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雪中春信 > 第23章 第 23 章

第23章 第 23 章


素节听后虽应了,  脸上却流露出一点犹豫来,看样子之前未必没有商议过,只是叶家没给出准信儿,  所以闹得素节心里也没底吧!

        其实她应当是知道的,  以叶家的情况,怕是连寻常官宦人家娶妻一半的聘金都拿不出来,  所谓的上门提亲,不过是指望素节在父母面前美言,  看在女儿一心要嫁的份上,  该减免的都减免了。可是人家捧在手里养大的独女,难道是能平白送给别人的吗?所以素节一面担心叶家凑不出求亲的聘金来,  一面又铁了心的想和叶逢时长相厮守,  两下里一对冲,  可就愁煞了金枝玉叶。

        肃柔的建议都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素节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自己沉吟,  “只怕他也做不得主,  还要去找他阿嫂商量……”

        肃柔道:“那就让他们去商量,既然长嫂为母,叶夫人自然为这个小郎操持。该有的礼数是不能少的,现如今他们艰难些,若是这门亲事能成,日后你再好好回报这位长嫂就是了。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莫如等到明年春闱过后,叶公子身上有了像样的功名,  再来提亲不迟。这样将来国公爷若是想提拔他,  也好师出有名啊。”

        素节听了肃柔的话,  似乎略略找到了使劲的方向,嘴里重复着:“最好是到明年春闱过后再来提亲……若是等不及,那就预备好三书六礼,先试试也无妨。”

        肃柔点了点头,虽然这一试,注定要在温国公府掀起轩然大波,但早些让长公主夫妇知道,总比等县主吃亏上当了再后知后觉的好。

        素节到底是个没什么心眼的小姑娘,讨着了主意之后,就觉得自己的事情解决了一大半,重新高高兴兴跟着肃柔学插花了。但肃柔心里悬着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伯父那头好像也没打探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如今唯一能替她答疑解惑的,就只剩素节了。

        素节心无旁骛,拿剪子把花枝剪断,插进了花瓶里,左右调整半日,始终不怎么满意,肃柔递了一枝蜀葵过去,“色调过于素净了,添上这枝花,看看怎么样。”

        结果放到一起,果真变得出挑了好多,层次也分明了。素节摇头晃脑,“阿姐的造诣,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赶上……”

        肃柔的心思并不在插花上,放下了手里的百子莲,又唤了声素节,“我有件事,想请县主为我指点迷津,若县主当我是朋友,就请据实相告。”

        素节怔了下,抬头道:“阿姐有什么要紧事吗,这样一本正经。”

        肃柔说是,“很要紧,非常要紧。”把朝中言官向官家上表的事都和她说了,末了道,“昨日殿下和我商谈的时候,县主也在场,你一定是知道其中缘故的,对吗?我不问其他,只想知道,殿下那些规劝我的话,是不是禁中圣人的意思?”

        这下素节有点迟疑了,眼神左顾右盼着,“这个……这个……”

        肃柔不让她躲闪,拽了她的手道:“请县主据实告诉我,今日你帮了我,将来县主若有事,我一定赴汤蹈火报答你。”

        素节见她态度坚决,知道这回是糊弄不过去了。本来自己也愿意交这样知心的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走漏点消息其实也不是多大的罪过吧……

        不过出卖至亲这种事,还是令人有些负罪感的,她舔了舔唇道:“阿姐,你是真的不愿意进宫吗?不愿意像那些娘子一样陪王伴驾吗?”

        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其实大可不必再遮遮掩掩说什么场面话了,肃柔真情实感道:“我八岁入宫,在禁中呆了十年,整整十年,从小宫人做起,一直做到小殿直一等长行,你知道我经历了多少磨难吗?禁中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安乐的去处,我愿意在外面自由自在的,就算一辈子不嫁也没关系。我可以游历名山大川,到我想去的地方去,可是禁廷就像一个牢笼,绑住我的身子,把我的脑子也束缚起来,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回去了。所以我很怕,怕那些言官谏言,把我又送回禁中,我好不容易才出来的……”边说边摇头,“真的……我真的不想再回去了,一点都不想。”

        素节看她的眼神,变得怜悯起来,“如果回到禁中,一生有宠,阿姐也不愿意吗?”

        肃柔失笑,笑她年轻不懂得,“十年间我看到很多娘子盛宠辉煌,也看到她们从云端跌入尘土里,谁能保证自己一生有宠?那地方人太多太拥挤了,缺我一个也没什么。我是想着,若殿下是受圣人之托来打听我的想法,就劳烦殿下替我回圣人,我不愿意再入宫了。”

        “可是……”素节歪了脑袋道,“阿姐,你没想过吗,就算是圣人托我阿娘打听,那也是奉了官家之命啊,如果官家要你回禁中,你怎么办?”

        怎么办,似乎有些难办。

        肃柔垂下眼道:“官家是听了那些言官的上奏,不得不给满朝文武一个交待,长公主殿下若是把我的意思转达给圣人和官家……”

        结果素节缓缓摇头,意有所指地感慨,“阿姐一定是不知道,自己有多招人喜欢。”

        肃柔讶然抬起眼来,“什么?”

        素节尴尬地笑了笑,“有些话,我也不好说得多明白,就是……事情其实不像你想的那么复杂。你在郑娘子宫中伺候时,没有见过官家吗?官家正年轻,长得仪表堂堂,就算照着金翟筵上寻郎子的眼光来看,也是家家看得上的乘龙快婿啊。”

        然而这乘龙快婿,谁家有福消受?能称官家为女婿的,只有皇后的母家。

        不过这些还是其次,肃柔从素节的话里窥出了一点端倪,越想心头越打鼓,索性作了个大胆的推测:“难道官家已经采纳言官的谏言了吗?”

