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推荐阅读:穿越成反派却要靠剧透从头开始 民国游骑我要做好人 原神:异界之龙 庶人女帝 被读心后,恶毒男配被男主强宠了 娇娇小师妹要逆天 应龙和李莲花的修炼之行 综影视带着换装系统装神女 柯南:网球少年们的剧本杀 长生,我活成了别人的神话
明朝那会儿,藩王们的田地管理方式,犹如一幅精细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种方式是王府自营,他们如同大地的主宰,将田地租给佃户,收获的租税如同涓涓细流,汇入王府的金库,无需上缴朝廷。然而,朝廷虽免了藩王的税,却未忘佃户之责,他们的税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着每一寸土地。租税的收取,无论是时机、数量还是方式,皆由王府一言而决,如同王侯将相,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另一种方式,则是由官府代管。官府如同中介,先从百姓手中租得土地,再将收获的租税如数转交给王府。这种地租税轻如鸿毛,据《大明会典》记载,成化、弘治年间,每亩地仅收三分银子;而到了万历年间,更是细分为上田三分、中田二分、下田一分五厘,如同精细的计量,衡量着每一寸土地的价值。
成庆华,这位朝廷的重臣,面容沉稳,眼神中透露出睿智的光芒。他缓缓对林小风说道:“虽然现在不直接赐封地给藩王了,但朝廷还是会以藩王宗禄的名义,发给他们租税的钱。这对藩王来说,其实也没啥大损失。”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林小风,这位年轻的皇帝,面容英俊,眉宇间透露出一丝疑惑。他问道:“你这是啥意思呢?就算没有封地,他们有钱也能买地啊,到时候还不是一样会乱。”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和忧虑。
成庆华笑了,他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我就是想让他们买地。钱流到了民间,那些欺行霸市的事儿就会暴露出来,这不就是我们抓藩王把柄的好机会嘛。”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智慧的光芒。
“藩王之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得给他们犯错的机会,一旦他们犯了错,陛下就能名正言顺地整治他们了。”成庆华的话语如同历史的钟声,回荡在林小风的心头。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睿智预见。
“削藩嘛,就得削那些有罪的,不能一概而论。有罪的就惩罚,无罪的就别动。他们要是做了好事,还能给陛下挣个好名声,稳固大明的统治。”成庆华的话语如同智慧的火花,点燃了林小风心中的明灯。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和对政治智慧的独到见解。
“勋贵们也是这个道理!要是强行削藩和勋贵,那建文帝时候武将叛乱的事儿可就得重演了。一旦军队闹起来,对朝廷可不利。”成庆华的话语如同警钟长鸣,提醒着林小风要谨慎行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深切忧虑。
(万历二十三年的时候,明神宗朱翊钧还下诏恢复了建文的年号。这一举动如同历史的回响,让人们再次回忆起那段动荡的岁月。)
成庆华的话如同甘霖滋润了林小风的心田。他一想,对啊,削那些有罪的藩王就够了,无罪的何必动他们呢?他们做好事,老百姓还会把这份好归到陛下头上。更不能明目张胆地削勋贵的权,不然武将们心里不舒坦,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干脆投敌了。就像靖难之役那会儿,南军里有些有权有势的就这么干的。林小风可不想走朱允炆的老路,他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更加明智、更加稳妥的道路来解决藩王和勋贵的问题。
成庆华又说:“世宗嘉靖皇帝也是用的这个法子削藩。”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先贤智慧的推崇。林小风点点头,没说什么,但他的心中却如同翻涌的波涛,思绪万千。嘉靖皇帝废藩最多,有的是因为没后代了,有的是因为犯罪。成庆华这话里啊,还藏着更深的意思。没后代这事儿,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藩王们家大业大,妻妾成群,怎么可能没儿子呢?生是容易,但养大难啊,这中间说不定就有啥阴谋呢。不管有没有阴谋,嘉靖反正是达到了削藩的目的。可惜啊,他的后代忘了这招,反而被群臣和藩王给制住了。林小风心中暗想,自己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成庆华要走的时候,天都快黑了。夕阳的余辉洒在他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林小风还特地派人护送他回府,这份关怀和尊重让成庆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就这么一商量,大明朝那么多藩王宗室的命运就悄悄地改变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会议不在人多,而在精要。一场简单的对话,却孕育着改变历史的伟大力量。
