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59章 自古以来?

第359章 自古以来?


不得不说,对于河套战役过后,匈奴单于庭如此果决的转移战略重心,刘荣是颇有些惊讶的。

不是因为这么做很蠢;

而是因为这么做,实在是再明智不过!

刘荣原本还想:失去了河套,匈奴单于庭必定会产生一些动荡——就算不会出现一个‘鸣镝弑君’的新单于,也起码要有一次血洗、暴力镇压。

而后,匈奴人必定不甘于河套之失,依旧会尝试着夺回河套。

等过个几年,损兵折将之后,匈奴人才会认清现实,接受‘河套不再属于大匈奴’的既定事实,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制定对外战略。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了在大体战略层面,更好的应对匈奴人可能做出的抉择,刘荣曾站在匈奴人——站在匈奴单于庭的角度,去思考匈奴帝国未来的走向。

如果朕是匈奴单于,接下来该怎么办?

当这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中的瞬间,刘荣便得出了答案。

——放弃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彻底放弃河套地区,迅速将战略重心西移!

但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躲避汉家的兵峰,而是为了在西方、在遥远的中亚地区重新建立自己的威望,并让匈奴帝国‘重新伟大’。

而后,便是着重深耕西域,彻底达成对西域地区的完全统治,将西域这个输血包牢牢掌握在手中,做好和汉人长期拉锯的准备。

在中亚得到补充,并彻底掌控西域这个血袋之后,再回过头,和汉人拉开架势,斗上个三五十年;

等战况焦灼,汉人百姓疲于久战,百姓民不聊生,汉人内部自然会出现问题……

这,就是刘荣站在匈奴单于的角度,以匈奴当下所面临的情况为准,所能想到的最优解。

但在简单的思考之后,刘荣便断定这个最优解,大概率不会被匈奴人采取。

原因很简单;

——不是什么人,都能如先孝景皇帝那般、像一个冰冷无情的决策机器一样,以极致冷静、不掺杂任何情绪的精神状态,做出理论上最正确,实际上却无比憋屈的抉择。

尤其是匈奴人!

尤其是慕强心理极强,强到宗教信仰都有极为浓烈的‘我打不过的就是神’味道的匈奴人,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至高统治者,做出哪怕一丝一毫有软弱嫌疑的决策。

就拿眼下,才刚失去河套地区的匈奴单于庭来说;

按照草原游牧之民最朴素的期望,这个时候的匈奴单于,就该把草原所有能够作战的勇士都聚在一起,朝着河套地区发起向死而生的英勇冲锋!

单于应该以身作则,甚至于冲锋陷阵,带着不夺回河套誓不罢休的坚定意志,让大匈奴的骑兵重新踏足幕南地!

而在这种殷殷期盼下,单于居然低声下气向汉人的皇帝求和,甚至还要远远躲去西方,去欺负羸弱的西域各国,又或是那些金发碧眼的西方人?

在这种情况发生的瞬间,匈奴单于就会失去草原大半游牧之民的效忠!

要不了多长的时间,草原某个犄角旮旯的角落,就会出现一个——甚至是雨后春笋般,冒出成千上万个‘勇敢者’;

取不取代单于另说,起码这些人会打起‘挥军南下,夺回河套祖地’的旗号,并迅速壮大起来。

然后,草原就会出现一个最强蛊王,将所有决心夺回河套的势力联合起来。

到了这一步,这个‘反汉联军统领’的地位,实际上就已经不比单于低了。

考虑到此间种种,刘荣先前才会断定:匈奴人,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哪怕明知无法夺回河套,匈奴单于军臣,也必定会象征性的做出一些尝试。

直到那些热血沸腾的草原勇士,也被夸张的伤亡数字吓住,给惊的热血变凉,军臣才会找一个契机,完成总体战略从东向西的转移。

至于之后的事顺不顺利——中亚能否顺利拿下,刘荣不疑有他。

毕竟上帝之鞭的威名,还是有点东西的;

好歹也是出身东亚怪物房,甚至还一度短暂做过怪物房房主!