        素节眼神闪烁,支吾了半晌才道:“谏议大夫不是昨日早朝才谏言的吗,其实这件事,早在十日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了。”

        十日之前?肃柔有些发懵,仔细算一算,就在她放归之后没多久啊。

        她的心忽地吊到了嗓子眼,怔怔望着素节道:“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了,你能给我个准话吗?”

        素节被她步步紧逼,实在没有办法,自己又是个不擅撒谎的人,发现避无可避了,最后也就豁出去了,嗐了声道:“不管了,反正早晚是要知道的,有什么可隐瞒的!阿姐猜猜昨日府上来的贵客是谁吧……”然后在肃柔逐渐惊恐的眼神里点了点头,“正是官家!”

        肃柔脑子里“嗡”地一声响,虽然自己隐约有预感,但总也不敢往那上头想。官家是谁?是垂治天下的帝王啊,怎么会留意她这个小小的宫人。再说自己和他从来没有交集,唯一说过一次话,就是那日延嘉阁告知她爹爹配享太庙的事。父辈立下功勋,未见得女儿就该入宫,难道官家从来不知道,在他的后宫中做妃嫔,并不是件多愉快的事吗?

        素节呢,好像嫌她受的惊吓还不够大,斩钉截铁的告诉她:“我阿娘之所以请你来我们府里,也是受了官家所托,怎么样,意外吧?”

        意外,着实很意外!

        肃柔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恍惚看见自己挥泪告别长辈和兄弟姊妹们,一步三回头重入禁中的场景,简直五内俱焚,让她茫茫然不知应当何去何从。

        “官家喜欢你,又不是天塌下来了,你莫怕。”素节很好心地安慰她,“想开些,你被天底下最尊贵的人惦念着,这不是件光宗耀祖的事吗?”

        自己被人喜欢着,自己不知道,还是从别人口中听说的,这种震撼让她回不过神来,事情之棘手,也超乎了她的想象。

        “怎么?”素节看她怔忡着,轻轻摇了她一下,“阿姐,你眨眨眼啊,这模样叫我害怕。你也不必如临大敌,至少官家没有不管不顾直接下旨册封你,既然让我阿娘先探你口风,足见官家是尊重你的,将来说不定封你当贵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她说完,甚至“嘿”了一声,凡夫俗子的梦想,不就是立于山巅,俯瞰人间吗。

        然而肃柔的目光并没有因此被点亮,她说:“我不喜欢官家。”

        素节讶然,“你不喜欢官家?官家是我舅舅,你怎么能在我面前说不喜欢官家呢,明明全上京的姑娘都很钦慕官家啊。”

        确实,官家少年即位,中兴国家,又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哪个少女怀春时,心里仰望的不是官家。可肃柔却少了这根筋,也可能因为在禁中多年的缘故,官家的家务事看得太多,已经全然没有那种朦胧的美感了。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对官家本人没有任何向往,更害怕禁中的生活。既然无法为爱奋不顾身,那为什么还要再入禁中,迎接随时会到来的无边寂寞呢。

        反正她是连半点女孩子的羞涩都没有,素节看她心不在焉,一贯的沉稳从容也不见了,可见官家的垂青,没有让她小鹿乱撞。

        她怅然问她:“你就那么忌惮官家?”

        肃柔反问:“若是现在有人来府里提亲,让你嫁给一个你不喜欢的青年才俊,你会高兴吗?”

        这样推己及人一番,果真是可以体谅的了。

        素节托着下巴,和她一起发愁,倒也没用多长时间,就想到一个好办法,猛地坐直了身子一拍桌面,“嗣武康王!”

        肃柔不明所以,不知她为什么忽然想起赫连颂来。

        素节抚掌说:“昨日官家来府里和阿娘说话,那时候嗣王就在府门外,他应当是知道官家的行踪和目的的。阿姐,你要是不想入禁中,何不借助嗣王?他欠着你们张家的情,你要是有求于他,他一定会帮忙的。你听我说,官家和他不单是君臣,也是同窗好友,当年嗣王从陇右入上京,就在资善堂做官家伴读。你想想,若是你和他定了亲,那么官家总不好君夺臣妻吧!就算再气恼,也得看在年少的情谊上就此作罢。至于这门亲事呢,过阵子退了就好,反正和嗣王定过亲不丢人,日后也不耽误你再嫁高门。”

        肃柔简直被她的天马行空惊着了,连连摇头道:“说笑了、说笑了……这种事怎么好胡来!”说罢奇怪地看了素节两眼,“你这回竟不帮着你舅舅吗?”

        素节道:“我也想明白了,舅舅不缺后宫,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你要是实在不愿意,只有这个办法。官家的脾气,我多少知道一些,他虽然不会强人所难,但终究是帝王,到了没有耐心的时候,强扭的瓜也非甜不可。所以咱们得先下手为强,把自己许出去,就找嗣王,拿他欠着你爹爹一条命来要挟他,让他不得不陪你演这出戏。”

        肃柔讶然看着她,看了半晌,无奈地笑起来,“多谢你替我出主意,但这种事我不能做,做了就愧对爹爹了。当初我爹爹为护送他丢了一条命,不是今日拿来换他回报的,就算最后要进宫,我也不能打这样的主意。”

        素节顿时很怅惘,“可你不是不喜欢官家吗。”

