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56章 又见领班

第356章 又见领班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前三,直接六品留京入翰林院,呆个三年外放州府,原则上是未来阁老储备的一部分。

    通俗的来讲,前三名今后无论做啥,都会有隐形的政策优待。前提是你得干的不错。

    今年的新科进士前三没有按照惯例进翰林院,而是直接去了六部观政,半年观政期后全部外放。

    不客气的讲,少了翰林院的资历,今后的升迁必定受影响。

    贾琏也没有翰林院的经历,属于特殊情况了。

    今年的青云书院背景的进士人数不多,区区三人,名次也不高,都是同进士。

    别以为三个人很少了,实际上一个书院每届出三个进士就很不得了的事情。

    搞笑的是,明明是被青云书院开除的贾琏,却隐隐的成为青云书院年轻一代的代表。

    殿试结束后过了两天,贾琏正常的在五城兵马司坐班时,门房来报,有三位新科进士求见。

    贾琏让人给领进来,在办公室里接待三人。

    “保定李禹!”

    “南昌贺敢!”

    “吴兴沈明”

    “见过贾前辈!”

    三个人谈不上大帅哥,至少都是小帅哥。称前辈是因为都是青云书院的出身,毛病不大,贾琏也没强调什么被开除。

    这年月长的帅同样优势巨大,殿试的时候挑前十名,真就是首先看长相,文章其次。长的丑还能中进士,凤毛麟角。

    三人落座后,贾琏令人上茶。

    “今科前三,以貌取人,禹实不服!”身材高大的李禹开口就抱怨。

    作为同样吃了帅哥红利的贾琏笑容满面的回答:“此言在此说没事,出去就不要说了。殿试取名次,由内阁取前十,由陛下沟点。此国家制度,偶尔陛下事先有意属者,才会从驳回内阁,调整一两个名次。”

    贺敢与沈明都是南方人,能进青云书院是因为父辈为京官,对于某些事情他们知道的更多,所以坐一旁笑而不语,估计此前没少听抱怨。

    “殿试的题目颇有深意,奈何即便看懂了,也无人放开写。”贺敢颇有遗憾,当初他纠结了好一阵,还是求稳了。

    沈明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心学一脉山头多,泰州一脉连举人都无几个。在下才疏学浅,只好咬着人人皆可为圣入手。”

    三人在贾琏面前还算大胆,说了一些听起来犯忌讳又不太犯忌讳的话。

    贾琏面带微笑的听他们说,心里默默的打分,三人之中李禹见识最少,所以怨气重,敢抱怨以貌取人。余下二人官宦出身,说话谨慎,又表达了亲近之意,又不会留下太大的把柄,可见一个人的出身带来的不仅仅是见识那么简单。知道什么话能说,还能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

    尤其是沈明,近似自嘲的语气,更能令人感受到亲和力。

    这也就是贾琏了,换成一般的十八岁小青年,哪有不迷糊的。

    三人的年龄都不小了,李禹三十六,贺敢二十八,沈明二十六,都是从底层一点一点的卷出来的。

    人就是这样,小学数学语文双百,在学校里是尖子生,觉得自己很厉害了。初中上重点才发现,好像自己很一般。等咬牙切齿的跟上,高中继续上重点才发现,原来我的智商算是比较低的那一波。硬着头皮往死里学,靠近了五道口或者未名湖才发现,好多人没考高就进来了,更垫底了。

    这三人能卷出来本身,就说明是这一批会试学子中相对高智商的那一波。

    贾琏不认为自己智商有多高,能压别人一头靠的是认知面更广。

    “诸君不以门第轻视贾某,今后有难处,可以说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三人能摒弃贾琏出身勋贵的前提,只看三人都在青云书院读书出身并以前辈尊称这点,贾琏都得承情。

    三人得了贾琏这句话,顿时都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个事情还是贺敢与沈明提议的,家里有长辈在京城做官,对于当朝的风向有清醒认知。

