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天下财赋
推荐阅读:穿越到修仙大佬面前 团宠师姐三岁半下山后她嘎嘎乱杀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重生先去旅游吧 吃瓜工具人坐上皇位后,他飞升了 修道小少年 拯救病娇男三 我的哥哥们居然是隐藏大佬 我有一金锤 穿梭万界从原神开始
永乐三年八月,又到了快要收秋粮的时候。
户部的官员向各省发出了征收钱粮的额度。
南直隶多少,浙江多少,湖广多少,北直隶多少,山东多少……
每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扯皮拉筋的时候。
户部大堂里,百余名官吏干得昏天黑地,噼噼啪啪的算盘声不绝于耳。
夏元吉捶了捶坐僵了的腰,满腹怨言:
"遍查历朝历代,都没有比我更窝囊的户部尚书。银子见不着,粮食见不着,天下田亩数有多少不知道,人口数有多少不知道,整个一个肓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
傅友文冷笑道:"可不是么?皇太子大张旗鼓核查田亩数,查出南直隶隐藏田亩数十九万亩,谁信?依我看,光松江府都不止这个数。"
户部主事周长亮:"两位大人就不要抱怨了,还是先想想边镇的军费开支从哪里抠出来吧。武定侯郭英来催了三次了,说再不想办法筹粮筹款,大同镇和宣府镇就没盐吃了,该整修的工事也没法整修了。"
夏元吉愤然道:"真新鲜,大同镇和宣府镇那么多军屯田,连自己也养活不了吗?哪来的脸伸手向户部要?"
周长亮说道:"郭英说山西前年和去年大旱,粮食减产……"
夏元吉打断他道:"把罪过都推到老天爷头上,这个法子好。他怎么不提那些指挥、千户、百户把军屯田都占?"
周长亮低声道:"夏尚书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夏元吉满不在乎,"我哪里说错了?大不了把我撸了,我正不想干呢。"
傅友文、周长亮相视一笑。
夏元吉的抱怨一点也不过分。
朱元璋用了近三十年时间,都未能建立完整的财税体系。
首先占天下田亩数1/5的军屯田,户部就管不着,那是大大小小的军头的势力范围。
剩下的官田、民田所收的税赋,也是由地方征收之后,按一定比例,在朝廷和地方之间分配。地方费劲巴拉收的税,自然先紧着地方用。
无论古今中外,税收无非三种,财产税、劳动税、消费税。
在古代,财产税主要是田税,劳动税主要是人头税,消费税主要是盐税。
王朝建立之初,人多地少,根基未稳,皇权不能下县,乡绅势力盘根错节,文盲遍地,识字的都没几个,要掌握全国土地的实情,实在是太难了。
以朱元璋之强势霸道,直到洪武十四年才逐渐推动核田。
为了核田,他把军队开到地方上,用刺刀逼着户部和工部的官员:敢给老子整花活,送你全家上西天。
朱元璋不屈不挠搞了整整十二年,才于洪武二十六年查出了天下田亩数:八百五十万余顷。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不强的时候,土地税是很难收上来。
原因很简单,收税的和交税的是一个阵营的,大家相互打掩护。
土地税收不上来,国库支用,军费开支,官员俸禄,河道疏竣,主要靠人头税来支撑,负担全压在平头百姓头上。
当时的普通老百姓,主要承担的是丁役和杂派,出工出力,不赚分文,还得自备口粮。
而地主官绅想方设法偷逃赋税,甚至不交税,长此以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碰上灾荒之年,平民为了活命,要么将本就少得可怜的地卖了,要么抵押土地向地主借高利贷。
最终结局都是土地越来越向地主官绅集中,朝廷的税基会变得更小。于是出现财政危机。
朝廷为了运转下去,只能专找软柿子捏——继续向贫民加税。
贫民不堪重负,铤而走险造反,大量人囗死亡,土地兼并被打破。
于是天下一乱一治,历史又回到它的起点。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小到寻常老百姓,大到朝廷,都是如此。
文华殿中,朱标、朱允熥、朱桢、朱椿也在议论今年的税收。
朱椿说道:"这两年盘子铺得太大,到处都是要钱的,疏竣运河要钱,营建新都要钱。从前这些大型工程都是征发徭役,允熥非要改成按工事付钱,这么大一笔钱,从哪里出?
田税还没增加,就急着将人头税废除了。小老百姓的确是高兴了,但朝廷的用度没得着落了。夏元吉天天追着我问,我都怕了他了。"
朱允熥讪笑道:"营建新都少则十年,多则十五年,再加上疏竣运河,少则三年,多则五年,这么重的徭役,全压在老百姓头上,万一引发民变那就不得了了。
因此侄儿提出【摊丁入亩】,只有这样才解均平税赋,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朱桢道:"【摊丁入亩】先不说对不对,首先,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没有一次成功的,不成功也就罢了,还引得民怨沸腾。"
朱标沉默片刻,开口道:“摊丁入亩确是良策,但实行起来确实困难重重,首先核实天下田亩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父皇用了十二年时间,才查出天下田亩数为八百五十万顷。没几年时间,报上来的数又减少了三成,只有六百万顷了。
夏元吉那边我会去安抚,至于具体的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还需从长计议。”
朱椿附和道:“皇兄所言极是,此事关乎国计民生,切不可操之过急,需步步为营,稳稳妥妥来。”
朱允熥心中明白,改革之路崎岖难行,但为了大明的未来,他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触动到益远比触动灵魂难得多,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个万全之策,既能顺利推行摊丁入亩,又能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
凡中兴之主,必然会在某个节骨眼上——核田归税,摊丁入亩。
改成了的,王朝中兴。
不改的,或者没改成的,全民吃席。
商鞅搞成了,所以统一六国。
王安石没搞成,所以北宋灭亡。
张居正搞了一半,所以继命六十年。
雍正也改了一半,所以才有了康雍乾盛世的景象。
(https://www.kenwen.cc/book/491994/18275303.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