        肃柔道:“什么喜欢不喜欢呢,嫁人也多是盲婚哑嫁。能不入禁中,自然是最好的,我喜欢外面天地广阔,能时时看见家里人。可要是实在没有办法,过去十年也是这样熬过来的,再熬上几十年,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这话说得,连素节都觉得不是滋味,于是横下一条心道:“阿姐先别着急,回头我和阿娘说说,求她在官家面前替你周全。”

        有她这句话,肃柔心里也有了几分寄托,牵着她的手道:“那就拜托县主了。长公主殿下和官家是同胞的姐弟,殿下一句话,胜过我说千万句。”

        素节点了点头,但话虽这样说,让人忍痛割爱本来就难,尤其这人还是官家,最后能不能成功,谁也说不准。

        肃柔再三谢过了她,方从温国公府辞出来,到家之后心里惴惴地,不知该不该和祖母说。一直延捱到吃罢了晚饭,这些话还是没能说出口。

        晚间回到千堆雪,至柔过来送她新做的香囊,和女使一同往门窗上挂,嘴里说着:“里头加了驱虫的方子,蚊虫闻见这味道,直飞都得绕道。”

        肃柔刚洗过头,长发沉甸甸地披在身后,一路走过来,发梢的水点点滴滴落在地上。

        “别忙了。”她站在灯畔道,“来坐下,陪我说说话。”

        至柔回头望了眼,见她神色凝重,忙把剩下的香囊交给结绿,自己扑了手过来,挨着她坐下了。

        “阿姐怎么了?”至柔仔细打量她,“是不是在温国公府上受委屈了?既这么,下回不去了,她们显赫人家,咱们还不伺候了呢!”

        至柔的脾气,很像进宫前的她,恼火起来莽撞得很。肃柔看她义愤填膺,觉得有些好笑,忙安抚着说不是,略顿了会儿,才把从县主那里听来的一切告诉她。

        至柔惊得瞠大了眼睛,“还要让你进宫?这还有天理吗?禁中十年不来提拔,让阿姐吃了好多苦,如今出来了,倒成了香饽饽,这官家真是奇怪得紧!”

        她咋咋呼呼,肃柔只好让她小声些,殷殷叮嘱她:“万一我逃不脱入宫的命,你就代我好好侍奉祖母和母亲,关照幼弟吧!”

        仿佛交代后事一样,让至柔五味杂陈,于是仔细思忖了下道:“依我看,县主那个主意虽然馊,但确实管用。请人家帮个忙,暂且应付过去,只要官家那里作罢,再退婚就是了。我想着那个赫连颂一把年纪都没娶亲,想必是有什么毛病,阿姐和他假装定个亲,不也替他解了燃眉之急,免得叫人闲话吗。”

        肃柔拧眉笑道:“人家没有毛病,不过是将来要回陇右,不在上京娶亲,免得夫人跟着他远赴边陲罢了。”

        至柔摆了下手道:“这个且不管,反正只是做做样子,又不会伤筋动骨。”

        但是这个提议,肃柔无论如何都不会赞同,只是对至柔说:“万一禁中来了口谕,我怕没有时间再同你细说。刚才的话你要记在心上,千万别忘了。”

        至柔没办法,只得点头应了,“不过阿姐先别急,后日的金翟筵上,说不定会有转机。”

        肃柔涩然笑了笑,这就得看那些当家的夫人们,有没有得罪官家的胆量了。

        隔上一日,终于到了金翟筵的正日子。

        太夫人已经多年没有参加这个宴会了,早前年轻时候,倒还愿意和闺中的密友们聚在一起捶丸、投壶,或是打打马球什么的。后来年纪渐渐大了,自觉那种花团锦簇的场合不适合自己,待儿女婚事都安顿好之后,孙子辈娶亲由儿媳张罗,自己放了手,乐得做一个闲散的老太太。可是如今到了孙女们谈婚论嫁的时候,女孩子嫁人犹如转世投胎,好与不好关系着下半辈子的幸福,她也没法袖手旁观了。当初尚柔的婚事就是她过问得太少,由得她母亲做主,才弄得这般田地,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底下的孩子们,无论如何都得亲自出马把关。

        家中女眷们都已经预备妥当,纷纷到了前院,太夫人一个个望过来,张家的女孩子们在姑娘堆里算得上出挑的,再加上一个绵绵,真如六朵花儿一样。

        太夫人心下满意,吩咐孙女们:“到了那里谨言慎行,不要过于张扬,但也不必压抑心性。先去结交一些闺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将来各有机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这份人脉。至于一旁观察你们的那些夫人们,若是有来搭讪的,浅浅应上几句就好,姑娘自矜自重最要紧,倘或有要深谈的话,人家自然来寻长辈们,用不着你们应付。”

        大家都应了声是,其实女孩子们此行还是游玩为主,并没有谁完全只冲着露脸给人相看去的。

        太夫人见一应都齐全了,便吩咐大家登车。侧门小巷子里停了四辆妆点精美的香根车,各房带着名下的女孩子乘坐,太夫人则领了肃柔和绵绵同乘。

        马车慢慢动起来,往城中最大的园林进发,当初平遥郡主创办金翟筵的时候,款待的只是上京达官贵人的夫人和嫡女,圈子里的嫡庶划分很分明。后来时间越久,逐渐也就放宽了,最后只要是嫡母看重的,庶女甚至是外戚女子,也可带着一同参加。

        太夫人在车里盘算着:“你们姊妹年纪相差不大,除了映柔还小,其余几个都到了议婚的年纪。接下来府里怕是有一阵子可忙的,要过礼,要预备姑娘出阁……”说着怅然看了肃柔和绵绵一眼,“寻常在身边,倒不觉得什么,倘或一个个嫁出去了,家里可就一下子冷清了。”

