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北齐帝业 > 第三百七十八章人尽其用

第三百七十八章人尽其用


  苏威面见皇帝,总体的结果还是令他满意。

  几日后休沐,苏威登门拜访好友高颎,谈笑间跟高颎透露了陛下对于南朝动乱的态度和对王琳、贺若弼两个封建大臣的态度,高颎眉头微锁,而后道:

  “陛下圣明,自司马家失掉江山,天下南北分裂,苍生不幸,百姓流离,中原萧条,饥寒流殒,饿殍填于壕沟,有史以来,从未有大乱若此者。”

  “孝武帝改革汉制,称为中原正朔,而南朝每以索虏蛮夷鄙之,南北离心已久,非有大心胸大气魄的君主,难以收拾此等乱局。陈主陈叔宝,此人虽聪慧却并无大才,有城府却并无手腕,有满腔抱负却耽于享乐,更无帝王霸气可言,南北一统,就在眼前了!”

  苏威没有高颎那么心潮澎湃,他自幼修身养性,早已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地,辅佐一代雄主立国奠基的千秋功业就摆在他眼前,他只是微微一笑,道:

  “天下自有天意,岂是人力可为?如今看来,天意注定陛下要为一匡天下之主了,我等有幸,也许将来在斑斑青史也能传个美名。”

  高颎也笑,不过却听苏威话锋一转:

  “不过…我劝陛下罢免这两年的征役,陛下虽让了一大步,却依然坚持不肯全部免除,昭玄兄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高颎叹气,道:“此事我亦听闻,陛下对于淮南与洛阳重视得已经超乎常理了。

  “淮南是我朝粮仓,物阜民丰,又是我朝对抗南朝的前线,陛下想依靠修渠建仓牢牢控制淮南,这个说法是合理的。可是洛阳…陛下给的说法是想以洛阳为运转枢纽,向西支援长安,向南兵出江陵,控扼长江上游,为将来灭陈做准备,但我总觉得,陛下还藏着意思在里面…”

  苏威:“陛下属意洛阳为新都?”

  高颎摇摇头:“不清楚,不过八成是,不然杨素是干什么去的?为什么一赴任就是数年?你不在户部或许不知道,朝廷的钱粮、车马、牲口、工匠每天都如同潮水一样涌入洛阳,如果仅仅只是造船、训练士兵需要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吗?”

  “那…兄可知其中细节?”

  “不清楚,此事是唐邕、裴世矩、杨素一力督办,我亦插不得手,说到底,我只是右相又不是独相。”高颎垂头,似乎有些气馁,但转眼又神采奕奕:“月前宫内唐妃产下双生子,陛下对唐邕的态度变得似乎有些微妙,他若识趣肯定要上疏告老的,届时兄可争上一争。”

  “争什么?争左相?”苏威摇头,“陛下不可能答应的,你早该明悟才是啊。”

  高颎被他一说,遂打消了念头。

  北齐立国以来,从未有那个君主像高纬一样如此重用原本出身于敌方阵营的人才,可政治本就很讲究制衡,高颎一个年轻人三十不到就出将入相,已经令一干臣僚不满,即便高颎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力非凡,仍有人不服,如果苏威再做上宰相,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

  毕竟在大家看来,高颎和苏威都穿一条裤子。好嘛,整个朝堂都被你们这些关中出身的幸臣把持了,这还得了,不闹出点事情才叫怪事。

  大臣们不会允许。

  为了避免把朝争恶化为地域之争和党争,皇帝更不会允许!

  “便宜裴世矩那厮了…”高颎叹息。

  “我看裴世矩也未必如愿呢。”

  面对好友问询的目光,苏威淡然抿了一口热茶,才道:“陛下先前对裴弘大是什么看法?行事取巧、立场摇摆不定,陛下收拾打压他不是一次两次了吧?再观陛下用人,要求功勋卓著、行事老成、绝对忠心,他裴世矩是功劳堪比慕容俨,还是忠心可比斛律光呢?”

  最重要的是,裴世矩也太年轻了,如果用得宰相都是这样的年轻人,不免会让满朝文武担忧。

  做为分掌帝国文武的两位宰相,右相高颎是年轻人,本性刚直,满腔热血,常常锐意进取。那么左相就必须成熟稳重、思虑周全,为帝国兜底,这个人要体察上意,更要功勋卓著、有资历威望。

  可高颎琢磨了半天,都想不明白什么人能够代替唐邕做左相,昔年跟着神武帝打江山的老将们大多凋零了,少数几个还在世的也是一只脚踏进了棺材。

  皮景和在解了寿阳之围后就告老回家了。

  斛律光倒是活蹦乱跳,可皇帝已对斛律家荣宠至极,年年赏赐不断,月月嘘寒问暖,斛律家的子弟个个蒙荫赐爵入仕,温情款款的背后藏着的未尝不是深深的忌惮,皇帝甚至都不愿意再给斛律光上阵的机会,又怎么会再让他做左相?

