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老马的故事一
带着谢复兴看了一圈之后,林长生问道:复兴,看了一圈你感觉怎么样?
谢复兴说:整体感觉还不错,跟我想象中的工地有很大的差别,没想到现在工地的科技程度和管理这么高,条件也不错。
长生又问:你打算从哪儿干起?你自己选择吧。
谢复兴没想到林长生会这么问,他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想了想,这些都是工人干的活,哪个也不适合他干呀,他也干不了这些活,觉得林长生在为难他并没有回答。
长生觉得谢复兴自己还不明白工地上的情况不好选择。便对他说道:你先跟大兵学一段时间吧,熟悉一下工作流程,掌握一些关键技术,了解如何管理工人。
谢复兴其实想和妹妹一样留在办公室,搞一些行政文职工作,林长生的观点则认为谢复兴要想在这个行业中间站稳脚跟,就必须了解全部的流程,和他一样从底层干起。看到林中生安排他跟着大兵去工地跟这群农民工学习工作流程,很不情愿的说了声:行吧。
谢福彩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午饭后他便跟在老马的后面,老马到了办公室以后就开始看书。复彩一看茶杯空了,给这个老马倒了一杯茶。然后坐在一旁等待老马给他安排任务。
见老马自顾不暇的看书,不理他,想主动问一下老马自己干什么?几次都准备鼓起勇气张嘴问,却最终还是没有开出口,老马那种强大的气场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于是便从桌子上拿了本书翻了翻,看不懂又换了一本书看了看,直到把桌子上的十几本书全部翻了一遍,也没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看的书。
老马虽然没有正眼看他却用余光在观察他。见他一本换一本的翻看,心中不由得一乐,心想就你这个小丫头还想看懂这些书?
复彩见书没办法看懂,抬头看到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地图。这是中铁十四局下发的中国铁路线路规划图。他的第一目标就是寻找益阳老家,先是找到了湖南长沙,然后顺着往西北方向找到了益阳。复彩除了两次去广东,再没有出过远门。所以他沿着路线又找到了广东珠海他曾经打工的地方,用手指头比划了一下。在这张偌大的地图上,并不算长。他又比划了一下到上海和北京的距离,比到珠海稍微要远一点。复彩看着这些曲曲扭扭的铁路线不由的吓了一跳,这么多,这么长,全部加起来都有几万公里吧!这要是全部建成了,应该不会像以前一样买不上火车票了吧。
一想到前段时间坐火车回家的经历,复彩就心有余悸。他和两个同行女孩子排了三天的队,经历了千辛万苦才买到三张无座的车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上火车,上火车的过程,三个女孩就像是经历了一场肉搏。最后站在拥挤的火车上。他那纤细的身材被卡在人堆中,丝毫不能动弹,就这样站了十几个小时才到省城长沙。因此他心中留下了挤火车的阴影,也不愿意再出远门。
其实这时候的复彩根本就不了解铁路和高铁之间的区别,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铁路。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高铁要用红色的线标注和铁路只用黑色的线标注。
老马见这个丫头居然看这个地图着了迷,在上面比划来比划去,觉得有点可爱,也没有打扰他。放下书,喝着茶,望着复彩的背影,就像父亲看着专注玩游戏的女儿一样。
看着看着不由得想起了远在加拿大的女儿,他已经有10年没见到自己的女儿了。女儿离开他的时候也就这么大,虽然比眼前这个女孩子独立精明的多。但毕竟太年轻,又是一个女孩子,想必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想到这儿,这个饱经风霜的汉子也有点伤感,轻轻的叹了口气。
复彩听到后面有动静忙回头看看,见老马看着自己不由得一阵心慌,但老马和善的笑起来说:小丫头看懂了没有?