        绵绵对婚嫁这种事,一直满怀热情,她体会不到外祖母的惆怅,轻描淡写地安慰着:“出了阁也可以回家,又不是去了天南海北。再说颉之和成之明年也要说亲事了,别人家姑娘嫁进门来,家里也添人口,外祖母不必伤心。”

        太夫人叹了口气,“那倒也是。”

        肃柔和声道:“几位妹妹出阁都有各自的母亲张罗,表妹要是说定了亲事,姑母也会过问的,到时候各家作各家的打算,纵然忙些,也能运转得过来。”

        太夫人颔首,复看了绵绵一眼,“回头你就和几位姐妹在一处吧,这金翟筵你是头一回参加,各家是个什么情况也不清楚,千万不能唐突了。”

        绵绵鼓着腮帮子,有些不满意祖母特意叮嘱她,拿眼一斜肃柔,“二姐姐不也是头一回吗。”

        肃柔倒是散淡得很,“那表妹就和我在一起吧。”

        绵绵想了想,还是觉得跟着这位二姐姐更靠谱些。晴柔是庶出,和她凑在一起自贬身价,至柔和寄柔一向不喜欢她,映柔又是小孩子,倒不如寸步不离和肃柔一起陪着太夫人,这样有什么消息,还能头一个获得。

        一切说定了,就照着实施,绵绵先前以为,不过是上京贵妇贵女的盛宴罢了,有权有势的人,自己也见了不少,然而真正进了园子,才知道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这是个珠光宝气,满目锦绣的宴会,上京的贵胄女眷,远比她想象的更高雅,也更多。早前一直听说这个伯,那个侯的,满以为这些有爵人家已属上流了,却不知道,上京还有实打实的皇亲国戚。公爵王爵家的诰命,是她触之不及的阶层,但因为二舅舅不久前刚配享太庙的缘故,大家见了太夫人,也格外地礼遇。

        “这位是靖王妃……这位是永安郡王夫人……”太夫人引着孙女们,逐个地见礼请安,结交这些有头脸的贵妇们,对女孩子们将来的前程大有好处,就算她们自己家里没有适龄的儿子可婚配,各家不还有侄子外甥吗,只要留意了,牵线搭桥不过一句话的事,一来二去地,门当户对的好姻缘就产生了。

        靖王妃笑呵呵看着小娘子们向自己纳福,抬手说不必多礼,一面感慨着,“哎呀,时间过起来真快,前两年看着都还小,如今一转眼,都成了大姑娘了!老太君真有福气,家中人丁兴旺,看看这些小娘子们,个个都体面,将来必定各得其所,各有好前程。”

        太夫人自然要客套一番,笑着说:“借殿下的吉言了,孩子们平时不怎么外出,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今日带到人前给夫人们请个安,往后还要请诸位夫人多多提携。”

        这时起筵的平遥郡主过来了,热热闹闹又是一通寒暄,然后目光从女孩子们脸上逐个流转过来,最后停在了肃柔身上,转头问太夫人,“这位就是老太君家的二娘子吧?”

        太夫人颔首,“正是我家二娘。”复示意肃柔,“快来见过郡主。”

        肃柔敛神,端端行了个礼,平遥郡主忙虚扶了一把,含笑道:“瞧瞧这通身的气派,果真非一般人可比啊。”说着亲亲热热招呼大家,“外头热得慌,快请里面坐吧!我已经命人备了上好的龙凤团茶,请王妃和夫人娘子们品尝。”

        于是众人都挪进去,刚到的一拨人坐下品茶闲谈,年轻的姑娘们陪坐了一会儿,便三三两两寻找相熟的朋友去了。

        肃柔和绵绵也相携在外转了一圈,只觉这园子真是大,处处繁花和绿树,望也望不尽。那些盛装的贵妇和贵女们点缀其间,人倒成了陪衬,东一簇西一簇地,像画中勾勒山水的云光翠影。

        绵绵向东眺望,看见不远处的场地外围起了步障,忙唤二姐姐,“你瞧,那儿有马球场!”

        场上还有策马奔腾的小娘子们,臂上襻膊的红绸在身后猎猎招展,这是最好的时代,女孩子们也可像男人一样飒爽。马蹄声和呼喝声隐约传过来,肃柔含笑望着,随口问绵绵:“表妹会骑马吗?”

        绵绵挺了挺胸,十分骄傲的模样,“当然会。以前在江陵府的时候,爹爹常陪我练习骑术。爹爹说学会了骑马,将来要是在婆家受了委屈,跑也跑得快些。”

        几句话说得肃柔笑起来,果真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啊,未雨绸缪,作着那么长远的打算。

        绵绵问:“阿姐呢?你会不会骑马?”

        肃柔摇了摇头,“禁中女官的一举一动都须娴静,我没有机会学骑马。”照着姑父的道理反推,也许不让骑马,是为了防止逃脱吧!