林小风这两天就忙了两件事:一是处理南京送来的奏章,很多都是弹劾李邦华的。说他专横、草菅人命、大不敬、贪污等等。这些奏章大多是御史们写的,言官嘛,就是靠说话吃饭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枪。林小风都一一回了信,说知道了,等李邦华回京了再议。他还把那些弹劾的人名都记了下来,以备后用。他深知言官们的厉害,也明白这些奏章背后的复杂政治斗争。但他更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责任,那就是要为大明朝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找能站出来倡导藩王宗禄改革的人。政策定下来了总得有人站出来说话吧。可朝臣们都躲得远远的林小风也不想让他们打头阵。他明白朝臣们的顾虑和担忧也理解他们的立场和选择。但他更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一个能够勇敢站出来倡导改革的人一个能够为大明朝的未来奋斗的人。琢磨来琢磨去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是赵王。赵王虽然年轻但却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权威更敢于为大明朝的未来而奋斗。林小风相信他一定能够成为自己改革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到了十月上旬,林小风忙完了公务,伸了个懒腰,问郭天阳:“赵王、周王他们来京师避难是不是已经超过一年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和询问。郭天阳回答说:“是啊,已经超过一年了。”林小风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他们孤儿寡母的从大名府那么远的地方来,我还没亲自去看望过他们呢,这可不合礼数。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慰问他们,还邀请了周王母子、英国公夫妇以及内阁次辅范尚书夫妇一起去。他还准备了两份礼物,分别送给赵王和周王,以表达自己的关怀和尊重。
林小风这次出行的随行名单可真是费了一番心思。男女老少、勋贵朝臣都有,考虑得非常周到,就怕到时候现场气氛尴尬。郭天阳本来也想去,但被林小风又叫了回来:“你让皇后也一起去吧,她整天待在深宫里,都没怎么见过外面的世界,这次正好让她看看京城的变化。”林小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皇后的关爱和体贴,也让郭天阳感受到了皇帝的温暖和人情味。
消息一传出去,皇城内外都忙活了起来。特别是锦衣卫和勇卫营,他们忙着侦查路线、布置明暗哨子,以确保出行的安全和顺利。两天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到了出行的那天早上,皇后特意换了一身平时不常穿的衣裳:真红大袖、红罗长裙、红褚子,还戴上了龙凤珠翠冠。她如同一位盛装出席的贵妇,端庄而典雅,让林小风都眼前一亮。他心中暗想,今天的出行一定会非常顺利和愉快。
林小风轻轻走到周皇后身旁,他的步伐稳健而温柔,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周皇后的心弦上。他伸出手,温柔地握住了她的右手,那是一只细腻而温暖的手,如同她的性格一般,温婉而又不失坚韧。
周皇后羞得低下了头,脸颊泛红,就像清晨露珠点缀下的桃花,娇艳欲滴,让人看了心生怜爱。她的眼眸里闪烁着羞涩与期待,仿佛在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是一个期待着丈夫关怀的普通女子。
正当周皇后以为林小风要说些亲昵的话时,他却低声问道:“皇后,最近国丈大人身体可好?”这一问,让周皇后心里微微一颤,失落感不禁涌上心头。她原本以为林小风是来关心自己的,没想到他提起了自己的父亲。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但很快就被她掩饰了过去。
再加上最近半个月,林小风都宿在袁贵妃那里,没有回坤宁宫,周皇后心里更是五味杂陈。她感觉自己似乎有些失宠了,但又转念一想,这也并非林小风的错。皇帝需要平衡后宫,以免生出间隙,导致后宫不宁。这是她作为皇后的职责所在,也是她无法逃避的命运。
这次林小风特意带着周皇后出宫,正是为了消除她的疑虑,增进彼此的感情。周皇后紧握林小风的手,不愿松开,仿佛害怕一松手,这份难得的亲密就会溜走。她轻声说:“家父来信说,托陛下的福,最近家里的生意很是兴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激和期待,希望林小风能够感受到她的心意。
