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星城的虾
推荐阅读: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 被柳如烟渣后,我穿越了一人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团宠师姐三岁半下山后她嘎嘎乱杀 吃瓜工具人坐上皇位后,他飞升了 下山第一天,极品富婆太主动 仙剑镇劫 诡异:我负责嘎嘎,红衣老婆乱杀 随手捡了个太子回家 哭惹,脆皮大佬又手撕剧情了
辣椒自从进入天朝,就一直在食材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某自媒体人品尝过一种辣椒后评价为水果辣椒。古代人为了避免瘴气侵害,也大量食用辣椒。当然在辣椒引进之前他们食用的是花椒和茱萸。
总之不管是需求还是习惯,辣椒在南方河流省份都被大量食用,是主材之一。张耳听飞哥说,每次从并州到株洲去的第一周必每日跑肚灼菊。当地人吃辣椒的数量相当夸张,餐餐必有,盘盘必加。张耳在并州也是爱吃辣的,现在到了星城,要开始真正的考验了。
第二天,感觉还行,昨晚吃的牛肉只是个中辣,还有甜酒和粉汤调和,没有太难受。今天的早餐吃什么呢?昨天看到那么多粉馆,今天去试试吧。走进一家粉馆,有早餐,这边也有油条老豆腐炸油饼年糕,但主要是当地的炸粑粑。张耳不喜欢这种油大的油炸食品,还是要了一碗粉。老板的儿子在跑堂,看到张耳背着相机,就过来搭话:来旅游的?
张耳:是啊,昨天刚来的么。听说辣子很牛逼,来见识见识。
老板儿子:那你得去火宫殿那边,那边店铺多。现在生意好的开分店,生意一般的直接搬过去,只有我们这种自家门面不想出房租的才在原地坚持。
张耳:我吃你家的粉也挺好吃啊,去那边看看有没有不做餐饮的愿意换租的呗,你们去了那边生意可能更好。
老板儿子:那就靠你们这些记者多说好话喽。
原来他以为张耳是记者。
张耳几口吃完了粉汤,然后开始一天的溜达活动。
这五一广场真不愧是市中心,一路过来看到三条街上全是小吃,刚才吃饭的太平街,往东走了几步是一个叫药王街的街道,也是全是小吃。不过和羊城差别较大的是,这里没有卖粥的铺面,都是粉馆。
太平街还是个老街道景点,有个石牌坊,现代路牌还写着贾谊故居。贾谊在这里很有名吗?如果是黄忠或者张机故居,张耳还有兴趣过去看看,沾沾才气。一个儒学书生,哪怕是太守,张耳觉得也就那样。
星城是张耳走过这么多地方(两辈子),觉得和并州相似之处最多的,尤其是总不自觉地拿来和羊城比。羊城的人可能比星城多很多,但是羊城的道路可不如星城大气,不用说双向八车道,连双向六车道的都少,可是星城到处是宽敞的街道,一下就显得人也规矩,车也规律。可能是因为四九年国军把星城全烧了,整个城市都是后来重建的,所以白纸好作画。张耳看雷锋叔叔的传记才知道。
沿着五一大道一直往东,两边都是行政单位办公楼,尤其是爱存不存(ICBC)那招牌可是太醒目了。不过这类街道的通病就是没有特点,没有醒目的建筑物,光看楼根本认不出来那是ICBC或是其他单位的地方。张耳又沿着路走了半天,看到长沙火车站的牌子,才看了看时间,一小时多一点,这火车站离市中心这么近啊,好吧,并州的更近。可能是时代特点吧,后面的继任者也没法改位置。这里有卖星城导游图的,张耳买了一份 ,然后过马路往回溜达。
路过一个酒店,看起来很陈旧,四层小楼临街,后面是十几层的主楼。一般离火车站这么近的都是重点单位的接待酒店,这么旧,很奇怪啊。
走回五一广场,到中午了,张耳直奔早晨看到的那个太平街牌坊旁边的小龙虾店。早晨没勇气尝试,也不知道开不开门,现在就可以放开了吃了。
张耳点了个原味蒸虾,要了个口味虾尾,然后点了个果汁,有备无患。
虾尾很快就上来了,颜色鲜红,气味鲜香,闻之口舌生津。张耳捻起一个,捏住尾巴,咬住肉尖,轻轻一拉,整个虾尾肉就脱壳而出,抿一下嘴唇就吃进嘴里,咬一口就发现汤汁已经渗入虾肉里面,口感非常炸裂。而且不愧是星城口味,辣得非常有特点,对舌头的刺激不大,但是嘴唇火烧火燎的,只有继续吃才能压住这种火。
张耳很快吃掉了半盘虾尾,这时候原味蒸虾上来了,一大盘,看着像是河虾,去掉头大概一拳头长,因为是原味,虾肉是原装的糯白色,反而是随盘的蘸料香味更加浓郁。张耳夹起一只,从内侧撕开,拿出虾肉,蘸了一下蘸料,感觉虾肉像是被附了魔一样,蒸笼里淡淡的水汽一下就带上了调料的鲜味,吃进嘴里,炸裂感更强,虾肉的质感更明显,还能吃出新鲜虾的弹性活力。好家伙,这家店的手艺有点东西啊,上辈子来吃的四娭毑小龙虾好像也比这个差点,也可能是记忆模糊了,毕竟实际时间过去15+3年了。
在羊城,张耳学会了少吃多餐换地方的方法,现在正好用上。出门在太平街找个粉馆吃一碗粉,今天的午餐就完美了。更完美的是过马路就回到了酒店,顺路消食,然后睡一觉,这多是一件美事啊!
这一觉又睡到了下午三点多,张耳实在无奈,这是出门在外不紧张吗,怎么比在并州还睡得踏实。不过也正常,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无事人睡的歇心觉”。
时间还有,张耳下楼去到了马路对面,五一广场往东南方的白果园历史文化旅游街区。这里有一些以前历史事件的原址。
作为新时代的人,很难理解当时的人们想要知道点新信息有多难,就好像找遍网络也看不到某些事件的评论一样,那种被蒙着布袋没人领着让自己走路的感觉实在很要命。当时前辈们通过各种办法获得外国的消息,同时整理我国当时的情况,通过自己编排的报刊,发表出来,让人们睁开眼睛看到真实的世界,消除信息代差。而当时当局的信息控制不允许他们做这些事情,被抓住必死无疑,当时那一批前辈都是在拿命去赌理想。说起来轻松,但真要做到,真的是太伟大了。
这个小区有不少老建筑,张耳走来走去拍了不少,还想了不少套图的主题,可惜没有模特。
又到了晚上,我是谁?我在哪?今天晚上吃点啥?
(https://www.kenwen.cc/book/491944/18275426.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