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东方朔王昭君订婚以后,两人商量好找一个黄道吉日,然后就拜堂成亲。
关系确定以后东方朔更加大胆,王昭君被蹂躏的两腿发软。可是王昭君却依然每日找情郎,两人如胶似漆,非常快活。
刘莹也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拿起毛笔,细细写举孝廉的弊端,以及当前的官制弊端。然后写出纸的作用,和三省六部制的威力,科举制的优势。以及世家外戚的隐患。
这些话题都比较敏感,刘莹干脆开篇写道:这些是自己梦中有人告诉自己一部分,另一部分自己想的。
毕竟汉高祖刘邦得到世家支持才夺得天下,承诺与世家共治天下。
现在告诉老登要防备世家,万一老登不听,甚至还要揍自己一顿,也好有个借口,这是梦中的高人说的,不是我说的。
刘莹细细写到:举孝廉的弊端有任人唯亲,弄虚作假,不好鉴定。你说他孝顺廉洁,别人也不知道有多孝顺多廉洁,况且孝顺廉洁不一定有才。
然后科举制的优点:相比举孝廉分外公平公正,面向整个大汉招收人才,一年一考或者两三年一考。而纸的普及必然会涌现大量寒门学子,大汉人才更多,科举制就更有必要了。
清朝科举制腐朽是因为只有八股文和儒家书籍,选拔出来人才全是书呆子,大部分是撒币,只有极个别像曾国藩那样有真才实学。
刘莹写到:科举考试内容应有诗词文章,算术,还有君子六艺的礼也要考。
礼就相当于刘莹前世的政治课,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培养出来人才是阴险小人,就会窝里斗,对外投降匈奴,那这样的人才培养出来有什么意义。
甚至将来科举要加入物理化学,这东西有点超前,还需要自己编教材,太麻烦,暂时不写。
此外刘莹还写到:应该设立武举。选拔壮士作为大汉军队的后备人才。武举必定设立的科目就是骑马射箭,然后就是拳脚。兵器类危险比拳脚更大,暂时不设。
武状元也必须学礼,思想品德过关才能继续培养,当武将或者地方官。
汉朝还有宰相,宰相这个官职,权力过大,好的宰相当然能使国家安定,可是西汉王莽38岁就当了宰相,之前当过大司马,大将军。直接架空了皇帝,自己当了皇帝。
王莽的一系列改革在当时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确实对百姓有好处,奈何斗不过世家,被刘秀复汉了。王莽手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十万军队对战刘秀一万大军被杀的全军溃败。
不过刘彻时期的宰相是个例外,刘彻在位54年,一共有13个宰相。其中一大半宰相的全家都被刘彻宰了。
没错,老登除了喜欢杀儿子女儿,兄弟妻子外,还喜欢杀宰相。所以三省六部制可以救那些宰相的命。刘莹暗暗想道。
刘莹写到:三省六部制的精髓就在于分工明确,分化权利。即可以避免一人权力过大,比如宰相。又可以避免责任不明确,出了事情以后官员互相推卸责任。最后推出宰相,用他的脑袋担责。
刘莹继续书写:三省分别有立法权,行政权,监督权。三省的直接上司就是皇帝。所谓立法权,就是这个事情怎么干?怎么决策,决策权在中书省。决策好以后报告皇帝。
执行权由尚书省承担。执行中书省和陛下的决策。尚书省下辖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就像东方朔,父皇你应该封他为工部尚书,正二品,甚至从一品大员。这样他才能调动一切资源做研究。
刘莹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继续写道:吏部掌管官员考核,任免,升降等。比如中书省告诉父皇有一个小官贪污,建议陛下免职。父皇同意,吏部就办了免职这件事。
户部掌管钱财。礼部掌管教育,节日祭祀等活动。兵部负责军队地方衙门捕快的事宜。刑部负责抓人,审问。工部就是干东方朔那种工作,此外还包括水利工程,军队武器打造等一系列工程。
六部分工明确,这样出了事没人能推卸责任,该处罚谁就处罚谁,该砍谁就砍谁。
接着写三省最后一个省:门下省负责监督尚书省执行情况,有没有按照陛下决策执行,此外还有反腐败的责任。如果发生大贪污案,门下省官员具有连带责任。贪污首恶问斩,门下省相关责任官员,该降职的降职,该免职的免职。
接着是刘莹的总结:科举制加三省六部制可以避免世家垄断官员,也可以避免外戚做大。虽然高祖刘邦有言于世家共治天下。可是孩儿认为世家既然能推翻秦朝,也能推翻大汉。
外戚乱权的典型例子就是高祖刘邦发妻吕后在高祖死后权利过大,把高祖爱妃戚夫人做成人彘,异常残忍折磨死,还杀了开国功臣齐王韩信。使得高祖征讨匈奴无人可用,在白登被围。
三省六部制加上科举制,使得朝廷官员都是皇帝的人,只要皇帝不昏聩,天下就不会乱。
(https://www.kenwen.cc/book/500360/18275410.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