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 第166章 贾琏为什么称"琏二爷"?何以有意与宝玉排行重叠?

第166章 贾琏为什么称"琏二爷"?何以有意与宝玉排行重叠?


荣国府有个让人困惑的排行重叠,就是贾琏称"琏二爷",贾宝玉也称"宝二爷"。这是啥回事呢?

  按理,贾琏该称"琏大爷"才是。

  毕竟贾琏是正宗的荣国府嫡长房长孙。这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明确点出:

  "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子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

  那,明明应是"琏大爷"的贾琏,何以书中一直以"琏二爷"相称?还有意与排行第二的兄弟贾宝玉相重?

  有的《红楼梦》版本不好解释之下,就作了体现排行一致的更新。

  如《红楼梦》残本"午厂本"就称贾琏之上有个哥哥,叫贾瑚,不过早夭了。《红楼梦》120回"注解本"则干脆将贾琏明确为贾赦的次子。

  这些更新显然不符合原意,经不起考证,不过貌似消除了排行问题,可以自圆其说罢了。说到底,其实都没有理解曹公80回本原着《脂砚斋评石头记》明明白白道出"长子名贾琏"这一长房嫡长孙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曹公之所以在文本中有意体现贾琏是"琏二爷",还与贾宝玉的"宝二爷"相重叠,其实大有玄机:

  称贾琏为"琏二爷",是从封建社会宁荣二府这一大家族大排行的角度而言的,意在表明贾琏这个荣国府的长房嫡长孙才是古代宗法制度上最有资格世袭爵位爵产的,只因父亲贾赦没当上家,捐得"同知"后,接受叔叔贾政的委托,与妻王熙凤代管"敕造荣国府"。

  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比托"之意,暗示贾府的勾心斗角、主子之间的不和谐早已从第三代起就产生了。

  想当年,第一代宁荣二公凭军功打下贾府赫赫基业后,分成宁荣二府,居长的宁国公贾演住东府"敇造宁国府",还继承了族长之位;弟弟荣国公贾源袭爵之后将爵位爵产传给了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贾代善死后,却"一分为二"将爵位给了长房贾赦,爵产西府"敇造荣国府"给了二房贾政。

  宁国府那边,第二代宁国公贾代化因长子贾敷早夭,由次子贾敬袭爵继承贾家族长之位。不过,贾敬考中"乙卯科"进士后选择了去都外玄都观修道,直接将爵位爵产以及贾家族长之位统统单传给了长子贾珍。

  贾珍由此傲称"珍大爷",在宁国府如"没笼头的马"只手遮天,胡作非为,弄得东府乌烟瘴气"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西府这边呢,虽说有老封君贾母掌舵,但问题也不少,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由因偏居别院的贾赦好色无耻,妻妾成群,不仅"放着身子不保养,连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天与小老婆喝酒",还与当家的弟弟贾政貌合神离,常为袭爵一事耿耿于怀,认为是父亲贾代善和母亲贾母偏心所致。

  所以,曹公便以他神奇的春秋笔法特意伏笔千里,在贾琏这个荣国府第四代嫡长孙的排行问题上有意弄了个不同凡响出来:

  贾赦没有维护弟弟贾政在荣国府内部默认的"小宗"排行,而是大张旗鼓混淆是听地执行宁荣二府同气连枝的"大宗"排行,既然贾家第四代"珍大爷"居长在前,嫡长子贾琏依序就称"琏二爷"吧。

  这样理直气壮的遵守家族大排行,既体现无可厚非的"以宗族为大",可以冠冕堂皇显示贾赦敬畏宗法制度,权威性不可动摇;又折射出贾赦对偏居别院的严重不满。

  自己完全可以当上荣国府主人居住正堂,只因父母偏心,父亲贾代善临终前才向皇帝上了"一分为二"的袭爵奏本,皇帝一纸诏书令他仅袭"一等将军"的爵位,让二房贾政当家,还不用参加科举考试,额外加赐工部员外郎的职务。

  无法理解的贾赦傻眼之下,虽说接受了这一憋屈的事实,但内心一直很恼火,只不敢公然违背皇帝的诏令,不得不敷衍应付强装笑颜地维护大家族的体面,心不甘情不愿地与弟弟贾政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可见,荣国府兄弟不睦的事实早已昭然若揭,曹公为了让读者更能清楚这层意思,又在文本中有意点出:荣国府二房贾政的次子贾宝玉没有按"大宗"排行而是按自家孩子的出生顺序称"宝二爷",他的哥哥贾珠虽英年早逝却顺理成章称"珠大爷",庶出的弟弟贾环叫"环三爷"。

  这样混淆视听,造成"琏二爷"与"宝二爷"排行重叠,显然是制造让人深思的表面上的瑕疵。

  说白了,旨在告之读者,这里隐藏着很重要的玄外之音:

  二房的"宝二爷"不过是小排行,充其量只能袭"敇造荣国府"这份爵产;大房的"琏二爷"才是正统合理的"大宗"称谓,没有站在"小宗"角度自私自利地考虑,哪是狭隘的"宝二爷"可以相提并论的?

  此外,曹公在文本中特意以"二爷"这样的称呼重叠用在贾琏贾宝玉兄弟两人身上,其实也是彰显创作意图的一种自嘲,或者说是自我否定贬损自己的冷幽默。

  毕竟,"二"通俗而言并不是美称。

  有自传体影子的《红楼梦》,男主贾宝玉"衔玉而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喜读书偏爱厮混于内帷,是呆萌无用的情痴;而贾琏,虽善良,也有干才,却好色花心亦不思进取,极俗极脏。

  将他二人都冠之"二爷",意在强调贾家第四代多是安享尊荣的不肖子弟,无论是"琏二爷",还是"宝二爷",他俩都无法光耀豪门门楣,赫赫扬扬的百年贵族贾府"三世而衰、五世而斩"不可避免的没落不过是早晚之事。


  (https://www.kenwen.cc/book/497716/18275299.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