    出身勋贵的贾琏能文能武,身兼多职本身,对于三人而言就是非常稀有的资源了,说是大腿都不过分。

    既然如此,死抱着所谓文人的立场就很可笑了,我都同进士了好不好。外放运气好上县正七品,运气不好下县从七品。

    李禹不是很清楚,沈明和贺敢很清楚,官场上一步慢,步步慢。很多同科一起做官的,十年下来高的能有从五品,低的还是原地打转。

    贾琏这种情况可太少见了,三年时间从正六品到正四品,期间迈过了四个坎。多少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晚间三人还发出邀请去状元楼喝酒,贾琏也没推辞,笑嘻嘻的跟着去了。

    只能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贾琏年龄小,地位低,想要拉帮结派都只能找李冬、林平、吴安中这一类的好友。说的难听一点,其它文官不鸟他。

    现在不一样了,别人主动靠过来。

    席间贾琏与三人相谈甚欢,了解了一下三人的背景,沈明的叔叔在户部任五品郎中,贺敢的叔叔在工部任员外郎。李禹,地方土豪出身。

    贾琏倒是不在乎三人的出身如何,反正没自己高。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多三个人能帮忙摇旗呐喊也是好的。

    无论如何,先接触吧,总没有坏事的。估计三人也没想着,一下子进入贾琏的核心范围。

    宴会散了之后,三人先送走贾琏,各自散去之前一起走了一段路。

    “没想到贾前辈如此平易近人,也不看出身门第。”李禹颇为感慨的一句话,勾起了另外两人的心事。

    两人不动声色的附和了李禹后,各自散去。

    沈明回到家里,二叔沈通着下人来请,至书房问他:“接触的如何?”

    “二叔,贾琏勋贵出身,走的太近恐生不谐!”沈明表达了担忧。

    沈通对于侄儿的不解给了足够的耐心解释:“湖广张制台两年后回京乃定局,届时多半为次辅领户部尚书。抛开张制台不谈,方系一脉多有牵扯到李逆案中,当初强调文武有别者多在其中,勋贵受牵连者也不乏其人。如今的京城,即便是文官,依旧强调文武有别的官儿还剩几个?你回去好好想一想,今上的用意何在?”

    沈通打发了侄儿,又疼的揉了揉眉心,二十六了,不年轻了,该懂的事情都该懂了。他甚至都没提,眼下的贾琏手里握着【特设临时巡视组】这么一个大杀器,平时看着很安静,真要惹急了贾琏,别说区区一个户部郎中,阁老都能泼你一身的腥臊。

    吴兴沈氏在当地很牛逼,到了京城算什么?能比金陵王么?四大贾家,贾家为尊啊,傻侄儿。还管什么勋贵不勋贵。    

    贺敢也被父亲叫去问话,非常详细的讲明了今天的一切后,其父满意的笑道:“不错,慢慢处,保持善意即可。贾琏此人,将来或许不能拉你一把,但是推一下的能力绰绰有余。”这就是亲疏之别了,作为父亲的把话讲的很明白了。关键时刻能不能拉一把,那不得看交情么?

    交情不到,人家凭什么拉你?即便交情不到,有交情放那,关键时刻没有往下推你,在官场上就是天大的人情了。

    喝了点酒没几分醉意的贾琏,回到家中愈发的冷静。

    朝中氛围何时开始的变化,贾琏不禁慢慢的开始回忆。应该是李逆案之后的事情了。

    大批的文官和勋贵受到了牵连,杀、关、贬、流。结果是前任首辅方白衣提拔的大批官员被清洗,有没有冤枉的,肯定有。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承辉帝顺利的完成了权力更迭,进一步集权。

    如果说太上皇年间,君权与相权的比例是六四开,承辉帝做到了至少七三开。

    连续清洗之后,此前太上皇默许,方白衣一系大力渲染的以文制武的路线不存在了。

    尽管承辉帝什么都没说,但是贾琏这个标杆性的人物在替他说。

    不要分什么文武,要实干派!

    贾琏都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只能说,恰逢其会,真就是人在风口上,被风吹起来了。

    这里并没有贬低贾琏价值的意思,如果自身没有价值,那是没有机会站在风口上的。

    有人说猪都能被吹起来,那是人家另类的装X,没见十几亿人才吹起来他一个小镇做题家素人么?

