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山沟皇帝 >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第二更)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第二更)


    纵然这些在第二工业区工作,但是在华亭开发区生活的民众也是能够给华亭开发区带来了一些消费,进而提供部分商业产值和税收。

  依托这些,华亭开发区也还算过得去,收的税其实和其他的县级开发区之类的横向对比,那也算得上是中等水平了,但是,这依旧不是华亭官员们所希望看见的。

  因为一开始的华亭开发区,是作为工业区来开发的,当地官员是希望吸引大量的中小企业,通过给上海的各大企业做配套,从而提供就业、税收等。

  进而让华亭县从一个纯农业地区转型为一个工业城市!

  但是现在这,被寄予厚望的华亭开发区,却是变成了生活居住为主的区域,看似人多也兴旺,但是却是很难给华亭县带来太大的经济增长动力。

  更关键的是,税也是收不上多少来。

  这里住的人虽然多,但是他们都是不给华亭县交税的,因为他们工作的地方是在第二工业区,他们的工作所贡献的税收,那是交给了第二工业区。

  这也是让华亭县的一群官员们郁闷不已!

  这辛苦闹腾好几年,最后还是给隔壁的第二工业区做了嫁衣,好端端的一个工业区,最后愣是变成了给第二工业区配套的生活居住区!

  他们都有些不服气!

  去年的时候,一度萌发了重新开发华亭开发区的勇气,但是最后还是没成型。

  没办法,口袋里没钱!

  那些商人们又是不愿意来,在这些商人的眼中,华亭开发区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大型生活区,至于在这里开公司办厂之类的,别开玩笑了!

  而且,连个府级财政补贴政策都没有,在隔壁就有一个上海的情况下,他们犯不着跑到华亭来折腾。

  最后,就是变成了现在陈立夫所看到的华亭开发区:街道很宽敞,可以看的出来,这以前是华亭县花费了大力气整修的道路,但是道路两旁的却不是工厂,而是一片片的居民楼,偶尔有大片的空地被荒废,长满了杂草。

  大片长满杂草等待开发的工厂用地,把旁边大片人类人亡的居民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华亭开发区的所有土地,其实也是属于官方的,这些居民楼同样也是属于官方所有!

  一开始,开发区那边是准备引进投资建设工厂的,但是工厂没有,反而是不少地产公司提出,希望获得一些土地用来建设居民楼。

  不过这地方到底是工业区,自然是不能把土地直接卖掉的,但是土地这么一直荒废下去也不行,所以当地的官府就是和地产公司合作,在部分区域修建了居民楼,现阶段可以容纳普通民众居住,以后也可以作为开发区里各大工厂的员工居住。

  这开了头后,就是越演越烈,最后,小小的开发区里有过半的土地都是被开发成为了居民楼,至于工厂用地,依旧是荒废着。

  陈立夫带着一票官员,坐着四轮马车巡视这个开发区的时候,心里头也是琢磨着这个开发区的。

  发展工业,那是不可能的了,没有国家政策,没有道政策的支持,就算是松江府财政支持也没卵用,上海那边的优势太大,华亭县根本就竞争不过。

  如果是距离远一些,还可以错位竞争,但是奈何就在边上,躲都躲不了!

  陈立夫巡视完后,针对华亭的问题召开了会议,听取了华亭县的县令等主要官员的一些意见,不过这些人都是老话重提,只说什么要财政补贴之类的……

  对于这些话,陈立夫都是懒得搭理他们!

  财政补贴这事,华亭县这些年获得的一直都不少,隔壁的上海贡献了这么多的财政收入,虽然他们也用掉了大部分的财政收入,但是多出来的一小部分,也是足以让周边的三个县获得一些好处了。

  三个县的水利设施建设经费,基本上都是上海那边补贴的,去年,还援助了华亭县一大批经费,用来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

  当然了,上海那边要求把这一笔补贴的大部分,都是用在华亭开发区的道路交通上,主要是用于连接第二工业区的几条主要道路上,把原来的泥土路改为煤渣路、碎石路。

  这种援助,人家上海也是为了自己考虑,援助水利建设,是因为上海需要周边的水网保持畅通,输入输出大量的物资。

  援助交通建设,同样也是有着这样的考虑,而到了华亭开发区这边,其实也就是为了让当地的居民能够便捷,顺利的前往工业区上班而已。

  为了解决生活在华亭地区的居民能够顺利便捷的去第二工业区上班,上海公交马车公司,特地在这里开设了多条公交马车线路,定点往返,而且还打算把上海城区的轨道马车,也是接入华亭开发区里,只不过现在还在和华亭这边扯皮。

  为什么扯皮?