        两个人说笑了几句,都是头一回参加金翟筵,和谁也不熟悉,在外站了一会儿,便返回太夫人身边了。

        进去的时候,恰好听见祖母正和几位贵妇说起姑母,“趁锦在江陵府置办了宅子,说那里风景好,气候也宜人,好几年不曾回幽州老宅了。今年修书回来,说年下要来上京瞧我,先遣了孩子在我跟前尽孝,我看着外甥女,也诚如看见了趁锦一样。”

        张趁锦年轻那会儿聪明伶俐,也是贵女圈子里颇有名气的姑娘,人人以为她会嫁得高官之主,却没想到最后竟嫁了个生意人。倒不是说生意人不好,不过按着士农工商的排序,商贾的地位确实是最低的。如今女儿到了婚嫁的年纪,才发现重回上流何其难,饶是太夫人话里话外推举绵绵,几位贵妇也不过凑嘴说几句顺风话,并不显得十分热络。

        至于肃柔呢,女官出身,勾起了贵妇们的兴趣,拉着她谈论禁中的香方用度等,也有出了嫔妃娘子的人家,打听人在禁中是否安好。

        其实很多内命妇都是报喜不报忧,传话回来千好万好,但在那个地方生活着,什么是好,什么又是不好?肃柔自然不会去说禁中艰难,人家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尊崇地位,当然应该是无可诟病的。就这么美化着,敷衍着,有意炫耀的人家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带着一点矜持的笑,昂首挺胸往别处去了。

        可惜说得热闹,终究没有人家来刻意示好,太夫人耐着性子,气定神闲地和平遥郡主及靖王妃说笑,又过一会儿,见荥阳侯夫人和一位贵妇一同过来,大家先见了礼,陈夫人便打了圆场,说:“原本尚柔也是要来的,可安哥儿近来有些疰夏,她不放心,因此今日留在家中看护孩子,让我替她向老太君问好。”

        太夫人哦了声,“安哥儿怎么疰夏了?请大夫调理没有?”

        陈夫人道:“已经请过了,小孩儿疰夏常有的事,太夫人不必担心。”

        她们说话间,侯爵夫人身旁的贵妇上下打量了肃柔一遍,笑着问:“小娘子就是张府上二娘子不是?”

        肃柔福了福身,这才听太夫人介绍:“这位是延康殿孔大学士家的夫人。”

        就是那日托了陈夫人来说亲的孔大学士家啊,绵绵悄悄拽了拽肃柔的衣袖,肃柔还是寻常的样子,不卑不亢地,微微颔首致意。

        原以为早前有过结亲的意愿,张家没有答应,今日见了会找准时机再提一嘴,谁知那位孔夫人确认过身份之后,便没有下文了,只是在一旁坐定,视线又调转到绵绵身上来,笑着问太夫人:“这位是申家小娘子吧?当初她母亲在上京的时候,我们闺中常有往来的,后来她去了外埠,这一别,倒有好几年未见了。”一面说,一面来牵绵绵的手,万分和气地问,“小娘子今年多大了?你母亲在家可好啊?”

        绵绵乌云罩顶,心说真倒霉,不会是娶不了肃柔,转而来打她的主意了吧!一个鳏夫,求娶庶女还差不多,金翟筵上这样身份的不少,为什么偏要在张家门里打转!

        不过不满虽不满,脸上还是装出了乖巧的样子,毕竟这宴会上不单只有孔家,还有许多旁观的显赫门第。绵绵堆出一个温婉的笑来,俏声应道:“我母亲一应都好,多谢夫人垂询。”

        边上的太夫人替她接了口,笑道:“我们家三个孩子是一年生的,她和三娘、四娘都满十六了。”

        陈夫人在一旁接了话,又问:“这么标志的小娘子,想必已经许了人家了吧?”

        太夫人说暂且还没有,“我只这一个宝贝的外甥女,将来挑郎子,自然是要慎之又慎的。”

        太夫人的意思摆在这里,既是宝贝的外甥女,又要慎之又慎,那么像孔家二公子这样的情况,必定也是不考虑的了。

        孔夫人笑得讪讪,没有出口的话也不必再出口了,复又寒暄了几句,便和陈夫人借故离开了。

        要不是场合不对,绵绵简直要兜天翻一个白眼,她家那个鳏夫儿子难道是个活龙吗,一会儿瞧上你,一会儿瞧上她,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反正这场燕集,就是迎来送往联系感情的盛宴,先前停留的人也起身交际去了,太夫人依旧端坐在那里,面上虽不动声色,但心里难免有些低落。果真谏议大夫办了好事,朝堂上的两句谏言,耽误了姑娘一辈子。连先前有意结亲的孔家都调转了风向,其他人就算有心,只怕也要仔仔细细权衡再三了。

        转头看看肃柔,她和绵绵坐在一旁端着建盏呡茶,仍旧是落落大方的样子,迎上祖母的目光,甚至给了个安抚的微笑。譬如参筵就是来散心的,也不是说非要这个时候立时找到婆家,有人垂青固然好,没人垂青,来见识了一回,也不算白跑一趟。

        太夫人见她这样,便也宽怀了,祖孙三个坐在一起谈论这密云小凤团,倒也谈得兴高采烈。

        略过了一会儿,郡主府上女使又引了贵客进来,太夫人远远看见便站起了身。进门的老夫人亦是伸出手来接应,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老姐妹,见了依旧如年轻时候一样,好一顿亲热。

        “哎呀,长远不见了,你身子可好吗?”太夫人笑着说,一面引了肃柔和绵绵来,“快见过王家太夫人,她是祖母至交,见了她,就如见了自家祖母是一样的。”

        肃柔和绵绵忙上前见礼,肃柔小时候是见过这位王家太夫人的,记得王家老太爷策勋十一转,御封了柱国,家中子孙也都在朝为官,是个名副其实的簪缨世家。

        王太夫人打量了绵绵,含笑说:“这孩子的眉眼,和她母亲很像啊。”说着又来看肃柔,牵着手好生感慨了一番,“肃儿长得这么大了!当初入禁中时候才八岁,没想到还有相见的一日……”说着又引荐了自己身边带着的两个姑娘,都是自己的孙女,让孙辈结交结交,好延续祖辈的感情。

