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隔音不好造成的
李美芬说到一半,忽而听到附近墙面响起敲击的声音。
“你别老唠叨了好不好?让人家睡不好觉。一晚上尽聊些啥呀?”这话语来自隔壁白芦苇的房间。然而让苏晚晚和李美芬惊讶的是,她们能如此清晰地辨识出白芦苇的声音,就像墙壁完全不存在一般!
顺着手感,李美芬触碰身旁的墙面,发现隔开她们两室间的竟是简单木板而非实物墙!原来墙壁上满满贴满了报纸,解释了为何声音能轻易穿透。这就意味着刚才她们俩的所有对话都被邻居收了个一干二净。
面对白芦苇毫不客气的态度,李美芬虽心里清楚是隔音不好造成的,但听着还是忍不住不满:“你说说你偷听成啥了?”
她讽刺地说,“你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我的大嗓门儿。”
苏晚晚对这种微妙的境况心有异样的感觉,她瞥了一眼那薄薄的木质隔板和报纸,虽然黑夜里屋子熄灭煤油灯,暗无光亮,但她仍能依稀感觉那边有人微微的呼吸起伏。但这份若隐若现的感知,对抗不了深重的倦意,疲惫了一天,她在几分钟后沉入了梦乡。
李美芬受到干扰后,发现了两家之间的连接,先前想说出口的话语只得憋回心里。她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看了看熟睡中的苏晚晚,倾听后者均匀的呼吸声。内心有些遗憾,她仿佛看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落了地一样,轻轻咬着下唇。
夜晚慢慢地过去,曙光渐渐出现。
第二天天刚亮,苏晚晚从梦境中苏醒,外面传来了持续的鸡鸣声,她不禁将视线转移到院子的外面。院子里已聚了一些青年,穿着类似的衣服排队等候,明显是为了集体行动。
走进屋里洗手漱口的苏晚晚,发现水盆里的冷水有些刺骨。这时,在她排水的动静下,另一头的李美芬缓缓睁开眼睛。奇怪的是,村里的人似乎并不急着叫她们起床上工。想来可能是昨晚的疲劳让他们直到此刻还在沉睡中。
意识到时间已过的李美芬猛然跳下热炕,眼神直视着门口,盯着正端着空水盆归来的苏晚晚:“都醒了,怎么不叫我?”
由于在知青宿舍生活的经历似乎影响着她,李美芬在与苏晚晚交谈时总是带着居高临下的姿态,仿佛她天然便是那个领导者角色。
尽管前一天路上她已努力抑制自己这种脾气,知青岁月的痕迹还是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然而,苏晚晚与村中那些知青迥然不同。
直接回拒李美芬的说法肯定会损害她们的关系,这让苏晚晚不愿无谓地陷入复杂。经过思考,她以不变的笑容回应道:“毕竟昨天大家一路劳累,很晚才休息,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再多睡一会儿。而且我看见这边的生产队人员还没来叫我们,也许我们今天上午可以轻松些,不用劳作。”
本来看似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在苏晚晚和颜悦色的态度化解下暂时平息。李美芬虽然还有话想说,但找不到理由,于是赶紧洗漱穿衣。可最终还是晚了一步。
门外的青年人已在门口候了些时间,直到天光全亮,他们整齐有序地敲响了各自的院门。
“我们到了。”
早已准备出发的苏晚晚随着回应声走向大门。与她同时走出的许言来自另一个屋门。门口迎接者已换为一个陌生人,年龄与昨晚接他们的人相仿,但话语严肃,面庞刚毅线条明显,显得不易接近。
意识到起得太迟,白芦苇睁眼后一刻不停忙碌,极力缩短早起洗漱的时间,但还是晚了青年们开口的一瞬。他穿着不全的大衣,抓起鞋,匆忙奔跑着冲到门口。
“等我,我就洗个脸就出来!“同时,另一间屋子也传出了女子的回答。
“今天我们来干什么任务啊?”白芦苇毫无对起晚自责的表现,他坦然迎向带头青年的眼神,大声提出疑问。
领导解释:“因为青年交换正好赶上秋收季节,你们可以直接跟随生产队去地里帮忙割稻子。”
其实早在动身前,他们就隐约预感到这种安排。为什么不在其他时间而非要在秋收时节组织这样的活动?明显是要让这些青年直接参与到别的村庄的劳作中去。
对于村里的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他们在村里本来就已从事类似的工作。现在来到隔壁村,不仅继续这项劳动,或许还会有额外的照顾与更多工分收益,这显然对他们有利可图。
“这些是给我们生产队分配的农具,明天起,大家出门劳作的时间不会像今天这么晚了。毕竟秋收就这几天,收割稻谷后还需脱粒和其他琐事。农田任务完成后,还可能有其他安排。我们耽误不起一秒钟。“带队的年轻人在门外已经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然而白芦苇犹如半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傻傻地笑着表示同意,而身边的许言和苏晚晚却面色尴尬。
毕竟,第一天交流就出乱子,免不了让百花村的居民对他们留下一些偏见。秋收对每个生产队都是每年的大事,如果因为他们这几个的原因,影响百花村的今年秋收,那问题就会变得更棘手。
“生产队每日早晨都会在院子里的路口集合,大家一起出发劳动。从明天开始,你们就得提早起床。别期待队里每天等着你们。顺便告诉你,我姓陈,叫我陈同志就行了。“领队再次加重语气并自我介绍完毕。
同样狼狈出屋的李美芬全程低垂目光,避开门口的眼神,默默加入了队伍。沉默的生产队成员径直朝稻田走去,对苏晚晚而言,这是她在这个时代头一次亲身体验劳作之辛。
幸好她事前对这次劳动有所了解,否则现场一窍不通肯定会引起围观的讨论和指责。即使村民不直接批评她,那些流言蜚语终究会悄声返回村里。
青年人的劳动队伍根据性别划分了两个小组,刚好紧跟李美芬身后的苏晚晚由领路人引导至一片等着收割的稻田旁。
从苏晚晚的视野看去,百花村的广阔稻田急需收割,那些熟透的稻穗在年纪较大的青年有序安排下进行分工。
(https://www.kenwen.cc/book/496514/18275351.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