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 第25章 大唐首席女诗人李冶何以因诗而生因诗而死?

第25章 大唐首席女诗人李冶何以因诗而生因诗而死?


在大唐四大女诗人中,首席女诗人李冶无疑是最悲情的。

  她,字季兰,公元730年出生于乌程,即今天浙江吴兴。其长于创作五言诗,多为酬赠谴怀之作,着有《李季兰集》,现存诗于世有18首。

  这位童年即显诗才的女冠诗人,容貌俊美,可谓芳华绝代,其个性又潇洒豪放,天赋极高,乃一代巾帼奇才。

  然,集美貌与才华于一体的李冶,却命运不济,一生坎坷。年少时,因写诗被父亲送往道观;正青春,勇敢地写诗表白向爱宣战,却一生未果;晚年时,又因写诗种下不幸被唐德宗乱棍打死。

  这位因诗而生、又因诗而死的大唐首席女诗人用自己多舛的诗笔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命运长歌,令人叹息铭记。

  一、年少时,因写诗无奈出家,在观中长大

  李冶六岁时就可即兴写诗,不过,也因为这样的诗才,使得她年少时步入了不寻常的人生之路。

  一天清晨,在父亲的关注下,小李冶看着庭院里的蔷薇,当即口赞《咏蔷薇》:

  经时未架却,心绪无纵横。

  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架"的诙音即"嫁",小李冶在这首诗里显露出不拘礼数、不守妇道的情绪,让她的父亲很担心"女儿长大后若"失德"怎么办?苦思良久,便在其11岁时送至浙江湖州的玉真观出家,让女儿当女道士,以期修心养性成为良人。

  自此,小李冶便在观中长大。

  所幸的是,李冶天资聪慧,能一心诵读古典书籍,又时常研习棋琴书画,专修翰墨,尤工格律(诗),几年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当世才女。

  二、生性自由,不拘礼数,喜用诗与名士交往

  不过,生性浪漫、极具男子气概的李冶,尽管在观里修心养性,但大大咧咧,对三从四德、女诫之类的律条并不在意的个性并没有改变,她终其一生,仍喜与名士交游酬唱,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

  这种放得开的生活态度,使得她与当世名士多有密切往来,由此结下深厚的情谊,有着非同一般的沧桑情感经历。

  写下世界第一部茶学专着《茶经》的陆羽,就是她最真挚往来的朋友。

  有一次,李冶生病了,陆羽来看望她。欣喜的李冶为之写下《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表达感激之情: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写下有名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大诗人刘长卿亦是李冶的好友,对其评价亦高,赞为"女中诗豪"。

  这就是李冶,她与名士们的往来并不忌讳,表现得无拘无束。其浪漫风流、爱作雅谑的个性也留下一些只可意会的趣谈。

  好友刘长卿因有"疝气",李冶就在一次聚会里,讥笑他:"山气日夕佳"。尴尬的刘长卿只好会意地复对:"众鸟欣有托"。

  以致唐诗选家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评议李冶"形气既雄,诗意亦荡"。

  三、在大好的青春年华,大胆写诗向爱宣战

  李冶在十八、九岁时,情窦初开,便不顾一切,大胆奔放地向爱宣战。

  诗僧释皎然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第十世孙,是有名的诗人兼评论家,其人袈裟飘飘、阳刚性感。

  李冶遇见释皎然后,一下触动芳心,即单方面认可为初恋,随即为之写下有名的情诗《结素鱼贻友人》: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那时的诗僧释皎然,已近不惑之年,一心向佛,并没有被李冶奔放的求爱所诱惑,速作了回诗《答李季兰》予以婉拒: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李冶就此尘封初恋,不久,对时任江州判官的阎伯均有了好感。当阎伯均转赴浙江剡县任职时,李冶一扫女性羞涩之态,写下《送阎二十六赴剡县》表白: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情人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只是,阎伯均对此鲜有反响,李冶的这份爱恋便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了了之。

  后来,李冶钟情于朱放,为之写下《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那时,朱放时任江西节度使的参谋,对李冶的追求动了心,予以接受,两人有了一段幸福的热恋。

  热恋之中,李冶亦深情款款地向朱放倾述相思之苦《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作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遗憾的是,这段热恋并没有升温,后来两人中断联系,恋情无疾而终。

  四、人到中年,命运阴差阳错,因诗种下祸端,后来被唐德宗下令乱棍打死

  自此,历经这些沧桑情感经历后,人到中年的李冶毅然放弃了追求爱的权利,选择了不愿结婚过宁静单身生活的想法。

  有名的代表作《八至》就是她这一时期写下的: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阴差阳错的是,建中初年,唐德宗知悉李冶的未婚情况后,动了将她收入后宫的心思,便诏令李冶赶回京都长安。

  那时李冶居住在广陵,便写下有名的七律《恩命追入别广陵故人》后,无奈应从赴阙: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弛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逢。

  深居后宫的生活,并不是李冶所期望的。但就是这样笼中鸟的压抑状态,也没有几年。

  建中四年,也就是公元783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泾原兵变",将领朱泚被拥立帝,改国号为汉,唐德宗匆促外逃,没有带走李冶。

  李冶被朱泚俘获后,被责令写诗歌颂新朝。李冶无法抗拒,只好依样画葫芦写下天不归心、祥瑞频现之类惯常套路的颂诗交差。

  谁知,就是这些颂诗,让李冶走上了不归路。

  因次年七月,大唐猛将李晟剿杀了朱泚,迎唐德宗还朝,唐德宗对李冶上诗叛将根本"不谅其情",怒斥为"不忠",遂令扑杀之:

  "汝何不学严巨川?其上有诗曰: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

  弱女子李冶来不及申辩,即被乱棍打死,卒年54岁。

  大唐首席女诗人李冶就这样香消玉殒,她悲情的命运说明:拥有诗才,固然可佳;但若不分场合没有原则地写诗,一味率性而为,只图一时尽兴,也会带来苦果。


  (https://www.kenwen.cc/book/497716/18275262.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