        女孩子们彼此见了礼,恰好外面热闹起来,说赶趁演起了悬丝傀儡。两位祖母都发了话,让她们结伴玩去,待把她们打发了,彼此才好安心说上体己话。

        太夫人闲谈的时候,眉心也拧着,王太夫人看出来了,便追问可是遇上了难事。

        太夫人沉默了下,把前因后果和她说了,末了道:“如今是要耽误死人了,肃柔今年十八,我原想着带她来了金翟筵,要是有合适的人家,把亲事定下,我的一桩心事就了了。可谁想到,那位刘大夫这样坑人,官家那头不发话,谁家敢贸然来提亲?肃柔好好的女孩儿,在禁中十年受了恁多的苦,本以为回来了能安安稳稳过上舒心的日子,结果你瞧……竟又弄得这样。”

        王太夫人听了,也不由叹气,“最愁的就是官家不定夺,否则这样的姑娘,真是家家抢着要呢。依我的意思,你且再等一等,看看回去之后可有人家上门来提亲。”

        太夫人听罢,叹息着摇了摇头,“前几日孔家的二郎要娶续弦夫人,托了尚柔的婆母来说合过,今日见了人,绝口不提这件事,连他家都得了风声,旁人自然更忌惮了。”

        王太夫人不说话了,沉吟了片刻道:“半个月内朝中若是没有个准信儿,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不会耽误后头人家来说亲事的。这样,我先同你说一声,看在我们多年交情的份上,到时候千万先紧着我们家。”

        太夫人讶然,“你们家?谁啊?”

        王太夫人道:“我家四郎啊,今年刚升了市舶司1提举。家下几个兄弟,只有他还未成婚,究竟是一直外放泉州,头几年衙门里倾轧得厉害,实在顾不上私事,现如今总算安定下来了,人也拖到了二十七……”说着讪讪笑了笑,“年纪大了些,望你不要嫌弃。再者,就是将来要跟着一道去泉州,又怕你舍不得。”

        太夫人经老友这么一说,顿时豁然开朗。

        市舶司提举啊,那是个从五品的官职,年轻轻便做到这个位置,已经是极难得的了。太夫人先前还在惦念着给事中家的公子,打算托个靠得住的人,上人家家里露些口风,如今有了王太夫人的孙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自然是喜出望外,满口答应下来。

        回去的路上,太夫人把消息告诉了肃柔,满心欢喜的样子,絮絮道:“王家太夫人在闺中时候就与我交好,算起来相识四十年了,就算后来各自嫁了人,彼此之间也常有往来。她这个人啊,正直,心性也好,王家有她坐镇,上下也如咱们家一样和睦。你要是能嫁进王家,我真是一点都不担心的,她家四郎虽然比你大了八九岁,但年纪大的男人会疼人,至少不让你受那些腌臜气。就是外放泉州远了些,寻常也不那么轻易能回上京来……不过日后未必没有升迁调职的机会,年轻人么,哪个不是趁着年华大好,打拼出一番事业来。”

        肃柔听祖母思虑得周全,心里反倒愈发沉重了。

        其实照着她的希望,是有合适的人家,赶在官家行事之前定亲,这样便能断了官家的念想。但大多数人家还是心存顾虑的,就连王家太夫人的意思也是如此,半个月内若是朝廷没有动静,再来考虑为孙子提亲。太夫人不知其中缘故,觉得万一运气好,扛过了这半个月,孙女就能正常婚配了,但这半个月对肃柔来说何其艰难,她甚至有些不敢再去温国公府了,害怕哪一日会遇见官家,会听见最不想听见的话。

        望一望祖母,她脸上的笑容掩不住,已经开始为她考虑将来婚后的安排了,然而这份心,怕是要白尽了。

        肃柔原先不想告诉她的,说了怕徒增烦恼,可见祖母对她的婚事那么上心,再瞒下去,日后出了变故,难免大伤人心。

        于是她微微挪过去一些,轻声道:“祖母,暂且不要去想那些吧,一切顺其自然反倒更好。”

        太夫人原先兴高采烈,但听她这样说,便有了不好的预感,犹豫了下道:“怎么了?嫌王家四郎年纪大么?”

        肃柔说不是,见绵绵愕着两眼望自己,不由尴尬地笑了笑。

        绵绵耿直起来不带拐弯,冲口道:“阿姐先前连鳏夫都能接受,这个没成过亲的,怎么反倒推三阻四起来?”

        大家都不解,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肃柔支吾了半晌才把实情告诉太夫人,末了道:“谏议大夫进言,其实只是说中了官家的打算而已,并不是官家碍于朝中风向,才考虑让我重入禁中。所以咱们如今做什么都是枉然,事到临头,该进宫还是得进宫,祖母别再为我操心了。”

        这番话说得太夫人愣住了,一时车内静默下来,只听见车外蝉鸣声震天,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直到回了岁华园,太夫人也不得展颜,元氏同她说起金翟筵上的所见所闻,说有两家对寄柔很有些意思,请太夫人参详参详,太夫人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到最后沉沉叹了口气,让在场的人都不明所以,面面相觑起来。

        “祖母……”肃柔轻轻唤了太夫人一声。

        太夫人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不合时宜了,忙换了个笑脸道:“今日孩子们露了面,有心的人家自然会陆续登门,且不用着急,婚姻关乎一辈子,仔细再三比对了才好。”心里惆怅得厉害,也不能应付太多了,便发了话道,“大家都累了,回去歇着吧!”一面嘱咐元氏,“尚柔的婆婆说安哥儿这几日疰夏得厉害,你打发人过府问一问,看看究竟怎么样了。”

        元氏应了个是,带着众人行礼退出上房,才刚要出园子,次春从里面追出来,唤了声大夫人道:“老太太吩咐,等大郎主回来了,请大郎主来岁华园一趟。”

        元氏哦了声,不知道太夫人有什么打算,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换了身衣裳,等着张矩下职回家,却左等又等不见人影。派到侯府去的婆子倒回来了,说安哥儿已经好些了,愿意吃些东西了,复又道:“侯府内宅确实乱得很,奴婢才去了一会儿工夫,就听见妾室院里吵闹。我们大娘子倒很从容,只说不必管她们,让带话给夫人,安哥儿一应都好,请老太太也不必担心。”

        元氏叹息:“遇见了这样人家,都是命,或者等孩子大些,陈郎子收了性子,慢慢就会好起来吧!”