林小风凝视着周皇后的脸庞,他的眼神深邃而温柔,仿佛能看穿她的心思。他问道:“皇后何时也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呢?”周皇后先是一愣,随即释然。她知道,在这个京城里,锦衣卫遍布,没有什么是能瞒过林小风的。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无奈和苦涩,但还是低声说道:“家父在信里提到,运河沿途的官府设卡,对客商征收重税,即使有户部、兵部、工部的公文,也还是被强行征收。”说到这里,周皇后生怕林小风会为父亲出头,急忙解释道:“父亲只是发发牢骚,陛下不必在意。”
然而,林小风并没有这样想。他深知,这些行船费既没有进入国库,也没有落入皇帝手中,而是被地方官府截留了下来。这些钱并没有用来贪污私用,而是被存入了官府的小金库,等待时机进行二次分配。他的心里愤怒不已,这些官员打着皇帝和官府的旗号征收客商的钱财,最后却连皇帝也分不到一文!他暗暗发誓,绝不容忍这种行为继续下去。
他轻声对周皇后说:“朕允许他们贪,但贪来的钱必须分给朕一份!”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决心。周皇后一听,误以为林小风要为父亲出头,心中惶恐不安。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和担忧,仿佛害怕这件事会给她和林小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林小风见状,拉着周皇后的手走出宫外,严肃地说:“皇后要记住,后宫不得干政。朕自有主张。”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抗拒的威严和决心。周皇后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她明白林小风的意思,也知道自己不能插手朝廷的事情。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无奈和失落,但还是坚定地支持着林小风。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周皇后名下的商号“周商”。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彰显着周皇后的尊贵身份和地位。林小风提议进去逛逛,周皇后欣然同意。他们一起走进了商号,里面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各种珍奇异物、古玩字画、香皂、细盐和茶叶等一应俱全。虽然细盐的价格已经降低了不少,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仍然是奢侈品。林小风和周皇后在商号里挑选了许多好物,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兴奋和喜悦的光芒,仿佛在这一刻,他们只是普通的夫妻,在享受着购物的乐趣。
离开商号时,外面已经围满了百姓。他们都想一睹周皇后的风采。周皇后不仅貌美如花,更有着母仪天下的气度。她的出现让在场的百姓无不惊叹不已,纷纷跪倒在地行礼致敬。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和崇拜的光芒,仿佛周皇后就是他们心中的女神一般。
林小风和周皇后在侍卫的护送下缓缓离开商号。他们的步伐稳健而从容,仿佛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他们都能够携手共度、共同面对。商号的侍卫刚撤走不久,百姓们就迫不及待地涌了进来。他们纷纷询问皇帝和皇后刚才买了什么好东西自己也想要。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好奇和期待的光芒,仿佛在这一刻,他们也想要感受一下皇帝和皇后的生活。
这一天的出行让林小风和周皇后的感情更加深厚了。他们彼此理解、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后宫和朝廷的种种挑战。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坚定和信任的光芒仿佛无论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他们都能够携手共度、共同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看着店里满满当当的宾客,掌柜的心里头那叫一个乐开了花。这阵子生意冷清,他日夜愁得睡不着觉,头发都快愁白了。没想到皇帝这一来,直接把门槛都给踩破了,店里顿时热闹非凡,人声鼎沸。掌柜的胖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掌柜的大声吆喝起来,一点也不藏着掖着,声音里充满了得意和欢喜:“陛下今儿个可买了不少好东西,古董文玩好几件,还有香皂、细盐和茶叶呢!这可都是咱店里的宝贝啊!”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帕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忙得不亦乐乎。
