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官话
推荐阅读:末世重生之我不是救世主 民国少帅,在座的都是垃圾 联盟之表白女神就变强 哭包王妃重生历险记 苍道霸帝 四合院之我养了一万只野猪 氪金养美人,我躺着赢麻了 修仙从开荒种田开始 开局被家暴?咣咣发疯搞钱 灭族倒计时
糊糊:“农妇不知食客是皇帝,就开玩笑说:此菜形似如意,乃如意菜也。
乾隆回京城以后,又想到了如意菜,御厨不知如意菜为何种蔬菜,就到处寻访。
后来巧遇江南一位厨师,才知如意菜是黄豆芽。”
乾隆已经绝望了,“朕认识豆芽!”
豆芽是十二月太庙荐新的食材,能不认识?编故事已经放弃常识了吗!
糊糊:“豆芽的历史可谓悠久,在种花家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成书于汉代的中药学着作《神农本草经》就曾记载大豆黄卷。
造黄卷法,壬癸日(冬末春初),以井华水浸黑大豆,候芽长五寸,干之即为黄卷。用时熬过,服食所需也。
这样培育出的豆芽,味甘平,主湿瘴、筋挛、膝痛,说明当时豆芽的应用已相当普遍。
不过,豆芽长期以来主要用于医药养生之食。
到了宋代,豆芽才作为冬令蔬菜加以培育。最早记载豆芽菜培育方法,始见于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
温陵人前中元数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秕置盆内,铺沙植豆,用板压。及长,则覆以桶,晓则晒之,欲其齐,而不为风日侵也。中元则陈于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盐、苦酒、香料可为茹;卷以麻饼尤佳。色浅黄,名鹅黄豆生。
与现在的培育技术相差无二。
到了明代豆芽走进千家万户,出现了制作豆芽菜的小作坊和贩卖豆芽菜的小商贩,成为人们冬季餐桌上的寻常菜蔬。
文人墨客也不吝惜笔墨写诗作文夸赞豆芽。
据传,明朝宣德年间某次殿试是试题就是《豆芽菜赋》,以豆芽为题吟诗作赋。
有位学子在铺陈了天下众多的珍奇美味之后,写道: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於淤泥,金芽寸长。宛白龙之须,虽狂风疾雨,不减其芳;物美而价轻,众知而易识。
把普通豆芽的生长、形态描绘得无以复加,着实了得,旋即金榜题名,被朝廷委任为浙江道御史。”
独自飞翔:这真能写啊!
我爱花花:换我来,大概只有四个字——能吃,好吃。
百忍成金:什么叫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就是呀!
刘彻:“若遇到个如乾隆一般,见着豆芽就一惊一乍的人,又该当如何?”
明朝的士人们点评《豆芽菜赋》,以物寓情,着实了得。
至于真实性,别说宣德朝本身存在的时间不长,没开过几次科举。一时之间难以辨别是否有这段往事,但大明的科举殿试考的是策文而非赋文。
糊糊:“据说明代才子徐渭曾经给豆芽铺写过一副对联。
先只看文字。
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是:长长长长。
整幅对联只用了一个字,该怎么读呢?”
刘彻试着读一遍,发现有些饶舌。
各朝各代的士人也在尝试,却发现总有不如意之处。
徐渭:“这真是我写出来的?”我竟如此奇思妙想。
糊糊:“长的读音有两个,分别是cháng和zhǎng,不同的读音意思也不一样,前者是名词指空间距离,后者是动词,表示长大,成长。
上联读七个zhǎng,下联就读七个cháng,横批就读zhǎngzhǎngchángcháng。。
豆芽的价格快点涨,涨得越高越好,制作的豆芽快点长,长得越长越好。
但这样下来对联就差点意思。
若断一下句,结构更加精妙。
上联:chángzhǎng,chángzhǎng,chángchángzhǎng。
下联:zhǎngcháng,zhǎngcháng,zhǎngzhǎngcháng。
横批:chángzhǎng,zhǎngcháng。
上联的意思是经常长经常长,下联的意思便是要长更加长点,横批自然是对上下联的总结。
既适合豆芽小贩,也符合农夫对农作物的期盼。”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古代有多音字吗?
银河系系花:有!但是不是我们读的这个音不知道。
糊糊:“种花家各朝代官话多次更变,因定都、政权变迁等因素在不断变化,都城在哪里,哪的话就是当朝官方语言,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这也方便于各地人的互相交流沟通。
最早的普通话是古代豫省话。夏商周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中原黄河流域附近。
当时的首都,基本都在今天的豫省境内,所以夏商周时期,‘普通话’就是当时的豫省话。
从东周到先秦时期的‘雅言’,是东周的首都洛阳的方言洛语成了当时的标准音。
秦朝后来统一全国,具体用什么语言无法考证,估计可能西安一带的关中话,至于怎么发音,可以参考陕西的秦腔。
秦始皇可能真的吃着肉夹馍,说着‘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天涯赤子心:不忍直视了。
孟婆来碗豆浆:一股种地老农民的呆萌感。
嬴政忽然发现一件事,糊糊说的话,他应该是听不懂的,只是经过天幕神迹的转换,才能清楚无误的理解其意。
糊糊:“但老秦人的秦腔可能和今天的不一样,秦汉时期,最接近发音的可能是当时的‘粤语’。
秦始皇死后,秦国动乱,而当时秦朝驻扎岭南的大将赵佗并没有回援关中。等到秦被灭后,赵佗在今天的粤省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因此秦朝的语言和文化在如今粤省一带得以保留。”
彩云之南:也不一定,秦朝征百越,征发的士兵多是原楚国人士,没多少老秦人。若是发音,更多可能是楚语。
嬴政:“南越、赵佗?”
糊糊:“刘邦推翻了秦朝,当然不能以‘秦人之腔’为官话,汉朝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洛语是两汉的普通话了。但可以想到,这发音一定有关中语的特点。
等到南北朝时期,天下一锅粥。
北方依然以洛阳话为主,但掺杂不少胡音。
东晋迁都建康,承袭汉代,还以洛语为国语,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南京话就成为国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https://www.kenwen.cc/book/492208/18275287.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