        反正就是一切看老天的,等着时间去平息一切。

        这头正说着话,听见廊上女使回禀,说郎主回来了。元氏忙起身迎出去,见张矩脸上酡红,身上还带着酒气,那味道难闻得很,直冲鼻子,便嘟囔着抱怨:“大白天的,又上哪儿喝去了。”

        张矩道:“一个同年要上外埠任职,大家起了筵,替他送行。”

        元氏把老太太召见的消息告诉他,他不敢怠慢,但又忌惮自己身上不洁净,擦洗过后换了衣裳,等酒气散些了才入岁华园。

        女使引他进花厅,绕过屏风就见太夫人闭着眼,撑额坐在榻上。他上前唤了声母亲,太夫人方睁开眼,指了指边上圈椅让坐。待他坐下,又是半晌无语,闹得他都彷徨起来,忍了又忍方道:“母亲有什么话要吩咐儿子,只管说罢,就算遇上了难事,一家子齐心协力,没有度不过的难关。”

        太夫人听了,垂着眼点了点头,结果把实情一说,连张矩都愣住了,才发现有的难关,真不是靠决心就能撑过去的。

        “这事情……棘手得很。”张矩对插着袖子愁了眉,“既然官家有心,咱们又能怎么样呢。”

        太夫人道:“就没有办法可想了吗?你与苏贵妃的兄长不是交好吗,看看能不能通过他,向贵妃递个话。”

        张矩连连摆手,“男人家,哪里会过问这种事。况且贵妃掺合,岂不有争宠的嫌疑?”

        太夫人窒住了,良久才长叹:“是我糊涂了,实在是没了办法,病急乱投医起来。”

        张矩看太夫人烦恼,自己也觉得无能为力,只好来劝慰:“二娘若当真是个入宫的命,咱们也只能再送她一回,胳膊拧不过大腿,不过听天由命罢了。”

        太夫人一听这话便来了气,“就因她不是寄柔,刀没割在自己身上,你不知道疼?她爹爹没了,你是伯父,理应担负起父亲的重任来,结果你倒好,说的都是什么话!她在禁中十年,好不容易回来,像样日子没过上几天,再把她送进宫去,你倒忍心?”

        张矩被母亲一通责骂,简直有点发懵,嗫嚅了下道:“官家不是没看上寄柔和映柔嘛……”眼见太夫人又要发火,忙急急来安抚,“母亲别恼,先消消气,容我再想办法。”

        太夫人怨怼地看着他,十分嫌弃地说:“官做到今日,连一点门道都没有,我要是你,羞也羞死了!”

        张矩哑口无言,关于该不该羞死这个问题,自己也好好自省了一番,但与盛怒中的老母亲,有什么好辩驳的呢,便闷着头道是,让老太太息怒,又说了好多下保的话,才从上房退出来。

        走出岁华园,迎面便遇上了张秩,张秩叫了声大哥,刚想进园子,便被张矩叫住了。

        “别进去,进去了就是挨骂。”张矩叹着气说,“官家有意让二娘进宫,老太太命我想办法,可那是官家啊,又不是寻常王公大臣,我能有什么办法!”

        张秩听了,也是束手无策,背靠着院墙抱怨,“在禁中十年,早怎么不提拔?”

        这谁知道呢,或者发现失之交臂,忽然回过神来了吧!

        兄弟两个在园子外面商议了半晌,也没能想出解决的办法,这件事暂且只好搁置。第二日散朝,张矩在三出阙前徘徊,思忖着是不是找温国公再想想办法,可巧温国公和宰相一同出来,张矩见状,便也没好开口。

        无可奈何,唯有等得了机会再说,正怅然要登车,忽然见赫连颂和殿前司的人经过,就是那么灵光一闪,他扬声唤了声“王爷”,赫连颂顿住了步子,转头望过来,“留台叫我么?”

        张矩点了点头,神情里不免透出几分尴尬。他其实从未想过因私麻烦这位嗣王,毕竟谁也不会拿兄弟的命,作为走人情的工具,但如今是没有办法了,虽然最终的结果也许并没有什么改变,但至少作过努力,也尽了伯父的责任了。

        他慢慢搓步过去,拱了拱手道:“在下今日在潘楼设筵,请王爷赏光。”

        赫连颂哦了声,笑道:“今日是什么好日子吗,倒有好几个设宴的。”

        张矩忙堆了个笑脸道:“上回蒙王爷宴请,这回换我做东,无论如何,请王爷一定赏脸。我听说潘楼近日刚酿出了一批好酒,因此邀上王爷,一同赏鉴赏鉴。”

        赫连颂素来是个有内秀的人,闻言不过一笑,倒也没有说其他,拱了拱手道:“留台有心,那今日就劳留台破费了,晚间我一定赴约。”