福彩定了定神说:我能看到什么?只是好奇怎么有这么多铁路,还买不上火车票,上次我回来都快被挤扁了。
可能是刚才的情绪影响到了马燕生。他对眼前这个诚实可爱的小姑娘产生了一丝怜爱。就像是一份没有完成又期待继续完成的父爱。他对谢复彩说:这有一项工地上的资料你帮我整理统计出来,还有这些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要报的报表,你也看一看,以后报这些就由你来负责吧。
谢复彩喜出望外,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这等于说他成了工程队里的一份子,类似于办公室秘书了。谢复彩也不管自己懂不懂,愉快的接受了这份工作。老马开始指点他怎么干。一个乐于教,一个乐于学,气氛自然和谐。
兄妹俩晚上聚在一桌子吃饭时表现出不同的心情。复兴对明天没有抱太多的期望。而复彩却兴高采烈的向哥哥讲他看到的心情,兄妹俩正式开始了工地上的生活。
马燕生在大年前三天坐飞机回到了北京。8年来,他第1次回京见自己的亲人,心中荡起了一层涟漪。一个多月前刚出狱的时候,弟弟就让他回家团聚,他只是说有事要处理,过年的时候回。
他有自己的想法。一是自己刚刚出来形象不好,多年以来,他是家中的老大,弟弟妹妹都以他为榜样,很崇拜他这个大哥,他得找一个地方好好休整一下,把头发留长一点,气色调好一点,不能让亲人们看到他的狼狈的模样而伤心。
二是他得有一段时间快速适应这个社会,虽然他在狱中坚持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坚持学习,但这个社会的发展比他想象的要快,他不得不学习。在工地上看到那些办公室年轻人用笔记本电脑办公时,它就有一种危机感。
三是刚好长生这儿有一个相对清静的环境,又需要他帮助。关键是与长生两年多来的朝夕相处,与这个年轻人成了莫逆之交,在这儿他有种归属感,是一个过渡的好地方。这也没让他失望,忙碌了一辈子的马燕胜非常喜欢这种工作氛围,找到了久违的感觉,一个多月,他恢复了红光满面、精神饱满、气宇轩昂的状态,这又给了他当年指点江山的豪情,激发了他老骥伏枥的情怀。
刚下飞机,侄子马远征一眼就认出了他,他却不认识眼前这个小伙子,正准备打电话联系时,马远征叫到:大伯,我是远征。马燕生看了看这个年轻人,依稀有点印象,想起最后一次见这小伙子时,他才15岁,10年未见成了大小伙子了,仔细看眉宇之间有他们老马家的烙印。惊呼道:都长这么大了。
马远征立即接过老马手中的包说道:大伯你可没有变样,我老远就认出你来了。
马燕生说:是吗?你可真会说话,我可没认出你来,你长大了。说完拍了拍马远征结实的肩膀。
弟弟马燕国,妹妹马燕春两大家子十几口人全部到齐。当马燕生大步流星、气宇轩昂的出现在家人面前时,大家都为之惊喜。三兄妹紧紧抱在一起。妹妹马燕春还悄悄的抹了下眼角的泪,想哭又怕大哥伤心。只是紧紧的抱住马燕生。
大家欢乐的聚在一起。马燕生对所有的晚辈都准备了一份见面礼,这些礼物都是带着复彩这个丫头采购的,许多东西他自己都没见过,有MP3、有手机。他并不是要炫耀什么?而是向亲人表达,他还在追赶这个年代,让大家放心,他依然追逐着新鲜事物,依然是那个纵横四海,豪情壮志的马燕生,依然是这个家族的支柱。
妹妹马艳春比他小两岁,53年生的,16岁初中毕业后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被分配到陕北插队。从北京出发时的激情在短短的几天就被现实击倒,这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地方,一个女孩子吃尽了苦头,当了三年的农民,后来中央加大对北京插队陕北北京知识青年的招工和考学的力度。马燕春因为表现出色,又在父亲老战友的帮助下,顺利招工返城。回到北京一家食品厂当了名女工,并和同厂的职工在22岁时就结婚生了孩子,外甥卢云是76年生的,今年已经32岁了,是同辈中最大的。
弟弟马燕国相比哥哥、姐姐算是幸运的。他是60年生的,高中毕业时刚好赶上国家恢复高考,顺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高中当老师,一辈子平平安安,不像哥哥姐姐那样历经磨难。
马燕生这是这个家庭中经历苦难和磨练最多的人。他51年生的,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中,他被分配到中蒙边境的一个牧区插队,本来品学兼优的马燕生,又有父亲参加过革命的背景,是非常有希望考上或者推荐上大学的,但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把他考大学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理想给破灭了。
已上高三的他不甘心自己的命运。从北京出发时背了一木箱子的书。在中蒙边境的蒙古包里,这些书成了他的精神支柱。马燕生抽到蒙古插队的牧区时非常不适应,生活不习惯,饮食不习惯,寒冷的气候更是无法忍受。
由于生活所迫,马燕生不得不去学会放羊、牧马、套马、打狼。马燕生是一个学习能力和悟性很强的人,不到三个月,他就能在大草原上策马奔驰,并学会了套马,在马背上进行射击。半年以后,马燕是能在飞驰的骏马上开枪打狼,练到了百发百中,比许多老牧民都强。
他是那个旗中插队知识青年中的佼佼者,多次受到表彰。一年以后,马燕是完全适应了那样的生活,他比其他的知识青年日子要过得丰富得多。
和他同住在一个蒙古包里的毕义庆也在他的带动下逐步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骑手。两人经常不用蒙古本地人带路而出去打猎,总是满载而归。狼皮、黄羊皮风干交给供销社换工分和生活物资,肉则改善生活。
他和妹妹聚在一起,少不了提当年插队的事,说多了双方都明白其中的艰辛。哥哥马燕生在蒙古草原的苦来自自然条件的苦,除了缺点蔬菜水果,吃喝不成问题。而妹妹马艳春在黄土高原的苦来自生活的苦,劳动的苦,马艳春一个女孩子生活口粮经常不够吃,艰苦的劳动更让他苦不堪言,他从16岁插队起就再没有长过个子,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几片肉。但无论是陕北的农民还是蒙北的牧民,都尽力帮助这些知识青年。
(https://www.kenwen.cc/book/494820/18275399.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