  华亭方面想要从中分一杯羹,想要自行成立一个地方财政控股的公交马车公司和上海公共马车公司联营这些线路。

  人家上海公共马车公司那里肯啊!

  他们出技术,出资金,出管理,你华亭这边毛都不出,只是出地皮,而这些地皮都还要新公司拿钱去买,这样就想要在新公司里获得半数的股份。

  想都别想!

  但是,人家华亭方面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啊!

  不利益均沾,那么就别指望开什么轨道马车了,反正这些工人们又不是给华亭贡献的工业产值和税收,这能不能准时去上班,关他们华亭屁事。

  最近,他们为了逼迫上海那边妥协,甚至连维护那几条煤渣路都是故意拖延了!

  如今的情况是,上海那边需要华亭县的土地,更准确的说是华亭开发区的土地,作为生活居住配套区域,从而缓解第二工业区的庞大土地压力。

  但是华亭方面,并不甘心只得到一个住宅小区,他们想要得到一个工业区,再不济也应该是大型的消费商业区,但是上海那边连大型商业中心都不打算在华亭修,而是在第二工业区到华亭县中间的少量区域里建造。

  这让华亭方面的官员们相当不满!

  虽然说开发住宅小区之类的,也能赚不少钱,但是这基本没什么卵用,而且也无法给官员们带来什么政绩。

  帝国是有房地产行业的,但是帝国里的房地产行业,和后世的房地产行业差别大了!

  首先,帝国的土地制度,是采取私有土地制,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可耕地面积,都是掌握在私人手中,并且拥有永久产权。

  以城市土地而言,除了上海这种新开发的特殊城市外,其他大部分城市,哪怕是金陵城里,其土地以及建筑也是绝大部分属于私人拥有。

  想要征地然后卖掉,赚取差价作为财政收入。

  可以,拿钱来!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强行征收的说法,哪怕是各种手段用上,你最后也得用市价购买土地,因为其实很多土地的主体,并不是普通人,而是士绅们,人家不跟你玩价格暴涨就算不错了。

  然后官府搞各种配套之类的,准备开发升值然后高价卖地了,但是房地产商一看,升值了啊,赶紧囤地去,你猜这些房地产商是会去官府手里买地还是会去私人手里买地呢?

  当价格过高的时候,你猜地产商会不会抛售,以回笼资金呢?

  当土地资源不再作为一种垄断资源的时候,土地财政这玩意根本就玩不下去,上海那边官府购入了那么多的土地,几乎把商贸区、第一、第二工业区以及北岸开发区的土地都是购入,但是周边的依旧是私人的土地,这地价多少,官府并没有决定权,而是随行就市。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官府根本就没有权力直接出售这些土地……

  甭管这些土地是官府原有的,还是后来征地购入的,这都是属于官地,而大唐帝国成立以来,从来都没有直接出售这些官地的例子。

  国家的土地,目前只有三种途径分发出去,分别是以租代购、军功分田、屯垦令等方式直接分发!

  即便是上海,也只能是用一次性付款租出五十年、乃至一百年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财政回笼,就这,还被督察院给盯上了。

  这而且种长期租,虽然可以租用百年,但是毕竟是没有永久产权,大部分人还是会心存顾虑的,同样的钱,他们宁愿购买私人的,有永远产权的土地。

  这其实也是上海特设县衙门,不直接卖地,甚至也不卖房,只长期出租土地和房屋,成为了超级大房东的缘故。

  大唐帝国的土地私有制,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地方很难玩得转土地财政,因此他们对于搞建筑小区之类,推高辖区的地价,房价也没啥兴趣,反而会打压,因为过高的房价地价,会影响招商引资。

  他们只对能够提高税收、就业的行业感兴趣,所以相对普通行业而言,他们更喜欢各种工厂。

  他们官员个人对工厂,自然是没啥特殊感觉的,但是奈何现在考评的时候,虽然说吏部会从多方面综合考量,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干的事都差不多,不够突出,因此留给地方官员做政绩的方式就不太多了。

  而发展农业,工商业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其中因为农业的发展比较固定,发展的不够好肯定不行,但是发展的好了也不够突出,这剩下的工业就成为了众多地方官员们重点厮杀的战场了,因为这个做好了容易出成绩,而且比起来也比较直观。

  由此,工业产值成为了对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考评依据,有多少工业产值,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征收了多少税,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官员的政绩。

  毕竟这也和李轩个人的喜好有关系的,这年头能不能升官,表面上看政绩,看吏部,但是说根到底还是看李轩。

  而李轩喜欢看到工业发展!

  所以官员们也就使劲的发展工业了。

  


  (https://www.kenwen.cc/book/484700/455257800.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