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算力+工业城镇化
近期,一批数字基建项目加快建设落地,其中智算中心成为布局重点,北京、四川、宁夏、河南等多地智算中心开工或投入使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算力规模占比提升至逾30%。
记者获悉,下一步,多地多部门将持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大高性能智能算力供给,完善算力服务,进一步满足人工智能应用发展需求,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7月初,天府智算西南算力中心正式在四川成都投运。据介绍,该中心将以算力支撑成都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赋能工业制造、自然科学、生物医学、科研模拟实验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创新。
这不是个例。近一个月来,银川绿色智算中心项目集中开工;北京移动在京建成首个大规模训推一体智算中心,支撑高复杂度、高计算需求的百亿、千亿级大模型训练推理;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工建设,总投资超16亿元……以智算中心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正加快建设落地。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新建5G基站46万个;规划具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智算中心达10余个,智能算力占算力总规模比重超过30%。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应用爆发式发展带动了智能算力需求激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计算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算力结构中增速最快的类型,其中大模型是智能算力的最大需求方,需求占比近六成。预计到2027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度复合增长率达33.9%。
随着智能算力需求增长,多方正积极部署进一步提升智能算力供给能力。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加强智算引领,优化算力结构。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计算架构和软件生态建设,加速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方案,鼓励各方主体探索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运营新模式。
此外,多地也纷纷出台专项规划,明确未来几年建设目标,并在技术、应用、资金等方面完善支持举措。例如,江苏发布省级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省在用总算力超过5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智能算力占比超过45%;甘肃提出对算力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在用地、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引进、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算力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有望带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增长,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有关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部署,多方在夯实算力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在算力互联上展开探索。
7月11日,国内首个算力互联公共平台发布,平台将对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进行标识注册和测试,通过平台可以查询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和相关算力调度服务,为各行各业提供真实、可信的算力支持,加速推动算力互联互通。
国家数据局、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也加快部署,包括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围绕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优化骨干网络架构,建设高速算力网络,深化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和支撑作用;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算力服务企业,打造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大市场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下一步,需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算力互联互通指导意见和实施指南,推进试点示范,统筹建设多层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加快标准建设,形成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引导行业规范建设,以标准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
单志广表示,应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业务需求,以集约、标准、高效、绿色的方式,重点在算力枢纽及人工智能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开展智算中心建设,通过科学布局、云化共享、算网融合、高效调度的方式,实现智能算力资源适度超前发展。同时,形成投、建、运、管、用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持续提高智算资源的利用率,带动智能算力成本不断下降,切实发挥智算“普惠”“普智”的作用。
···························································
走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超算机房“硅立方”分外醒目,科技感十足。
“我们依托算力,持续探索未知世界。”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总经理王建波介绍,中心可以为用户提供算力支撑服务,目前已涵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型材料、核能与核技术等30多个领域。
而在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等拥有“十八般武艺”的各种智能机器人同样让人惊叹不已。
“人形机器人具备感知、理解、推理、执行等能力,是人工智能产业的集大成者。目前,我们的双足机器人大模型已经做完,争取今年推出人形机器人整机。”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张睿睿说。
四川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翟刚表示,四川坚持把工业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谋篇布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改革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技术和产业不断涌现、加快发展。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从全国范围看,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北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解决产学研脱节、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园区“小散弱”和科研主体活力不足四类问题,围绕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20多个方向,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上海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环节,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已达1.6万亿元。
江苏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和人才集中的优势,加强“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今年将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实施40个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未来产业体系……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完成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任务,谋划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总体效果非常明显,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目前,我国已布局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建立了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占全球比重达60%以上。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背后,全面深化改革是有力支撑和关键变量。
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持续蝶变
箱体AI视觉检测,铭牌激光刻印……在位于山东青岛的海尔上合冰箱互联工厂,各种大型机械臂有序运转,一台台智能冰箱快速下线。
“我们拥有9座‘灯塔工厂’,能够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海尔智家集成供应链业务负责人刘玉平介绍,传统制造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如同再造一个新工厂,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中控室里,生产数据实时显示,机械臂、机器人等设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智能立体仓库内,智能搬运机器人“勤快地”往返穿梭,一箱箱啤酒经系统自动分配货位后,实现“先进先出”……走进拥有120多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厂,各种智能设备24小时运行,有条不紊地高效作业。
“我们通过数字化转型,成为‘灯塔工厂’,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50%。”青岛啤酒厂副厂长赵维成说,借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公司实现了由大规模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生产转变。
在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镇的一家定制家居企业生产车间,数字大屏上显示着生产进度、订单类型、库存容量等信息。作为传统行业生产企业,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变化更加可感可及。
“企业投资4000万元,借助多个信息化系统,打通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全链条,实现了家居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化改造给传统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借助数字化的力量实现了所见即所得、所感即所要、设计即制造、制造即服务的理念。除了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趋于合理,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传统产业体量规模较大、市场需求广、吸纳就业能力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性作用。
去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为传统产业蝶变注入新动力。
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十四五”前两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8%。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我们要推动其转型升级。”辛国斌表示,今后一段时间,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支持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让这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改革开放,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今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的电动“空中的士”在广东首飞。有了“空中的士”,人们从深圳到珠海只需要20分钟左右。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强大的创新供给、丰富的应用场景,广东正在低空经济等领域积极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企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主体。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拥有超过7.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华为、比亚迪、美的、格力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持续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把加强对企业服务作为开展行业管理的重要职责,建立完善与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让更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制造业方面,我国已经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吸引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电信业方面,有序推进对外开放,近期部署在北京等4个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截至今年6月底,在华经营电信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037家。
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正铺展在气象万千的神州大地上,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处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总体上仍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工业基础能力、高端产品供给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弱项。
走过千山万水,仍须跋山涉水。
“我们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金壮龙表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s://www.kenwen.cc/book/495794/18275270.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