话音未落,一个年轻姑娘羞答答地说:“给我来两块香皂吧!”她的声音轻柔而羞涩,仿佛害怕被人听到。那边一个皮肤黝黑的大汉则粗声粗气地喊:“细盐一斤,茶叶一两,快点儿!”他的声音响亮而急促,显得有些不耐烦。旁边有人打趣他:“嘿,你这大老粗也要用细盐?野猪还用细糠呢?粗盐就够了!”这话引得周围的人一阵哄笑。
大汉一听,火了,袖子一挽就要干架,脸上的肌肉都拧在了一起,显得异常凶狠。这时,一个小女孩细声细气地劝道:“要打出去打,别在这儿砸了店里的宝贝,赔得起吗?”她的声音清脆而稚嫩,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商号里顿时人声鼎沸,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皇帝一行人买完东西,就坐着銮驾往西走,一路上仪仗森严,威风凛凛。到了皇城西边的一座大宅子前停下,这宅子以前可是成国公府,气派得很,现在却静悄悄的,显得有些荒凉。原来是大明赵王住在这儿,林小风看他进京没地儿住,就让他先安顿在这儿了。周王一家子也住在不远的地方,两家人也算是有个照应。
大臣们见了藩王就跟见了猫似的,躲都来不及,更别说上门拜访了。所以这周围冷清得很,连个人影都少见。赵王和赵王太妃亲自出来迎接皇帝一行,周王、周王太妃,还有英国公夫妇、成庆华夫妇也都到了。大家恭恭敬敬地给皇帝行礼,林小风摆摆手说:“免礼了,你们这些年受苦了,我心里有数。”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赵王太妃走上前,声音沉稳地说:“藩王本该与封地共存亡,现在能活着,全靠陛下的恩典。”这话听起来像是在示弱,又像是在表忠心。周王太妃也跟着附和了几句,言辞之间充满了对皇帝的敬畏和感激。林小风心里明镜似的,这些场面话谁都会说,但真正的心思却藏在肚子里。
客套了几句之后,大家就进屋了。男人们在前面喝茶聊天,谈论着国家大事和宫廷琐事;女眷们则到后面去互赠礼物,聊着家常和八卦。周皇后进了屏风后面,林小风心里就开始打鼓了。他临行前可是给皇后布置了任务的,不知道她能不能顺利完成。
到了后堂,周皇后给赵、周二王的太妃送了礼物,两位太妃也回了礼。一来二去的,大家就熟络起来了。后堂里五位女眷围坐在一起,周皇后、赵王太妃、周王太妃、成庆华的妻子王氏以及英国公张世泽的夫人李氏。在王氏的带动下,大家开始聊起了天。从家长里短到大臣们的八卦无所不谈,气氛热烈而融洽。
聊着聊着,周皇后突然叹了口气说:“陛下总说宫里开销大,让我想办法节省。可宫里这么多人等着吃饭呢,哪能说省就省啊?”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忧虑。王氏笑了笑没接茬儿,只是用眼神示意她继续说下去。其实她来之前成庆华就交代了要她暗中帮周皇后探探赵、周二王太妃对藩王宗禄改革的态度。
虽然后宫不得干政,但赵、周二王都还小做不了主,家里的事儿都是太妃们说了算。林小风不方便直接跟女眷们谈这个,成庆华也没辙,只好借着探视的名义让周皇后来提这事儿。如果能得到两位太妃的支持,林小风就能联合赵王上书请求改革藩王宗禄了。而李氏呢,则是个陪衬兼见证人。
周王太妃一听这话就愣了,她没想到周皇后会突然提到这个话题。她愣了一下才说道:“皇后说笑了,宫里开销大那是自然的。”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尴尬和不安。而赵王太妃则眨了眨眼试探道:“皇后能详细说说吗?”她的眼神里闪烁着好奇和探究的光芒。
“有什么不能说的?”周皇后叹了口气说,“宫里每个人开销看起来不多,但人多了加起来就是个大数目了。除了万历、泰昌、天启朝的妃嫔们,还有太监、宫女、侍卫,这些都要吃饭穿衣养马的。就说勇卫营的那些战马吧,也得花钱养着。”她一边说着,一边皱起了眉头,显得异常忧虑。
“一个人一两银子看着不多,但这么多人加起来就是几万两了,真是愁人啊!”周皇后边说边叹了口气,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焦虑。赵王太妃听了这话,眼皮子微微一颤。虽然她觉得周皇后话里有话,但还没摸清楚底细。于是她假装提议说:“要是真没办法了就裁撤些人吧。”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试探和谨慎。
“那可不行!”周皇后为难地说,“万历、泰昌、天启朝的妃嫔们哪能随便动啊?她们都是陛下的长辈,辈分高着呢。”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坚定和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没有人敢提出异议。
“还有那些太监也不能动啊,他们可都是京师保卫战的大功臣呢!特别是在勇卫营出征的时候,他们守城有功,于后宫也有大恩。”周皇后继续说道,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对太监们的感激和敬仰。