  这个人要功勋卓著,要体察上意,要有资历和威望…高颎和苏威思索片刻,几乎同时念出同一个名字。

  “王琳?”

  昭阳殿!

  裴世矩正俯身趴在地图上,手持狼毫为皇帝圈出一个个工程所在,一边圈画一边为皇帝讲解:

  “陛下请看,这一仓修建在洛阳城北七里处,仓城囊括周围十里,穿三百窖,修建之后将对我朝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不仅是洛阳的粮仓,对于关东和关中之漕运的中枢枢纽作用,淮南淮北、河南河北之粮今后将先通过水陆通道运载至此,然后由此地陆运至陕州,循河、渭入关中、陇右…”

  “这一仓,位于今陕西华阴县东北三十五里渭河入黄河口处,在潼关左近。将来关东漕米运入关中须先集于此地,其地位重要,会是关中最大之粮仓…”

  “此仓,位于卫州黎阳,在大伾山以北,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颇便,从河北地区征调而来之租米,均可以先集中于此,然后再从黄河运往洛阳。我朝用兵北方时,可使江淮运来之米粮军需,先储集于此,如此,可使得我军物资调集的速度大大增加,成本却大为降低…”

  ……

  裴世矩绘声绘色的讲述,皇帝与太子就在边上看。

  高纬没什么想问的,这些战略地点选择的位置和他印象中大抵相同。

  太子高珩倒是兴致勃勃,每到裴世矩介绍完,便要他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在此处建仓,周围有什么地利优势,粮仓的容量有多大,大致可以供给多少人,桩桩件件都问的很清楚。

  好在裴世矩事前做足了功课,讲解得也很细致,当被闻到为什么各处官仓排布如此多而杂乱的时候,裴世矩先是望了一下皇帝的脸色,然后解释道:

  “好教殿下知晓,臣等这样做是为将来计,我朝修建运河已近十年之久,这些官仓正是依托运河才能存在的,而运河又是凭借各地天然的水利而存在的,各地地势、气象不同,在流水量,含沙量以及河床特性等,都存在一些差异。

  “要从淮河、长江流域将粮米运往关中、洛阳抑或是邺城,都不可能靠同一艘船一次运到,而需要有适应不同河段水性之水工分段来运送,故此,我们便计划在运河沿线之枢纽地区,修筑大量巨型粮仓用于储蓄中转,而后视情况,运载到不同的地方去…

  “殿下请看,譬如此地…”裴世矩再度俯身在洛阳至陕州一线划了一道,“此地运输条件便较为复杂,所以我们计划在这一线,沿途再增设三个官仓,加强此段之运输。”

  “殿下再看,这些运河与官仓一旦修成,向北,可以把粮秣运输到晋阳、黎阳,向南可以支持南阳、江陵,向西可以直接支援关中、陇右。

  “尤其是关中,土壤虽然肥沃,但地狭人多,生产量往往不能供给驻军和百姓的需要,而产粮丰富的地区,却集中在黄河下游、河北平原、河南沃壤还有江淮流域,千里迢迢运粮至关中,实在是耗费巨大,但关中又是天下锁钥,不能不保,建仓储粮实在是重中之重。”

  高纬也颔首,又命裴世矩讲解一下洛阳的近况,裴世矩却推脱道:

  “好教陛下知晓,臣一门心思只扑在监督运河和官仓的修建上,对于筑城的具体事宜臣却是不懂。”

  高纬奇道:“现在是谁在负责洛阳的重修?”

  “还是杨素在盯着,不过具体事宜却另有人替他参划。

  “此人名为宇文恺,为宇文贵之子,小关一战被杨素所俘,杨素欣其才,命其为幕僚,不瞒陛下说,此人虽出身将门,却博学多才,尤擅筑城、兴修水利等事宜,臣光看图纸便可以想象,洛阳若经他扩建,其雄壮绮丽不会在邺都之下!”

  高纬先是一怔,而后摸着太子的头顶,深深叹惋,道:

  “伪周人才何其多也,亏得为父早年奋发,穷大齐之国力击败周国,使关中归我所有,不然让宇文氏得那么多良臣辅佐再与朕争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我知你近来颇喜阅汉高祖故事,可知汉高祖得萧何、张良辅佐而有天下?你将来为君治政,定要学汉高祖的人尽其用。”

  高珩仰面望了父亲高大的身影一眼,而后重重点头。


  (https://www.kenwen.cc/book/490120/716199559.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