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落难情缘 > 9022章 貌似不识字(4)

9022章 貌似不识字(4)


  张柬之见释如沉默不语,又道:“反正我不信。老朽认为六祖惠能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他的正确思想一定是从刻苦读书,努力学习中得来的。”

定一频频点头,眨着浑浊的双眼,回忆:武则天曾派人问六祖惠能最精妙的佛理是如何?六祖惠能答:“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

张柬之接过这一话题:“这个说法就是从龙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的思想中学习来的。”

张柬之由表入里,侃侃而谈:我们不能死板板地引用《六祖坛经》中的“我,惠能不识字”来做佐证。老朽认为,这句话不能拿来作为评定的标准。例如,有的大文豪到各地去云游,碰到同道中人,有时候在谈及诗文也会很客气的说:“本人不学无术,本人没有读过书……”像这样的话,并不表示他们真的没学问,真的没读过书,或是真的不认识字,这只是一种自谦之辞,是一种客气话。所以,我们读书要有慧解,不要执着,不能只读死书,不可以只凭一句话,就把六祖惠能当成不识字。如果六祖惠能不识字,他能对义理理解得如此通达透彻?如果六祖惠能不识字,他怎么一听《金刚经》就有所悟?而且到了五祖弘忍门下,又那么快的大彻大悟了?又怎么能作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么有深意的悟道偈呢?可见他对经文是有相当了解的。因此,对于这样一代祖师,我们可不要给他的一些客气话、自谦话,就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老朽认为六祖惠能为无尽藏比丘尼讲解《大涅盘经》大义、与法海禅师讨论“即心即佛”、为法达法师阐述《法华经》、和智通和尚讨论唯识要义、与僧智禅师讨论“如来知见”的看法;六祖惠能解答了志道禅师“涅盘三昧”的问题,等等;以及在《坛经》中,处处可见引用佛经来开示、点化弟子的内容来看,我们还能说六祖惠能不认识字吗?

“由此可见,六祖惠能一定识字。识字就要有书看,六祖若识字,必有藏书。《五灯会元》就记载荷泽禅师曾于曹溪宝林寺阅《大藏经》于内。由此可见一斑。”张柬之的腔门不高,声音却洪亮悠长,好像吊钟敲出的声音在禅堂内外回荡。张柬之意犹未尽:“诸位也许会问,六祖惠能既然识字又为何否认呢?老朽认为,第一是人心效应。前面提到的尼姑无尽藏当听说六祖不识字时,大为惊异。遂四处奔走,说惠能是得道之人,立刻招来大批财主,包括曹操的后人,大家踊跃捐献,重建宝林寺,请六祖惠能主持。第二就是另立门户,创顿悟成佛说,在长期的生活活动、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其思想体系,形成了独特而优秀的六祖文化,使得发源于印度的佛教真正开始走上了中原化的道路,这是佛教中原化的一个里程碑。”

一定忍不住将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六祖年轻和无尽藏论涅槃经,后到岭南随慧纪学头陀经,悟道后在广州听印宗说涅槃经,听达法诵法华经,六祖惠能说法常引经据典,明了诸大乘经,连吾等学这些经文都觉吃力,六祖惠能能不识字?但坛经和别传都传六祖惠能不识字,老纳认为原因有二:1.六祖是利根;2.契合禅宗的离文字相。

对“六祖惠能不识字”,老纳的认为,有关“惠能不识字”的文本记载来源于《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中的:“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此话为六祖惠能亲口所说,字为其弟子法海所记,因此,“惠能不识字”之说成了确论。对此一说,老纳以为可从六个层面来理解。

理解一:六祖惠能所说的是真的,文本记载也是真的,即惠能是真的不识字。因为小和尚很多都不识字,这是从古到今寺庙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所以绝大多数人都笼而统之地认为惠能不识字。其实,这种解读有个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因为惠能不识字只是他在黄梅此时此地的不识字,而不是他彼时彼地的一辈子不识字。即使他在黄梅参礼五祖、在四会与猎人相伴时没有机会认字、识字,但在光孝寺剃度后当有时间与精力识字。他于公元676年剃度,677年到南华寺,697年在大梵寺开坛说法,其间有近20年的时间,当时已认识了不少的字。六祖惠能对《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梵网经》都相当明了。所以传说六祖惠能不识字,或者觉得难以相信。

理解二:六祖惠能所说的是假的,文本记载是真的。即六祖惠能本是识字的,为了自谦而说不识字。

理解三:六祖惠能所说的是假的,文本记载也是假的。即六祖惠能根本就没有说这句话,这话是整理者为了抬高六祖惠能而加上去的。六祖惠能在大梵寺开坛说法,不只一次,而是持续了很多次,因此从记录到整理成册就经过了多年的时间,其时,六祖惠能已有了崇高的地位,为了突出其神奇伟大,整理者有可能特意加上这句话,而且是有利于主人的,主人也就默认了,况且二祖、五祖都有奇异出生的传说。如二祖出生时,整间屋子都是一片光明;五祖是其母食桃而孕。种种迹象表明,整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整理文本中加进相关话语是代有个案的。理解四:六祖惠能所说的是真的,文本记载也是真的。即六祖惠能说了这句话,但表达的不是话语的表层意思,而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如有一僧人问六祖:“黄梅意旨,甚么人得”

六祖答道:“会佛法的人得去了。”

僧云:“那就是和尚你得了。”

六祖说:“我不会佛法啊!”

六祖惠能他已是六祖了,可他却还说自己不会佛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温、良、谦、恭、让”是人伦的美德,而谦虚则是文人的美德,故自古文化人常常以“我没有文化”、“我不识字”来言说自己,以此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认可。“惠能不识字”也可能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惠能的一种意思表达。

理解五:六祖惠能所说的话是真的,文本的记载也是真的。即六祖惠能说了这句话,但这话已不是日常的话语,而是禅语。

在禅宗看来,字只是皮相,是外在的东西,表达禅意不需要依靠它。如六祖惠能初到曹溪,尼就执卷问字,惠能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答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印宗初见惠能,即认为他“言简理当,不由文字。”

这里的“非关文字”、“不由文字”,说的是不要拘泥于文字,即“佛理”是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不能执迷字面而得,与文字没有关系,故六祖惠能才说“惠能不识字”。

理解读:六祖惠能所说的话是真的,文本的记载也是真的。即使六祖真的不识字,但有超常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具有艺术“迷狂”的性质。在人类文化史上,某些人虽不识字却可以背诵成千上万行诗歌,如西藏牧人一天学也没有上,却在一场大病后能背诵上万行的《格萨尔王》。这就是所谓的“文学迷狂”。六祖惠能也许就是一个具有“佛教迷狂”功能的人。六祖惠能他那么样的聪明,在少年时期,就算是没有读过书,耳朵也听到人家讲过很多的事迹,他能对世间没有了解吗?我们再从他为无尽藏比丘尼讲解《大涅盘经》大义、与法海禅师讨论“即心即佛”、为法达法师阐述《法华经》、和智通和尚讨论唯识要义、与僧智禅师讨论“如来知见”的看法;他解答了志道禅师“涅盘三昧”的问题,等等;以及在《坛经》中,处处可见引用佛经来开示、点化弟子的内容来看,我们还能说六祖大师不认识字吗?


  (https://www.kenwen.cc/book/510896/42525349.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