西进成功,对于‘帝国’状态下的匈奴人而言,根本不在话下。

倒是西域,刘荣觉得还有操作空间。

——赶在匈奴人西进完成、掌握中亚之前,汉家抢先拿下河西……

总结而言就是:按照刘荣原本的推断,河套战役过后,汉匈双方还会在河套及周边地区拉锯几年;

等拉锯结束,双方都疲惫不堪,匈奴人便会幡然醒悟,跑去中亚欺负大宛、大秦等战五渣。

汉家则趁着匈奴人战略重心西移,伺机夺取河西,打通河西走廊,而后开始图谋西域。

待匈奴人西进取得圆满成功,成为西方人灵魂深处的恐惧:上帝之鞭——阿提拉后,回过头要加深对西域的统治时,竟发现汉家在西域也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力;

而后,汉匈双方——已知世界唯二的大块头,便在不属于任何一方本土的西域,打响那场决定世界霸主归属的旷世决战……

但眼下,情况显然有些出乎刘荣先前的预料。

匈奴人,居然真的对河套没有丝毫留恋!

短短一个冬天过后,匈奴人便迅速认清便接受现实,而后迅速做出了最明智的战略抉择!

刘荣不知道军臣,是怎么做到的。

刘荣想象不到军臣,究竟是如何让这般‘软弱’的总体战略,为一生慕强的游牧之民所接受——以至于这么一支带着‘求和’之使命而来的匈奴使团,顺利出现在了汉都长安。

对于软弱者、投降者,游牧之民从来都不会有半点宽恕!

如果不是接受并认同了这个做法,那此刻,站在宣室殿内的匈奴使团,绝对不可能逃脱草原游牧之民的围追堵截,全须全尾的踏上汉家之土。

既然他们走出了草原,来到了汉家,那就说明军臣的这个决策,草原游牧之民基本都支持,且并不觉得这是单于软弱。

而这,就是方才使团及殿时,刘荣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轻飘飘几句话就弄死匈奴副使:东胡王子卢荣,并明确表示‘不再放过任何一个出身韩王部、东胡王部的汉奸’的原因所在。

——如此炸裂的消息,汉家居然没能通过韩王、东胡王(长安侯)这两条线,收到哪怕一丁半点的消息!

韩王部也就算了——毕竟人家被匈奴人排挤到了幕北,地域上和汉家隔着一整个幕南,以及分割幕南幕北的大沙漠;

但东胡王部,或者说是长安侯卢氏的地盘,可就在幕南!

而且是相当靠近汉家的区域:南池一代!

匈奴单于庭发生的任何事,卢氏都必定会有所耳闻;

且只要有心传消息,卢氏就必定能和汉家搭上线!

为确保这个信息渠道畅通无阻,汉家过去这些年,可没少对长安侯家族做投资。

为了稳住老卢家,先孝景皇帝甚至一度承诺:安心在草原埋伏吧,等大功告成,卢氏彻底回归汉家,燕王之位依旧属于老卢家!

且不提先孝景皇帝这个承诺有几分真、几分假——至少那些真金白银,还有尚冠里那座长安侯府,都是实打实的吧?

如此厚待,老卢家不说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也起码得做做样子,把那些明显重要的信息尽快传回来吧?

结果可倒好。

直到河套战役结束,汉家依旧没能从老卢家的渠道,收到‘匈奴单于庭兵指马邑’的消息;

等战争都尘埃落定,河套都变成朔方郡、五原郡了,老卢家才磨磨唧唧传回来一封书信,说之前被单于庭盯住了,没能送消息回来。

这回更过分!

匈奴单于都已经让整个草原,都接受了‘战略重心西移≠软弱’的观点;

别说是匈奴国书了——连匈奴人请求止战,好让匈奴人安心西进的使团都到长安了!

结果老卢家至今都还没有传回消息,告诉刘荣:军臣究竟是动用了什么神仙手段,才达成了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成就!

很显然:过去这些年,两头吃、两头骗,双面间谍爽歪歪的好日子,让老卢家有些飘了。

汉家真金白银的砸钱,老卢家照收不误,但像样点的情报,老卢家却是一个没有。

细追究起来,老卢家上一次给汉家提供有效情报,还是太宗皇帝后元三年,传回‘老上单于已经在去年死了,左贤王军臣继承了单于之位’的消息。

看看——连单于换届的消息,老卢家都不能保证时效性,足足过了一年才把消息传回来……

这一次,悍然处死匈奴副使,看上去是刘荣因怒而为,在摆‘战胜国’的谱,给作为‘战败国’的匈奴人来了个下马威。

但事实上,这是刘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最终决定对老卢家做出的敲打。

尤其是那句‘无论韩王部、东胡王部,皆斩’,还是‘只要是汉奸,无论藏在哪里,我汉家都绝不放过’——刘荣敢保证,只要这两句话传到卢他之耳中,摆在老卢家面前的,就会只剩下两个选择。

