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烽火十国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平军

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平军


  经过三天紧张的准备,保大十年七月初八清晨,武平正副兵马使刘江生、罗二虎作为先锋,领一万轻骑先行沿夹山小道往西开进,马军指挥使柴克武率领一万兵马南下直奔辰州,武平节度使李源率着大军主力约两万兵马沿着官道押后西进。

  有了上回西征的经验,李源自知双线交战的弊病,既然选择了先行征伐溪州解决后顾之忧,短时间内大军必定难以回师。若是南面潭州城破,汉军一旦得知武平大军已经倾巢西出,必然趁虚北上,而朗州城内只剩两万新募兵士,故而先前派出的林嗣昌与乌木特勤所部一万亲从军便显得格外重要。

  原先这支精兵的作用,只是以骑兵之利袭扰潭州城外的汉军,延缓攻城动作,但此次又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亲从军已收到主帅李源下达的死命令,便是想方设法在武平大军回师前,死守益阳防线阻拦汉军北上。

  朗州可是李源的大本营,绝不可有半分闪失,否则不仅得不偿失,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而除了密切关注南面汉军的动静之外,对即将到来的溪州之战的交战方式、周边地形以及行军的路线、兵员的配置,李源也做出了认真的考量与准备。

  前车之鉴在先,昔日楚王马希范折戟于酉水,打了两年直到议和才终于瞧见溪州城的城头,李源可是绝不想重蹈覆辙。上回李源只是率军打到了临沅城,对于继续西进的境况,将士们几乎都处于茫然未知的状态。

  这次幸亏有了彭师裕这位溪州少主作为向导,绘制地形图以及进军路线的选择算是占尽先手。

  按照彭师裕所绘地形图,西进之后几乎都是深山密林,散布着各种猛虎野兽,稍有不慎还可能会撞见毒瘴水潭,更要防范占据地形之利的洞溪蛮兵,他们自然可以灵活穿梭其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隐秘指出,给予武平军致命一击。

  李源心里清楚,自己麾下的将士并没有山林间随意穿梭的本事,故而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彭师裕选择的进军路线上,又为全军配备了医官随行,带上大量用于治疗水土不服、头晕脑热与毒虫叮咬等症状的药材,以尽量减少途中伤亡,早日抵达溪州城下,进入最为理想的交战状态——攻城。

  若是田弘祐下令死守溪州城,李源也丝毫不惧怕。唐军本就擅长攻城战术,此行更是携带了一百五十台新型投石机,并且是基于上次寿州之战的模型图,又重新做了结构方面的改良与测试,威力不容小觑。

  而洞溪蛮兵若敢出城接战,那便是更中了李源下怀,在武平军的兵员配置上,李源早已及时做出了调整,这些只有简陋皮甲覆身的蛮族首先得吃一套精骑冲阵,正好检验一番武平军整军之后的战力。

  自从扩军以来,李源几乎每日都在思考如何提高武平军战力的问题,除了设立军器监研制新型军械装备外,更是在于兵种的合理分配。

  以眼下武平军六万兵马为例,其中便有三万原刘言所部的朗州兵,固然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但依照原先楚国的练军传统,几乎都是按照步兵的方式来训练。

  虽然这支精兵昔日在楚地叱咤一时,但却始终制约于楚国少马的天然弊病,虽然擅长攻坚守城,但一进入野战便十分容易被汹涌的骑兵冲阵击溃,完全不符合李源的构想。

  相反看南唐的禁军,先前西征时李源麾下的卫圣军左厢,约两万余兵马,骑兵便有五千,其余都是步兵,二者比例大致为四比一,这便要合理得多。但作为骑兵,最为重要的便是战马,虽然南唐的战马保有量算是十国中最为富裕的,但却脱离不了时代的限制,便是喜爱采用所谓的“高头大马”。

  自汉武帝驱逐匈奴,设置河西四郡后,祁连山脉就成为了历代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养马地,陇西战马个头高大,骨架浑实,有着极佳的耐力和负重能力,非常适合组建强有力的重骑。