“宫女也不能再裁了,人数已经不够了,再裁就没人干活儿了。”周皇后又叹了口气,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忧虑。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没有人敢再提出裁撤宫女的建议。
“侍卫更不能少了,一个都不能少啊!”周皇后再次强调道,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坚定和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没有人敢再提出异议。周皇后又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了。她的眼神里闪烁着忧虑和无奈的光芒,仿佛在为宫里的开销而发愁。
周王太妃和李氏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只能跟着叹气。她们心里都在琢磨着周皇后的话,试图从中听出一些端倪来。然而,周皇后的话却让她们感到更加困惑和不安了。
这时,王氏在众人的叹气声中悠悠地说了一句:“皇后,我有个主意!”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仿佛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什么主意?”周皇后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她的眼神里闪烁着期待和好奇的光芒,仿佛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减俸禄啊!”王氏小心翼翼地说,“把一两银子减成八钱,八钱再减成六钱,这样宫里的开销不就少了嘛。”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试探和谨慎,仿佛害怕自己的建议会被驳回。
“不行!”周皇后还是摇头,“宫里的月饷都是有定数的,不能随便改。而且宫女太监们都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一旦减饷,恐怕会闹事儿。”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坚定和不容置疑的力量,仿佛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私下里说说还行,但要是一起闹起来,那可就是大事儿了!”说完,周皇后还特意看了赵王太妃一眼。她的眼神里闪烁着深意和期待,仿佛希望赵王太妃能够明白她的意思。
这一眼让赵王太妃彻底明白了周皇后的意思。她心里琢磨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宫中”指的就是大明和朝廷,“周皇后”则代表林小风。“开支大”实际上是指藩王宗禄负担重,“裁撤”则是暗示废除藩王制度。“降俸禄”就是减少藩王宗禄的意思。至于怎么减、减多少,林小风虽然没说,但赵王太妃相信他心里已经有数了。
想通了这一层,赵王太妃又开始琢磨:林小风为什么要让周皇后提前告诉她呢?她心里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然而,她却无法阻止这个阴谋的进行,只能默默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前厅里头,大伙儿围坐一块儿,边品着香茗,边聊着天,气氛挺热闹。厅内烛光摇曳,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显得格外温馨。墙上挂着的山水画,仿佛也随着众人的欢声笑语而生动起来。
“赵王殿下,”这时,一个仆役低着头,悄悄走进来,轻声说,“赵王太妃请您过去一趟。”
赵王朱常转头看了看林小风,林小风正微笑着品茶,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邃。他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赵王可以先去。赵王于是站起身,给林小风行了个礼,然后跟着仆役走出了前厅。
他们并没有往后堂去,反而绕到了一座幽静的小花园里。月光如水,洒在花园的石径上,显得格外清冷。赵王太妃正独自站在那儿,闭着眼睛,像是在思考什么。她的身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孤寂。
“娘,您找我?”赵王快步走到太妃面前,轻声问道。
太妃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瞟了远处的仆役一眼。那仆役挺机灵,见状就悄悄退开了。他退到花园的角落,四处张望了一下,见没人注意,就悄悄溜到墙角边,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这时,太妃的声音严厉了起来:“你们在前厅都在聊些什么?”
