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 > 第48章 明月几时

第48章 明月几时


在创作过程中,角色名称最好不要变动,毕竟李清照这个名字可是教材上的常客,无数学生都被要求朗诵并背诵她的作品,这让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记忆犹新。

  就算那些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逃课过来的人,或多或少也应该听说过这个名字。

  提到历史上知名的才女,确实有很多杰出的人物,像班昭续写了《汉书》,蔡文姬创作了《胡笳十八拍》,谢道韫有着出众的才情和品格,还有上官婉儿更是被称为能够评定天下英才的女性。

  然而,“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则属于眼前这位温文尔雅、如同大姐姐般的女子——李清照。

  她的知名度无疑是顶尖的,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人。

  在所有角色中,李清照似乎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份进入语文教科书的人物。如果不是作者身份的话,恐怕也就只有那个“武松打虎”的故事了。

  此时的故事主角李清照,正醉得如一团烂泥。

  看到这一幕,苏墨不禁有点出神。

  “你的那首《青玉案·元夕》,仅仅几个字就已经把诗词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鼓起勇气与你讨论诗词之道,希望你能接受。”

  见苏墨陷入沉思,李清照显得有些担忧,开口说道。

  “你觉得诗词难吗?”

  苏墨微笑反问。

  “当然难啊!诗词只是区分平仄,而歌词则涉及五音、五声、六律以及清浊轻重的区别,完全是两码事。”

  李清照哼了一声,明显有些不满。

  她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牵扯到一个时代争论的话题:词究竟是以“唱”为主,还是以“文”为主?

  词最初的形态自然是用来唱的,源自古乐府歌的演变。早期的词以旋律为主,辅以文字表达进行传唱。

  特别要提的是柳永。他不仅丰富了词牌的内容,并且精通音乐,每首词都是为了唱得悦耳而创作。因此,宋词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是从他开始的。

  那个时候,“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的景象十分普遍。

  然而,到了北宋中期,苏轼、王安石等大师辈出。相较于柳永,他们的音乐造诣略逊一筹,于是苏轼等人选择了另辟蹊径,尝试以诗入词的方法。

  这种做法无疑降低了创作词的门槛,但也使得词的传唱难度加大。即使是广为流传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无法严格遵循当时的韵律,令当时的歌女们十分头疼。

  至此,词与传唱开始逐渐分离,很多词已经无法再唱了。

  对于词的理解,李清照主张强调协律,崇尚典雅,甚至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坚决反对用写诗文的方式来创作词。

  在当时的大家中,周邦彦既懂音乐又规范了词曲的音律,他的观点与李清照的观点较为接近。

  这时,苏墨的《青玉案·元夕》忽然流传开来,虽然这首词依然能唱,但显然也是走以文入词的道路。

  这引起了李清照的高度警惕,她害怕会出现第二个苏轼。

  “原来你是担心这个啊。”

  看着认真表情的李清照,苏墨有些哭笑不得。据说在几年后,李清照的不满达到了顶点,直接撰写了一篇《词论》,化身大喷子,把宋代诸多大家喷了个遍,人送外号“李怼怼”。

  例如,她说柳永的词虽适合音律,但词句过于俗气;王安石、曾巩的文章有西汉古风,非常高雅,但如果他们写词,恐怕只会“让人倒胃口”,因为那样的词根本没法唱!

  “不应该担心吗?”

  李清照气鼓鼓地反问:“公子您天赋异禀,以文入词或许也能流传千年。但如果人人都去学你,该怎么办呢?”

  “那就让他们学吧,创新才能推动发展。如果词与曲调不合,为何不去调整曲调来适应词呢?”

  苏墨笑着回答,神情洒脱。

  辛弃疾确实是采取以文入词的方式,还经常暗讽朝政,引用典故之多令人惊叹。但他不同于苏轼的是,辛弃疾懂音乐,他的词是可以唱的。

  遗憾的是,辛弃疾的影响实在太大,后来的辛派弟子们虽没有辛弃疾的才华,却盲目效仿他以文入词,结果新词完全失去了传唱性,词与曲子彻底分道扬镳,词传播的基础也随之消失。

  尽管如此,即便词的唱法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消亡,但苏轼、欧阳修、辛弃疾等人的词作因其文以载道的魅力,仍然名垂青史。

  “推陈出新?你说的是借鉴淮阴侯韩信的故事吧?真是让我耳目一新。”

  “至于调整曲调来适应词,岂不是一件难事?”

  李清照愣了一下,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却又立刻叹了口气:“这些曲调都是历代名家的杰作,哪那么容易改动?”

  “有琴吗?琵琶也可以。”

  苏墨询问道。

  之前他说“推陈出新”这个词在这个时期尚未发明,不过李清照的文化底蕴深厚,一听就知道苏墨的意思,省去了他不少解释的工夫。

  “有!”

  李清照笑着从身边的包裹里取出一把古琴放在桌子上。这把古琴造型古朴,由梧桐木制成,琴尾还有一片焦痕,像是曾经被大火焚烧过。

  “原来是焦尾古琴。”

  苏墨笑了笑:“那我就以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试着唱一曲吧,请李女士不要笑话我。”

  他虽以前不会弹琴,但在成为武道宗师后,对自己身体的掌控已经达到了微妙的地步。虽然对于“琴道”的理解尚且不如那些一代国手,但是寻常的专业琴师也未必能超越苏墨。

  “东坡居士才华横溢,这首词意境深远,即便是与唐朝李白、杜甫的诗歌相比,也不逊色。”

  “但如果强行将其配上唱腔,难免有些……”

  “嗯,这个调子……?”

  李清照原本带着些许嘲讽的目光,在听到苏墨调试了几下琴弦后,顿时变了脸色,脸上闪过一丝复杂而又迷茫的神情。

  “明月几时有……”

  不同于宋词传统唱法的新颖唱腔在李清照耳边响起。

  她脸色变幻不定,似乎有些生气,又似乎有些困惑。

  “这首歌原本是由一位女子演唱的,她的嗓音比我好得多,经历的事情也比我丰富,更能贴近东坡居士写词时的心情。”

  苏墨轻轻叹息。这首歌后来被众多歌手翻唱,其中不乏天后级别的歌手,她们用自己的声音诠释出了各自对这首词的理解。


  (https://www.kenwen.cc/book/495156/18275417.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