    其他被时代的风吹起来的人,仔细看看这些人的背后再说话吧。

    次日,衙门里准备午休的贾琏,得知了内阁会议的最新消息。

    三大政策落实第一阶段基本完成,下一步是广派巡视组,巡视各省的落实情况。三位阁老总算可以跳出这个坑,回归内阁总领全局。

    特设临时巡视组更名为特设巡视组,从一个临时机构变为了常设机构,特设巡视组的工作为全面监督全国范围内三大政策落实执行。

    特设巡视组归陛下直属,日常联络由中书舍人负责。

    内阁新增候补二人,分别为林如海、宁克。

    岳齐出任兵部尚书,并封汤阴伯。

    以上消息最震撼的还是最后一条,岳齐出任兵部尚书,不是领兵部尚书衔。

    作为新兴的勋贵,岳齐能出任兵部尚书一职,打破了自太上皇五年以来,再无勋贵出任六部尚书的记录。

    贾琏的瞌睡被这条消息赶跑了,他倒是不在乎特设巡视组的事情,毕竟就是个得罪人的衙门。

    勋贵出任尚书这个事情,是真的给贾琏震撼的不轻。

    这么说吧,岳齐能出任兵部尚书,意味着今后贾琏出任某部尚书的时候,没人敢多说一句话。

    震撼之余,看着面前的小纸条,贾琏才发现最后一条新消息。

    内阁设直属部门审计署,主管领审计领侍郎衔。

    这就是陛下与内阁之间的妥协么?审计署的级别,还是比六部低半级。

    这个安排很有意思,审计署今后的权利可不小,看似直属内阁,实则直属陛下。

    要说做表面工作,承辉帝是真拿手。

    没有增设一个新的部,六部还是六部,贾琏倒也没太大的遗憾。

    只能说这个操作非常灵活,今后如果有需要,皇帝还是可以这么玩,套一个壳子就是了。

    也不能说没有后遗症,过度的集权真不是好事。

    但这是大周朝,皇帝从法理上就是朝着越来越集权的方向发展的。主要看个人吧,如果是个懒一点的皇帝,自然会放权的。

    不过权利这个东西,一旦放出去了,想收回可就难了。

    从大周的历史看,太上皇就是个比较懒的皇帝,放权比较狠,导致了方白衣为首辅时期内阁的强势,太上皇拿勋贵来平衡,继续放权。

    看看贾雨村就知道了,他是靠着王子腾起复的,直接去金陵做了知府,可见原著中勋贵权势滔天。

    如今一切都变了,只能用新气象来形容。

    贾琏没时间多想个中的是非得失,门口出现的内侍打断了他的思绪。

    “哟,贵公公!怎么不事先说一声,也好给您道喜啊!”贾琏看了一下小贵子的服饰变化,立刻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您客气,咱家就是来送东西的。”话说的客气,态度却没有以前那么恭顺了。

    可以理解,好歹也是内廷掌印之一了,尽管只是个官印鉴的掌印。

    只能说大周朝不搞明朝司礼监秉笔皮红那一套,导致本朝太监们的权利几乎出不了紫禁城,龙禁尉掌印是个例外。

    小贵子就是来送一枚官印的,贾琏接过仔细看了看,中书舍人领班!

    领班,又见领班!

    贾琏不动声色的塞过去一摞银票,以前不敢收的小贵子,如今大方的拢入袖中,笑眯眯的看着贾琏。

    “劳驾您解释解释!”贾琏说着指了指官印。

    “是这么回事,国事繁重,陛下不堪其累,设中书舍人四位,专司对接内阁与通政司。三人为众,这都四人了,总得有个领头的。陛下思来想去,贾大人能者多劳,兼任领班,对接审计署与特设巡视组。”小贵子解释的很清楚,说是对接,实际上特设巡视组还是贾琏在负责。审计署那边的事情,贾琏挂个对接的名而已,毕竟他身上兼任的差事太多了。

    承辉帝想法很特别,至今还让贾琏挂着一个九门镇守军统制的差事,没说给他身上的差事卸掉几个。

    (本章完)


  (https://www.kenwen.cc/book/516998/18275109.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