赵王想了想,回答道:“就是喝喝茶,随便聊聊。”
“聊什么内容?”太妃追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说到建奴、李闯、献贼这些乱事,稍微提了一下。”赵王的声音有些低沉,显然对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太妃一听就火了,瞪大眼睛责备道:“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谈论国家大事吗?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赵王一脸委屈:“不是我想谈,是成庆华硬拉着我说的。”
“他说他的,你为什么不假装没听见?”太妃更加生气了,语气中充满了责备。
赵王更委屈了,撅着嘴,眼眶都红了:“开始我确实没听,但每次他说完,都要问我怎么看,我总不能在陛下和英国公面前装聋作哑吧?”
太妃咬牙切齿地说:“成庆华这个老狐狸,竟敢欺负我们孤儿寡母!”说完,她又问,“那你怎么回答的?”
“我说建奴和流贼都应该被消灭!”赵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
“这还差不多。”太妃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然带着一丝忧虑。她心里清楚,在京师这地方,说错一句话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接着,太妃又问:“那宗室藩王的事情,你们有没有提到?”
赵王摇了摇头:“没有。”
“一个字都没提?”太妃不放心地追问。
“确实没有!”赵王很肯定地回答。
“那就好。”太妃点了点头,“这件事你不用管,如果有人问起,就告诉我。”
赵王愣了一下,问:“娘,您这是什么意思?”
“没别的,你回去后要问陛下一件事。”太妃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
“什么事?”赵王问。
“你找机会问问陛下,欠我们的藩王宗禄什么时候发?”太妃说,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和焦虑。
“这……恐怕不太好吧。陛下能让我们来京师避难,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这时候再要宗禄,岂不是……”赵王有些犹豫,不敢轻易开口。
“不管好不好,你必须问!”太妃的声音很坚决,仿佛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是。”赵王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辞别了母亲,心中却充满了困惑和不安。他不知道这样的要求是否合理,更不知道陛下会如何回应。
那个仆役早就悄悄溜远了,所以没人注意到他的异常。他回到前厅,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继续和其他仆役一起忙碌着。
赵王回到前厅,随便聊了几句后,就趁机问林小风:“陛下,臣有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问?”
林小风摆摆手,示意他但说无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温和,仿佛并不介意赵王的提问。
在众人的注视下,赵王咽了咽口水,终于鼓起勇气说:“陛下……臣斗胆请问,欠我们的藩王宗禄,什么时候能够发放?府中已经快揭不开锅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期待。
林小风故作惊讶地看了看成庆华:“范尚书,朝廷竟然还欠着藩王的宗禄吗?”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和不满。
成庆华心里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嘴上还是说:“是的,陛下……不过……”他心里却在嘀咕个不停,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个尴尬的情况。
林小风责备道:“内阁是怎么搞的?连藩王的宗禄都敢拖欠!立刻核查清楚,尽快发放!”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和不容置疑。
成庆华本想推给礼部,但突然想起自己还兼着两个部的尚书之职,推也推不掉。他眼珠一转,就站起身来给林小风和赵王行礼道歉:“因为流贼作乱,各地藩王的人数难以核实,所以暂时停发了宗禄。礼部已经下令各地速查,一旦查清就会立即发放。”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诚恳和歉意。
林小风显然不满意这样的回答:“其他藩王先不说,赵王全家都在京师,派两个官员去查一下就够了!马上派人去查核清楚,然后报到司礼监去,让郭天阳批红发放。”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遵旨。”成庆华恭恭敬敬地答应了。他心中虽然有些不满和无奈,但也知道这是陛下的旨意,不得不遵从。
又聊了一会儿后,林小风就带着众人离开了。他走后,赵王太妃望着他的背影,无奈地笑了笑。她知道在京师这地方,林小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能拦得住呢?她心中虽然有些担忧和不安,但也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半个月后,赵王和太妃联名上疏请求减少藩王的宗禄以减轻朝廷的负担。虽然减少的数额不大,但意义重大。因为大明姓朱,而朱氏自己主动提出减禄,其影响力比流贼攻城还要大。这一消息传出后,京师的老百姓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林小风的第一刀竟然砍向了自己人。
