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大周王侯 > 第一三九九章 蓄势待发

第一三九九章 蓄势待发


  时间如白驹过隙,流逝飞快。晦涩阴暗寒冷混乱的冬天很快过去,随着正月过去,天气一天天的转暖,气温一天天的回升。冰雪消融,春水涨溪,柳树开始变绿,小草开始冒芽。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着春天的蓬勃待起的气息,就好像在等待一个契机,便进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日盛景之中。

  天下局势也如是,随着冰雪消融大地回春,蛰伏准备了一个冬天的辽国南北双方和女真人也都做好了准备。数月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他们要为着各自的目的而进行拼杀了。局势也如这春天将至一般不可阻挡,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岩浆一般不可遏制。

  大周境内在这个冬天也并不安静。因为赋税的加重,很多贫苦之家在这个冬天里彻底破产。他们不得不将仅有的田产卖出去换的银两渡过这个新年。但这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很快,陷入绝境的百姓们便只能四处流亡乞讨,沦为流民了。

  大周朝廷在目前的情形下根本没有能力赈济灾民。事实上正是朝廷的所为才造成了如此的局面,朝廷连辽国的赔偿物资都还没有偿付完成,又怎有余力去拯救这些百姓。当初杨俊为枢密使的随后,流民们还有一处可选择的地方,便是青壮流民可以通过参军获得一些兵饷粮食养活家人,但这一条路早已被封死。吕中天任枢密使之后完全采取了相反的策略,在外界内部局面如此紧张的情形下,吕中天反而裁减了大量边镇兵额。

  吕中天的理由其实也很有道理,边镇大量的兵士都是混吃等死之辈,根本不具备作战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这帮人在杨俊手中是被养起来的,这虽然对于流民有收容作用,但是却耗费了大量朝廷的钱粮资源。而这些都成为了杨俊博得个人在军中的威望和声誉的工具,成就了他杨俊和他的那些军中的亲信将领。当下朝廷财政已经渐趋崩溃之时,裁减这些人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以渡过难关。这显然是个极为让人信服的理由。

  另一个理由是,如今大周和辽人已经签订了和议,只要大周履行和议的话,辽人也不会再对大周用兵。虽然辽国内部发生了大事,但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无论谁最终统一了辽国,只要大周履行和议的内容,便不虞对方会进攻大周。从这个层面来说,边镇大军的数量也无需再维持原本的庞大数量了,只需要有足够的防守兵力则可。

  这两条理由让朝廷上下人等毫无反驳的余地,确实,朝廷现在已经揭不开锅了,倘若再不采取措施,让财税达到收支平衡的话,那么很可能连官员们的俸禄都要发不出了。虽然很多人质疑吕中天这种在军队上动手节省银两的作法是否明智,毕竟兵者国之大事,是大周存续的根本保障,这么做是否会对大周的安全有影响。但是,在面临俸禄都要领不到的情形下,很多人闭上了嘴巴。朝廷要渡过难关,自己也是要过日子的。一旦俸禄都发不出来,拿什么维持家中妻妾成群的开销,拿什么去维持宴饮风雅的生活?吃惯了酒肉的嘴巴和肚子可容不下粗茶淡饭。穿惯了绫罗绸缎的身体可穿不得粗布葛衣。日子都不好过了,还管什么国家大事?还有何体面可言?

  这个冬天,大周边镇和地方兵马从一百二十万裁减到了九十万。当然为了安抚袁振乾的西北军,二十五万西北军一个也没动,主要裁减的是内地州府驻军和东北边境的边军。各州府的驻军统统砍掉一半兵额,以能维持本地治安秩序便可。如杭州这样的大州府为例,驻扎的宁海军属于海上和陆都要维持治安的双军额编制,人数在十个营五千多人。现在只保留一军之数两千五百人。这个数字其实已经已经很难保证地方上的治安了,因为所辖地盘太大,光是一个杭州府,两千五百人想要维持这个百万大城的治安那绝对是一件极为艰难之事。更不要说还有所辖各县,东面的沿海之地了。

  东北边镇原本驻军七十万,在杨俊兵败之后兵马减少到四十余万,后经过迅速的补充达到六十万之数。这一次也被一刀砍掉四成,裁减掉二十余万,只剩下三十六七万兵马驻扎在主要的边镇城池之中。整个大周的兵马除了禁军和西北军没有被裁减之外,其他统统被砍。

  数十万士兵说裁便裁,当初方敦孺和严正肃想干却到死都干不成的事情,被吕中天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干成了。可真是快刀斩乱麻,看起来似乎吕宰相的本事要比严方二人大的多。然而,有识之士可都心中忧虑重重。在这个时候为了减小财政压力而裁减军队,明显是饮鸩止渴的作法。乱局之时,难道不是更要优先保证军队的稳定恢复军队的士气做好防备么?而且,大周内部已经流民四起,这裁减下来的数十万士兵何处安置?这可不止是这几十万士兵的生计,他们的身后更有上百万的家人也将因此陷入困顿的境地。本就流民四起,再加上这大裁军之举,怕是天下要乱了套了。

