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 第457章 态势!

第457章 态势!


  门阀世家为了把控皇权,干出来的事,都没法说!很多年前,房玄龄就给他讲过东晋的第十位皇帝-司马德宗。

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

这话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晋安帝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没说过一句话,不知饥饱,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务全靠别人照料。

用刘神威的话说,这种人就是活死人!

用活死人做皇帝,这国家能不乱吗?

不过,用这样的皇帝,对门阀世家来说,才是最有利的,因为他们可是肆无忌惮的争取权力,扩充家族的利益。

而就是这种智障、瘫痪人,竟然在位二十三年,活到了三十七岁!东晋要是不亡,真是没有天理了!

他去世后,他的同母弟德文继位,即东晋末帝。德文从小就跟司马德宗寸步不离,无论深居皇宫,还是被乱臣劫持外出逃命。亲历了东晋那二十多年的内忧外患,最后被兵士用被子给活活捂死了!

更为可笑的是,刘裕杀末帝,竟然没得到丝毫指摘!与司马昭杀曹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是那些为曹髦喊冤的世家大族不见了吗?

不是!

他们为曹髦喊冤,无非是用大义捆住司马昭,而获取更多利益罢了!而刘裕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提前把他们喂饱了!

所以,在刘裕身后,他们为其立传的时候,才会说:刘裕天锡神勇,雄略命世,不待借思汉之讴,未暇假从周之会。同盟二十七,愿从一百人。雷动朱方,风发竹里。龙骧虎步,独决神襟。长剑一呼,义声四合。荡亡楚已成之业,复遗晋久绝之基。

长孙无忌笑了笑:“那陛下就不怕,他们将来给你做传的时候,添油加醋吗?”

哎,说到这个,李承乾还真就不怕。首先,他有儿子,而且他的儿子的很不错,将来未必会比他做的差,太子是不允许这种事出现的。

其次,就算有一天,他的子孙不肖,让世家大族占了上风,李承乾也不在乎,因为他玩得起,也输得起!

可是,李承乾也得强调一点,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能把这些人彻底的分化瓦解,让他们在大唐国祚的期间内,无法再形成能威胁皇权的势力。

哦,“那老臣倒是要洗耳恭听了,陛下想怎么做?难道就靠李义府?”

李承乾摇了摇头,李义府不过是他放出去的烟雾,是用来迷惑那些门阀世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真的指望他把世家拖垮,那就显得他太无能了,上皇了选错了继承人。

世家之所以成气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教育,如果李承乾能打破教育的垄断,在道、州、县三阶官府,全面施行免费的教育,让更多贫苦的孩子有书读,也有做官的机会,朝廷的人才便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到那时,世家大族还拿什么威胁朝廷?

李承乾把玩着酒盏:“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他们舍得官场的仕途,舍得权力富贵吗?

嘴上喊的比谁都响,可真到做的时候的,保准没一个玩真活儿的!

等到天下的读书人,膨胀了一定的数字,他们那套唬人的把戏,再也愚弄不了百姓,也无法再威胁朝廷,那他们就会乖乖的听话,安心的做个顺臣。

李承乾是元子出身,脾气也暴躁,很多人都以为他喜欢杀人。但他们不清楚,不到迫不得已的清楚,他是不会轻易出刀的。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不!他们都不了解陛下。在老臣眼中,陛下从小就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都说三岁看到老,李承乾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他做秦王世子的时候,人人都叫他王世子,因为他是上皇的儿子,所以便有天然的立场和地位。

但李承乾却不喜欢被人称为王世子,有一次上皇觉得他因为一个称呼,便喝斥臣工有些过分,想要教训他。

而陛下却昂着脖子告诉上皇,他将来一定要戴一定比秦王更大的帽子!

当时,上皇还是秦王,听到他说这番话也是很是惊奇,并叮嘱身边的人一定不要说出去。

而其却在事后,与长孙无忌说:我儿有天子气象!

长孙无忌虽然与上皇亲密无间,但他也不清楚,上皇是自己想当皇帝,还是因为李承乾才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的。

“陛下,你知道上皇为什么最喜欢你吗?”

“上皇不是最喜欢青雀吗?”

“他要是喜欢青雀,今天坐在这的,可就不是陛下了!”

“那舅舅说说,上皇到底哪儿最喜欢朕!”

长孙无忌认为,李世民最喜欢李承乾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野心足够大,甚至可以说目空一切,比他年轻时的野心还要大,所以兄弟们的小动作,他从来都不放在心上。因此,上皇位下的皇子,才能安然无恙的保全。

呵呵,“舅舅,朕跟你说句实话,朕不动他们不是因为野心大,也不是没把他们放在眼中,而是朕没有选择!”

要动那些兄弟,甚至叔父,李承乾的理由太多了,他有一百种方法,可以给他们治罪,削去他们的官职、爵位,贬为庶人。

把他们都决绝了,谁来巩固皇权吗?

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加紧培养李氏的子弟,让他们成材,挑选合适的人,派代各地去任职,控制军政,与司马炎的作法是像,但也不太一样。

“老臣知道,陛下挑选的人都是死忠,他们的能力和忠心都是好的,自然与司马炎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李承乾还在国子监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寒门子弟,而且这个事十年前就开始做了,且已经开始收获了。

而且,把他们都安插了京畿及附近州府的公廨,虽然都不是大员,但胜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没什么人会注意到这些人。


  (https://www.kenwen.cc/book/503072/42399313.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