年还把一部分南蛮聚居的地方汉化了,只要归顺,把土地都纳入大汉,还是可以将功折罪、略微降职留用的。
李素在处理俘虏善后问题时,把这一点提醒跟刘备提了一下,刘备也深以为然。
之前是忙着跟曹操总决战,没想到这些边边角角。现在中原一统,是该收获大汉子民向外扩散、逃离战乱所带来的附随红利了。
刘备批复道:“这事儿,年内可以考虑起来,不过今年春耕到秋收,还是休养生息为主,关东五州都需要恢复。其他从长计议。
朕准备花几个月时间,巡视新光复的五州之地,督促地方肃清匪盗,秋收之后回雒阳,到时候正式升赏群臣。”
皇帝刚刚彻底统一天下,确实应该巡视新占领区,只要带的部队规模控制住,别和平年代再带着十几万人跑,就不算劳民伤财。
秦始皇和刘邦都干过这样的事情,刘备只要注意控制开支就好。
从春耕视察到秋收,也能亲自体察民情、了解各地的生产恢复情况,以为劝农。
刘备暂时规划的路线,已经走了豫州、兖州,之后可以东进去青徐之地,再转向河北,到冀州渤海巡视,再到老家幽州涿郡,算是彻底衣锦还乡,也模仿了高祖的大风歌事迹。
回程的时候,走年轻时任职过的中山郡,再沿着常山、赵郡到魏郡邺城,最后由河内回雒阳。每处巡视个把月,差不多半年时间。
朝廷日常事务,就继续留给荀攸等人在雒阳监理,大事儿则送到流动的朝廷,刘备和李素商量着办。
(https://www.kenwen.cc/book/484650/689309352.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