  结果很快便显现出来,饥寒交迫的流民们开始闹事。为了活下去他们起初只是四处乞讨,后来便有人开始打家劫舍抢夺财物,更有人四处偷窃抢劫,冲击大户人家,干出许多杀人放火之事。而朝廷的策略只有一个:镇压!打不过辽人还管不了这些百姓么?在吕中天的命令下,各州府兵马对流民毫不客气,强力镇压,杀了很多人。

  总之,在这个晦暗的冬天里,很多大周百姓们苦苦挣扎着求活,却永远也看不到他们所期盼的阳春艳阳了。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大周,现在却成为了让他们无法活下去,剥夺了生存的权力的魔鬼。大周朝廷不但没有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拯救他们,反而更加凶狠的将他们推向死亡的深渊。普通百姓们绝望的同时,很多读书人官员们的理想信念也由此崩塌。他们要的大周绝非是这样的大周,曾经的大周在短短时间里从一个讲仁政讲道义民生的文明的大周一下子堕落至此,一下子成为了让天下子民都潦倒的无以生存的暴.政,这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即便有着最为忠诚于朝廷,绝不肯在朝廷发生巨大的变故,在当今皇上杀父杀兄丧德失行的行为坐实之后都肯原谅的一些士大夫官员们,终于在眼前这一片混乱之中失去了对大周的信心。有人尝试着上奏朝廷去改变,但很快便再吕中天的威权之下遭到最为严酷的报复。更多的人选择的是离开。一时间名山大川之中归隐的官员无数。这正是千年来文

  人们最为令人不齿的通病。他们以为这便是表达不满和反抗,但其实这是最为怯懦的逃避和不作为,所谓的洁身自好不过是一种无能的托辞罢了。

  伏牛山中,这几个月来投奔而来的人数达到了巅峰。原本林觉便已经派人四处招兵买马,在这以前,敢来投奔的人其实并不多。绿林好汉和民间不为朝廷所容的人才会想到来投奔落雁谷。但凡还有日子过,还对朝廷有所期盼的人,对未来还抱有希望的人都不会选择来落雁谷。在他们心中,落雁谷这些人终归是朝廷的反叛者,等同于占山为王的土匪。

  而落雁谷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那些犯了杀人放火的大罪想来落雁谷躲避的凶徒们不但不会被接纳,反而会因为被玄衣卫查清楚了事情之后直接擒拿,该杀的当即被诛杀。那些并不认同落雁军的理念的人,带着土匪习气,无法适应落雁军的纪律和受约束的生活,牢骚怪话,甚至做出一些违背规矩和纪律举动的人也同样会被驱逐或者治罪。所以,落雁谷中的人数虽然在这几年时间增加了不少,但体现落雁谷实力的落雁军的数量却没有爆发式的增长。到新年之前,在接收了韩刚的部下之后,落雁军的总兵力才勉强达到十万人左右。但这还不够。林觉倒不是觉得兵马越多越好,但他知道,这十万人的力量还不足以解决问题。

  新年过后,特别是二月中旬以后,前来投奔的百姓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密切关注天下局势的林觉当然知道为什么,对于大周朝廷的这些做法林觉已经不想去评价什么,他只关心这种情形下落雁军实力的扩充情形。

  对于饥寒交迫的百姓,林觉的命令是全部接纳。落雁谷住不下还有石人山,还有鸡鸣山开发的山谷,山中还有许多能够供他们安身的地方。保证百姓们能活下去,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郭昆亲自出面去对这些投奔而来的百姓进行安顿,这也是林觉建议他这么做的。林觉告诉郭昆,这正是他建立自己良好口碑的最佳时机,民心口碑在这个时候会很快的建立起来,这对将来会有巨大的帮助。郭昆深以为然,从丧父的悲痛中走出来,没日没夜的投入到此事中去。

  但相较于普通百姓的安顿来者不拒而言,对于军队选拔青壮百姓扩充的事林觉则慎重许多。军队要保持纯洁性,他不能让那些朝廷兵马中的作风腐蚀落雁军健康向上的肌体。所以,虽然投奔的人数很多,但在身体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筛选之后,陆续有一万人编入落雁军序列。

  随着消息不断的传遍大周各地,无处求生的流民们都知道了伏牛山之中可以存身,纷纷源源不断投奔而来,一时间落雁谷中人满为患,每日熙熙攘攘,闹腾不休,再也不复当初的宁静。

  相较于山中众将领官员们不时流露出的焦灼烦躁的情绪,林觉却是坦然的。这正是让军中和山中的各层级的将领和官员锻炼能力的大好时机。将来这一批人将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们面临的岂止是眼前的这种局面,他们面临的是整个大周天下亿万百姓的吃喝拉撒各种事情,他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经验,必须胜任和适应未来的角色。眼前这些事,正是一个锻炼他们的契机。


  (https://www.kenwen.cc/book/491216/69136691.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