要么,就此死心塌地给匈奴人做狗,并在失去价值之后,被匈奴人兔死狗烹;

要么,就是收起那些小心思,老老实实给汉家做情报渠道,等汉家彻底打败匈奴人,便回归汉室,做一门闲散彻侯。

至于眼下,匈奴人意外的‘过早觉醒’,过早的将战略重心西移,对于刘荣而言,这稍有些棘手。

但也仅仅只是棘手而已。

相比起过去,汉家边墙苦苦支撑,唯恐哪天匈奴人大军压境,就又是方圆数百上千里糜烂的恶劣处境,仅仅只是‘棘手’,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临行之前,我主单于特地有交代;”

“只要皇帝陛下仁慈,愿意赐予一生困苦的游牧之民以和平,我主单于就能将我大匈奴的河南地,完整割让给皇帝陛下。”

“此外,为了表明我主单于的诚意,我大匈奴还将以大宛良马一匹、美少女十人的礼物,来作为汉匈兄弟之国世代友好的见证。”

“另外,我大匈奴辽阔的北海之地,也可以割让给皇帝陛下……”

随着呼延且当一条条‘诚意’摆上台面,殿内也逐渐响起一些不大和谐的牢骚声。

“河南地已然为我汉家所有,更设朔方、五原二郡,何需狄酋所谓‘割让’?”

“——是极是极!”

“——更别提那良马,居然只有一匹,也亏他军臣送的出手?”

“哼,说是什么大宛马,听都没听说过,怕是连驽马都不如……”



“还有那北海之地——幕北之民都还要北上千百里,才能到那北海冰寒之地!”

“这么一块‘飞地’,他军臣便是割土,我汉家又如何能据之?”

“更何况那北海,传闻一年有八个月都是大雪纷飞,更终年天寒地冻。”

“便是得了这块地,我汉家又能作何用?”

“总不能真在那片冻土,种我汉家的宿麦吧……”

随着嘀咕声越来越嘈杂,呼延且当的声线也是渐渐低了下去。

但在御榻之上,刘荣却是本能的抬起手,以食指指腹摩擦起唇下,面呈思虑之色。

第一条:割让河南地,即河套地区,刘荣明白呼延且当的意思。

虽然方才,刘荣嘴上也嘀咕了一句‘我用他军臣割让?’,但这一条对汉家的益处,刘荣却也是心知肚明。

——既然是明确‘割让’,那就必定会以匈奴国书的形式,留下书面证据!

而这份证据到了后世,便是河套地区‘自古以来’最坚实的佐证!

也就是说这一条,对于如今的汉家意义不大,但对后世之华夏,还是有不错的实际利益的。

至于第二条:一匹大宛马,十个少女。

对于草原上的‘少女’,刘荣即便没见过,也实在不敢恭维。

茹毛饮血的匈奴人,难不成还真能养出什么肤白貌美的美人儿?

顶多也就是不丑,看得过去。

这种外貌条件的女人,刘荣只要想要,就绝不会缺。

倒是那匹大宛马,成了刘荣意料之外的惊喜。

——汗血宝马!

只是这匹马,多少带了些军臣威胁汉家的意味在其中。

大概就是军臣在凭借这匹马,拐弯抹角的对刘荣说:老弟啊~

这样的马,我大匈奴可是有很多哒~

若真逼急眼了,老哥我可就要让勇士们,骑着这样的高头大马去干你啦~

听老哥我的,乖乖收手,别打了~

等老哥我把大宛拿下,这样的马要多少有多少,多送老弟几匹,也不是不可以哒……

“汗血宝马~”

“啧,中看不中用啊……”

“金贵的不行,恨不能骑着人才能养活。”

“——军臣是真当朕不懂啊……”

“倒是北海……”



“嘿!”

“让贝加尔湖,乃至周边的东西伯利亚,都成为我华夏的‘自古以来’……”

“啧啧……”

(本章完)


  (https://www.kenwen.cc/book/469778/18275090.html)


1秒记住啃文书库:www.kenwe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kenwen.cc