各地的藩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哪能坐得住?他们纷纷联名上书指责赵王违背祖制并反对减禄。他们还派人到京师民间散布谣言,暗指赵王是受了林小风的胁迫才这么做的。这样一来,林小风就成了众矢之的,被置于了风口浪尖之上。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他却并没有退缩和畏惧。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也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陛下,锦衣卫已经查到了那些造谣生事的人,就等您一句话,立马把他们抓起来。”郭天阳在林小风面前,汇报着锦衣卫的最新进展,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仿佛恨不得立刻将那些造谣者绳之以法。
林小风轻轻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不急,先别动他们。”他的语气平静而坚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可他们造谣说陛下您胁迫赵王减少俸禄……”郭天阳有些愤慨,显然对那些造谣者的言论感到不满。
“更不能轻举妄动!”林小风语气更加坚定,他深知在这场舆论战中,保持冷静和沉着是至关重要的,“朕自有打算。”
面对那些藩王们的舆论攻击,林小风内心平静如水,丝毫不受影响。他悠然自得地坐在龙案旁,仿佛置身于事外,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宣传战嘛,我谁也不怕。”他轻笑一声,转头问郭天阳:“咱们那《林小风十七年邸报》,出到第几期了?”
“回陛下,已经到四十二期了。”郭天阳恭敬地回答。
“好,第四十三期,给英国公留一个版面,让他亲自澄清,他没胁迫赵王。再传个消息出去,就说朕把礼部提议削减藩王俸禄的奏章压下了,没批。”林小风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
郭天阳一脸疑惑,显然不明白林小风为何要这么做。他忍不住问道:“陛下这么做,岂不是会激起藩王们更大的反对声浪?”
林小风冷笑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无妨,我就是要让藩王们误以为朕很看重舆论。”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留下奏章不批,是为了制造疑惑。疑惑什么呢?疑惑到底会不会真的削减藩王俸禄。藩王们一听,以为舆论战奏效了,就会更加卖力地在口舌上争斗。但他们忘了,这场舆论战的目的不是为了舆论本身,而是为了迷惑对手!
对手是谁?藩王们的对手自然是林小风;而林小风的对手也是那些藩王。他们在这场无形的较量中相互试探、相互揣测,都试图找出对方的破绽。
藩王们自以为胜券在握,于是加大了攻势,希望能让林小风放弃削减藩王俸禄的打算。他们纷纷上书、造谣、传播流言蜚语,试图将林小风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林小风真正的目的并不在此。削减藩王俸禄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是为了给锦衣卫争取时间,去彻查藩王的罪行。他故意放纵舆论,让藩王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京师,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防范。这样一来,锦衣卫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彻查藩王们的底细。
林小风的计划周密而巧妙。他深知在这场较量中,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因此他故意拖延时间,让藩王们误以为他在犹豫、在迟疑。而实际上他却是在利用这段时间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着藩王们的落网。
《林小风十七年》第四十三期邸报一出,京师的老百姓都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这场皇家纷争。他们虽然并不明白这场纷争背后的复杂政治斗争,但却乐于看到皇家的热闹和纷争。
“看新邸报没?英国公亲自证明陛下没胁迫赵王。”一个老百姓兴奋地说道。
“可也有人说赵王确实是被胁迫的,你信谁的?”另一个老百姓问道。
“我信英国公!他第一个站出来补缴赋税人品没的说。”第一个老百姓坚定地说道。
“那你呢?你信谁?”旁边的人又问道。
“我都不信,就看个热闹!”这个人嘿嘿一笑说道。
虽然这事儿跟老百姓没多大关系,但他们就是爱看皇家的热闹。他们纷纷议论着、猜测着这场纷争的结局,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场历史大戏的一部分。
在老百姓的议论声中,林小风精心挑选了数十名锦衣卫高手,秘密离京,前往各地彻查藩王的非法财产。这些锦衣卫高手都是林小风亲手挑选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忠诚可靠、机智过人,是执行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
这件事极为机密,所以派出去的人手并不多。但林小风并不担心任务完不成,因为他给的时间非常充裕。他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和复杂,因此并不急于求成。他相信只要给足时间和机会,锦衣卫一定能够查出藩王们的罪行。
转眼间,十一月中旬到了,京师又下起了漫天大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将整个京师装扮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场大雪有着不同的意义。