        “好好好……”张矩暗暗松了口气,这也算走投无路时的一点曙光吧!他知道赫连颂和官家的交情,与其通过后宫的那些贵人娘子使劲,倒不如托付赫连颂,成与不成,就在此一博。

        一切说定,各自别过,因惦记着这件事,张矩在衙门里也静不下心来,索性早早回去换了衣裳,时候差不多了,便先去潘楼等待。

        临街的酒阁子包上一间,让人燃了香,上了茶饮,自己独自在垂帘前坐着。外面吹进来的风带着些暑气,他烦闷地扯动了一下领口,俯身朝下望。天将要暗下来时,出入的人也渐渐多起来,有好多熟面孔,拱手抱拳寒暄,上京的夜,一向如此繁华热闹。

        又等良久,还是不见赫连颂的身影,心里揣度着是不是人家临时绊住了脚,来不了了,这时小厮唤了声郎主,朝楼下指了指,张矩顺势望过去,见人已经到了门前,年轻的嗣王一表人才,连将手里马鞭抛给随从,也透着几分风流潇洒。

        张矩忙站起身,到阁子前相迎,见贵客从辉煌的甬道里信步而来,那眉眼经灯火晕染,显出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和煦与温存。

        彼此拱手作揖,张矩殷勤地将人引进了酒阁子,阁内空空,没有旁人,赫连颂那英挺的眉宇微微挑动了下,回身笑道:“想必留台今日,是有话要同在下说了。”

        张矩道是,比了比手,“王爷请坐。”

        阁子里有细篾编制的垫子,过卖也揭开了冰鉴,微微的凉意贴地扩散开来,赫连颂一手搭着凭几坐下,复向张矩道:“留台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张矩“嗳”了声,转头吩咐门外上酒菜,一面道:“天热起来,王爷且凉快凉快,先不忙说事,咱们边吃边聊。”

        上好的玉液酒送上来,另摆上了一盘杏酪蒸羔及十来个小菜,过卖将银匙摆放在客人面前,又往蒸烂的羊肉上浇了杏仁糊,笑着说:“贵客尝尝,这是刚出笼的永州羔羊,比之一般的羔羊更鲜美。”

        张矩摆了摆手,让过卖退下,亲自替两人杯中斟了酒,一面客气地劝饮,“王爷请。”

        对面的人亦向他举起了杯,白净修长的指节上套着虎纹的赤金筒戒,倒让那不沾阳春水的手,显出另一种优雅与峥嵘并存的奇异之感来。

        对饮过后,张矩方道:“今日我有些唐突了,原本不该和王爷说这些的,但……确实是无可奈何,便斗胆,请王爷为我想想对策。”

        赫连颂对于张家人,一向好脾气,微微颔首道:“我与留台同朝为官,留台有什么话尽管说,只要是我帮得上忙的,一定尽力而为。”

        张矩道了谢,略顿了顿才道:“我家二娘……就是张律长女,在禁中做了十年女官,前几日衔恩放归,她父亲的入庙仪上,王爷曾见过她。原本一切都好好的,祖母也预备替她安排婚事了,可谁知……官家好像有意重新将她召回禁中,这么一来愁煞了家中太夫人,直说让我再想想办法。”语毕,大约发现自己过于直白了,忙又换了个委婉的说法,迂回道,“当然,能得官家垂青,是张家满门荣耀,这上京的官宦之家,哪一家不盼着这样的荣宠,但……二娘一心在祖母跟前尽孝,不敢领受官家厚爱,又苦于无法向官家陈情,这几日竟是愁得不知怎么才好。家下太夫人心疼孙女,昨日传我过去想办法,可王爷知道,我们为臣子的,又有什么置喙的余地呢。今日请王爷来,实属无奈之举,想求教王爷,是否有什么可行的法子,能够让官家打消念头?”

        其实他喋喋不休说了这么多,只差一句实话,就是求这位嗣王看在肃柔父亲的份上,能够替她斡旋斡旋。

        对面的赫连颂也不知听出其中深意没有,微垂的眼睫轻轻一颤,将酒盏放在面前的桌上,只道:“官家的心意,没有那么容易改变,留台在朝为官多年,知道官家的脾气。”

        张矩原先是带着一点期望的,可是听他这样回答,忽然就泄了气,不过不便流露出失望的情绪来,低头应承着:“是是……这个我自然知道。”

        对面的人高深地望了他一眼,略顿了顿才又道:“不过……我承着侍中的恩情,二娘子又是侍中长女,似乎不能袖手旁观。”

        此话一出,让对面原本已经有些萎顿的人,忽地又活了过来。

        张矩“啊”了声,“王爷是说……”

        赫连颂抿唇笑了笑,“留台王爷长王爷短地,太见外了,叫我介然吧。先前留台的话,我也思忖了再三,虽然侍中家小娘子对我颇有成见,但这样大事上,我却不能斤斤计较。不瞒留台,其实官家有此意,我早就知道了,我也曾提醒过二娘子,但二娘子因侍中的缘故,并不愿意对我多加理会。今日留台既然找上我,我也同留台交个底,想让官家改变主意,难如登天,若是有可能,尽早为二娘子觅一门亲事,这才是唯一可行的法子。”

        张矩愈发苦恼了,“家下太夫人就是这个意思,可前几日谏议大夫的话,满朝文武都听见了,如今哪里有人家,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如此……”赫连颂沉吟起来,“确实难办得很。”

        张矩怅然摇了摇头,“罢了,还是听天由命吧。”

        对面的人似乎也很困扰,凝眉考虑了好一会儿,最后提起酒壶,牵袖替张矩斟了一杯酒,慢吞吞说:“若是留台不反对,介然可以来解这燃眉之急。”


  (https://www.kenwen.cc/book/486184/14100734.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