  渐渐地,世人的习惯认知就是马的个子越大越好,以马的“高”与“大”来为战马定价,每长高一寸,价格竟能多出几千钱。

  因此陇西战马,以及后世马种更为高大的女真战马,价格往往极其昂贵。

  相比之下,个头矮小的契丹战马、高丽战马自然便不是各国首选,价格差了五倍有余,而南方自产的那些孱弱的川马、滇马,更是无人问津。

  南唐虽然只有江淮之地,但好在商贸发达,自烈祖李昪一朝起,每年不惜花重金大肆采购陇西战马,以补充到禁军各军中,一匹陇西战马平均每日又要消耗二十五斤以上的精饲料,养马的开支也颇为惊人。

  故而李源当初在组建私军时,便已拿定了主意,采用契丹战马。

  契丹战马属于典型的草原马种,世人只看到了其个头不高,但却忽略了它绝佳的适应性,这种连草原那种恶劣环境都能适应的战马,骨架结实皮毛隔热,又能抵御严寒,重心低、耐力高且速度又快,还善于保存体力,非常适合长途奔袭。

  而契丹马,又是蒙古马的祖宗。

  在成吉思汗这个狠人还未出现的时代,李源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抉择,而且最关键的是,契丹战马便宜啊!不仅价格低廉,对饲料也不挑剔,十分好养。

  这些年来契丹商人不远万里乘船来江淮,几乎每次都是失望而归,李源自从请求岳父周宗代为大量采购之后,这些商人跟乐疯了似的,每回一出手便是几千匹,后来甚至主动要求压低价格,生怕失去了这么大一个顾客。

  而周宗却对自己女婿乐于采购这些矮小的战马,始终抱着质疑的态度,虽然嘴上不说,但毕竟是自己掏的银钱,早已把李源看成了冤大头。

  自从扬州的商船转道沿江西进后,每月朗州城都会纳入源源不断的契丹战马,因此如今的武平军,战马保有量急剧上升,早已不愁骑兵的组建。

  李源也逐渐将马步兵种的配比改成了二比一,这些矮小的战马显然没法建成像西夏铁鹞子、金国铁浮屠一样的重骑兵,只能组建为轻骑兵或是骑射手,一人双马,以速度数量取胜。

  至于蒙古骑兵闻名于世的“曼古歹”战术,李源在军营中试验几轮后彻底放弃了,压根儿学不来。

  战术核心同样是冲阵猛扑敌人,但精髓在于随后影帝级的表演,马上骑射万箭齐发,接着突然掉头逃跑,假装惊恐败退,一边跑路一边回头射箭,挑逗对方像傻狗般向自己预先布置的陷阱猛冲,因此又被称为“狗斗”战术或是“口袋”战术。

  但蒙古人的骑射,中原汉人都学不来,何况是南方人。除了乌木特勤的回纥部众勉强能够边骑边射,其余将士包括李源自己根本做不到,必须勒马停顿才能引弓射出,准星还没法保证,可想而知这“曼古歹”战术的难度有多高。

  因此李源只能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在骑兵的战术与武器配备上予以突破,借以做到长短合宜,攻守皆备。

  以长槊冲锋,辅以斩马剑,长槊杀伤第一阵后便可适时舍弃,转而以刀剑杀敌,形成远近相辅的武器配置,从兵员至战马也皆覆盖上轻便坚硬的冷锻甲及具装,不惧敌军包围绞杀,一旦取胜,骑射手再补充追击收割。

  此次李源虽然把军器监赶制的盔甲兵刃,优先配给林嗣昌和乌木特勤那一万亲从军,导致出征溪州的大军中,大量的骑兵仍无法及时配备上长槊及冷锻甲,但好在契丹战马能够适应恶劣的作战环境,对手又是装备简陋的洞溪蛮兵,因此李源仍是信心满满。


  (https://www.kenwen.cc/book/523658/17943570.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