林小风却是大喜过望。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他知道这场大雪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一个好兆头,它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和希望。而对于贫苦百姓来说,虽然大雪给他们带来了严寒和困难,但林小风相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午后时分,郭天阳拿着公文急匆匆地走进乾清宫:“陛下!工部传来捷报!铁模铸炮试验成功了!”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项伟大成就的一部分。
林小风一听这话,猛地从暖榻上跳了起来,双眼放光地问道:“炮在哪里?”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急不可待的迫切感,仿佛恨不得立刻亲眼看到这新式的火炮。
“就在工部衙门里!”郭天阳兴奋地回答道。
“摆驾工部!”林小风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看看这新式的火炮。他一边说着,一边快步向门外走去。郭天阳赶紧吩咐外监准备车驾,同时上前帮林小风更衣。
工部衙门离皇城不远,林小风干脆弃轿而行,踏着厚厚的积雪一路前往。他的心情异常激动,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那新式的火炮了。施守洪率领着警卫队紧随其后,如临大敌一般谨慎地保护着林小风的安全。
到了工部衙门,工部尚书成庆华和众位官员早已等候在门外。他们一见林小风到来,立刻迎上前去行礼问安。林小风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在成庆华的陪同下来到了后院。
只见一座巨大的军帐矗立在院中,帐外站着十几个人。他们一见林小风到来,立刻恭敬地行礼问安。林小风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快步走进军帐。
一进帐内,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只见一尊中型火炮静静地放置在帐中央,火炮长约四尺五寸,口径约一寸半,漆黑的炮口散发出阵阵寒气。林小风一眼就看出了这尊火炮的不同之处,它的造型更加精致、线条更加流畅,显然是一尊经过精心打造的火炮。
成庆华走上前来介绍道:“陛下,这铁模铸炮法看似简单,实则难上加难。最难之处就在于铁模遇到铁水容易粘连,导致铸出来的炮成了铁棍,根本无法使用。工部匠人们历经一年半的时间,耗费了三万余两银子,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他在表功的同时,也不忘提及银子的消耗,毕竟三万两不是个小数目。
“好!非常好!”林小风连连点头表示赞赏,“这个月工部的绩效银全额发放!”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工部匠人们的赞赏和肯定,也透露出一种对大明王朝军事实力提升的期待和信心。
听到这话,工部官员和匠人们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喜悦之色。这份喜悦来自于陛下的认可,也来自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深知自己为大明王朝的军事实力提升做出了贡献,也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关于铁模与铁水粘连的问题,一定要保密。”林小风不忘叮嘱道。他深知这项技术的战略意义,也深知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这项技术被敌人掌握,那么大明王朝的军事实力将受到严重威胁。
铁模铸炮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果以前每年只能铸造千余门火炮,那么有了铁模之后,同样的匠人每年可以铸造的火炮数量将大大增加,而且成本也会大大降低。火炮将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可以大规模装备的武器。这将极大地提升大明王朝的军事实力,为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陛下放心,知道这个方法的只有焦勖和方以智二人。”成庆华左手搭在焦勖的肩膀上,右手指了指林小风身后的一位中年士人。这位士人身穿蓝袍,面容清瘦,身材适中,自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他正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方以智。
“臣翰林院检讨方以智参见陛下!”方以智拱手行礼道。他的声音清朗有力,透露出一种学者的风范和气质。
林小风微微一愣,他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方以智这位大明朝的科学家。他对方以智的才华和成就早有耳闻,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仔细打量着方以智,心中暗暗赞叹:这位大明朝的科学家真是难得的人才啊!
“方以智。”林小风轻声呼唤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亲切和尊重,仿佛是在呼唤一位久违的老友。
“臣在!”(本章完)
(https://www.kenwen.cc/book/515402/18275107.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